胡适的名人故事【实用6篇】

胡适的名人故事 篇一

胡适,中国近代著名的学者、思想家、文化评论家、翻译家和教育家,被誉为“近代中国最有学问的人”。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故事,下面就是其中一段令人感动的经历。

胡适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市,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他早年留学美国,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美国博士学位的学者。他的学术造诣和才华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然而,胡适的一生并不仅仅局限于学术研究。他积极参与了中国的社会变革和文化运动,为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1917年至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胡适成为了一位领导者和倡导者。他坚定地主张推翻封建文化和传统观念,提倡新文化运动和科学思维。他的演讲和文章鼓舞了一整代年轻人,为中国的社会进步和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胡适还是一位热情的翻译家,他致力于将西方文化引入中国。他翻译了众多西方文学作品,包括莎士比亚的戏剧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通过他的翻译工作,中国读者得以接触和理解了西方文学的精髓,拓宽了他们的视野。

胡适还是一位积极的教育家,在中国教育界有着重要的地位。他曾任北京大学校长,致力于改革和提升中国的高等教育水平。他推崇科学精神和自由思考,提倡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他对学生的影响深远,许多后来成为中国社会的重要人物的学生都受到了他的启发和指导。

胡适的一生充满了奋斗和追求,他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学术成就和社会影响力使他成为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位名人。他的故事激励着人们不断追求知识、追求进步,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胡适的名人故事 篇二

胡适,中国近代著名的学者、思想家、文化评论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故事,下面是关于他的另一段令人称道的经历。

胡适在中国教育界有着重要的地位,他曾经担任北京大学校长,致力于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他倡导科学精神和自由思考,提倡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他的教育理念深受学生的认同和尊重。

然而,在中国的动荡年代,胡适的教育事业遭受了很大的冲击。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胡适的思想和教育理念与当时的政治形势相悖。他被迫离开北京大学,开始了漂泊的生活。

胡适选择了去台湾,继续他的学术和教育事业。虽然身在异乡,他仍然坚持自己的理念和信念,继续为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贡献。他在台湾创办了中国文化研究院,致力于研究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

胡适在台湾的学术活动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他成为当地学界和文化界的重要人物。他的教育思想和学术成就在台湾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当地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思考。

胡适在台湾度过了晚年,他用自己的言行和学术成就证明了自己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坚定贡献。他的故事激励着人们不断追求知识、追求进步,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胡适的名人故事激励着无数的年轻人,他的学术成就和社会影响力使他成为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追求知识和进步,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真正的贡献。

胡适的名人故事 篇三

  话说胡适当北大校长的时候,有个学生因生活所迫要辍学。胡适得知后,表示一定会资助他,要他继续学业。开学前,胡适将此事交代给夫人江冬秀,自己出差去了,回来却发现夫人根本没给学生交学费,夫人说照胡适这个资助法,他早晚有一天得靠别人资助。胡适大怒,要与她离婚。后来经人协调,二人达成协议:今后,只要胡适资助学生或有困难的人,江冬秀都要无条件照办;而胡适不得喜新厌旧,抛弃发妻。二人遂得以白头偕老。

  预支汪静之稿费

  1922年,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本爱情诗集《蕙的风》出版了,这不仅是汪静之的倾力之作,也凝结了胡适的心血,是他亲自审阅删改,并作序言,推荐给书局出版的。

  胡适对汪静之的帮助远不止于此。在《蕙的风》刚邮寄给胡适不久,汪静之便写信向胡适借钱。信中说:“我真有不能维持之危险,只好请你再借20元。是的,20,要20才够!邮局寄来,越快越好。你起先借我的40,10元是还上学期的债,30元是暑假内的膳费书费。”过了两个月,汪静之再次写信给胡适:“我从前预料在现在这时候可以得到《蕙的风》的稿费以供我的需要了,但到了现在,徒然失望……在欠债里生活的我,现在又过不去了,所以又无路可归地找到你了,请快快寄30元来借我罢!”

  1922年11月汪静之又写信向胡适说道:“你前些时由亚东汇给我的30元钱,还了债就完了。到如今,新债依然如故。夏衣早已入了上海的当店,冬衣还睡在杭州的当店里,又需要看书报没钱买。自去年下半年来,家中没有钱寄我。请原谅我,我现在还要向你借50元才行。”不到1年的时间里,汪静之已经向胡适预支了140元,胡适一而再、再而三地满足了汪静之的要求,而《蕙的风》全部稿费是150元。

  暗助林语堂

  林语堂留美期间,经济上遇到困难,便向胡适求助。他知道胡适的财力也只够自给自足,便特意注明:能否由尊兄作保向他人借贷1000块大洋,待我学成归国偿还。

  胡适果然没有让林语堂失望,不久便如数将款寄到,并说明这是北京大学给林语堂的工资“预支款”。想到北京大学从未有此先例,林语堂心中倍感温暖。凭借这笔款项,他在哈佛大学拿到了硕士学位。之后,他去德国莱比锡大学攻读博士,学习经费又遇到了困难。林语堂如法炮制,再次给胡适去信,希望他出面再向北京大学借笔钱。和前次一样,胡适又给林语堂寄去了1000块大洋。

  4年后,林语堂终于学成回国了。他找到北大校长蒋梦麟,感谢他预支了2000块大洋。蒋梦麟却听得莫名其妙:“什么2000块大洋?北大什么时候给过你钱?”林语堂将来龙去脉一说,蒋梦麟立即说道:“这一定是胡适自己掏的腰包。”

  请罗尔纲当家教

  著名太平天国史学家罗尔纲和吴晗一样,也是中国公学的高材生。毕业前夕,他致信请胡适代为介绍历史研究方面的工作。胡适回信委婉地表示找不到好工作。正在罗尔纲失望之际,又收到胡适的一封信,信中询问他对薪水和待遇有何要求。罗尔纲心中又燃起了希望,他表示自己可随遇而安,只要有利于研究便可。可他万万没有想到,三天后,自己竟被胡适请到家里去“工作”。

  罗尔纲住进了胡适的家中,工作是辅导胡适的两个儿子学习,外加抄录整理胡适父亲的遗稿。工作轻松不说,他还有便利的条件开展研究和向老师请教。

  罗尔纲就这样在胡适家住了5年,中途曾返回广西探亲一次。行前,罗尔纲给胡适留了一封信表示感谢,没想到回老家之后,收到了胡适的回信。信中胡适鼓励罗尔纲继续出来做研究,并欢迎他留住自己这里,但他提了三个要求:

  一,不可再向家中取钱供给费用;

  二,每月给罗尔纲40元零用,不可推辞;

  三,若能来,将寄100元作为旅费,亦不可推辞。真是情真意切!

胡适的名人故事 篇四

  太监

  胡适的代表作《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皆有始无终,只有上卷而没有下卷,以致被黄侃讥讽为缺失下面一截的太监,成了将没有完稿的小说、论着称为太监的起源。

  诺贝尔奖提名

  根据诺贝尔奖官方资料库,胡适曾于1939年被瑞典考古学家斯文·赫定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怕老婆的小故事

  中国现代著名学者胡适是属兔子的,他的夫人江冬秀是属老虎的,胡适常开玩笑说:“兔子怕老虎。”当时就流传了胡适怕老婆的笑话。

  有一次,巴黎的朋友寄给胡适十几个法国的古铜币,因钱上有“PTT”三个字母,读起来谐音正巧为“怕太太”。

  胡适与几个怕太太的朋友开玩笑说:“如果成立一个‘怕太太协会’,这些铜币正好用来做会员的证章。”

  胡说

  胡适经常到大学里去讲演。有一次,在某大学,讲演中他常引用孔子、孟子、孙中山先生的话。引用时,他就在黑板上写:“孔说”,“孟说”,“孙说”。

  最后,他发表自己的意见时,竟引起了哄堂大笑,原来他写的是:“胡说”。

  “民国第一红娘”

  胡适有“民国第一红娘”之誉,由其促成的有情眷属数不胜数。他喜欢看到青年人相恋、结合,并主持过150多次婚礼。

  这150多次证婚,从已知的记载来看,大多为胡适同辈友人、晚辈学者,成就的多是学界伉俪;婚礼地点也大多为中国国内。而有一桩胡适在美国证婚的婚礼,且有婚礼现场照片存世,却至今未有研究者披露过。

  《胡适日记》1939年5月12日这天,记载了他在美国的一次证婚。他写道:

  今天本馆秘书游建文君与张太真女士结婚。张女士是张履鳌先生的女儿,与上海剧团同来,我病在纽约时,他们正在纽约演戏,故建文与张女士常相见,以后就订了婚约。我给他们证婚。

  不干了

  三十年代初,胡适在北京大学任教授.讲课时他常常对白话文大加称赞,引起一些只喜欢文言文而不喜欢白话文的学生的不满.

  一次,胡适正讲得得意的时候,一位姓魏的学生突然站了起来,生气地问:“胡先生,难道说白话文就毫无缺点吗?”胡适微笑着回答说:“没有.”那位学生更加激动了:“肯定有!白话文废话大多,打电报用字多,花钱多.”胡适的目光顿时变亮了.轻声地解释说:“不一定吧!前几天有位朋友给我打来电报,请我去政府部门工作,我决定不去,就回电拒绝了.复电是用白话写的,看来也很省字.请同学们根据我这个意思,用文言文写一个回电,看看空间是白话文省字,还是文言文省字?”胡教授刚说完,同学们立刻认真地写了起来.

  十五分钟过去,胡适让同学举手,报告用字的数目,然后挑了一份用字最少的文言电报稿,电文是这样写的:

  “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白话文的意思是:学问不深,恐怕很难担任这个工作,不能服从安排.

  胡适说,这份写得确实不错,仅用了十二个字.但我的白话电报却只用了五个字:

  “干不了,谢谢!”

  胡适又解释说:“干不了”就有才疏学浅、恐难胜任的意思;“谢谢”既对朋友的介绍表示感谢,又有拒绝的意思.所以,废话多不多,并不看它是文言文还是白话文,只要注意选用字词,白话文是可以比文言文更省字的.

胡适的名人故事 篇五

  钱玄同是现代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他曾激烈地反对传统文化,主张全盘西化,要求废除汉文,改用西洋文。他在31岁时,曾说过:“四十岁以上的人都该杀!”可是到了钱玄同年过四十,他没有被杀,也没有自杀,仍然活得好好的。于是,胡适便跟他开开玩笑,作了一首《亡友钱玄同先生成仁周年纪念歌》,在他过41岁生日那天寄给了他。歌词风趣、生动,词曰:

  该死的钱玄同!怎么至今未死?

  一生专杀古人,去年轮着自己。

  可惜刀子不快,又嫌投水可耻。

  这样那样迟疑,过了九月十二。

  可惜我不在场,不曾来监斩你。

  今年忽然来信,要作成仁纪念,这个倒也不难,请先读封神传。

  回家先挖一坑,好好睡在里面,用草盖在身上,脚前点灯一盏。

  草上再撒把米,瞒得阎王鬼判。

  瞒得四方学者,哀悼成仁大典。

  年年九月十二,到处念经拜忏,度你早早升天,免在地狱捣乱!

胡适的名人故事 篇六

  1947年,正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写了一篇关于《红楼梦》研究的文章,发表在了当年的《民国日报》上。胡适在看到这篇文章后,很欣赏周汝昌独到而大胆的观点,于是就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与他的观点做了探讨。

  周汝昌接到胡适的这封信后,年轻气盛的他很不服气,立刻动手写了封回信予以反驳,很快胡适又回了信。一来二去,两个人在书信中开始了观点的碰撞,并且成为了无话不“写”的忘年交。

  随着交往的深入,周汝昌得知胡适收藏有甲戌本的《红楼梦》,于是就冒昧地向对方提出想要借阅的要求,原想着胡适肯定舍不得把如此珍贵的书借给一个名不见经传且从未见过面的年轻人,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仅仅过了几天的时间,胡适就托人给他捎来这本甲戌本的《红楼梦》,在包着这本书的旧报纸上,胡适用毛笔在上面工整地写着:燕京大学四楼周汝昌先生收。

  看到这一行字的时候,周汝昌的心里顿时感动至极。且不说此书的珍贵,也不说两个人素未谋面,单是大名鼎鼎的胡适能够用“先生”这样尊贵的字眼称呼一名年轻学子,这足以让人敬佩。

  借给人书本身是一件极为普通的事情,胡适却能够让人从中感受到对人的无以复加的尊重,这应该成为我们后人学习的典范。

相关文章

记一次假期炒菜初中作文83篇(最新3篇)

记一次假期炒菜初中作文 第一篇星期天上午,我跟妈妈学炒菜,第一步是将做菜用的主料准备好。我拿出两个土豆,先洗干净,再削皮,然后切成片,主料就准备好了。第二步是准备好调料。我先后将葱花、姜片、蒜片、油、...
作文素材2018-04-09
记一次假期炒菜初中作文83篇(最新3篇)

小论文作文(精简6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论文作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
作文素材2014-05-09
小论文作文(精简6篇)

我从失败中走来作文(最新3篇)

我从失败中走来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 六(4)班 褚楚 失败和成功之间并没有一条永远不能逾越的沟。胜不骄,败...
作文素材2013-09-06
我从失败中走来作文(最新3篇)

住宿生涯作文(推荐3篇)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家,就是我们舍不得离去的那一个宴席。当我们因为学习,不得不离开家而走向那一个知识的大门时,我们便多了一个称号——住宿生。 我是第一次住宿,心想,离开家里父母的照顾,会不会不适应呢...
作文素材2015-09-01
住宿生涯作文(推荐3篇)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作文【精选3篇】

1940年的一个下午,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敦市的一条小巷里,一个12岁的小姑娘放学后正蹦蹦跳跳地回家。她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个老人。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
作文素材2011-06-02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作文【精选3篇】

作文 旭日【优秀6篇】

作文 旭日1今天,我起了大早,想亲眼看看一看,日出的景象。深蓝色的天空,稀的落残星疲倦地眨着眼睛,一切都是模模糊糊的的。东方渐渐发白了。过了一会儿,星星全回家,不见了。远外的楼房 ̄树木 ̄街道隐约可见。...
作文素材2018-04-07
作文 旭日【优秀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