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作文(推荐6篇)
年味作文 篇一:追寻年味的记忆
在中国,农历新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最具有浓厚年味的时刻。每年的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地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而对我来说,年味就是那些温馨的记忆和独特的传统。
一提到年味,我就会想起小时候和家人一起贴门神、扫尘、贴春联的场景。那时候,我总是迫不及待地帮着妈妈和奶奶一起将门神贴在门口,为家里带来好运和福气。然后,我们会一起收拾房间,扫去一年的尘埃,为新年的到来准备一个干净整洁的家。最后,我们会精心挑选漂亮的春联,贴在门上,寄托着对新年的美好祝福。
随着年味的升温,家人之间的团聚也变得格外重要。在除夕夜,我们全家会围坐在一起,共享团圆饭。桌上摆满了各种美味的菜肴,热闹的气氛弥漫在屋子里。我们相互祝福,一起分享过去一年的喜怒哀乐,同时期盼着新一年的幸福和平安。
除夕夜过后,新年的第一天开始了。一大早,我们就会穿上新衣服,整装待发,去亲戚家拜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通过亲自拜访亲朋好友,传递祝福和问候,加深亲情和友谊。每个家庭都会准备一些小礼物,用来拜访时送给长辈和孩子,以示敬意和喜庆。
年味还体现在各种庆祝活动中。在新年期间,我们可以看到舞狮、舞龙等传统表演,还有烟花爆竹的声声响起,营造出喜庆热闹的氛围。此外,还有各种传统游戏和民俗活动,如放风筝、包饺子等,让人们度过一个欢乐的假期。
年味是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它代表着对家庭、亲情和友谊的珍视和重视。它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传统氛围,同时也带来了新年的希望和祝福。无论身在何地,年味都能让人们心灵相通,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幸福。
年味作文 篇二:年味的变迁与传承
年味是中国农历新年的独特特色,它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但却始终传承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过去,年味主要体现在乡村和农民的生活中。人们会在农历新年前夕,一起制作年糕、饺子等传统食品,用来庆祝新年的到来。村庄里的房屋也会进行彻底的清洁,装饰上鲜红的灯笼和红纸窗花,寓意着吉祥和幸福。而现在,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农村的年味有所减弱,但依然保留着一些传统的习俗和风情。
随着城市的发展,年味开始进入了城市家庭的生活。人们会在家里贴春联、贴门神,家家户户都会购买年货,准备丰盛的团圆饭,与亲友共度佳节。此外,城市里的商业区也会布置起各种各样的灯饰和装饰,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年味已经不再局限于乡村,而是逐渐融入了城市的生活。
除了传统的家庭庆祝方式,现代社会也出现了更多多样化的年味体验。例如,春节期间的各种庙会活动、花市、灯会等,吸引着人们纷纷前往参观和观赏。各种演出、文艺表演也是年味的一部分,人们可以通过观看节目来感受到浓厚的年节氛围。
尽管年味在变迁中有所改变,但它的核心却始终没有改变,那就是对家人团聚、亲情和友谊的珍视和追求。无论是传统的农村庆祝方式,还是现代的城市庆祝活动,年味都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幸福。它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符号,也是人们心灵相通的纽带。
年味的变迁与传承,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和活力。它不仅是对过去的回忆和向往,更是对未来的希望和祝福。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年味都将永远传承下去,成为中国人心中最温暖的记忆。
年味作文 篇三
绵长的水泥路已被冷艳的红光所淹没——那是鞭炮的残渣,像是一夜之间来了一场翻天覆地的暴风雪,淹没了来往的车辆、行人,也吞没了笑语欢声,天灰蒙蒙的,一些楼房前的灯笼射出清冷的光,偶尔从远处传来几声猫叫或赌博的人们的吆喝声,我静静地站在路旁,竟然有些怀疑现在是不是大年三十,一般莫名的感伤油然而上。
我依稀可以清楚地记得,过去的过年绝不是这般模样。那时,我在姥姥家,大年三十那天全村每户人家都敞开着大门,门口贴着红对联,门前的石阶也都洗得油光发亮。
孩子们个个都穿着花衣裳,脸和手都被冻得通红,个子小的拼命也跟着人队伍,一路上到处塞“二踢脚”(一种小型鞭炮),捣的人家鸡飞狗跳,但是在过年,这样的大日子里大人不会跟我们这些小鬼计较,这些“伎俩”成了我们嚣张的资本。
最开心的事莫过于发红包了,当父母把鼓鼓的红包递给我们的那一刻,我们都欢呼雀跃,立刻揣着红包溜出去,在伙伴面前炫耀一番。
过年时,一家人总要一起出门,去串亲戚,爸爸也可以放开喉咙喝个够,餐桌下的小狗狡猾地钻来钻去,争抢着骨头。偶尔,一朵绽放的烟花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也把新春的天
空点缀得更加绚烂多姿……
可现在,家家户户都立起冰冷的铁门,即使是家乡,也完全品不出当年的那种“年味”来,孩子们只能把窄窄的电视屏幕当成过年的唯一诠释,这对他们而言是多大的遗憾与不幸啊!难道这就是我们对绵延了几千年,也辉煌了几千年的民族节日的传承?难道这注定将成不可挽回的悲哀?
我立在死寂的路旁,擦燃一个“二踢脚”放在地上,愿它的呐喊能在我脑里荡起些许熟悉的波澜,可它却沉默了,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家乡的大年是有味的,它有着一种传承于冥冥的心灵深处,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的“味道”。
年味作文 篇四
小时候的我最喜欢的节日就是春节,最爱看的节目就是春节联欢晚会。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比这过年七天更乐呵的了:贴春联,挂福字,包饺子,放鞭炮,一个个忙得不亦悦乎。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对春节失去了兴趣,人们都在忙,亲戚们根本没有时间聚在一起。春联依旧贴,红灯照样挂,鞭炮仍然放,可是总觉得春节不是这么回事,总觉得春节真的是越来越没有意思,越来越没有年味。
我经常想:“如果这样下去,那么再过几年,人们也许就要忘记春节这千年节日的习俗了?忘记了春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真正的味道了?”
不过,今年的除夕夜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
今天大年三十,我一大早就和父母去姥姥家,我的亲人都聚到了那里。大家一起贴春联,挂福字,忙碌中隐隐透着一股年味。
中午,大家都聚到一起吃饭,大家畅谈这一年里的趣事和收获。共同畅想美好的未来。大家一个个敞开心胸,开怀大笑,所有的矛盾都在笑声中化解了。这时还有人在楼下放了一串象征辟邪的鞭炮。我从饭的香味中感到了一股浓浓的年味。
下午,大家高兴地架起麻将桌,玩起了麻将。输钱赢钱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情。大家一边玩着麻将,一边谈论。我们小孩打开电视,所有的节目都和过年有关,越发让我感到了浓重的年味。
晚上,我们全家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时不时响起一阵阵笑声,大家笑的前仰后合。趁着过年的钟声还没有到来,我们下楼去放鞭炮,楼下也有人在放鞭炮,我们的和别人的鞭炮在空中交绘出一幅美丽的图画。从鞭炮的火药味中我嗅出一股浓厚的年味。
最令人激动的时刻来了!离新年的钟声只有10秒了!9—8—7—6—5—4—3—2—1!大家互相拜年,给亲友发短信,打电话祝福,一家老小其乐融融。
我很高兴,因为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并没有摒弃千年的传统,依然可以感觉到过年的“年味”,那就是一家老小的团团圆圆。
年味作文 篇五
中国人过年有很多的传统习俗,经常听老辈们讲过年的趣事。如贴门神,贴春联,吃年夜饭,放爆竹,给压岁钱,接神等很多习惯。但是现在我觉得过年越来越没有什么年味了,但是你知道什么是年味吗?
其实所谓的年味儿,中国每个地方的风俗都不一样。现在我们很多小朋友已经对过年的传统习俗知道的少之又少,那我就来说说春节的传统习俗吧!
贴门神
门神分三类。第一类是“大门门神”多贴在大门上。第二类是“街门门神”多贴在小门上,这俩种门神都是一黑脸一白脸俩位尊神。第三类是“屋门门神”也是黑白二神,是坐像的。屋门最多的贴“麒麟送子”像,两个传粉涂脂梳太子蒄的娃娃,各乘麒麟。多贴在新婚的屋门上,以取吉利之兆。
贴春联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仗贴,故名,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春联的另一种来源是春贴。如;满门结彩春花放,举世澄明玉犬来。迎喜迎春迎富贵,接财接福接平安。以此方式满足人们喜庆祈福的美好愿望。
吃年夜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大家都精心准备了丰盛的年菜一桌,阖家团聚,围坐一起,共吃团圆饭,人们既享受满桌的佳肴;又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饺子形状像银元宝,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
放爆竹
当午夜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以示汪气通天,兴隆盛。孩子们放着爆竹,礼花,欢天喜地。历代的诗人墨客总是以最美好的诗句,赞颂新年的来临,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给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給晚辈的。我是最喜欢了,大家吃完年夜饭,长辈发給晚辈,并勉励儿孙在新的一你里学业进步,好好做人。更多的是我们齐聚在一起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大嚷:“压岁钱,压岁钱!”
还有许多地方的习俗都五花八门。总的是喜气洋洋,我想这也是中国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也一定要保持下来。愿我们的年味越来越浓,也愿中国的明天更加的繁荣富强,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年味作文 篇六
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过年。鞭炮噼里啪啦响起来,大人们忙活起来,孩子们则在其中玩得不亦乐乎。平时闲置不用的电视机瞬间成为焦点,各种饭菜的香味扑鼻而来……年,就这样在欢呼雀跃声中来临。
观看着令人眼花了乱的晚会演出;品尝着各种垂涎欲滴的美食;聊着一些逸闻趣事……小孩子们笑着、闹着、玩着……
要压岁钱也是除夕这天晚上必不可少的习俗。这天,我们都要好好表现,好向长辈要压岁钱。要钱也不能直接要,必须说些吉利的话。比如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或者“今年运气好,红包不能少。”听了这些话,长辈就要给我们发压岁钱。这是压岁钱积攒的开始。
从正月初二开始,就要走亲访友,去七大姑、八大姨家转悠。回来时口袋鼓鼓的,都是是些瓜子、花生、糖果之类的东西—有的是亲朋给的,有的则是趁大家不注意,抓上两把就往口袋里塞。
压岁钱呢?会被爸妈以“保管“的名义拿走。到了家,不低声下气的要是要不回来的。
去亲朋家不拿点什么怎么好意思?于是,爸爸买了许多箱饮料,走亲戚时随手拿一箱就走。但对我们孩子来说,家里又少了一箱自己想喝的饮料,肯定得伤心难过一场。看着自己爱喝的饮料一箱箱减少,是多么难受的一件事啊!即使后来亲朋们也给我们家送了各种各样的饮料,可我有时还是像爸爸妈妈嘀咕:这些饮料没有你们以前买的好……
在过年的这段日子里,我们尽情地嬉戏打闹,尽情地蹦蹦跳跳,没有爸妈的约束,没有长辈的督促,是多么自在!
压岁钱攒的很多时,就是“噩运“降临的时候。爸妈千篇一律的说法是:“快开学了,学费少不了!”于是,压岁钱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没了。
在家乡,正月十四有个“高台“,可以观看踩高跷和扭秧歌,有时还能看到舞狮,精彩绝伦。正月十五要吃元宵,还要逛街。我会缠着爸妈买一些新年特有的小玩意儿。除此之外,就没什么了。或许有些舍不得,或许有些伤感,但年,真的过去了。
于是大家又回到了平常的生活,又过起了平凡的日子,又憧憬着明年的春节。我想,它应该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