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两块砖头(精选3篇)
作文 两块砖头 篇一
两块砖头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小村庄,村庄里住着一对兄弟。他们非常贫穷,只有两块砖头。
大哥每天用一块砖头去打水,小哥则用另一块砖头去砍柴。他们一直这样过着简单而辛苦的生活。
有一天,村庄里来了一位富商。他看到两兄弟每天都在努力工作,却依然过着贫困的生活。于是他决定帮助他们。
富商问大哥:“你为什么每天要用砖头去打水呢?难道你们没有水井吗?”大哥回答:“我们村里的井水都很浑浊,所以我每天都要到远处的河边取水。”
富商听后,便给大哥一些钱,让他去修建一个水井。大哥非常高兴,他立即用这些钱购买了建井所需的材料,并动员村里的人一起修建井口。
没过多久,水井修好了。大家都来为他们庆祝,因为有了清澈的井水,大家再也不用去远处取水了。
富商又问小哥:“你为什么每天要用砖头去砍柴呢?村里的树木不多吗?”小哥回答:“我们村里的树木都被砍伐得差不多了,所以我每天都要走很远的路去找柴火。”
富商听后,决定再次帮助两兄弟。他给小哥一些钱,让他去购买树苗,并动员村里的人一起种树。
小哥很开心,他立即买来了树苗,并和村民们一起种下。大家一起浇水施肥,用心呵护这些树苗。
经过几年的时间,那些树苗长成了茂密的树林。村民们再也不用为柴火烦恼,小哥也可以在村里找到工作,不再辛苦地到处寻找柴火。
两兄弟非常感激富商的帮助,他们决定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来报答他。
他们利用那两块砖头,开始制作各种实用的器具。大哥用砖头砌了一个炉灶,小哥则用砖头建了一个简易的磨坊。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兄弟变得越来越富裕。他们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帮助了更多的村民。
这个小村庄变得繁荣起来,村民们过上了好日子。而两块砖头也成为了村里的象征,提醒着大家勤劳和智慧的力量。
作文 两块砖头 篇二
两块砖头的启示
曾经有一个小男孩,他只有两块砖头。这两块砖头对于别人来说可能毫不起眼,但对于他来说却意义非凡。
小男孩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建筑师,他希望能够建造美丽的房子,为人们创造幸福的家园。尽管他身边的人都嘲笑他只有两块砖头,但他并没有放弃。
他用一块砖头作为基石,用另一块砖头作为墙壁,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建筑尝试。尽管他并没有接受专业的培训,但他始终相信自己的梦想。
他每天都在学习建筑知识,不断改进自己的设计。他用两块砖头建造了一个小房子,虽然很简陋,但他为此感到非常自豪。
当他的朋友们看到他的作品时,他们大吃一惊。他们没想到一个只有两块砖头的小男孩竟然能够建造出一个房子。
小男孩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相反,他更加努力地学习,提高自己的技能。他开始尝试更复杂的建筑项目,他的作品越来越受人们的赞赏。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男孩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师。他设计了许多令人惊叹的建筑,为人们创造了美丽而舒适的生活环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成功不取决于我们手中拥有多少资源,而取决于我们如何利用我们所拥有的资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两块砖头,它们或许并不起眼,但却蕴含着无限的潜力。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用心去利用它们,追逐自己的梦想。
无论我们身处何种环境,都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坚持不懈地追求梦想。只要我们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成功就不会离我们太远。
所以,让我们像那个小男孩一样,用心去利用我们手中的两块砖头,为自己创造美好的未来。
作文 两块砖头 篇三
作文 两块砖头
在团结街的街口,有一处地势低洼的地方。每到下雨时,洼地里就积满了水。过路人走到这里时,总会把鞋子打湿。有一天,不知是谁把两块砖头放到了洼地里。这样,人们就可以踩着砖头过去,这两块砖头给行人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雨过天晴,洼地里的'积水渐渐没了,可这两块砖头一直还在那里。这一天,一个阿姨带着一个两三岁的小女孩在这块洼地附近玩。小女孩又蹦又跳,像一只活泼的小松鼠。可正在小女孩玩得很开心的时候,没看到脚下的砖头,“扑通”一声摔了一跤,小女孩“哇哇”地大哭了起来。那个阿姨看到后,连忙跑过去,扶起小女孩,一边安慰小女孩,一边帮他拍掉身上的灰。然后看着那两块砖头骂了几句甚么, 就走开了。
不一会儿,一个年轻小伙子潇洒地骑着自行车疾驰而来,也没注意到路上有砖头,“咣当”一声,自行车撞到了砖头上,人也差点儿摔下来。那个小伙子气愤极了,唾口大骂。然后也骑上自行车,头不回地走了。
就在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颤巍巍地走到砖头边,弯下腰,哦!我突然意识到:原来她是来捡砖头的。看到这里,我赶忙跑过去,和老奶奶一起把两块砖头搬走了。
这件小事虽然过去了很久,但我心里却久久不能平静。为什么有人能用砖头放在洼地里给行人带来方便?为什么天晴后砖头却仍然一直在那里?为什么那个阿姨和小伙子明明吃了砖头的亏,并咒骂了人,咒骂了砖头,却不去搬走砖头呢?为什么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能去搬走砖头呢?为什么我也视而不见,不能自觉地去搬走砖头呢?两块砖头是件小事,这里面反映出了人们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的高低差异。我十分敬佩老奶奶的行为,我鄙视那阿姨和小伙子的行为,我也为自己的麻木不仁感到羞愧。这正如三眼桥
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红旗小学三《5》班 王逸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