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节气的由来【最新3篇】
大暑节气的由来 篇一
大暑节气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标志着夏季的高温时期正式开始。大暑节气的由来可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农耕文化。
在古代,农耕是中国人的主要生活方式,农民们根据季节的变化来决定农事活动的时间。大暑节气正是夏季的高温时期,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农民的劳动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人们在大暑节气时期会举行一系列的祭祀和仪式,以祈求丰收和保佑农民们的身体健康。
在古代的大暑节气中,人们会在田间地头举行祭祀活动。他们会准备丰盛的祭品,如五谷杂粮、水果和酒等,供奉给田地之神和其他农业神灵。人们会跪拜祈祷,表达对大地的感恩之情,并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平安。同时,他们还会举行一些传统的游戏和娱乐活动,如舞狮、扭秧歌等,以庆祝丰收的到来。
大暑节气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是吃“大暑粥”。人们相信在大暑节气时吃一碗热气腾腾的粥,可以驱寒消暑,增加体力和抵抗力。大暑粥的做法多种多样,可以加入各种材料,如红枣、莲子、薏米等,以增加口感和营养价值。人们通常会在这一天早上煮好粥,全家人一起享用,以迎接夏季的到来。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农耕文化逐渐淡化,大暑节气的意义也有所改变。现代人更多地把大暑节气当作一个放松和休假的时机,他们会选择去海滩度假、游泳或野炊等活动,以享受夏日的乐趣。然而,尽管形式有所变化,但大暑节气所承载的丰收和庆祝的精神依然存在于人们的心中。
大暑节气的由来 篇二
大暑节气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标志着夏季的高温时期正式开始。大暑节气的由来与天文和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在天文学上,大暑节气发生在太阳到达黄经120°时,这时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最北,北半球的气温达到最高点。由于地球自转轨道的不规则性,大暑节气的日期并不固定,通常出现在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
在气候学上,大暑节气是中国夏季气温最高的时期。此时阳光直射地面,大气中水汽蒸发量增加,空气湿度增大,气温也随之上升。大暑节气期间,中国大部分地区都会出现高温天气,最高气温普遍超过30摄氏度,极端地区甚至可达40摄氏度以上。
大暑节气的由来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密切相关。在古代,人们根据季节的变化来决定农事活动的时间。大暑节气正是夏季的高温时期,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农民的劳动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人们会在大暑节气时举行祭祀和仪式,祈求丰收和保佑农民们的身体健康。
尽管大暑节气的意义在现代社会有所改变,但人们仍然重视这个节气。在大暑节气期间,人们会注意防暑降温,多喝水、避免高温时段外出等。同时,许多地方还会举办一些与大暑节气相关的传统活动,如夏季庙会、农产品展销等,以庆祝夏季的到来。
总的来说,大暑节气的由来与天文和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同时也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尽管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大暑节气的意义有所改变,但人们仍然重视这个节气,并通过各种方式庆祝夏季的到来。
大暑节气的由来 篇三
七月过大半,天气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暑伏。大暑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炎热至极的时节,除了热,大暑节气与其他节气有着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请看大暑节气的由来,了解“大暑”的脾性,轻松度夏。以下为中国天气网对大暑由来的解说:
每年7月23日或24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20°时为“大暑”。“大暑”与“小暑”一样,都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大暑”表示炎热至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这时正值“中伏”前后,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热时期,也是喜温作物生长最快的时期,但旱、涝、台风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
天文专家解释说,“大暑”期间这么炎热是因为自入夏以来,地面上白天从太阳光中吸收的热量多于夜间放散的热量,热量不断积累,到大暑期间,所积累的热量达到了顶峰,所以大暑节气最为炎热。一般来说,在日最高气温高于35℃的炎热日子里(气象上称为“炎热日”),中暑的人明显增多。而当日最高气温达37℃以上时(气象上称为“酷热日”),中暑的人数会急剧增加,特别是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骄阳似火,风小湿度又大,更令人感到闷热难当。长江沿岸的“三大火炉”——南京、武汉和重庆,每年的“炎热日”平均达17~34天之多,“酷热日”也有3~14天。其实,比“三大火炉”更热的地方还很多,如安庆、九江、万县等,其中江西的贵溪、湖南的衡阳、四川的开县等地,全年平均“
炎热日”都在40天以上,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是一个大“火炉”,因此,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显得尤其重要。中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一般说来,大暑节气是华南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华南西部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30℃以上高温日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华南东部35℃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期。大暑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谓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若闪电在西方,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及。人们也常把夏季午后的雷阵雨称之为“西北雨”,并形容“西北雨,落过无车路。”“夏雨隔田埂”及“夏雨隔牛背”等,形象地说明了雷阵雨,常常是这边下雨那边晴,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东边晴天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大暑节气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