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灶头的作文(通用6篇)
农村老灶头的作文 篇一
农村老灶头的作文
我家住在一个小村庄里,每天早晨,当阳光透过窗户洒入房间,我就听到了农村老灶头早早起床的声音。他是我们村里的一位老人,年过七旬,但依然精神矍铄。他每天早晨都会起得很早,去村头的灶头生火做饭。
农村老灶头是我们村里的风景,他不仅会做饭,还能烧制陶器。他做的饭菜不仅味道美味,而且色香味俱佳,每次吃他做的饭菜,都会让人胃口大开。他烧制的陶器也是别具一格,每个村民家里都有他亲手制作的陶壶、陶碗等,成了我们村里的宝贝。他的手艺不仅在村里有名,还吸引了很多外地游客前来品尝他的饭菜和购买他的陶器。
农村老灶头的生活虽然简单,但他却过得很快乐。他每天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灶头生火,然后开始忙碌的一天。他会先准备好食材,然后开始烹饪。每次看到他熟练地操作锅碗瓢盆,我都不禁感叹他的手艺之高超。他总是笑眯眯地对待每一个人,让人感到温暖和亲切。
农村老灶头的作文 篇二
农村老灶头的作文
农村老灶头是我们村里的一位老人,他每天早早起床,去村头的灶头生火做饭。他的一天虽然很忙碌,但他总是笑眯眯地对待每一个人,让人感到温暖和亲切。
农村老灶头的手艺非常高超,他做的饭菜不仅味道美味,而且色香味俱佳。他烧制的陶器也是别具一格,成了我们村里的宝贝。他的手艺不仅在村里有名,还吸引了很多外地游客前来品尝他的饭菜和购买他的陶器。
农村老灶头的生活虽然简单,但他却过得很快乐。他每天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灶头生火,然后开始忙碌的一天。他会先准备好食材,然后开始烹饪。每次看到他熟练地操作锅碗瓢盆,我都不禁感叹他的手艺之高超。
农村老灶头的作文 篇一和篇二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农村老灶头的生活和手艺,展现了他的勤劳和快乐。他不仅在村里有口皆碑,还吸引了外地游客的赞赏。农村老灶头以自己的努力和才华,为我们村里带来了美味和艺术的享受。
农村老灶头的作文 篇三
谈起我的乐园,它并非富丽堂皇的宅园,并非趣味丛林的百草园,也并非满是图书的书房。它,只是一间满是木柴和灰尘的老灶。
据说这个老灶已有七八十年的历史了,老得满是土灰,锅底生满铁锈,它的样子也十分简陋,只是用十几个土砖叠起来刷上水泥后做成的。老灶一共有两个洞,左边的洞是烧水的,另一个洞则是烧柴做饭用的,前面还有一个凹槽,是放长铁购和火钳的。
每次去太太家我都要去老灶那儿烧柴火玩,因为那里特别吸引我。有一次过年,我和表弟争来抢去,大人们一看,原来是为了抢到老灶前那“宝座”而吵架呢!后来按辈分来分,就我先烤火。我昂着头,挺着胸,坐在了椅子上准备烤火。
先拿出了火柴,把木柴放进烧火的洞里,大人帮忙点燃了木柴,又放进了一根木柴,所有动作一气呵成,非常娴熟。火越烧越旺,我坐在一旁感到异常的暖和,于是我让表弟也拿一把小椅子过来一起取暖。老灶除了可以取暖,还可以煮很多菜,烧饭时会发出滋滋响,火也异常兴奋,烧出来的菜也特别香,特别美味。老灶还可以把小汤罐里的水烧熟,可以用来洗脸、洗碗。同时,老灶也可以煨番薯、煨年糕。需要等火大时把番薯、年糕放进去,等烧得差不多时再用火钳拿出来,翻一个面继续煨,大的大概要10几分钟,小的则7、8分钟这样,此时的番薯外皮邹巴巴的、硬邦邦的,还能闻到一股烧焦的味道,而里面则是金黄宝亮,一看就特别美味,那个味道别提有多好吃了!煨年糕时表层出来是黑黑的,里面糯糯叽叽的,脆香脆香的,让你吃了忘不了。有些还要再看看,没熟透的就得继续烤。这就是大火煨年糕、煨番薯的快乐。
太太说:“别小看这口老灶,它可陪伴了我一辈子,也养活了几代人。”老灶激起了太太的回忆,也是我童年的快乐之一。灶台上的铁锅留下了岁月的痕迹,但是唯一不变的是老灶烧出来的味道,这就是太太家的老灶,一个有味道有回忆的老灶。
农村老灶头的作文 篇四
我的童年是在乡下老家度过的,那儿的老灶台留存着我儿时欢乐的记忆。
小时候,我最爱帮外婆烧火。不要小看这件事,老灶台烧火还是有讲究的!
灶台的火膛很大,可以放很多木柴,但不能密密实实地堆放,而要像“井”字般搭起来,底下留出空隙,先塞点儿干枯的叶子,再点火,这样容易点燃木柴,火也烧得旺、烧得久。
外公说不同的木柴能烧出不同的感觉,的确是这样。普通的木头烧起来,会发出“呼呼”的声音,火红火红的;刚砍下不久的木柴则比较难烧着,会冒出淡淡的白烟,一边烧着一边会在另一头“滋滋”冒水汽;最有趣的是竹子,烧到中空处,便会“啪”的一声发出鞭炮一样的炸响,吓人一跳,也让人有了过年的错觉。
老灶台烧火,夏天和冬天是不一样的。夏天,你在灶膛前烧火,“呼呼”的火焰烧出了夏天的火热劲儿,臉上大汗淋漓,但一离开灶膛,走出厨房就倍感凉爽舒畅,有冰火两重天的感觉。冬天,灶膛边总围着一群小孩儿,我们挤在一起靠近火膛取暖,那红红的火苗烤得我们暖烘烘的,一张张小脸红扑扑的,我们都赖在那里不想挪窝,一股“懒”意在心中荡漾。
离开老家到镇上读书,常常会想念老灶台,尤其是冬天。前年回了趟老家,想重温老灶台烧火的乐趣,谁知乡下的小山村都已换上了崭新的煤气灶、安装了吸油烟机,老灶台早就废弃了。尝试用老灶台生火,却怎么也烧不起来,我的心里空落落的。
老灶台不用了,小山村再也见不到袅袅炊烟,时代的变迁改变了很多生活习惯,也改变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生活方式,但那些美好的记忆却一直留在心底。
农村老灶头的作文 篇五
我奶奶的老家有一个灶台,它像一位魔术师,忽而忽而地,眨眼间就会变出很多美食,给我的寒假增添了更多色彩。这不,一提起老家的灶台,我不禁又馋了起来……
煨年糕
“煨年糕”,我猜你们没听说过吧!告诉你,这可是我到奶奶家时的“必食之品”哦!方法就是,把一条凉得干燥的年糕,放在灶台下方的火堆旁。靠近火堆,要先把它的一面给煨胖,煨得看上去有点金灿灿,感觉有点熟了,再用火钳给它翻一个面。当然,另一面也把它煨得又香又脆。有时候,煨得太熟了,这年糕会无声地破裂,就变成了“受伤的年糕”了。接着用火钳把这条夹出来,拍掉上面的一点点灰,香喷喷的咬上一口:外边脆,里面软。相比较放了调料的薯条味道,就稍逊一筹了,然而,它有独特的香味,却是薯条未有的。
烤番薯
烤番薯——大家应该都听说过,但是,我不是指那种在路边卖的那种。我老家的烤番薯,是我春节才吃上的呢!路边卖的那种是只用剥薄薄的一层皮,哈哈!我老家的呢,你想象不到吧,那可是“砸”开那层香蕉皮一样厚的皮,才能开始吃。里面黄澄澄的,软软的,糯糯的,有时还粉粉的,比在街上卖的烤番薯大不相同。我和妈妈兴奋得吃得那个津津有味!连路过的邻居都说,这烤番薯怎么这么香呀!嘿嘿!
煨米糕
煨米糕,也是我过年到奶奶家至昨天才品尝到的美食。操作也一样,灶台下面,生起火,加上柴,把一块一块的米糕放在火钳上面,把火钳放在火堆旁,一会儿工夫,第一批煨米糕就立马煨熟了。刚到手,正要吃的时候,我本来还以为这个是煨年糕片呢!因为煨年糕片就是把年糕切成一片一片的,而煨米糕和它形似神似,操作也是如出一辙。可是,当我咬了一口,才发现里面有许多小洞洞,味道却大相径庭,似乎也有米糕之味。这时,妈妈才说道:“哈哈!这个可是煨米糕哦!”唉,妈妈怎么不早点说呀!这味道果然与众不同。在我去询问奶奶之后,我又知道了米糕还有一个名字叫水塔糕。
除此之外,我老家灶台这位魔术师的手艺还有很多——烤土豆、焐芋艿、烤大头菜、烤油焖笋……各种美食不断,馋得你都挪不开步子哦!
“馋猫,新鲜的年糕烤大头菜新鲜出炉了!”灶台边依稀可见奶奶慈祥的笑容。腾腾热气,香气缭绕,不知何时,早已弥漫了老家的屋子里……
农村老灶头的作文 篇六
禾柴燃烧,炊烟袅袅。
北国的冬日虽无白雪皑皑、漫无白花,但冰冷的风总会挖苦心思蹿入你的衣袖帽檐边,直叫你紧咬牙关,四肢乱颤。小儿,快来烤火!奶奶身着父亲刚买的毛大衣,紫红紫红地似冬天里绽放的梅花。但那件沾有酱油迹且变灰的白厨衣仍套在最外面而显得格格不入。噫!你看你手僵的,都快成冰块了,快坐到奶奶腿上拷火。灶内燃着熊熊大火,橙红橙红的,暖人的,直烤得人浑身散出暖光。
我安静地坐在一旁的木桩上,风儿像是怕了这烈火落荒而逃。院里几只趾高气昂的鸡又开始搏斗了。嘣嘣灶内发出几声平缓的谷颗爆开的声音,几团火花如烟花似爆竹若红梅般绽放。恍然间,我飘出一句为什么灶那么黑,煮出来的米,烧起来的火是那般澄澈呢?奶奶望着我稚嫩的脸庞眯着眼答复我,灶他不愿意将乌黑丢向他人,他愿意受给自己。我只好眨眨眼,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奶奶轻轻地摇着木躺椅,发出嘎吱嘎吱的轻响。火势逐渐变小,风儿趁机乱入进来,本来就只剩下几片可怜的枯叶的白桦树显得更加凄惨。奶奶握紧了我的手,那是一只略显黝黑而叠满岁月长裙的手,几根青枝似盘旋缠绕于其中,掌骨间如年轮一圈又一圈的老茧如石一般坚硬。在奶奶很小的时候,家里很贫困,每天兄弟姐妹几个在院子里就一直盼着炊烟升起奶奶不觉回忆着。她的眼里似散发出了光,那是希望的光。
每当炊烟升起,我们的心中就如升起了东边旭日,兄弟姐妹几人一股脑地往灶台冲。奶奶的母亲便是乐呵呵拢来这群豺狼虎豹。奶奶脸上浮现起沉醉的微笑,比红梅更灿烂,几道深邃的、凹凸不平的笑纹却如她所言的生活般曲折,却充满了欢声笑语。
那是全家人最美好的寄托!灶流传给了奶奶。奶奶便是用这灶撑起了父亲、姑姑、叔父的学生时代。那是奶奶的芳华啊!却无私奉献给了儿辈们。现在电子炉、电饭煲、电热器多流行啊。灶,也只能变为一堆废石罢了。奶奶眼中的光黯淡了下来,鸡不叫了,风不吹了,火不烧了。
灶台里的禾柴尚在,但缺儿孙赴往点燃,冷冷清清。我小心地望着奶奶,她的眼窝里有数不清的沧桑与哀惜。
灯光摇曳。恍惚中,我感觉奶奶就是那一口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