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思及全词解读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译文] 在我年轻的时候,一点也不知道忧愁是怎样的滋味;只是一味地想爬上高楼,爬得越高越好;并且想模仿那些文人墨客,原本毫无忧愁,却偏偏为了作些新诗新词,而强说自己忧愁。
[出自] 南宋 辛弃疾 《丑奴儿》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

注释  
1.丑奴儿:即《采桑子》。四十四字,平韵。

  2.博山:博山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3. 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4.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5.层楼:高楼。
  6.强说愁:无愁而勉强说愁。强:勉强地,硬要
  7.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8.欲说还休:想说而最终没有说
  9.却道天凉好个秋: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意谓言不由衷地顾左右而言他。

译文

  人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愁苦的滋味,
  喜欢登上高楼,喜欢登上高楼
  为写一首新词没有愁苦而硬要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
  想说而终于没有说,想说而终于没有说
  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译文1:
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不能说。想说却不能说,只能说,好一个清凉的秋天呀!

译文2:
年轻的时候涉世未深,无法体会人生的艰难,不知什么叫做愁,所以总喜欢跑上高楼,是为了能刻意找点悲秋愁绪写进诗词中,勉强自己说:“那愁呀!那恨啊!”
而如今饱受忧患,遍尝人世苦痛,那些不如意的事不提也罢。不提也罢,假如真要说,就说:“好一个凉爽肃飒的秋天啊!”

译文3:
少年时代不懂得忧愁的滋味,一天无忧无虑,总喜欢登上高楼,向远处眺望。喜欢登高远望,是为了填一首悲秋的新词,其实既没有愁,也没有恨,而是勉强自己胡乱编排。
  
  现在到了饱经忧患的年纪,完全懂得了忧愁的真正滋味,可是那些不顺心的事,说它又有什么意思呢。说它又有什么意思呢,还是算了吧,倒不如说:“清凉爽快,好一个天高云淡的秋天哪!”




赏析:
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玩味无穷。
  词的上片,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我们知道,辛弃疾生长在中原沦陷区。青少年时代的他,不仅亲历了人民的苦难,亲见了金人的凶残,同时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争精神的鼓舞。他不仅自己有抗金复国的胆识和才略,而且认为中原是可以收复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赶出去的。因此,他不知何为“愁”,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发一点所谓“愁情”,他是“爱上层楼”,无愁找愁。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后一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上片“不知愁”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
  词的下片,着重写自己现在知愁。作者处处注意同上片进行对比,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谁知,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一腔忠愤,无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而今识尽愁滋味”,这里的“尽”字,是极有概括力的,它包含着作者许多复杂的感受,从而完成了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转折。接着,作者又连用两句“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式,在结构用法上也与上片互为呼应。这两句“欲说还休”包含有两层不同的意思。前句紧承上句的“尽”字而来,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往往相反相成,极度的高兴转而潜生悲凉,深沉的忧愁翻作自我调侃。作者过去无愁而硬要说愁,如今却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后一个“欲说还休”则是紧连下文。因为,作者胸中的忧愁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伤时之愁。而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抒发这种忧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天凉好个秋”。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充分表达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
  辛弃疾的这首词,通过“少年”、“而今”,无愁、有愁的对比,表现了他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是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在艺术手法上,“少年”是宾,“而今”是主,以昔衬今,以有写无,以无写有,写作手法也很巧妙,突出强调了今日的愁深愁大,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相关文章

毕业,不说再见诗组

【一】敏敏姐姐,你还记得吗曾经我看见白天被黑夜吞噬走在阳光里影子也是一种黯淡无光看着无助的身体,伤痕累累还流着鲜血,泪水也不再止息——终于,哭了【二】再一次眺望远方,风都变得多愁善感难辨真假的时间还是...
古诗名句2019-01-08
毕业,不说再见诗组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意思及作者出处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出自白居易《与元九书》中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l...
古诗名句2013-03-07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意思及作者出处

母亲的古诗

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中国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母亲的古诗大全,一起来看看吧。  《游子吟》  唐·孟郊  ...
古诗名句2014-02-04
母亲的古诗

初中语文哲理类与绘景类诗词名句及解析

哲理类 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表现了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的深刻哲理。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表现了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会得出不同结论...
古诗名句2018-02-02
初中语文哲理类与绘景类诗词名句及解析

写无奈的诗句

写无奈的诗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三春花事早,为花须及早。  花开有落时,人生容易老。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古诗名句2019-09-09
写无奈的诗句

描写夏天的诗句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
古诗名句2015-04-09
描写夏天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