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晏几道《思远人》注释解读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译文] 伤心的泪水临窗滴个不停,滴入砚中随即可把浓墨研成。
[出自] 北宋 晏几道 《思远人》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注释]
① 思远人:晏几道创调。词中有“千思念行客”句,取其意为调名。
② 红叶:枫叶。
③ 黄花:菊花。
④ 千里念行客:思念千里之外行人。
⑤ 旋:便。
⑥ 红笺为无色:红笺因沾泪而褪色为无色。
【译文】
枫叶红金菊黄已是秋深,我思念千里以外的远行人。天上的浮云散尽,鸿雁杳无踪影,我到哪里投寄书信?
靠着窗滴泪一串串,正好用它研墨把笔运。渐渐写到离别以来,最伤心之处,泪水把信笺的红色冲了个干净。
译文2:
在浓浓的深秋季节红叶黄花已是满山遍野,加深了我对那远在千里之外的心上人的思念,飞云飘尽,那归来的大雁却依然杳无踪影,我从何处才能把给你的信来传递?
我在窗前泪眼滂沱地滴不尽相思之情,就用滴落的泪水来研墨润笔,渐渐地写到我们分别后的情形,不禁黯然神伤,我的泪水已将红笺湿透而无法辨别。
译文3:
枫叶变红,菊花盛开,转眼已经到了深秋,我还在思念着远在千里之外的人儿。浮云已经散尽,不见有鸿雁归来,我想给她写封信,又该寄到何处呢?
斜靠在窗前,泪水簌簌,滴在砚中,索性就以这泪水研磨。渐渐写到离别后那令人断肠处,粉红色信笺都被泪水湿褪了颜色。
译文4:
树叶被霜打红了,菊花怒放金蕊,时令已是秋深;闺中少妇思念着千里之外的远行人。片片飞云过尽,鸿雁归来——却没有捎回信。要给他写信可寄到哪里呢?——叫人费思忖。
面对轩窗,泪流满面弹不尽;泪水滴在砚台里,就泪研磨,给远行人写封信。渐渐写到分别之后,意更切,情更深;红笺也渐渐失去了颜色——那是我边写边哭,红笺上面泪淋淋。
译文5:
已是萧杀的秋天,这情景使我忧伤,我挂念着远方的心上人,也不知他此时正在何方?我望穿秋水,眼看着飞云过尽,南飞的大雁一行又一行,可还是没有他们的丝毫消息。
悲伤的眼泪顺窗流下,滴进了砚台,我以泪研墨,用泪写书。然而,当写到情深之处,伤心的眼泪喷涌而出,情愈悲而泪愈多,最后那红色的信笺也黯然失色。
【赏析】
本篇紧扣词题写怀人念远,是一首闺中人怀念远行人的词篇。
上片写深秋望远怀人,红叶黄花,飞云缥缈,极写怅惘失落之情。开始两句写女子由秋天的悲凉景色联想到远方的情人,点明了时间、地点和题旨。“红叶”、“黄花”是秋天最有代表性的景物,词人选择这两个意象是聪明之举。“晚”指与情人分别的时间之长,“千里”说明与情人相隔之远。这两句交代了时间和地点,为下文做铺垫。后面三句是说,天上的浮云都散尽了,还是没有看见鸿雁的踪影,该把信寄到哪里去呢?“过尽”写浮云散尽,表达了词人的失望之情。词人哀怨至极提出的这个问题,为后面词意的转换埋下了伏笔,使得全词结构完整。
下片词意陡转,写女子和泪研墨作书,红笺失色的拟人描写无理而妙,情深感人。这一转变虽然突然,细细分析却又在情理之中。她非常思念情人,却又没有他的音讯,只好给他写信了。但转念一想,又不知道该把信寄到何处,为此她难免觉得悲伤,以至落泪不止。泪水缓缓滑落,滴在窗边的墨盒里,她便以泪研墨写信了。她明明知道书信无处可寄,还是坚持要写,完全是因为她的思念之深,由此可见其痴心。“不尽”表明女子的泪水绵绵不绝,表达其思念之深切。结尾三句写女子写信的情景。她聊以自慰,把思念之情全部写进信中,写到伤心处不禁泪流满面,把红色的信笺都浸染得褪色了。此时,词人的感情进一步升华,物人合一,景情合一,达到情感的极致。
全词语言质朴,感情真挚自然,不事雕琢却也真切感人。此外,本词还有一个特别之处,用泪水将信笺的红色冲掉来写女子的伤心,不仅别出心裁,还有一种别样的韵味,将思念描写得更为形象具体,也更能感动人。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这句写因无处寄书而临窗弹泪,虽无处可寄而仍作书——且是滴泪研磨。这个细节表现离情之苦,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真是痴绝,亦妙绝,令人拍案。
此词运笔曲折,于质朴浅淡中含蕴深婉,意极厚,味极浓,堪称至情妙语。云尽鸿雁归,无处寄书而来,将一怀思念归于泪墨作书的痴绝,以泪水研磨作书,泪与墨水淋漓挥洒,实在是奇思妙想,墨、泪、笺、情混在一起,让人浑然难辨。
词中所有的感受都是词人自己的,但他却婉转代言,托之居家的恋人,以展示双方共同为情所苦。
其实,晏几道自有一片痴情,所以他的词抒发的感情不加掩饰,不事雕琢,自然流露,真挚动人。断肠人远,伤心事多,“古之伤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