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论。”的意思及全诗解读
“君不见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论。”这两句诗字面的意思是,你看,南山的栋梁之材一天天减少了,现今又有谁去管养材育材的事呢?寓意不在材,而在人才。是说朝廷不能爱养人才,贬黜重臣之事经常发生,国家一旦有事,将会造成重大损失。以物喻情,以“材”自况,对己遭受摧残,发出深深的怨愤。
出自柳宗元《行路难三首》之二
虞衡斤斧罗千山,工命采斫杙与椽。
深林土剪十取一,百牛连鞅摧双辕。
万围千寻妨道路,东西蹶倒山火焚。
遗余毫末不见保,躏跞石间 壑何当存。
群材未成质已夭,突兀硣豁空岩峦3。
柏梁天灾武库火,匠石狼顾相愁冤。
君不见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论。
①南山:指终南山,在陕西中部。暗喻朝廷。
②栋梁:高大的树木,栋梁之材。
参考译文
林官率领伐木的队伍搜寻千山,
奉命采伐营建宫室的栋梁。
被齐土砍下的大树仅为十分之一,
无数牛马一齐用力把运树的车辕拉断。
万千棵参天大树使道路无法通畅,
伐木者砍倒它们一把火烧光。
侥幸漏网的一点儿树木也难逃厄运,
伐木者的足迹踏遍了溪涧与丘山。
众多的珍稀树种未等成材就被摧残,
兀自屹立的山峦变得空空荡荡。
如果再有汉朝柏梁台晋代武库的大火,
再好的工匠难为无米之炊,只能愁肠寸断。
人们呵,你可曾知当今国家良材已日益稀少,
有谁把栽培爱惜人才的事提到议事日程之上。
赏析
《行路难三首》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寓言诗,是其为数极少的寓言诗中的独特之作,抒发个人怀抱,批判社会现实,揭示人生哲理,表现出深刻的思想性。
第一首诗假若具有一种神话般的浪漫主义的成分的话,第二首诗则是一种完全彻底的现实主义的写法。以大唐王朝滥伐林木之事,隐喻朝廷人才溃乏之实。写法上几乎可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白居易的《卖炭翁》相媲美。
一方面他是实写,因为历经安史之乱、建中之乱后,宫廷、城廓、衙门、官府毁坏不少,因此,在战事平息,世道重归安宁的时候,大兴土木本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是,一时间过度地滥采滥伐,结果又造成了自然资源的匮乏,生态平衡的破坏。“虞衡斤斧罗千山,工命采斫杙与椽。深林土翦十取一,百牛连鞅摧双辕。”以一种似实非实的笔法将人数壮观的伐木队伍,挥斧砍伐的场景,以及气势浩大的运木工程描绘得栩栩如生,仿若就在眼前。句子平实自然,无任何雕凿之痕。
另一方面,他就在虚拟和夸张。“万围千寻妨道路,东西蹶倒山火焚。遗馀毫末不见保,躏跞石间 壑何当存。”这显然用的是夸张。这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虚拟与夸张,如出一辙。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凡大诗人,大学者,所造之境必近乎自然,所写之景,必濒于理想。这里充分地表现了柳宗元的在状物造势方面的功力。
由于山中之林的过度砍伐和天灾山火的频频发生,许多幼木未至成材而遭夭折毁坏,从而,山头光秃,岩石突兀,因此,这样下去,一旦出现汉武帝太初年间柏梁台那样的大火,工匠们环顾四周、搜罗千山也将无法找到可用的椽梁。于是,诗人在结尾处痛心疾首地感叹道:“君不见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论。”
诗的后两句,不是一种平常的一般化的议论,而恰恰是这首诗的主旨和重点所在。因为这最后两句,使整首诗的意蕴产生了质的飞跃,由普通的叙事上升到了政论的高度,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感跃然纸上,让人产生无穷的叹慨与思索。古人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南山栋梁益稀少”直指国家人才缺失与溃乏现状;同时,对朋党间的倾扎与颠覆,致使大量学子不但未能得到必要的提携关照和保护,反而连遭贬谪放逐之苦和夭折厄运,使得国本日趋衰弱表示了极大的愤恨与不满。
因此,读柳宗元的《行路难》,如同读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如同读白居易的《卖炭翁》,文辞幽婉,言意凄凉,正如宋敖陶孙《敖器之诗话》中所说:“柳子厚如高秋独眺,霁晚孤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