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韩翃《章台柳》注释解读
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
[译文] 佳人即使貌美如昔,恐怕早已被他人夺去了。
[出自] 唐 韩翃 《章台柳》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柳氏答词:
杨柳枝,芳菲节。所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注释 :
章台:长安中街名。在陕西长安县故城西南,战国时建。台下有章台街。 章台是汉代长安街名,游乐场所的集中地。这里以章台的柳枝比喻长安的柳氏。
芳菲节:花草盛开的时节,指春季,也指美好的节操。一语双关。
赠离别:我国古代送别时有以折柳枝相赠的风俗。“柳”与 “留”音近,以此表示挽留
青青:柔软貌。《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译文:
章台柳啊,章台柳,昔日青青垂柳是否还在。 佳人即使貌美如昔,恐怕早已被他人夺去了。
唐朝天宝年间,诗人韩翃(一作翊)羁滞长安,与李生相友善。李之爱姬柳氏,"艳艳一时,喜谈谑,善讴咏",慕翃之才,甚属意焉。李生遂慷慨将柳氏赠翃,并解囊资助三十万玉成二人婚事。翌年,翃得登第,遂归昌黎省亲,暂将柳留长安。适逢安史之乱,两京沦陷。为避兵祸,柳剪发毁形,寄居法灵寺。时翃已被淄州节度使侯希逸辟为书记。及肃宗收复长安,翃便遣使密访柳,携去一囊碎金并写了这首《章台柳》赠之。柳捧金呜咽,答赠了这首《杨柳枝》。但不久柳又遭番将沙吒利劫以归第,宠之专房。及翃随希逸入觐京师乃知其事,肃宗乃下诏断柳归翃 ,夫妻终得破镜重圆。(事载孟棨 《本事诗? 情感一》及《太平广记?柳氏传》)
赏析:
“章台”本是战国时所建宫殿,以宫内有章台而得名,在今长安县故城西南隅。秦王曾在此宫接见蔺相如献和氏璧。台下有街名章台街。这里借指长安。“章台柳”即暗喻长安柳氏。但因柳氏本娼女,故后人遂将章台街喻指娼家聚居之所。两个叠句用于寻觅加强呼唤之急切。“往日依依”,喻柳氏昔日之青春妙龄,丰容艳丽。“今在否"谓是否安全健在,以疑问声口,则其忧虑担心之情可见。“长条似旧垂”,喻柳氏袅袅婷婷的身段和体态仍不减当年。"攀折他人手”,暗指柳氏值此兵荒马乱之秋,恐己为他人所劫夺占有。两句以"纵使”,也应开合进退,将其希望与失望,侥幸与不幸,揣测与担忧等复杂的矛盾心情写得传神活现。“长条旧垂”承上“往日依依”;“攀折他人手”应前“今在否”。错综对比,写尽了一腔抚今追昔,柔肠百折之相思痴情和疑虑焦灼。
柳氏答词自比为“杨柳枝”,嵌一“柳”字,既双关姓氏而与韩词称“章台柳”之暗语相应,灵犀相通;着一“枝”字,又遥启第三句诉折柳赠别,离怨相思之情。“芳菲节”既回应韩词之“往日依依”,颇见追惜韶华坐逝,顾影自怜之意;而又对第四句写今日凋零之衰柳,起到了欲抑先扬的对比反衬作用,可谓匠心独运。当昔春日旖旎芳菲之际,伉俪蜜月之时,却年年离多合少,宁无长恨 而今失身蕃将,姿容憔悴,纵郎君不弃,欲续前好,而我固深感自卑自愧,岂堪郎君再来“折”乎 末句回应韩词之结句,将其不幸身世,灵肉创伤,悲酸难言之隐,自惭形秽之情,写得极其深沉凝重而又含蓄不尽。
唐宋词中夫妇、恋人相互唱和的词作并不多见,其中最知名的当属上面两首与南宋陆游、唐琬的《钗头凤》。
这两首词包含着一段哀怨的爱情故事——柳氏本长安倡女,为韩翃朋友李生的爱姬,艳绝一时,喜谈谑,善讴咏,慕韩翃之才。李生知其意,乃请翃饮酒,席间将柳氏赠之。后来韩翃登第,归家省亲,柳氏留在长安。天宝末年遇安禄山叛乱,陷长安。柳氏因姿容绝世,惧为乱兵所辱,乃剪发毁形寄居尼庵。长安收复后,韩翃遣人寻访柳氏,携去一囊金并题写了这首《章台柳》。柳氏捧金呜咽,回报以《杨柳枝》词。
二首词的共同点是以柳枝喻柳氏,借柳诉情。韩翃词开头用两个叠句:“章台柳,章台柳!”以呼唤的口气表达他日夜思念之情。接着以“今”、“昔”对比:“昔日青青”象征柳氏的年轻貌美;“今在否”暗指社会动乱,柳氏单身独处,令他担忧。“纵使长条似旧垂”与“昔日青青”呼应,“也应攀折他人手”是“今在否”的进一步推测。
柳氏答词亦托咏柳自述景况。“杨柳枝,芳菲节”,指春天柳枝繁茂,象征自己年华正好。然而“所恨年年赠离别”,不能与丈夫厮守,年年在离别的景况中度过。下句“一叶随风忽报秋”承上“芳菲节”之“春”,喻安禄山叛军入长安后自己剪发毁容。因春忽报秋,自己的处境亦与秋柳相同。“纵使君来岂堪折!”极写此时心中的哀伤。
二首词语言朴实无华,不事雕琢,叙述了一段哀怨的爱情故事。两词各以起句为题。柳氏的《杨柳枝》与韩翃的《章台柳》同属一调(唯首句不入韵),而与七言四句的古调《杨柳枝》并非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