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刘长卿《听弹琴》全诗注释解读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译文] 虽然自己喜爱这古老的曲调,但是现在一般人多不喜爱弹它了。
[出自] 刘长卿 《听弹琴》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注释:
诗题一作“弹琴”。
泠泠:洋溢貌。
  七弦:古琴有七条弦,故称七弦琴。
  松风寒:松风,琴曲名,指《风入松》曲。寒:凄清的意思。

译文:
七弦琴上弹奏出清幽的琴声,静静地听就像寒风吹入松林那样凄清。虽然我十分喜爱古老的曲调,但现在的人弹奏的不多了。

刘长卿(709—780?),字文房,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大历中,官至鄂岳转运留后,为观察使诬奏,系姑苏狱,后贬南巴尉。终随州刺史。
刘长卿“以诗驰名上元、宝应间”(《唐诗纪事》)。他的诗多写贬谪飘流的感慨和山水隐逸的闲情。擅长近体,尤工五律,曾自称为“五言长城”。风格含蓄温和,清雅洗炼,接近王孟一派。
刘长卿是由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

赏析:
这是一首借咏古调的冷落,不为人所重视,来抒发怀才不遇,世少知音的小诗。前两句描摹音乐境界,后两句抒发情怀。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慨叹,流露了诗人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稀有知音的情操。

诗题一作“弹琴”(《刘随州集》)。从诗中“静听”二字细味,题目以有“听”字为妥。
琴是我国古代传统民族乐器,由七条弦组成,所以首句以“七弦”作琴的代称,意象也更具体。“泠泠”形容琴声的清越,逗起“松风寒”三字。“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凄清,极为形象,引导读者进入音乐的境界。“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入神的情态,可见琴声的超妙。高雅平和的琴声,常能唤起听者水流石上、风来松下的幽清肃穆之感。而琴曲中又有《风入松》的调名,一语双关,用意甚妙。

如果说前两句是描写音乐的境界,后两句则是议论性抒情,牵涉到当时音乐变革的背景。汉魏六朝南方清乐尚用琴瑟。而到唐代,音乐发生变革,“燕乐”成为一代新声,乐器则以西域传入的琵琶为主。“琵琶起舞换新声”的同时,公众的欣赏趣味也变了。受人欢迎的是能表达世俗欢快心声的新乐。穆如松风的琴声虽美,如今毕竟成了“古调”,又有几人能怀着高雅情致来欣赏呢?言下便流露出曲高和寡的孤独感。“虽”字转折,从对琴声的赞美进入对时尚的感慨。“今人多不弹”的“多”字,更反衬出琴客知音者的稀少。有人以此二句谓今人好趋时尚不弹古调,意在表现作者的不合时宜,是很对的。刘长卿清才冠世,一生两遭迁斥,有一肚皮不合时宜和一种与流俗落落寡合的情调。他的集中有《幽琴》(《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之一)诗曰:“月色满轩白,琴声宜夜阑。飗飗青丝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向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其中四句就是这首听琴绝句。“所贵知音难”也正是诗的题旨之所在。“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诗咏听琴,只不过借此寄托一种孤芳自赏的情操罢了。

相关文章

无意压群芳

“无意压群芳”出处出自 宋代 朱敦儒 的《蓦山溪》“无意压群芳”平仄韵脚拼音:wú yì yā qún fāng平仄:平仄平平平韵脚:(平韵) 下平七阳* 平仄拼音来自AI,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
古诗名句2016-08-05
无意压群芳

红五月立夏祝福的诗句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诗句吧,不同的诗句,其语言艺术所表现的语言风格、特点、技巧各不相同。那么什么样的诗句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红五月立夏祝福的诗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
古诗名句2012-05-07
红五月立夏祝福的诗句

母爱的古诗句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母爱的古诗...
古诗名句2018-01-03
母爱的古诗句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出处出自 五代 李璟 的《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全诗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五代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古诗名句2014-07-03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出处出自 宋代 周邦彦 的《兰陵王·柳》“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全诗 《兰陵王·柳》宋代周邦彦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
古诗名句2011-09-01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惊蛰的古诗及赏析

导语:暖洋洋,喜洋洋,春风春来荡漾漾,合家喜,合家乐,欢喜升温身体乐,伴升温,看春色,吹风吹起心欢乐,惊蛰到,春风来,万事如意送出来,愿你惊蛰愉快。接下来是小编整理的惊蛰的古诗及赏析,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古诗名句2014-07-09
惊蛰的古诗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