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分析之意脉的三种形态和意境
古典诗歌分析之意脉的三种形态和意境
不可忽略的是,在诗歌中出现的意象并不是单独的,而是群落性的、整体性的。意象的整体之美,并不是意象的总和,而是,意象群落之间的有机结构。上述“桂花”“春山”“月出”“山鸟”“时鸣”“春涧”本来是分散的,之所以能够统一为有机的整体,就是因为其中有一种意的脉络。在古典抒情经典中,意就是情,情的特点,就是动。故汉语有动情、感动、触动、心动之说,情就不是静止的,而是变动的,故《诗大序》曰:情动于衷,相反,则是无动于衷。正是因为情感要动,而且要在动中把意象贯穿起来,统一为有机的结构(这就是意境,下文详述),我把它叫做意脉。古典诗歌分析,言不及义,滔滔者天下皆也,原因在于得象忘意,即使偶尔得意,也是片断之意,而非贯穿整体之意脉。
得象忘意的毛病,很普遍,原因,象是表层,显性的,一望而知的`,而意是深层,隐性的,在文学上是不直接连贯的,潜在于空白之中。对一般读者来说,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表层意象往往是很华彩的,一望而知,故深层的意很容易被掩盖,被忽略,被遮蔽。而意脉则比之意象更为隐秘,故更不容易全面疏理。例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分析就是就是突破表层,把深层的意脉起伏揭示出来。意脉决定情感的特殊生命。
5、从最简单、最普通的古乐府诗诗(如李白《静夜思》)和绝句(如贺之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比较:
北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标题】:山行
【作者】: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赏析:
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缥缈,寒山蕴含着生气,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然而这只是在为后两句蓄势,接下来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
说了那么多,就是不到位,因为,都是理性的,关键在于,情和感的眨眼间,瞬间的转折。
意境美的特点就是:第一,整体的美,第二,意象群落的空白中意脉潜在之美,意在境中,情景交融,融情入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如司空图所说: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豈容易可談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就是潜在的隐性的言外之意,意境的精彩往往在语言是不可穷尽的空白中。
意脉是隐性的,意境是潜在的,风格常常是婉约的,直接抒发出来豪情壮志不属于意境。不管《离骚》那样的直接抒情,还是政治抒情,还是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还有像唐诗中的歌行体,大量的直接抒情,与西方浪漫主义诗歌强烈的感情的自然流泻,就全是显性的了,和意境相比,虽然同为诗歌艺术,但是在艺术方法和风格上属于不同范畴,有如同为物,有阴与阳之别,同为人,有男性与女性之分。
意境其表现形态是多样的,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至少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最常见的,有统一的意脉络贯穿其间。有了统一的意脉,意脉贯穿首尾,意象与意象具有某种线性的相关性,在性质和量度上精密地相应,以开合、正反、因果的逻辑构成完整的统一体。
这种意脉,有时是转折性。
绝句最擅长于表现诗人情绪瞬间转换,如杜牧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意脉的外在标志。
6,情感变动的显性标志(绝句的第三句语气变化:陈述、肯定、否定、感叹、疑问)
杨载在《诗法家数·绝句》中谈到诗的起承转的转时说:绝句之法,要句绝意不绝,多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发之,承接之间,开与合相关,反与正相依,顺与逆相应。大抵起承二句固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至如宛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渭城朝露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如果改成
须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高适《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改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有人尽识君?
如果不是这样,而是陈述句到底,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心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但闻处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及时照我还。
律诗比较复杂一点
杜甫
【标题】:春夜喜雨
【作者】:杜甫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比较
【标题】:点绛唇春夜喜雨
【年代】:元
【作者】:王恽
【体载】:词
好雨知时,万金欲买初无价。种花*罢。似为芳枝下。花重宫城,好个风人雅。从飘洒。探花走马。明日春如画。
【标题】:望岳
【作者】:杜甫
【体载】:五律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标题】:钱塘湖春行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载】:七律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最好的句子,在最后的意脉。一,发现草在马蹄上,二,宁愿不骑马而走路。
7,绝句意脉的第二种表现形式:感知交替(一、视觉、听觉、触觉、味觉,二、动态和静态等)
琵琶超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
潦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挂长城。
岑参的《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则属于另一种类型的纵深意境的构成,它主要不是依靠动静关系的转换,而是依靠视觉和听觉意象的转换: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8,古典诗话词话论绝句的压卷之作。为何没有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缺失在于情感静止。
9,明人张岱反驳苏东坡诗中有画,提出诗中有画,不是好画。画有诗不是好诗。因为画是静止的空间艺术,而诗是运动的时间艺术。
诗中之画,应该是动画。动画背后是动情
王安石:书湖阳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听觉、触觉味觉之诗,不能画。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王安石: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