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望天门山》的赏析

李白《望天门山》的赏析

  《望天门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一首七言绝句。为开元十三年(725)李白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作,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乐观豪迈的感情。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白《望天门山》的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望天门山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翻译/译文

  雄伟的天门山被长江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相对耸立着拔地而起,一叶孤舟从太阳旁边飞速飘来。

  注释

  1、天门: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所以叫“天门”。

  2、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3、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4、开:劈开,断开。

  5、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6、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7、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8、出:突出,出现

  9、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赏析/鉴赏

  该诗为725年(开元十三年)作者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作。李白无比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一生遍游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杰作。该诗描写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天门山为今安徽省芜湖市的东梁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总称。

  《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与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中断”,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险峻:“楚江开”,不令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碧”字明写江水之色,暗写江水之深。“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走向。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相对”二字用得巧妙,使两岸青山具有了生命与感情。结尾一句更是神来之笔,一轮红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个画面明丽光艳,层次分明,从而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画卷展现出来。

  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与作者在《西岳云台歌》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与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势。试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盘涡毂转”也就是“碧水东流至此回”,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时出现的情景。绝句尚简省含蓄,所以不象七古那样写得淋漓尽致。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与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与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

  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一、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三、四句把浑阔茫远的水势,写足了,写活了。“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这两句写诗人远眺天门山夹江对峙,江水穿过天门山,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第一句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放眼望去,绵亘在楚地的梁山和博望山仿佛是被奔腾浩荡的江水冲开门,形成了一个天然的门户,澎湃的江水从中涌了过来。

  第二句写天门山下的江水。流经上游千山万壑,冲出三峡的长江水,由西向东缓缓流来;江水流至天门山时受阻,冲开天门山形成湍急的旋涡;“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第三句承前第一句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的形势。楚地广阔的江面,被绵亘的天门山阻断,受阻的江水咆哮着犹如一把利剑,将巍峨的天门山劈做两半,江水奔泻而过;天门山夹江耸立,故说它们是“相对出”。“出”在这里是耸出的意思。最后一句承前第二句写长江江面的远景。穿过天门山的滔滔江水,奔流东去浩渺无际,从红日冉冉升起的天边,一条帆船朝天门山驰来。“日边来”,极言船来处之高远。写江水的绵远不直接点出水,而是写水上的船,让人们从“日边来”中去想象江水的渺远。纵目远眺,天空无物。楚江碧水,烟波浩渺,孤帆红日,江山如画。这首诗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跟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

  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但它所构成的意境是那么优美,壮阔,人们读了诗恍若置身其中;诗人将读者的视野沿着烟波浩渺的长江,引向无限宽广的天地里,使人顿时觉得心胸开阔,眼界扩大。从这里我们看到了诗人李白的豪放不羁的精神和不愿意把自己限在小天地里的广阔胸怀。这首诗跟王之焕的《登鹳鹊楼》,一首是写黄河,一首是写长江,山川形势各有特点,而作品中的意境也不尽相同,但作为盛唐时期抒情诗歌的代表作,两者的共同处是,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充满了蓬勃的朝气和积极向上的力量。李白为唐人七绝之冠,最善于在有限的篇幅里创造。

  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豪迈,奔放,自由洒脱,拘无束。

相关文章

形容八月桂花的诗句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语言言简义丰,具有凝练和跳跃的特点。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诗句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关形容八月桂花的诗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
古诗名句2013-06-06
形容八月桂花的诗句

形容女人气质的诗句

形容女人气质的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下面是关于形容女人气质的诗句的内容,欢迎阅读!  胪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
古诗名句2012-07-09
形容女人气质的诗句

自己写春夏秋冬的诗词

夏天已经来了,关于夏天的古诗大家多多少少知道一些,那么关于四季的诗词呢? 一、关于春天的古诗 1、《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古诗名句2019-04-01
自己写春夏秋冬的诗词

古诗欣赏步韵唐寅《落花诗》

步韵唐寅落花诗: (一)相思何处寄 一生能度几回春?瓣瓣飘魂碾世贫。叶伴清风偷吻水,枝听落絮会同仁。 曾将幻梦抽成绿,可是知音却倦神。不问相思何处寄,有谁来解葬花人? (二)撷梦上枝头 只为春争几许悠...
古诗名句2018-05-02
古诗欣赏步韵唐寅《落花诗》

写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写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思乡虽会给人带来一抹淡淡的愁绪,但它仍然是一种健康的高尚的情感,是维系游子和家乡祖国的精神纽带。下文就是有关写思乡之情的诗句,我们一起阅读学习吧。写思乡之情的诗句是篇1:1、《秋日登...
古诗名句2019-02-08
写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的意思及全诗注释解读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的诗意:蕃人的情意好像这条流水,愿永久归附中原流向南方。 出自唐代诗人张乔《书边事》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
古诗名句2018-08-07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的意思及全诗注释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