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在柳州的故事

柳宗元在柳州的故事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1]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在柳州的故事(纪实文学)

  引 言

  柳宗元,字于厚。公元793年,他考中进士,过五年又考取博学宏词科,分派做集贤殿正字,职务是替王朝编篡校订图书。后来调任监田县尉,不久又调回朝廷任监察御史里行(见习御史),做监督和考察官吏的工作。公元805年正月,李诵当皇帝,主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等人执政,积极推行改革。柳宗元参加王叔文集团并成为主要成员,担任礼部员外郎。革新行为触动了贵族官僚和宦官的利益,他们勾结起来逼身患重病的皇帝传位给太子。这年8月,李纯当皇帝,对王叔文集团进行残酷迫害。9月,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815年,柳宗元任柳州刺史。

  1. 赴任柳州

  公元805年,旧官僚和宦官恨透了李诵皇帝,他们联合起来逼他退位,让太子李纯当上了皇帝。李纯皇帝很感激和信任他们,下诏令废除改革,对王叔文集团进行打击和迫害,礼部员外郎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任司马官。

  水州是一个荒僻的地方。柳宗元任司马官的职务,名义上是小官,其实是个没有实际工作的罪犯。这一年的冬天,他携带六十七岁的老母亲爬山涉水来到永安州城。

  柳宗元在这里熬过了十个春秋。正月的一天,他在府内协助处理政务,忽然差役来报说:圣旨到!柳宗元楞了一下,慌忙整理衣冠快步来到大堂前跪下接旨。吏部官员手捧圣旨高声宣读:皇帝诏曰,柳宗元立即回京,钦此。

  当天晚上,柳宗元彻夜难眠,百感交集。他觉得能重回朝廷再展鸿图,为国家多做点工作了,心情非常高兴,吩咐家人收拾行装,尽快启程。

  柳宗元虽然任司马,还是尽力为百姓办事,关心百姓疾苦。永州荒野有一种奇异的毒蛇,它的毒液碰着草木都会枯死,咬人很难医治。这种蛇烘干做成药饵可治愈百病。朝廷诏令捕捉这种蛇,每年进贡两次的人家,可以抵交全年的赋税。

  有一天,柳宗元来到一个小山村,夜宿在一户姓蒋的人家里。吃过晚饭闲聊,主人面带愁容地说: “我一家三代人捕蛇,我的祖父被蛇咬死,我的父亲也被蛇咬死了。我干这行有十二年了,有几次被蛇咬也差点送了命。”说完长叹一声。

  柳宗元满腔情愿地说:“你怨根这个行业,若不愿干,我可以替你去请求官员,更换劳役,恢复你的赋税。”

  主人更加悲伤地说:“与我祖父同住在一起的,十户剩不到一户了;与我父亲同住在一起的,十户只剩下二三户了;与我同住在一起的,十户也只剩下四五户了。那些人不是饿死,就是逃荒去了。我是靠捕蛇才得以生存下来的。”

  柳宗元伤心愤怒地道:“我过去看到古书上说,‘苛政猛如虎’还半信半疑。今天听了你的话,才知道这是真的。赋税比毒蛇还历害呢!”说到这里大家都不愿再谈这个话题,坐了一会便各自歇息了。

  柳宗元关心百姓,百姓也都尊敬他。他奉旨回京的消息一传开,大家都来看望他,依依惜别。

  柳宗元离开永州城,乘船经过泪罗江。他眼前是连绵的山峰,浩缈的洞庭湖,奔流的湘江水,这一切正是屈原诗歌中描绘的景色。他见景生倩,想起屈原遭到陷害,报国无门自沉江的惨景,庆幸自己能重回京城,兴奋地挥笔写下《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诗云: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

  诏书许逐阳和至,驿路开花处处新。

  柳宗元回到京城,与他一道奉诏回来的还有刘禹锡等人。这是当朝执政的一些大臣怜惜他们的才能,奏请召回推备重用的。但是李纯皇帝听信馋言又改变主意,下诏书派遣柳宗元去任柳州刺史,刘禹锡任连州刺史。

  柳宗元与刘禹锡同年中进士,一同参加政治革新,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接旨后商定同行赴任。

  五月中旬,春风送暖,万物扬眉吐气,到处布满生机。柳宗元怀着凄惨的心情,带着无限的惆帐与刘禺锡等人离开京城,一路风尘来到衡阳。明天就要分路了,柳宗元从此与老朋友分别,更加忧愁悲凉,心想要是得到皇帝的恩准,能归田遁世就好了,情不自禁地轻声吟道: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忽东西。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清晨,刘禹锡来与柳宗元告别。他看到柳兄瘦削虚弱的身体,仿佛觉得此别难以相逢,眼里含着泪水动情地说;“你要多多保重,常来书信!”柳宗元愁肠寸断,强忍住泪水送他出店门,拱手话别。

  柳宗元坐马车到桂林,然后乘船沿着白石河南下。六月初,他来到柳州,地方官员和乡绅在码头恭候迎接,一直送他到州府衙门。

  2. 祭天祈雨

  柳州是一个边远荒凉的地方,又常闹水旱灾害,人民的生活贫穷困苦。柳宗元觉得在柳州当刺史与在永州做司马显然不同了。现在自己是一州的最高行政长官,应该大力发展生产,为人民排忧解难。

  这一年的夏天,一个多月滴雨未下。烈日烘烤得树叶打卷,田地龟裂,禾苗干枯。若天不再下雨,田地里的庄稼就颗粒无收了。

  王法中有明文规定,遇到干旱的时候,地方官员一定要“祈雨并行五事。”

  这是说官员要带领人民祭天求雨保护庄稼。同时办理好冤狱;救济孤寡;省劳役赋税;查办利用职权非法取得钱财和纳贿违法官吏;推荐人才这五件大事,以感动天神降雨。违者重的要罢官免职,轻的也要打板子。

  柳宗元认为天地间“元气”是真实存在的。山川的崩塌与阻滞,阴阳二气的变化都是有秩序的。动物和植物,灾荒和丰收是自然现象;法制和动乱则是社会现象,各依据自身的规律变化和发展,不是上帝主宰的。战胜自然灾害取决于人,不是取乎于神。古人迷信天神是愚蠢的。但是在严酷的法律面前,他也只好违心地祈天求雨了。

  柳宗元询问掌管祭祀的司功参军说:“现在天早缺水,你认为到什么地方祭天降雨最合适呢?”

  司功参军道:“城西面的群山中有一个方圆半里的'大水潭,泉水喷涌,深不可测。四周林木苍翠,风景幽美。传说这里有蛟龙出没,当地人叫它龙潭。这里最适合。”

  柳宗元吩咐道:“你马上发布告示,文武官员和民众到龙潭祭天求雨。你去筹备供品。”

  第三天中午的时候,柳宗元带领地方官员及数百群众来到龙潭。司功参军指挥佣人摆上猪牛羊三牲供品,点上红烛香纸。仪式开始,大家都跪在地上,双手合拢低头闭眼,虔诚的许愿祈祷。

  柳宗元站在一块高大的岩石上,高声宣读亲笔写作的《祭雨文》说:“万物生长,望天护养,莫使粮食,毁于草莽。涌动潭波,云起雷响。下雨成功,惟神是奖……。”紧接着奏盛乐,鼓、琴、箫、钟等八种乐器齐鸣,声音震天动地。巫师跳起求神的舞蹈。舞动的四条黄色苍龙在鼓乐声中上下翻滚,左右摇摆,好象在吁风唤雨。

  回来的第二天,柳宗元的堂弟柳宗直病倒了,发高烧卧床不起。

  柳宗直曾考中进士,因为柳宗元参加政治革新,受牵连未能做官闲居在家。柳宗元调往柳州。他看到堂哥身体虚弱,身边又天亲人,为了协助和照顾他就跟来了。

  柳宗直服药不见好转,昏昏沉沉地不吃也不喝。第五天的下午,他睁开眼睛,嘴轻轻地动了几下,不知道说什么,然后慢慢地停止了呼吸。

  柳宗元眼巴巴地看着堂弟死去,他悲痛欲绝泪流满面,走出去愤怒的望着天空大声喊道:“老天呀老天,仁义正真你竞不知呀!”说完昏倒在地上。众人慌忙跑过来扶他回卧室,经过十多天的精心照料和耐心劝慰,能下床走动了。他头发斑白,瘦削腊黄的脸,眼角布满了零乱的皱纹,双眼失去往日的神彩,身体更衰弱了。

  释放奴婢

  柳宗元来到柳州府,第二天就与文武官员长谈,细心地了解生产发展、人民生活、风土人情的情况。

  柳州刺史的职位空缺已经半年了,有许多公务等待处理。柳宗元起早贪黑的批阅文书,忙了一个多月才将堆集下来的事务办理完毕。

  八月初,柳宗元带着李司马和两位差人去下属的象县(今鹿寨县)巡视,体察民情,访贫问苦。

  中午的太阳高挂在天空,强烈的阳光照得大地冒白烟。一丝风也没有,空气又闷又热。在一片成熟的稻田里,有的水田只长着高高的稗草。大家走得又饿又累,来到一个村庄。李司马请柳宗元到村里歇脚,顺便找些东西填饱肚子。村子旁边有棵古榕树,浓荫华盖,几位老人和小孩在树下乘凉。柳宗元走到树萌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便与老人们聊起来。他问:“为何有的水田无人耕种呢?”

  老人们打量了他一会儿,知道是一个官员,心中由然而生一股怨气,愤愤不平地说:“前儿年天旱种田的人家交不起租谷,以身抵债去了。有的则弃田去外地谋生了。”

  趁着柳宗元与老人们闲谈,李司马到村里一个财主家通报说:“柳刺史要在这里用饭。”财主听说是州官大人光临满脸喜色,立刻吩咐家人准备饭菜,自己亲自去迎接客人。

  柳宗元随主人来到家里。主人斟茶双手捧上,他一边饮茶,一边仔细观察。这家财主有五间高大的砖瓦房,还有八间工房,家中数十位青壮年佣人忙着干自己的活。

  饭菜做好了,主人请柳宗元等人入席。主人频频举杯劝酒,柳宗元也不客气,开杯畅饮一直喝到微有醉意。

  主人请柳宗元到客厅喝茶。柳宗元问:“你家有多少佣人?。”

  主人回答:“有六十多人。他们都是交不起租谷来帮做工的,有的已经来几年了。”

  柳宗元惊奇地说:“元和二年(公元807年)宪宗皇帝颁布《右准律》规定,不许典贴良人男女作奴婢驱使,违者执而诛之。难道你不知道么”?

  主人苦着脸说:“他们欠我的债无力偿还,来帮工又给饭吃,难道还不好吗”?

  柳宗元沉思了一会儿,看着主人理直气壮温和地说:“他们欠债应该偿还。他们做工也应该折算工钱,这才是合情合理的”。主人无话可说,转移话题谈论风俗习惯了。

  太阳偏西,天气凉爽些了。柳宗元等人告辞上路,主人一直送到村前的小路上。

  李县令敬仰柳宗元的才学和品德,很早等侯在路口迎接他到县衙门。刚坐下来,柳宗元问:“为什么有的财主人家有那么多的佣人呢?”

  李县令实情告诉他说:“贫苦的人家因天灾人祸,交不起粗谷或者还不起债务的,就把自己的子女抵押给债主,到期没有钱去赎身的就沦为奴婢了。”

  柳宗元意味深长地说:“旧朝代官吏是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把压迫和奴役看作天经地义的事。有个别对人民态度好的官,人民就称他为‘青天大老爷’。其实官吏是人民的仆役,而人民才是官吏的主人。官吏拿了雇值就应很好地办事,否则人民就有理由罢免或处罚他。”

  李县令明白柳宗元的意思,面带愧色地说:“柳大人才学渊博见多识广,说得有理。下官甘当百姓奴仆,为百姓多办好事。”

  柳宗元还问了县里的田地、生产、赋税的情况,李县令一一回答。两人一直谈到深夜。

  柳宗元回到州府,马上制定发布告示说:凡是已经沦为奴婢的人,主人要把奴婢做工的时间折算为工钱。若奴婢所得与所欠的钱一样了,就可以恢复自由回家。同时规定各县官吏必须严格督查,对于违反法规的一律严肃查办。仅一年时间,柳州府有一千余人还清债务回家与亲人团聚。

  桂管道的行政长官裴行立观察史得知柳宗元颁行法规释放奴婢,发展生产,奏请皇帝给他奖赏。同时将这个法规在全道的州县推行,许多奴婢恢复了自由。从此后,很多穷苦人不再沦为奴婢。

  3.开凿水井

  柳州城江北居住600多户,江南居住300余户人家。柳江河水从城中缓缓流过。柳江河堤又高又陡。城里的人每天挑着水桶到河里取水,要是遇着雨天坡陡路滑,常常连人带捅跌倒滚落到河边。离河边远的人家,每天挑水和洗衣要用一个人,有歌谣说:有女莫嫁柳州城,柳州跳水上天门。

  柳宗元看到这种情况,觉得很奇怪,对司户参军说:“汉朝的时候,中原的打井技术已经传入南方。中原地区八户人家就有一口水井,为何这里不挖水井呢?”

  司户参军说:“这里过去挖过水井,但是不久就会倒塌,有的甚至未挖成就塌了。传说城北有一家父子四人打井。井塌有二人被埋在里面,抢救上来时已经断气了。人们说挖井触犯了土地神,它不让挖井,从此后就无人敢挖井了!”

  稍停了一会儿,司户参军又悲惨地说:“这里春夏季节常下暴雨,河水浑浊,人们喝了河里的泥沙水会闹肚子,有的还送了性命。”

  柳宗元听后心情沉重忧伤,也不再问什么了。

  这天晚上,柳宗元翻来复去睡不着,一直思考着挖井的事情,但是总找不出井塌的原因。天刚亮,他起来匆忙吃一点东西,就与司户参军及大云寺的两位老和尚到河堤边仔细观察。

  他们从河堤的剖面清楚地看到,柳州城的土质上层是黄土,下层是半沙土。柳宗元脸上露出笑容兴奋地说:“你们看,水井的下层是沙土,泉水涌动推出泥沙,井的下部被掏空,上面又重压井就塌了。若是井打成后马上用青砖围砌就不会倒塌了。”大家都点头赞成。

  柳宗元决定在城北中部打一口大井,他又带领大家在城里转了一圈,选择井址。傍晚的时候回到府里。

  柳宗元与管理财物的司仓参军说:“准备在城中打一口水井,需要用大青砖一千七百多块,石灰八百斤,你去筹备吧!”

  司仓参军愁眉苦脸地说:“柳大人,下官掌管的钱连发俸禄都不够了,哪里还有钱去置办这些东西呢?”

  柳宗元说:“用我的俸禄钱去置办吧。”

  司功参军感到很为难,但又没有别的办法,只好说“遵命。”

  四月,天气暖和起来了,桃红柳绿,莺歌燕舞,满地春色。这一天风和日丽,三十六位青壮年分为三组,昼夜不停的往下挖。井挖成后立刻用青砖围砌,石灰沙浆填缝,在井口围上井圈。水井稳固又美观,城里及邻近的人都来观看,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柳宗元与文武官员在水井旁边举行落成仪式。他宣读自己写作的《祭井文》说:“怨惑讹言,终不能成。惟首善崩,今则坚好……。”

  城里的人们照样又打了数十口水井,大家喝上了清甜的井水。吃水不忘挖井人,人们都亲切地称它为“柳井。”

  4.兴办学堂

  柳州的文宣庙(孔庙)历经数十年的风吹雨打,屋顶上瓦片稀薄,供奉的神位被毁坏。六月的一场大暴雨,文宣庙的墙崩塌了。

  司功参军把这个消息告诉柳宗元。他带着几个文职官员来看情况。见景生情,他想起在永州时好朋友道州刺史薛伯高说过:皇帝任命刺史到各地,不仅仅是管理好那个地方和征收赋税,而且是为了教育那里的人民孝敬父母,顺从兄长,排除邪念,忠于国家。

  柳宗元对随同的官员说:“文宣庙是传播文化的地方,应该重修文庙和学堂广招学士,教化民众开创新风。”

  柳宗元从小受到父亲的教育和影响。他父亲柳镇,在朝廷中担任过录事参军,长安主簿和殿中侍御史等官职。柳镇为人正直富有学识,因多次向陷害贤良的大官僚提出批评被排挤到外地做官。他不屈服还写诗来表达自己的坚强意志。

  柳宗元从小苦读诗书,一心去求取功名报效祖国。当时知识分子把考取进士看作是非常光荣的事情。在三年一次的会试中,三四千名考生只录取30余名,好象沙里淘金。科举考试的取舍是由主考官、宰相,皇帝来决定的,一般人没有靠山是很难录取的。为了录取,有许多人四处奔走,买通关节托人说情帮助。

  柳宗元二十一岁参加会试,榜上题名。皇帝在宫殿召见新科进士,当读到柳宗元的名字时,他情不自禁地说;“朕知道铆镇是不会为他儿子录取求人说情的。”柳宗元靠自己的真才实学考取进士传遍京城。过了五年,他又考取博学宏饲科。成为全国闻名的大学者。

  这一年的十月,文宣庙重修好了,还在庙边新建了几间大屋做学堂。第二年的春天招收学生,附近州县的人民听说是柳宗元办学堂招收学生,都纷纷将子弟送来求学。

  柳宗元与地方文人绅士共同商讨选用教材。他听完各位的意见后说:“教学当以五经为主,参以诸于百家之言。采用《书》以求其质,《诗》以求其恒,《礼》以求其宜,《易》以求其动,《春秋》以求其断。这些书中蕴含着道的本质,体现了永恒的原理,规定了行动的准则,是人们判断是非的尺度,处理自然和社会变化的方法。”大家都点头同意,选用教材的事就这样定下来了。

  三月,春暖花开,桃李争艳,欣欣向荣。开学了,柳宗元在开学典礼上满怀希望地说: “学生要读百家书,上下驰聘。学习不要盲目的祟拜与模仿,应穷究其书,有不可者而后革之,方能学到真正的东西。”他亲自到学堂讲授,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精心教学和引导,学生的文辞章法都有提高。

  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学生都学到了很多知识。一位学生与同学说:我开始学习写诗的时候,只是模仿别人的诗歌,专门找一些华丽的词句,认为把这些词句堆砌起来就能成为一首好诗了。现在回想起来,实在是幼稚可笑的。

  时间长了,有的学生不愿苦读,有的学生去游山玩水,有一位学生写对联说:学海无涯学到止,学子不到白头翁。许多学生满足厌学了。

  柳宗元知道这些情况,他语重心长地给大家讲故事说:贵州本地不产驴,有人从外地带了头驴去,放在山脚下。老虎见它是个庞然大物,以为是神,吓得躲在林子里。开始时驴一叫它非常害怕,以为要吃自己。后来老虎看到驴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就走近它。驴大怒,用后脚踢老虎。老虎一看驴的本领不过如此,扑上去一口咬住它的脖子,驴被咬死了。”听完故事,那些自己认为有才学,不愿苦读的学生羞傀地低下头。

  柳宗元在柳州兴办学堂,亲自教授的消息传遍长江以南广大地方,很多人都来柳州跟他学习。人们称赞他说:柳大人兴建学堂,祟圣教学,授以经术,教以文章,以文报国,其功大矣!

  5.倡导医学

  柳州民间有一种传统的习俗,人们有病往往去请巫师来用鸡骨占卜,安台送鬼,求神保佑。

  巫师用一根竹签插进一只公鸡的胫骨,然后按插签的正反方向来判断病人的凶吉。竹签插得正直或附于胫骨旁的视为吉利,若插得远离胫骨则视为凶煞了。定为凶煞的主人家要杀鸡来祭祀求神灵保佑。若病情不见好转,就要宰猪牛羊一类的牲口来奉招神灵。若仍不见好转,则认为是神灵不肯保佑,那病人只好向亲友告别,交待后事,然后用白布盖上不吃也不喝,人们只好眼睁睁地看着他死去了。

  当时正流行干霍乱传染病。得这种病的人不思饮食,身上直冒冷汗,两三天就会气绝身亡。有的得这种病传染全家人都死光了。

  柳宗元想起在永州也有这种病,民间有一付《盐汤》的药方,用一大匙盐煎黄,加童于尿一碗煮开后趁热服下,一天三次连服三天即可治愈。他立刻抄录几份让差役骑马送往下属各县,令各县再抄录数百份散发民间,并出告示张贴在圩场道口,让人民知道采用这种方法治病。

  有一天,柳宗元去马坪县巡查,县城里的男女老少到城外迎接他。忽然有位中年妇女拖着一个男孩挤进人群跪在地上大声说:“柳大人,是你救了我的儿子,你是救命恩人呀”!

  柳宗元连忙上前扶起母子二人,惊奇地问:“这是怎么回事呢?”

  中年妇女含着泪水激动地诉说:“我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两个儿子和女儿都得了霍乱病死了。这个小儿子也得了这种病,用你的药方治好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的大恩大德。要是大人你不嫌气,就让他改名跟你姓柳吧”!

  柳宗元望着这位饱经风霜的妇女,还未来得及开口,在一旁的人都大声说:“好哇!好哇!”他看到人们这般热情,又听到中年妇女诚恳的言语,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南方的天气炎热潮湿,柳宗元来到柳州不久就患上丁脚气病,发作时行走困难,疼痛难忍,用了很多药都不见好转。他根据植物的形状和药理,自创《杉木汤》药方:选用杉木节若干、桔叶若干、槟榔三颗捣烂,童子尿一碗与药一同煮到剩下一半的量,一天分两次服用,病情得到缓解,连服几天就收到气通块散的疗效。

  柳宗元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把治疗疔疮、脚气病、干霍乱的用药写成了《柳州救死三方》散发民间,倡导医学治病。他在自己居住的庭前种植有观赏又有药用价值的菊花、百合花、金银花等植物,并写下《种木桷斗花》诗云:

  上苑年年占物华,飘零今日在天涯。

  只因长作龙城守,剩种庭前木槲花。

  柳宗元倡导医学。在官场上,人们尊敬地称他为柳大人。在民间,人们则喜欢亲切地称他为柳医生。

  6.植树种竹

  柳州城居住着900多户人家,五六千人口。人们烧柴做饭,年长日久,四面的树木都砍光了,只有野草不见树林。

  春天来了,柳宗元与城内数千人在城边河堤上种树,绿化州城。

  一连几天,他都和群众在一起,脸上常常挂着笑容。他一边种树一边对身旁的人说:“种树要遵照树木生长的规律,把泥土捣碎,填土踩实,培土平地面,这样才能种活树木。检查树是否成活,不要刮它的皮看是否干桔,也不要摇动树木看是否填实泥土,那样会有害树木的生长。在旁边的人都静静听着,不时露出会心的微笑。

  柳宗元种甘子树。他觉得自己种甘树与屈原一样,喜欢甘树优美的品质,不象李衡那样把它当作奴隶一样来摘取果实谋取财利。他仿佛看到自己亲手种下的甘树几年后长得枝叶茂盛,郁郁葱葱,果实累累,心情十分愉快,提笔写下《柳州城北隅种甘树》诗云: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门利木奴。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半个多月的时间人们种下了十多万株树木,城内外一片新绿,景色焕然一新。

  大云寺重修好了,来烧香拜佛的人逐渐多起来了。

  柳宗元抽空来这里看一看。大云寺周围杂草丛生,满目荒凉。他想要是这里的环境优美,会有更多的人来敬拜信仰佛教,不信巫术,那该多好啊!回去后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司户参军。司户参军说:“府内的官员和人民一起去开辟荒地,种上各种花草树木,这里的环境就会好起来了。”柳宗元连连点头。

  柳宗元与大家一起在这里开荒地十多亩,水田几亩,菜地一百多畦。种下树木五千余株,毛竹、油竹、风尾竹三万多竿。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柳宗元来到柳州已经三年了。

  秋天的傍晚,夕阳挂在西山上,发射出艳丽的余辉,大地抹上金色。鲜红的彩霞映照着碧蓝的江水,山光水色美不胜收。柳宗元来到河堤散步,他看到种下的树木已经长大成林,长长的柳条随风起舞,心情舒畅,随口轻轻地吟道: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谈笑成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7.赋情山水

  柳宗元来到柳州后不久。有一天登上柳州城楼。他抬头极力地往西北家乡的方向望去,勾起无限情思。回想起参加革新的兄弟朋友不是被害死,就是被流放在外地做官,禁不住潜然泪下。他消悄地擦去泪水,不愿再想下去,低头拄近处看,池塘中的荷花盛开着,高楼围墙上的狗尾草随凤摆动,波光粼粼的柳江水绕城缓缓流过。往事与现实交织在一起,他心潮澎湃。取出纸笔写下《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诗云: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薛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回来后,他把这首诗抄写分别寄给好朋友漳州刺史韩泰、汀州刺史韩哗、封州刺史陈谏,连州刺史刘禹锡,算是报平安到达柳州的信了。

  柳州气候温暖,四季花开,草木常青。石山拨地而起,高耸秀丽。江水川流不息,碧绿澄清。柳宗元十分喜爱这里的山水。

  秋季的一天,灿烂的阳光照耀着山头,山势显得更加雄壮。柳宗元来到峨山,沿着弯曲不平的山路往上爬,走一段路停下来歇一会儿,然后又继续往上爬,终于登上了险峻的山顶。他放眼四处观望,远近的景物尽收眼底,心旷神怡随口吟道:

  荒山秋日午,独上意悠悠。

  如何望乡处,西北是融州。

  他一个人在山上看了很久,才依依不舍地下山去。

  曹御史巡视来到柳州。柳宗元看到多年未见的老朋友心情十分激动。他们在一起谈国家大事,论治理地方的措施,讲风土人情,情投意合,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曹御史公务在身,住了几天便告辞了。柳宗元送他坐船沿着白石河(今落青江)上行至一座大石山前。他看到山象被斧子迎面劈去半边,河水在山脚下悠然欢快地流过,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挥笔写下《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诗云: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萧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

  船行到柳州府辖的边界了,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柳宗元恋恋不舍地握着曹御史的手告别了。他站在河岸上望着小船在奔腾的河面渐渐地驰去,帆影消失了才离开回府。

  8.与世长辞

  柳宗元被贬在偏僻荒凉的地方做官有十四年了。他心情忧郁,清瘦的脸上布满深深的皱纹,虽然只有四十七岁,样子却显得老多了。

  他的长辈周君巢写信来劝他修仙学道强健体魄,并且寄来一些丹药。柳宗元回信说:我处境困苦,容貌枯瘦,可我从来不信鬼神。一个人如果能使人民身心安定,圣人之道发扬光大,虽然活不到老,也是不朽的。那些隐在山林中修仙的人,对国家的动乱无动于衷,吃丹药养筋骨,即使活到千岁,也只能算是短命的。我自从被贬谪受到世人的笑骂,若我所做的事情是符合道义的,即使遭到一百次摒弃,内心也不会动摇的。

  苌弘是先秦周王朝的大夫,他联合诸侯修建周国的城墙,最后在晋国人的压力下被本国人杀害了。柳宗元很赞赏他的品格和临危不惧的精神,写《吊苌弘文》来悼念他说:“假如一个人内在的品质不好,即使活到七八十高龄,也没有谁去赞扬。自古以来人都有一死,但高尚的人都是在应该牺牲的场合,愉快地献出自己的生命。苌弘大夫为国家而死,是永远值得称赞的。”

  柳宗元身居柳州远离朝廷,仍时刻关心着国家的安危。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皇帝派兵镇压了长期割据十二州的藩镇军阀李师道。消息传来,柳宗元很高兴,随即提笔写作《柳州贺破东平表》、《为裴中丞贺克东平赦表》,把平定割据叛乱说成是驱散了乌云,天睛地朗,似醉千盅酒欢欣鼓舞。同时又写作《敌戒》一文,提醒人们当今朝廷中还有许多人敌存而惧,敌去而舞,若这样贪图享乐,居功自傲,将会酿成大患。

  立秋以后,柳宗元又病倒了,而且病得很重。他的部下及亲朋好友,邻近的百姓都来看望他。他对来的人动情地说:“我被朝廷遗弃而到这里来,能够和你们相处得这么好,我也心满意足了!”脸上露出欣慰和愉快的笑容。

  这几年柳宗元虽然常生病,时好时坏,反反复复,但是病情都比较轻,吃了一些药病势就慢慢地好转,这一次病重迷迷糊糊地睡了几天。

  这一天早上,柳宗元醒来感到精神很好,自己柱着拐杖到河堤边散步。他看到蓝蓝的天空飘着白云,青青的江水倒映着青山,种下的柳树和柑树都长大了,心情愉快兴致勃勃地走了一圈,回到府衙已是下午了。

  柳京元凭着多年的经验,预感到这是回光返照,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他打开存放诗文的箱子,认真地整理多年集累下来的文稿,包装好托人交给在连州的刘禹锡保管,并附言瞩他日后写序刊印。他又开始发烧了,一直昏睡了三天。

  十月初八中午,柳宗元醒过来了。他睁开眼睛四处看了一会儿,用手撑了一下想坐起来,守候在旁边的人扶他起来斜靠在被子上。坐了一会儿,他微弱断断续续地说:“我想回家了!”

  大家安慰他说:“不要想得太多。会好起来的。”他闭上双眼,脸色逐渐变得苍白,慢慢地停止了呼吸,终年四十七岁。

  9. 尾 声

  柳宗元逝世后的第二年,柳州人民在停放他灵柩的地方修建衣冠墓,墓碑中刻着“唐刺史柳宗元衣冠之墓。”第三年,人民修建罗池庙来纪念他。后来人们又在这里建成柳侯祠。有诗云:

  柳州旧有柳侯祠,有德于民民祀之。

  丹荔黄蕉居士字,剑铭衣冢众人思。

  芟除奴俗敷文教,藻饰山川费品题。

  地以人传人以地,拜公遗像诵公诗。

  编辑 虚竹

相关文章

默默奉献的诗句

默默奉献的诗句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诗句吧,诗句是高度凝练的语句,集中地反映着社会生活。那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默默奉献的诗句,欢迎阅读...
古诗名句2012-06-04
默默奉献的诗句

形容人的诗句。

形容人的诗句。赞美人的话有许多。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形容人的诗句。叔夜之为人也,遥遥若高山之独立. 其醉也,巍峨若玉山之将崩。自是东西客,逢人又送人。珠缨旋转星宿摇,花蔓抖擞龙蛇动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
古诗名句2018-01-08
形容人的诗句。

李商隐《马嵬》赏析

【原作】 马嵬 [唐]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注释】 马嵬:原诗共有两首,都是讽...
古诗名句2012-01-07
李商隐《马嵬》赏析

初冬的诗句

初冬的诗句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庭霰:落在庭院里的雪花.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唐·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一条藤径绿,万点雪...
古诗名句2017-08-05
初冬的诗句

元旦经典结婚对联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对联吧,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那么你有了解过对联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元旦经典结婚对联,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
古诗名句2012-03-03
元旦经典结婚对联

描述秋天桂花香的诗句

描述秋天桂花香的诗句西湖八月足清游,何处香通鼻观幽?满觉陇旁金粟遍,天风吹堕万山秋。玉山亭馆分题 元·顾瑛飞轩下瞰芙蓉渚,槛外幽花月中吐。天风寂寂吹古香,清露冷冷湿秋圃。云梯万丈手可攀,...
古诗名句2017-03-08
描述秋天桂花香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