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蜀相》原文、注释、赏析
杜甫《蜀相》原文、注释、赏析
《蜀相》一诗,依照仇兆鳌注,断为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时作”。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杜甫《蜀相》原文、注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杜甫《蜀相》原文、注释、赏析 1
原文:
[唐]杜甫
丞相祠堂2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3。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4。
三顾频烦天下计5,两朝开济老臣心6。
出师未捷7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释:
1、蜀相,指诸葛亮。公元221年,刘备在蜀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
2、丞相祠堂,即武侯祠。诸葛亮于建兴元年(223)被后主刘禅封为武乡侯,故其庙又称武侯祠,在今成都南郊。
3、锦官城,在成都西南部,汉代主管织锦业的官员居此,故称。后作为成都的别称。森森,高大茂密貌。传说武侯祠前有一柏为诸葛亮手植。
4、映,遮掩。自春色,自为春色。空好音,空作好音。碧草自绿,黄鹂自鸣,春色与己无关,好音与己无闻,“自”、“空”互文,是用反衬手法加倍写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倾慕之情与凄恻之感。
5、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频烦,意为多次烦劳,反复谘询。天下计,安天下之大计。指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的东连孙权,北抗曹操,西取刘璋,三分天下的谋国方略。此句即诸葛亮《出师表》所云:“先帝(指刘备)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
6、开济,经邦济世。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佐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成就帝业。老臣心,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心。
7、出师未捷,指“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出师表》)的理想未得实现。《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载,建兴十二年(234)春,诸葛亮出师伐魏,据武功五丈原(在今陕西岐山县南),与司马懿对峙于渭南,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病死军中,时年五十四。
赏析:
此诗为上元元年(760)春杜甫到成都后初游诸葛亮庙时作。诗借咏丞相祠堂,而深寄缅怀之思,歌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前四句写丞相祠堂,一、二句点题,交代祠堂所在,而已饱含诗人对诸葛亮的无限追慕之情。三、四句写祠景,而景中寓情。后四句写丞相本人。五、六两句,从大处着笔,言简意赅,括尽诸葛亮一生的功业和才德。末二句,对诸葛亮的大业未竟,赍志而殁,深表痛惜。出师未捷,身已先死,所以流千古英雄之泪。而千古英雄有才无命者,皆括于此,言有尽而意无穷。
杜甫《蜀相》原文、注释、赏析 2
原文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解
1、蜀相:三国时蜀国丞相,指诸葛亮。
2、锦官城:现四川省城都市。
3、自:空。
4、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5、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6、开济:指帮助刘备开国和辅佐刘禅继位。
韵译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评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丞相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
诗的前半首写祠堂的景色。首联自问自答,写祠堂的所在。颔联“草自春色”、“鸟空好音”,写祠堂的荒凉,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后半首写丞相的为人。颈联写他雄才大略(“天下计”)忠心报国(“老臣心”)。末联叹惜他壮志未
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