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温庭筠“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引导语:温庭筠被誉为花间派鼻祖,他的作品中都是些姿态婀娜的美妇,淡淡的愁,温婉的情意,“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更是千古名诗,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两句诗。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这后两句从“长行”引出“骰子”,说那种制造精巧的骰子上的颗颗红点,有如最为相思的红豆,而且深入骨中,表达着我对你深入骨髓的相思,你知道吗?这样一来,自然又深化了第二句深嘱“长行莫围棋”的用意,原来她“共郎长行”,也是有意要用“长行”这种博戏所用的“骰子”来提醒丈夫:当你玩“长行”使用骰子时,知不知道,那骰子上的红点,颗颗都是入骨的红豆,代表着我对你的入骨相思?所以,你千万不要违误了归期。

  这一句,非常准确地表现出她对丈夫的惦念,对丈夫的那种难舍难离的强烈的爱!“入骨相思”,一语双关,其中缠绵之意,教人不由魂销。在章法上,则是对前二句“深嘱”早归“莫违期”的对应。诗中,女子“共郎长行”时“深嘱”于前,客子“违期”未归时又“入骨相思”于后,最后以“知不知”设问寄意的.口吻轻轻将全诗兜住,然后再表现出这位多情的闺中人亟盼游子早归的焦虑心情。“知不知”三字,把女子离别之久、会合之难、相思之深之苦,乃至欲说无人都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可谓收得自然,余味不尽。而读者所感受到的正是女主人公内心深处诚挚而火热的爱情。有女钟情如此,令人读来倍觉感人。“入骨相思知不知”七个字,乃是全篇的点睛之笔!

  这首词最精粹之笔,在于后二句以相思子(红豆)为喻,寄托女子的挚爱深情。全词采用谐音双关的手法,虽有助于词境的深婉含蓄;但由于刻意为之,便又流人“谜而不诗”(王夫之《古诗评选》)之地,缺乏“自然天成”之妙。

  杨柳枝·井底点灯深烛伊

  温庭筠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注释

  深烛:音谐深嘱,此处用的是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写女子“深嘱”情郎。伊:人称代词,“你”。

  长行:长行局,古代的一种博戏,盛行于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今之博戏,有长行最盛。其具有局有子,子有黄黑各十五,掷采之骰有二。”这里用此博戏的名称双关长途旅行。围棋:中国传统棋种。变化极复杂,棋理极深奥;高手对弈,一局棋常需数个时辰,甚至数日方可分出胜负。此处用“围棋”与“违期”的谐音,劝“郎”莫要误了归期。

  玲珑:精巧貌。骰(tóu)子:博具,相传为三国曹植创制,初为玉制,后演变为骨制,因其点着色,又称色子;为小立方体块状,六个面上分别刻有从一到六不同数目的圆点,其中一、四点数着红色,其余点数皆着黑色。这骰子上的红点,即被喻为相思的红豆。

  “入骨”句:用骨制的骰子上的红点深入骨内,来隐喻入骨的相思。“入骨”是双关隐语。

  新添声杨柳枝 【其一】

  温庭筠

  一尺深红蒙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相关文章

最优美的古诗词

诗(词)风,即诗词作品的风尚,是代表诗词作品个性倾向的东西。诗(词)风不可简单理解为作品的风格,因为作品的风格是可以类化的,和作品的个性有关却非具体指代。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园春色宫墙...
古诗名句2018-08-02
最优美的古诗词

“羌管一声何处曲,流莺百啭最高枝”的意思及全诗解读

“羌管一声何处曲,流莺百啭最高枝。”这两句是说,羌笛在吹奏古曲《折杨柳》,流莺在高枝上宛转鸣唱,似在与笛曲鸣和,十分悦耳动听。 出自温庭筠《题柳》 杨柳千条拂面丝,绿烟金穗不...
古诗名句2019-01-02
“羌管一声何处曲,流莺百啭最高枝”的意思及全诗解读

相思情诗

有一种思念,是淡淡的幸福;有一种幸福,是常常的牵挂;有一种牵挂,是远远地欣赏。不是所有的梦都能实现;不是所有的话都来得及告诉;不是所有的爱都有结果。 相思情诗篇一: 《离不开你》 你说过的每一句话 都...
古诗名句2014-08-02
相思情诗

古诗《草》的意思

《草》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注释:1、离离:历历,分明的样子。2、远芳:伸展到远处的草。3、萋萋:茂盛的样子。译文:...
古诗名句2012-09-01
古诗《草》的意思

短诗诗集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短诗诗集(精选11首),欢迎大家分享。  1、《到蓝村》...
古诗名句2014-02-09
短诗诗集

中华优秀诗句

中华优秀诗句1)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出处: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2)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出处: 李贺《李凭箜篌...
古诗名句2018-03-01
中华优秀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