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 > 诗词 > 诗歌

诗经诗歌共有多少篇

诗经诗歌共有多少篇

  《诗经》是产生于中国奴隶社会末期的一部诗集。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诗经诗歌相关知识,欢迎来参考!

  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诗歌305首,除此之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六篇。没有内容的是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和由仪。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诗经诗歌相关知识,欢迎来参考!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它们都得名于音乐。“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雅”是正的意思。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大雅小雅可能是根据年代先后而分的。“颂”是用于宗庙祭的乐歌。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也就是前1100年到前600年,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

  〈诗经〉在先秦叫做〈诗〉,或者取诗的数目整数叫《诗三百》,本来只是一本诗集。但是,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诗》当作经典,尊称为《诗经》,列入“五经”之首。

  《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当初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风”包括了十五个诸候国的民歌,即“十五国风”,共160篇。占了诗经的一半以上。与《雅》、《颂》相比,《风》显得活泼,生活气息更浓,如开篇《关雎》写初涉爱河的青年。《氓》写被丈夫抛弃的女子的哀怨。《静女》写恋爱时的微妙心理。

  “雅”是正声雅乐,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雅”分为“大雅”和“小雅”,一共有105篇。“大雅”是用于隆重盛大宴会的典礼;“小雅”则是用于一般宴会的典礼。

  “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赞颂神明,现存共四十篇。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

  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诗经》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广泛流传。是中国几千年来贵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孔子在《论语》里也有“不学《诗》,无以言”的说法,并常用《诗》来教育自己的弟子。此后,它与《书》、《礼》、《易》、《春秋》并称“五经”。孔子以后的儒家学派人物,都把《诗》当作教本,传授不绝。虽经秦始皇焚书,但《诗》由于学者的口头传诵,得以流传下来。

  《诗经》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代文学影响很大。

  《诗经》的表现手法:一、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二、《诗经》的表现手法之二:四言为主,章节复沓,反复咏叹。

  为何说《诗经》是我国诗歌的光辉起点?

  相传,我国古代有“采诗”的制度。远在尧、舜、禹、夏、商、周的时代,朝廷就设有专门采诗的官员,每年的正月或者八月,在民间征集群众口头流行的歌谣,然后把采集

  来的歌谣献给乐官太师,乐官再配上乐谱,演唱给天子听。天子则依靠这些诗歌体察风土人情,了解民间疾苦以及老百姓对朝廷政治设施的反映和意见。《诗经》就是周代乐官们收集并经过加工整理的歌谣,它前后酝酿了五百多年,并且被不断地润色和删减,精心编选,分门别类,按“风”(民间诗歌)、“雅”(贵族官吏诗歌)、“颂”(宗庙祭祀诗歌)三大类,进行加工整理,最后选出三百零五首,编成一部诗歌总集。当时,这部诗歌总集就叫《诗》,或按其诗篇之整数,称《诗三百》。

  春秋时代,群雄并起,各诸侯之间,交往频繁。许多王侯贵族、公卿大夫,为加强自己的外交辞令,使语言含蓄婉转且优美动人,常常借用诗句来表达意见和态度。这种风气越演越烈,以至一时形成风气,上层人物说话办事,多引诗传情达意,证其得失,否则就觉得大失面子。

  《左传》襄公十六年还记载,晋平公即位不久,一次大宴诸侯,让赴宴的诸位大夫,赋诗并配乐舞,还提出“诗歌必类”,即要求所赋诗歌,应符合宴会内容。谁知齐国大夫高厚,赋诗“不类”,晋大夫荀偃立即拍案而起,怒声喝道:“诸侯有异志矣!”认为齐国有叛逆之心,于是和赴宴的其他大夫盟誓:“同讨不庭!”只因赋诗不当,几乎引发一场大祸,可见稔熟《诗》在春秋时期,是何等重要!据后人统计,一部《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政治、外交活动时,引诗之句,竟达二百五十条,其中百分之九十五,都出自《诗三百》。

  正是在如此时代氛围中,孔子对《诗》推崇备至,不只授徒讲学,把它作为主要课本,还多次对儿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到了汉代,朝廷采纳董仲舒的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开创者孔子的地位,一下子被抬得很高,直至奉为“圣人”。爱屋及乌,孔子推祟的《诗》,也被看作重要经典,因而出现了《诗经》这一名称,并广为流传,沿用至今。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诗歌的光辉起点。它是中国上古时代社会生活的艺术反映,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两千多年来,《诗经》如巨眼喷泉,一直流泽和滋润着中国诗歌这条源远流长的长江大河,哺育着众多才华卓绝的文人墨客。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一份宝贵遗产,而且早在古代就流传到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十八世纪时,还传播到了欧洲,时至今日,世界上各种主要文字,都有了《诗经》的翻译本。《诗经》已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珍贵财富。

  社会功用

  《诗经》的编集本身在春秋时代,其实主要是为了应用:

  其一,作为学乐、诵诗的教本;其二,作为宴享、祭祀时的仪礼歌辞;其三,在外交场合或言谈应对时作为称引的工具,以此表情达意。

  通过赋诗来进行外交上的来往,在春秋时期十分广泛,这使《诗经》在当时成了十分重要的工具。《左传》中有关这方面情况记载较多,有赋诗挖苦对方的(《襄公二十七年》),听不懂对方赋诗之意而遭耻笑的(《昭公二十年》),小国有难请大国援助的(《文公十三年》)等等。这些引用《诗》的.地方,或劝谏、或评论、或辨析、或抒慨,各有其作用,但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凡所称引之诗,均“断章取义”——取其一二而不顾及全篇之义。这种现象,在春秋时期堪称“蔚成风气”。这就是说,其时《诗经》的功用,并不在其本身,而在于“赋诗言志”。想言什么志,则引什么诗,诗为志服务,不在乎诗本意是什么,而在乎称引的内容是否能说明所言的志。这是《诗经》在春秋时代一个实在的,却是被曲解了其文学功能的应用。

  赋诗言志的另一方面功用表现,切合了《诗经》的文学功能,是真正的“诗言志”——反映与表现了对文学作用与社会意义的认识,是中国文学批评在早期阶段的雏形。如《小雅·节南山》:“家父作诵,以究王讻”。《大雅·民劳》:“王欲玉女,是用大谏”等。诗歌作者是认识到了其作诗的目的与态度的,以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态度,从而达到歌颂、赞美、劝谏、讽刺的目的。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赋诗言志,也是使赋诗言志真正切合《诗经》的文学功能及其文学批评作用。

  《诗经》社会功用的另一方面,是社会(包括士大夫与朝廷统治者)利用它来宣扬和实行修身养性、治国经邦——这是《诗经》编集的宗旨之一,也是《诗经》产生其时及其后一些士大夫们所极力主张和宣扬的内容。

  孔子十分重视《诗经》,曾多次向其弟子及儿子训诫要学《诗》。孔子认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阳货》)这是孔子对《诗经》所作出的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兴、观、群、怨”说,也是他认为《诗经》之所以会产生较大社会功用的原因所在。孔子的“兴、观、群、怨”说阐明了《诗经》的社会功用,既点出了《诗经》的文学特征——以形象感染人,引发读者的想像与联想,又切合了社会与人生,达到了实用功效。

  诗经价值

  1.历史与民俗价值

  从历史价值角度言,《诗经》实际上全面反映了西周、春秋历史,全方位、多侧面、多角度地记录了从西周到春秋的历史发展与现实状况,其涉及面之广,几乎包括了社会的全部方面——政治、经济、军事、民俗、文化、文学、艺术等。后世史学家的史书叙述这一历史阶段状况时,相当部分依据了《诗经》的记载。如《大雅》的《生民》等史诗,本是歌颂祖先的颂歌,属祭祖诗,记录了周自母系氏族社会后期到周灭商建国的历史,歌颂了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等的辉煌功绩。这些诗篇的历史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它们记录了周氏族的产生、发展及灭商建周统一天下的历史过程,记载了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大迁徙、大战争等重要历史条件,反映了周氏族的政治、经济、民俗、军事等多方面情况,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史料。虽然这些史料中掺杂着神话内容,却无可否认地有着可以置信的史实。

  《诗经》的民俗价值也显而易见,包括恋爱、婚姻、祭祀等多个方面。如《邶风·静女》写了贵族男女青年的相悦相爱;《邶风·终风》是男女打情骂俏的民谣;《郑风·出其东门》反映了男子对爱情的专一。这些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反映表现各种婚姻情状的诗篇,综合地体现了西周春秋时期各地的民俗状况,是了解中国古代婚姻史很好的材料,从中也能了解到古代男女对待婚姻的不同态度和婚姻观。

  《诗经》中不少描述祭祀场面或景象的诗篇,以及直接记述宗庙祭祀的颂歌,为后世留下了有关祭祀方面的民俗材料。如《邶风·简兮》中写到“万舞”,以及跳“万舞”伶人的动作、舞态,告诉人们这种类似巫舞而用之于宗庙祭祀或朝廷的舞蹈的具体状况。更多更正规的记录祭祀内容的诗篇,主要集中于《颂》诗中。如《天作》记成王祭祀岐山,《昊天有成命》为郊祀天地时所歌。这些诗章充分表现了周人对先祖、先公、上帝、天地的恭敬虔诚,以祭祀歌颂形式,作讴歌祈祷,反映了其时人民对帝王与祖先的一种良好祈愿和敬天畏命感情,从中折射出上古时代人们的心态和民俗状况,是宝贵的民俗材料。

  2.礼乐文化及其它价值

  周代文化的鲜明特征之一,产生了不同于前代而又深刻影响后代的礼乐文化。其中的礼,融汇了周代的思想与制度,乐则具有教化功能。《诗经》在相当程度上反映、表现了周代的这种礼乐文化,成了保存周礼有价值的文献之一。

  例如,《小雅》的《南有嘉鱼》《南山有台》,均为燕飨乐章,它们或燕乐嘉宾,或臣工祝颂天子;而《寥萧》则为燕远国之君的乐歌。从中可知周朝对于四邻远国,已采取睦邻友好之礼仪政策,反映了周代礼乐应用的广泛。又如《小雅·彤弓》,记叙了天子赐有功诸侯以彤弓,说明周初以来,对于有功于国家的诸侯,周天子均要赐以弓矢,甚而以大典形式予以颁发。相比之下,《小雅·鹿鸣》的代表性更大些,此诗是王者宴群臣嘉宾之作。“周公制礼,以《鹿鸣》列于升歌之诗。”朱熹更以为它是“燕飨通用之乐歌”诗中所写,不光宴享嘉宾,还涉及了道(“示我周行”)、德(“德音孔昭”),从而显示了“周公作乐以歌文王之道,为后世法”。

  除燕飨之礼外,《诗经》反映的礼乐文化内容还有:《召南·驺虞》描写春日田猎的“春蒐之礼”;《小雅·车攻》《小雅·吉日》描写周宣王会同诸侯田猎;《小雅·楚茨》《小雅·甫田》《小雅·大田》等描写祭祀先祖,祭上帝及四方、后土、先农等诸神;《周颂》中多篇写祀文王、祀天地,可从中了解祭礼;《小雅·鸳鸯》颂祝贵族君子新婚,《小雅·瞻彼洛矣》展示周王会诸侯检阅六军,可分别从中了解婚礼、军礼等。

相关文章

懂得放手的诗歌

人心都是相对的,以真换真; 感情都是相互的,用心暖心! 好缘分,就是不分离; 真感情,就是在一起。 有多少人半路就离去,有多少人中途就转移; 有几颗心能专心专意,有几份情会不离不弃。 历经风雨,才能看...
诗歌2018-04-02
懂得放手的诗歌

文艺青年诗歌

那一年, 青春年少, 留着长长的发。 爱诗歌, 爱画画, 四处浪迹天涯。 那一年, 没有钱, 常独来独往。 一个人, 一本书, 自命淸高。 哦! 这就是, 文艺青年。 有追求, 有理想, 却不知方向。...
诗歌2016-09-02
文艺青年诗歌

唯美诗歌一组

一、印象 谈吐斯文像秀才,胸怀翰墨有将来。 不知主动些亲近,解释书生是个呆。 二、少女的心 总是呆呆想,常常傻傻愁。 忽然胸口痛:心已被他偷。 三、闺情(一) 一曲清歌满眼痴,花阴慵卧理青丝。 心头有...
诗歌2017-08-08
唯美诗歌一组

赞美劳动者的诗歌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歌了吧,诗歌是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文学体裁。那什么样的诗歌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赞美劳动者的诗歌,欢迎...
诗歌2011-07-05
赞美劳动者的诗歌

一个人的地老天荒的诗歌

一、 我把滑落眼角的泪抹干, 不承认自己哭过。 我选择在四月给自己一个坚强的拥抱。 我想找个理由。 不让自己在那么的难受。 我曾以为我可以忘记你给的所有, 我没有想到我会那么难受, 我想找个借口, 让...
诗歌2018-04-04
一个人的地老天荒的诗歌

描写读书的优美诗歌5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诗歌吧,诗歌具有精炼、集中,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的特点。还苦于找不到好的诗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描写读书的优美诗歌,希望你喜欢。描写读书的优美诗歌篇1打开...
诗歌2015-06-04
描写读书的优美诗歌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