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如梦令全文

李清照的如梦令全文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李清照的如梦令全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李清照的如梦令全文 篇1

  李清照的《如梦令》有两首《如梦令》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作者: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

  疏:指稀疏

  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译文

  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我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试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她说海棠花依然如旧。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赏析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词的写法别致,侧重于从听觉方面来塑造形象并构成意境。作者不是平铺直叙地去描写百花凋残的暮春景象,而是立足清晨醒后,从“昨夜”写起,通过“雨疏风骤”,从听觉上展开联想,然后转化为视觉形象:“绿肥红瘦”。值得指出的是,这“绿肥红瘦”四字只不过是作者内心虚拟想象之词,它还有一个向客观现实转化的过程。正因为这首词有一个从听觉到视觉,有一个从内心到客观现实的转化过程,所以才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便于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这首词之所以耐人咀嚼,其原因也正在这里。

  其次,通过问答进行感情上的对比烘托。这种写法,不仅语言精炼生动,结构也由此显得分外紧凑,使读者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切感。人物的身份、性格、教养以及感情上的细微差别也都历历在目,词也由此而显得生动活泼。“却道”一句,写出了“卷帘人”观察上的粗疏与感情上的淡漠,它恰好衬托出作者体察的细腻与情思的深婉。没有这种细腻的体察与深婉的情思,是不可能写出好作品来的。

  再次,成功地使用拟人化的手法。词中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与红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渐消失。这一句不论是在语言的提炼上还是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都是极富创造性的。

  前面说过,这首词很短,总共不过三十三字,但它却能通过生活中一个极其普通的细节,反映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用语平白浅近,意境含蓄深厚,具有“弦外音,味外味”。黄了翁在《蓼园词选》中说:“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这段评语有助于我们对这首词的理解。

  李清照的如梦令全文 篇2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代: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

  应是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到日暮时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

  一直玩到没了兴致才乘舟返回,却迷途进入藕花池的深处。

  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不小心,却惊起了一群的鸥鹭。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代: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

  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于是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只对我说:“海棠花依旧如故”。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扩展资料:

  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较为可信的时间当是李清照到达汴京之后尚未出嫁之前。这段时间李清照身居闺中,不免会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这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根据陈祖美编的《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前后。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相关文章

古代唯美诗句

古代唯美诗句,古代的诗句多半比较难懂、讲究韵律,而现代的古风句子却是古代的韵味现代的白话写法,使得这一类句子在当今读者的眼中,十分流行,本文由unjs.com收...
古诗名句2017-03-02
古代唯美诗句

克服困难的精神诗句

克服困难的精神诗句导语:古之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克服困难的精神诗句,希望对你有帮助!  1、玉经磨多成器,剑拔沉埋便倚天。——王定保  2、路漫漫其修远兮...
古诗名句2018-04-08
克服困难的精神诗句

分不尽,半凉天可怜闲剩此婵娟

“分不尽,半凉天。可怜闲剩此婵娟。”出处出自 宋代 吴文英 的《思佳客·闰中秋》“分不尽,半凉天。可怜闲剩此婵娟。”全诗 《思佳客·闰中秋》宋代吴文英丹桂花开第二番。东篱展却宴期宽。人间宝镜离仍合,海...
古诗名句2016-07-03
分不尽,半凉天可怜闲剩此婵娟

王维描写重阳节的诗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通常按照诗文的格式体例,限定每句字数的多少。还苦于找不到好的诗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维描写重阳节的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
古诗名句2017-04-04
王维描写重阳节的诗

于贺知章的诗句

于贺知章的诗句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回乡偶书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饶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答朝士  及镂银盘盛蛤...
古诗名句2015-02-07
于贺知章的诗句

谈黄庭坚的书法特点

黄庭坚在草书上取得的成就是宋代最高的。但是其行书的风格明显且面貌多样,尤其是大字行书作品在宋代也是独一无二的。黄庭坚的书法特点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谈黄庭坚的书法特点,欢迎大家分享。  ...
古诗名句2018-05-09
谈黄庭坚的书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