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作品祥林嫂(2)

鲁迅的作品祥林嫂

  三、沉重的思想包袱——封建夫权

  祥林嫂有一个比自己小十岁的丈夫,有小丈夫的她,是婆婆家的媳妇兼佣人,在婆婆家里做牛做马,把自己的青春支付在无穷无尽的劳作中,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封建夫权像无形的枷锁,永远束缚住了她的手脚。

  天有不测风云,不幸的是在婆家失去自由的祥林嫂,又失去了丈夫,作为旧社会的妇女,就要谨遵守“从一而终”的信条,至死不渝,这就是封建妇女的贞操观念。所以,祥林嫂失去的不仅是比她小十岁的丈夫,更是她做一般妇女的权利。为了守寡,为了躲避婆婆难堪的虐待,她逃到鲁家做工,准备以此了却此生,但婆婆不允许,又被婆家人五花大绑而去,卖到了贺家坳,使她无节可守,而额角撞出的伤疤反又成了日后的笑柄、罪证,守节无望,欲死不能,真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祥林嫂就是封建宗法制度的牺牲品,祥林的早世让她陷入“嫁而守寡”的悲惨命运中,夫权要求她守节,她也衷心于自己没有改嫁的意愿,安心在鲁镇做工,但封建族权向她伸出魔掌,婆婆像捆牲口一样抢回她,让她改嫁,族权迫使她寡而再嫁,而夫权又视此为奇耻大辱,使她忍羞含冤,永远生活在耻辱之中。“同一只封建宗法制度的黑手,伸出了两条绳索,困住了她的脖子,朝着相反的方向紧勒,祥林嫂就处于这种极端悲惨的境地中。”

  嫁到贺家坳之后,虽然祥林嫂没有逃脱被卖的命运,但是她却有了一个有力气、会干活的丈夫,这对一个寡而再嫁的女人来说,就是最大的安慰了,而且有了个白胖的儿子,日子可以说是舒心了不少,可以说是重见光明了,正当她怀着美好的理想,尽情沐浴幸福的家庭温暖是,可怜的祥林嫂再次被抛进了不幸的深渊。壮如牛的丈夫因伤寒而死,在“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三纲五常”的封建社会里,女人寡而再嫁,本来就要无辜地背上不贞的罪名,再加上一寡再寡,让满脑子封建迷信思想的人们给她加上“不祥”的罪名。没有了丈夫,还可以有做母亲的权利,掉进深渊的祥林嫂拼命地抓住唯一的一根稻草,但狼叼走了儿子,也叼走了她的所有希望和生命力。如果说祥林的死是个偶然,那么贺老六的死呢,以及阿毛的死呢,而这一切又该怎样解释呢?善良的祥林嫂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呀,这不是尅夫尅子又是什么呢?本来就愚昧无知的社会,把“灾星”这顶沉重的帽子扣给了祥林嫂。

  四、无形的精神枷锁——封建神权

  祥林嫂身心上受到了严重的打击,社会无处不在的神权思想,又继续给她精神上的重创。柳妈对她宣传阎王对寡妇再嫁惩罚的因果报应,这使从肉体到精神都有已受着双重奴役的祥林嫂陷入极度的恐惧之中,她整日惶惶不安,不知所措,尽管柳妈这种并非恶意的恫吓带着封建迷信色彩,但愚昧麻木的祥林嫂却深信不疑,这也是她摆脱痛苦的精神寄托。当她努力一年,终于“捐门槛,赎了罪”后,坦然去拿祭器时,四婶的一声“你放着罢,祥林嫂!”无异是死刑判决,让她彻底崩溃。封建神权这最后的致命一击,无情地碾碎了祥林嫂最后的希望。

  祥林嫂沦落为街头乞丐,到了这种地步,生活都如此艰难,但她的内心也更加不安起来,鬼魂和地狱的梦魇仍然咬噬着她的心。她不仅生前哀苦无告,还必须怀着更大的恐惧走向死亡,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此呀!从肉体到精神都被封建礼教与神权摧残虐杀,这正是导致祥林嫂的悲剧根本之所在。她对灵魂的疑惑不过是免遭地狱之苦的一种幻想,祥林嫂的反抗带有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迷信色彩,因而具有浓重的悲剧性。

  鲁迅借此来表现: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可怕在于他迫害劳动群众,还在于它从心灵上腐蚀、毒害人们,让人们又甘心情愿做奴隶,做牺牲品,这正是软刀杀人的可怕之处。

  “无情的事实表明,她是处在无穷无尽的痛苦之中,想从夫权,却守寡不得;努力工作,族权不认可;忍辱赎罪,神权不容,固守命不成。既不能不守节,又不容许她守节,还要她承担不守节的罪名而受尽侮辱和损害。”

  许寿棠说:“人世间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封建制度的存在,注定了社会中必将发生祥林嫂的悲剧。从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封建的宗法制度正是用政权、族权、夫权、神权这 四条绳索把祥林嫂活活的勒死的。叼走阿毛的是狼,夺走贺老六的是疾病,把善良的祥林嫂逼上死路的是比狼和疾病还要凶残的封建礼教,封建礼教就是祥林嫂悲剧的罪魁祸首。

  祥林嫂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但她又是其自觉的维护者,充塞在她脑子里的是强烈的封建节烈思想,这也是所有旧中国妇女的节烈思想,是封建礼教的深深烙印。她抗争的是命运,只是不愿向命运低头,并没有认为封建礼教是造成她不幸的黑手。她不愿改嫁是认为寡妇应该守节,不能再嫁,所有才闹得出了格。所有她每挣扎一次,她命运的悲惨就更深一层,假使她对灵魂的有无不产生怀疑,她的精神世界就不会那么痛苦了。

  作为最底层的农村寡妇,她当然有物质痛苦,寒冷、饥饿、疾病随时就能袭击她,她第一笔工钱被婆婆掠走,第二笔工钱被土地庙掠走,但是她的精神至哀至痛,顾不上、感不到物质的痛苦,他被捆在贺家坳的花轿里哪里会记起婆婆拿去的那笔工钱?相对于物质痛苦,精神痛苦是更深层次的,才是搅得她精神紊乱的主要原因。鲁迅在揭示封建势力对祥林嫂迫害的同时,也不断地挖掘出在她身上的反抗因素。但这种反抗意识是朦胧的。由于长期以来,受着封建反动文化思想的毒害,所以祥林嫂本能地以封建文化所规范的行为准则,作为自己的处世为人的依据和标准,故她的反抗是受封建思想意识支配的。祥林嫂的一生,都充满着坚强抗争命运的印迹。

  在祥林嫂初到鲁镇时,我们不难猜到她的一段抗争经历:丈夫初死,她婆婆便要把她卖掉换钱给小儿子娶媳妇。祥林嫂并没有逆来顺受,千辛万苦地从魔掌中逃了出来,若没有坚强的抗争意志,能从魔窟里逃出来吗?在鲁镇,祥林嫂用自己的劳力换到了生存。但命运总是那么残酷,她被暴力劫回婆家,被卖再嫁。祥林嫂“出格”的抗争,“嚎”,“骂”,甚至寻死,这固然有在那个时代哪个妇女都免不了的节烈观的因素,但又谁能否认这也是她在反抗被卖换钱的逆来顺受呢?她卖时的抗争并非仅仅为了死守节烈,而是为了反抗任人摆布的命运,只想自己不想依靠任何人,为自己寻找一条出路。但越是坚强的人,命运越是捉弄她,不到两年,丈夫死了,儿子被狼吃了,大伯把她赶出来了,在此,她肯定也进行了大量的斗争,但物是人非,自己的希望和寄托被封建社会夺取了,等待自己的只有离家出走。人间最悲惨的事情都让祥林嫂遇上了,这种种巨大的痛苦并非每个女人都能挺得住,而祥林嫂却没有被压垮,她依然坚强地活下去了。

  再到鲁镇,人们的嘲弄、冷眼,以及病态的取乐摧残着她。即使精神遭受极大打击的她无法忘怀儿子被狼吃掉的惨剧,然而,当她“从人们的笑影上也仿佛觉得这又冷又尖,自己再没有开口的必要” 时,对于看客们似笑非笑的问话,

  “她单是一瞥他们,并不回答一句话。”尽管她为头上的伤疤感到耻辱和痛苦,

  然而,当她“大约从他们的笑容和音调上,也知道是在嘲笑她” 时,她的反抗便是“总是瞪着眼睛,不说一句话,后来连头也不回了” ;四婶的第一次喝令已经宣布了她的末路,然而,当她知道捐门槛可以赎罪后,“她整日紧闭了嘴唇,头上带着大家以为耻辱的记号的那伤痕,默默的跑街,扫地,洗菜,淘米。快够一年,她才从四婶手里支取了历来积存的'工钱,换算了十二元鹰洋,请假到镇的西头去” 捐门槛,为的是变被动为主动,抗争自己是“另类”的命运。这些都是沉默的反抗,却是多么顽强的反抗!

  但野蛮的封建礼教最终无视她的努力,一切挣扎、苦煞都无济于事,最后还是被宣判为有罪。从鲁四老爷家被赶出来以后,祥林嫂显然是无法再活下去了。但是,当她面对死亡,她提出了让一天到晚在“祝福”的柳妈们、四婶们震惊的

  怀疑——“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除了对死后的恐惧和对一家人团聚的期盼,这一句问话里,难道就没有对鲁镇人从未怀疑过的鬼神的存在大胆的质疑吗?祥林嫂见到“我”是这样说:“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从这说话的语气看,问题不是偶然提出的,在她,是慎重考虑多时的,再从她选择的提问对象看,又可知她不再相信柳妈们,已经沦为乞丐的祥林嫂,依然以思考与质疑来抗争她无法把握的命运。

  在传统观念中,旧时代的农民备受的是物质的痛苦,而《祝福》向我们展现的却是一个目不识丁的旧时代中国农妇的一部令人揪心的精神灾难史,此前恐怕还没有任何一个中国文人以如此悲天悯人的情怀,屏息体察了一个农妇的精神的苦难历程。

  祥林嫂的痛苦是以丧夫失子这种偶发事件为起点,小说对她丧夫失子当时的痛楚并没有正面叙写,鲁迅把视点意味深长地投向了丧夫失子这种偶发性的人生波澜之后的相对平静的日常生活,是那个社会对一个理当同情的寡妇做出的怎样的反应,我们正是从这个恶劣而固执的反应中,看到那个社会的阴冷、病态、朽坏,进而完成对那个社会的道德评判。

  祥林嫂的命运悲剧又何尝不是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命运悲剧的缩影吗?鲁迅先生通过塑造祥林嫂这个形象,揭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让我们认清封建社会的真实面目,从而达到对整个封建社会的批判。

  祥林嫂的悲剧正是以“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的最终“毁灭”而结束的,她的悲剧充满了悲哀的情调,鲁迅说:“灭亡于英雄的特别的悲剧者少,消磨于极平常的、或者简直近乎没有事情的悲剧却多。”显然,祥林嫂的悲剧使人“哀其不幸”,顿生同情和怜悯之心,促使人们去进行历史和现实的反思,认清封建制度,特别是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去进行自我反省,从而得到真正的启迪。

  拓展阅读

  祥林嫂死因全解析

  鲁迅小说《祝福》中祥林嫂的死因备受关注,也有多种阐释,比较典型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标版高中语文教材及教师用书。教材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一题即要求学生探究祥林嫂的死因,可见此问题对理解小说主题的重要意义。可是练习提供的探究选项仅为“有人说祥林嫂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有人说是被鲁四老爷之类极端冷酷的人‘杀’死的;也有人说是柳妈的一席话葬送了祥林嫂。”这是把祥林嫂的死归咎于封建礼教思想,鲁四老爷之类人以及封建迷信思想,概括起来说,就是祥林嫂死于她自身之外的社会力量。这种观点显然是不全面的,因为它只看到了祥林嫂死的部分外因,没有看到其内因。与之配套的教师用书在第16、17页对祥林嫂的死因有大段阐释,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封建的政权、族权、父权、神权四大绳索”,二是“祥林嫂周围一大群不觉悟的有名无名的群众”,三是“祥林嫂的悲剧还有她自身的原因”。这种观点看到了祥林嫂死的社会原因,也看到了其自身原因,无疑比前一观点更全面,但还是没能解释清楚祥林嫂死的全部原因,因为我们至少没有看到祝福之夜大雪引起的寒冷也是造成她死的原因之一。

  一、导致祥林嫂死的社会力量

  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年来的传统伦理道德即封建礼教,是看不见的无形的力量。中国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妇女始终处于被控制被奴役的地位,妇女必须坚守“三从四德”,在婚姻问题上“妇无二适之义”,必须“从一而终”。这是“妇节”,违背这样的礼教观念,就是“不洁”,更是“不节”,就要受到惩罚。这样的伦理道德观,千百年来口口相授,耳濡目染,代代传承,已经在每一个社会成员尤其是广大妇女的内心深处扎根,直到祥林嫂所生存的二十世纪初,虽然封建帝制已被推翻,它仍然根深蒂固,余威犹存,广大妇女的潜意识导致她们遵照执行。祥林嫂抗婚就是遵守“从一而终”原则的具体行动。这样的观念,从精神上束缚并毒害妇女,祥林嫂死了丈夫再嫁就是“不节”,就是有罪,就要被惩罚,而祥林嫂只能默默承受惩罚,哪怕是失去自己的生命。

  封建礼教有忠诚的维护者和自觉的执行者,如鲁四老爷和四婶之类。他们秉承束缚妇女的礼教观念,维护封建伦理的“妇节观”,反对一切社会变革,反对妇女再嫁,认为祥林嫂这样的女子再嫁,是女人最大的罪恶,不能容忍,必须驱赶出门。他们以自己“忠诚”的言行把祥林嫂往死路上驱赶。

  家族是封建社会重要的组织单位,家长是家庭秩序的维护者和主宰者,婚姻更是必须听从“父母之命”,因此祥林嫂的父母可以把她嫁给年龄小十岁的还未成年的祥林,婆婆可以为了小儿子结婚的八十吊聘礼而把祥林嫂嫁给贺老六,贺老六的大伯可以在祥林嫂丧夫失子、身处绝境的情况下再用力推一把,通过收屋把祥林嫂扫地出门,逼迫她一步步走向深渊。

  鬼神的力量,阴曹地府的力量,被封建统治者用作麻痹群众,维护统治基础的工具。随着封建统治的加强,不断固化在柳妈这样的普通民众的头脑中。祥林嫂正是在柳妈的耳提面命之下,深信自己罪孽深重,必须捐门槛赎罪,否则,连鬼神也不会饶恕她。但小小的门槛的力量哪能抵得上强权呢?

  祥林嫂命运悲惨,本想通过对儿子负罪的、自责的倾诉来博得人们的同情和关心,但周围的人们在短暂的眼泪之后,便是冷漠,便是鄙薄,便是对她的的揶揄,祥林嫂简直孤立无援。

  我们看到,祥林嫂所处的社会环境,不论是自己初嫁的卫家,还是被迫改嫁的贺家,不论是帮佣的鲁家,还是鲁镇的人们,都从思想观念上,从精神上,从语言行动上摧残着祥林嫂,在精神和肉体上折磨着祥林嫂。这些决定了她必死无疑,不死反而不正常。

  二、导致祥林嫂死的自然条件

  对祥林嫂的死因,大多从上面的社会原因来认识,尤为甚者是借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关于政权、族权、父权、神权的论述,从纯政治角度来阐释祥林嫂死的社会政治原因,如前述高中语文教材及教师用书,很少有人看到祥林嫂死的自然条件因素,即便看到,也只是说祝福之夜的大雪,祥林嫂因寒冷而死。这显然是不全面的。

  笔者认为,祥林嫂死的原因,除了社会因素以外,还有自然条件的原因,而自然条件不仅仅是祝福夜的大雪。

  首先是病灾。

  祥林嫂的第一个丈夫祥林是怎么死的,小说只有五个字“死了当家人”,没有具体说明死的原因,我们不便随意推测。但祥林的死,是引起祥林嫂一系列悲剧命运的导火索,且祥林比祥林嫂小十岁,这又不能不让我们疑惑他怎么会死,是伤亡,是意外,还是疾病?不管怎样,疾病是可能的原因之一。贺老六因伤寒而死,是小说明确的。伤寒是一种肠道传染疾病,多由伤寒杆菌污染水而引起,在1928年英国人赖特发明伤寒疫苗之前,死亡率高达40%—50%。贺老六因伤寒而死,祥林嫂悲剧的命运又一次临近深渊。

  其次是狼灾。

  狼灾指的是成群的或者是单个的野狼对牲畜或人的频繁伤害。在提倡保护野生动物的今天,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已经很难听到关于因狼而成灾的事情了,即便有,也大多发生在以饲养羊为经济来源的新疆、内蒙等地,大多是因狼伤害羊而造成经济损失。《凤凰网》2011年12月24日转《法制日报》文章《新疆狼灾频发,致500余只羊死亡,牧民补偿问题待解》,文中有这样的叙述:“今年以来,这里已先后数十次发生狼群袭击牧民、牲畜事件,500多只羊惨遭狼群咬杀死亡、失踪。”但在祥林嫂生活的二十世纪初期,狼灾是经常有的。作者王剑在《当代小说》杂志2005年第5期的《狼灾》一文介绍,“那些年,狼窝经常闹狼灾。最厉害的一年,村子里有十几户人家喂的羊息猪仔,都被山上下来的狼给拽走了。后来,狼连大羊大猪也敢咬死。更可怕的是,有两个刚会走路的小孩子,在傍黑天的时候,就让狼给叼跑了。那会儿,人们谈狼色变,极为恐惧。”

  野狼衔去阿毛,是对祥林嫂致命的一击。阿毛是她的骨肉,是她唯一的希望,是她在“夫死”以后,唯一可以在未来的命运中遵从和寄托的对象。阿毛死去,祥林嫂的心灵再也没有了归属地,她由希望到失望甚至绝望。更何况祥林嫂对阿毛的死深深自责,“我真傻,真的……”,她的内心深处充满了负罪感,心灵承受着自己给自己的痛苦的折磨。

  再次是祝福夜的大雪。

  大雪夜的寒冷,在祥林嫂遭受丧夫失子,扫地出门,做奴隶而不得,最终沦为乞丐的痛苦命运以后,为祥林嫂生命的结束唱响了凄凉的挽歌。

  三、导致祥林嫂死的自身原因

  社会原因和自然条件,是祥林嫂之死的外在因素。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探究祥林嫂的死,必须找到属于祥林嫂自身的原因。

  在强大的社会力量面前,祥林嫂是弱小的

  婆婆要其再嫁,她只能逃亡,但被发现并抢回去,甚至连1750文的辛苦钱也被婆婆领走。贺家墺人来抢亲逼婚,她选择以头撞香案,结果是自己额头上留下被人终身取笑的伤疤,嫁还是嫁了,亲还是成了。大伯收屋,她走投无路,只得再次投靠鲁四老爷家,在遭到鲁家打发她走的驱赶时,她只能流落街头行乞为生。祥林嫂有过对命运的反抗,甚至是倔强的反抗,是以死相拼的反抗,但她的反抗是无力的,是不可能战胜强大的社会力量的,在一次次的失败以后,她只能安分地顺从社会对她命运的设计,因为她极其弱小。

  在恶劣的自然条件面前,祥林嫂是脆弱的

  二十世纪初的农村底层妇女祥林嫂,是不可能有经济实力去战胜死亡率极高的伤寒病灾的;她也没有意识在春天去预防常常袭击牲畜,并常把小孩当作美味佳肴掠取的狼灾;她那样一个走向末路的乞丐,也根本不可能有抵御寒冷的物资储备,甚至连一点抵御寒冷的意识恐怕也没有。她只能在耗尽自己最后的一丝脆弱气息后,寂然死去。

  更重要的还在于,祥林嫂在思想深处,是恪守“三从四德”“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从一而终”“妇节观”

  在祥林死后,她余生的愿望就是赎罪,就是守住“妇节”,以求得鲁四老爷、四婶等占统治地位的一班人的宽恕,以求得在阴曹地府不被锯断分尸。她不可能明白,她的愿望是永远不能实现的;她也不可能明白,她的奋斗只能失败;她还不可能明白,她永远只能是礼教观念的殉葬品。祥林嫂最大的悲剧正在这里,她为之奋斗的,就是要葬送她的,可是自己还在不懈地奋斗,并以生命为代价……

相关文章

节约粮食的诗句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诗句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不同的诗句,其语言艺术所表现的语言风格、特点、技巧各不相同。那么什么样的诗句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节约粮食的诗句(精选200句),...
古诗名句2019-03-06
节约粮食的诗句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出处出自 唐代 张若虚 的《春江花月夜》“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全诗 《春江花月夜》唐代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
古诗名句2017-09-04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瑞雪的优美诗句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诗句吧,诗句具有语言节奏鲜明的特点。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诗句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关瑞雪的优美诗句(精选60句),欢迎大家分享。  1...
古诗名句2011-08-04
瑞雪的优美诗句

浪漫主义抒情诗(2)

难道这就是那个时候我们的缘 懵 懂的我 已将你深深种在心田 那时的我 以为你就是这世间的最美 居然暗下决心 要努力 为你 走出这大山 几年时光 那么短暂 分别的我们 只能是偶尔的鸿雁相牵 时光荏苒 哪...
古诗名句2018-09-06
浪漫主义抒情诗(2)

辛弃疾的经典诗词名句摘抄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辛弃疾的经典诗词名句摘抄(...
古诗名句2014-03-02
辛弃疾的经典诗词名句摘抄

赞美大国风范的诗句

赞美大国风范的诗句(一)  援非由始蒙巴萨,华夏游龙入漠丘。  沙径飞花飘满树,蓬门垂爱驻深眸。  今朝解锁贫寒去,往日倾心富贵留。  一路欢声穿七国,福临四海赞神州。  (二)  战后人间对抗中,窥...
古诗名句2016-02-03
赞美大国风范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