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黄油烙饼》练习及答案

汪曾祺《黄油烙饼》练习及答案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文学家、美食家,被誉为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汪曾祺《黄油烙饼》练习及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汪曾祺《黄油烙饼》练习及答案 篇1

  【原文】

  萧胜满七岁,进八岁了。他爸爸一会儿修水库啦,一会儿大炼钢铁啦。他妈也是调来调去。奶奶一个人在家乡,说是冷清得很。他三岁那年,就被送回老家来了。他在家乡吃了好些萝卜白菜,小米面饼子,玉米面饼子,长高了。

  奶奶不怎么管他。奶奶有事。她老是找出一些零碎料子给他接衣裳,接裤子。他的衣服都是接成一道一道的,一道青,一道蓝。倒是挺干净的。奶奶还给他做鞋。再就是给他做吃的。玉米面饼子,小米面饼子,萝卜白菜,炒鸡蛋,熬小鱼。奶奶把饭做得了,就在门口嚷:“胜儿!回来吃饭咧——!”

  后来办了公社食堂。真不赖!白面馒头,大烙饼,闷茄子,猪头肉!后来就不行了。还是小米面饼子,玉米面饼子。后来小米面饼子里有糠,玉米面饼子里有玉米核磨出的碴子,拉嗓子。掺假的饼子不好吃,可是萧胜还是吃得挺香。他饿。

  奶奶吃得不香。他从食堂打回饭来,掰半块饼子,嚼半天。其余的,都归了萧胜。

  奶奶的身体原来就不好。她有个气喘的病。每年冬天都犯。萧胜躺在坑上,听奶奶喝喽喝喽地喘。睡醒了,还听她喝喽喝喽。他想,奶奶喝喽了一夜。可是奶奶还是喝喽着起来了,喝喽着给他到食堂去打早饭。

  爸爸去年冬天回来看过奶奶。爸爸带回来半麻袋土豆,一串口蘑,还有两瓶黄油。爸爸说,黄油是牛奶炼的,很“营养”,叫奶奶抹饼子吃。奶奶叫爸爸拿回去:“你们吃吧。这么贵重的东西!”爸爸一定要给奶奶留下。奶奶把黄油放在躺柜上,时不时地拿抹布擦擦。

  奶奶的身体越来越不好。她从前从食堂打回饼子,能一气走到家。现在不行了,走到歪脖柳树那儿就得歇一会。第二年春天,奶奶就不行了,她浑身都肿。爸爸赶回来,奶奶已经咽了气了。爸爸求木业社把奶奶屋里的躺柜改成一口棺材,把奶奶埋了。晚上,坐在奶奶的炕上流了一夜眼泪。萧胜第一次经验什么是“死”。他知道“死”就是“没有”了。他没有奶奶了。他躺在枕头上,枕头上还有奶奶的头发的气味。他哭了。眼泪淌湿了枕头。

  爸爸把奶奶给萧胜做的两双鞋也装在网篮里,把两瓶动都没有动过的黄油也装在网篮里。锁了门,就带着萧胜上路了。

  萧胜跟爸爸不熟。他想家,想奶奶,想那棵歪脖柳树……汽车到了一个叫沽源的县城,一辆牛车来接他们。他仰面躺在牛车上,上面是一个很大的蓝天。牛车真慢,他有时下来掐两朵野花,走一截,又爬上车。

  牛车走着走着。爸爸说:到了!他坐起来一看,一大片马铃薯,都开着花,粉的、浅紫蓝的、白的,一眼望不到边,像是下了一场大雪。花雪随风摇摆着,不远有一排房子,土墙、玻璃窗。这就是爸爸工作的“马铃薯研究站”。

  萧胜就要住在这里了,跟他的爸爸、妈妈住在一起了。奶奶要是一起来,多好。

  爸爸每天戴个草帽下地跟工人一起去干活,锄山药。有时查资料,看书。妈一早起来到地里掐一大把山药花,一大把叶子,回来插在瓶子里,聚精会神地对着它看,一笔一笔地画。奶奶做的.两双新鞋还没有上脚,妈把鞋和两瓶黄油都锁在柜子里。

  白天没有事,他就到处去玩,去瞎跑。他到草地里去看牛、看马、看羊。他采了很多蘑菇。他一边用线穿蘑菇,一边流出了眼泪。他想起奶奶,他要给奶奶送两串蘑菇去。

  食堂的红高粱饼子越来越不好吃,因为掺了糠。甜菜叶子汤也越来越不好喝,因为一点油也不放了。他恨这种掺糠的红高粱饼子,恨这种不放油的甜菜叶子汤!

  大队食堂外面忽然热闹起来。这是要干啥呢?爸爸说,要开三级干部会。

  三级干部会开了三天,吃了三天饭。萧胜每天去打饭,闻到南食堂飘出的各种香味。羊肉、米饭,他倒不稀罕:他见过,也吃过。黄油烙饼他连闻都没闻过。

  回家,吃着红高粱饼子,他问爸爸:“他们为什么吃黄油烙饼?”“他们开会。”“开会干嘛吃黄油烙饼?”“哎呀!你问得太多了!吃你的红高粱饼子吧!”

  正在咽着红饼子的萧胜的妈忽然站起来,把缸里的一点白面倒出来,从柜子里取出一瓶黄油,启开瓶盖,挖了一大块,抓了一把白糖,擀了两张黄油发面饼。抓了一把莜麦秸塞进灶火,烙熟了。黄油烙饼发出香味,和南食堂里的一样。妈把黄油烙饼放在萧胜面前,说:“吃吧,儿子,别问了。”

  萧胜吃了两口,真好吃。他忽然咧开嘴痛哭起来,高叫了一声:“奶奶!”

  萧胜一边流着一串一串的眼泪,一边吃黄油烙饼。他的眼泪流进了嘴里。黄油烙饼是甜的,眼泪是咸的。

  (选自《汪曾祺自选集》,漓江出版社1998年版,略有删改)

  【练习题】

  小题1:请简要分析小说中画线部分景物描写的作用。(6分)

  小题2:小说中三次写到萧胜“流泪”,三次流泪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3:这篇小说以“黄油烙饼”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结合全文,任选两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人物角度:所写景物景象开阔,色彩缤纷,表现了萧胜经过长期跋涉到达目的地时的愉快心情。②情节角度:呼应上文爸爸给奶奶半麻袋土豆的细节,为下文写萧胜自由玩耍的欢快生活做铺垫。③环境角度:交代爸爸妈妈工作生活的环境,昭示萧胜生活世界的变化。(共6分,每点3分)

  小题2:第一次流泪:奶奶去世时。原因:失去奶奶而悲伤,对奶奶的怀念。第二次流泪:穿蘑菇时。原因:想念奶奶,为想报答奶奶却做不到而悲伤。第三次流泪:吃黄油烙饼时。原因:想念奶奶,感激奶奶,理解了奶奶的良苦用心。

  小题3:从主题思想角度看:小说表现了在艰苦环境中奶奶对孙子的疼爱以及萧胜对奶奶不竭的思念之情,从而表达作者对苦难中至真亲情的讴歌,以串起奶奶与孙子之间紧密关系的“黄油烙饼”为题,使主题更集中更含蓄。从人物塑造的角度看:“黄油”是爸爸送给奶奶而奶奶舍不得吃攒下来的,以“黄油烙饼”为题,更充分地表现了奶奶节俭、疼爱孙子的特点。从情节结构的角度看:爸爸带回黄油,奶奶一直舍不得吃,锁在柜子里,爸爸办完奶奶的丧事带萧胜离开时将黄油装进网篮,妈妈用黄油做成烙饼,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始终有黄油的“身影”。(共8分,能从两个角度分析即可,每个角度4分。)

  汪曾祺《黄油烙饼》练习及答案 篇2

  白天没有事,他就到处去玩,去瞎跑。这地方大得很,没遮没挡,路多远,一回头还能看到研究站的那排房子,迷不了路。他到草地里去看牛、看马、看羊。

  他有时也去莳弄他家的南瓜、山药地。锄一锄,从机井里打半桶水浇浇。这不是为了玩,萧胜是等着要吃它们。他们家不起火,在大队食堂打饭,食堂里的饭越来越不好。草籽粥没有了,玉米面饼子也没有了。现在吃红高粱饼子,喝甜菜叶子做的汤。再下去大概还要坏。萧胜有点饿怕了。

  他学会了采蘑菇。起先是妈妈带着他采了两回,后来,他自己也会了。下了雨,太阳一晒,空气潮乎乎的,闷闷的,蘑菇就出来了。蘑菇这玩意很怪,都长在蘑菇圈里。你低下头,侧着眼睛一看,草地上远远的有一圈草,颜色特别深,黑绿黑绿的,隐隐约约看到几个白点,那就是蘑菇圈。的溜圆。蘑菇就长在这一圈深颜色的草里。圈里面没有,圈外面也没有。蘑菇圈是固定的。今年长,明年还长。哪里有蘑菇圈,老乡们都知道。

  有一个蘑菇圈发了疯。它不停地长蘑菇,呼呼地长,三天三夜一个劲地长,好像是有鬼,看着都怕人。附近七八家都来采,用线穿起来,挂在房檐底下。家家都挂了三四串,挺老长的三四串。老乡们说,这个圈明年就不会再长蘑菇了,它死了。萧胜也采了好些。他兴奋极了,心里直跳,好家伙!好家伙!这么多!这么多!他发了财了。

  他为什么这样兴奋?蘑菇是可以吃的呀!

  他一边用线穿蘑菇,一边流出了眼泪。他想起奶奶,他要给奶奶送两串蘑茹去。他现在知道,奶奶是饿死的。人不是一下饿死的,是慢慢地饿死的。

  食堂的红高粱饼子越来越不好吃,因为掺了糠。甜菜叶子汤也越来越不好喝,因为一点油也不放了。他恨这种掺糠的高粱饼子,恨这种不放油的甜菜叶子汤!

  他还是到处去玩,去瞎跑。

  1.概括选段的内容。

  2.揣摩下列句子,体会其中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A.萧胜也采了好些。他兴奋极了,心里直跳。好家伙!好家伙!这么多!这么多!他发了财了。

  B.他还是到处去玩,去瞎跑。

  3.联系自己的生活状况,谈谈读过本文后的感受。

  4.这篇小说与我们以往所学的小说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5.从选文中找出一处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并说说你认为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答案:

  1.本文描写了萧胜饥饿中采蘑菇的兴奋心情,以及大锅饭的境况日下。

  2.A.写出了萧胜在饥饿状态下采到这么多可以充饥的蘑菇时的兴奋、愉悦的心情,从侧面反映了当时人们粮食紧缺生活贫困的状况。

  B.饥饿并不能抹杀小孩子爱玩好动的本性。体现出孩童天真、无忧无虑的性情。

  3.此题言之有理即可。

  4.本文运用了散文化的笔法,描写了许多场面和细节。

  5.此题言之成理即可

相关文章

杏花天影的语文古诗赏析

这首词是思念旧日情人的情词,白石年轻时曾在合肥与两位歌女(姊妹二人)有过一段艳故事,后来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我们可以从词中看出白石是一位非常痴情的人,现在我们就一起欣赏一下吧。 ●杏花天影 姜夔 丙...
古诗名句2015-01-08
杏花天影的语文古诗赏析

鹊桥仙秦观赏析翻译

鹊桥仙秦观赏析翻译是北宋文学家“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的作品,鹊桥仙是词牌名,全名是《鹊桥仙·纤云弄巧》,这是一首描写纯情的爱情的词。 原文: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古诗名句2013-05-03
鹊桥仙秦观赏析翻译

思乡怀人古诗词名句

思乡怀人诗句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
古诗名句2014-04-03
思乡怀人古诗词名句

描写淡然的诗句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诗句很是熟悉吧,诗句具有语言节奏鲜明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诗句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描写淡然的诗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描写淡然的诗句...
古诗名句2017-04-09
描写淡然的诗句

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年代:宋 作者: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古诗名句2018-02-01
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解读莫言《说故事的人》

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后,他在瑞典文学院发表了获奖感言《说故事的人》,前面的内容比较好理解,只是最后莫言写了三个故事,有些叫人摸不着头脑。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解读莫言《说故事的人》,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
古诗名句2015-06-05
解读莫言《说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