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简介资料
韩愈简介资料
韩愈简介资料韩愈,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韩愈简介资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韩愈简介资料一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人,人称“韩昌黎”。韩愈,19岁开始参加进士考试,“三试不中”,直到25岁才考中进士,后在吏部“博学宏辞”科考试中又连遭失败,仕途坎坷。多经反覆,直到35岁才当上京官“四门博士”,后升迁为监察御史,又因为为民请命,得罪当政的京兆尹李实,很快被贬为阳山县令。唐德宗死后,韩愈重受提拨,先后当上国子博士和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819年),韩愈向皇帝上书反对迎拜“佛骨”的《论佛骨表》,得罪唐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在潮州,他先后作《祭鳄鱼文》释放奴隶,深得百姓爱戴。元和十五年(820年),唐穆宗即位,韩愈被召回作国子祭酒,后转吏部侍郎。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享年57岁,追赠礼部尚书。
韩愈简介资料二
韩愈的作品非常丰富,现存诗文700余篇,其中散文近400篇。韩愈的散文涉及方面很广,有“扶树教道”宣传儒家思想的作品,如《原道》《原姓》《原毁》;有寓意深刻的杂说,如《龙说》《马说》;有刺社会之弊的议论和表状,如《讳辩》《论佛骨表》;有谈“求师之道”的,如《师说》;有感情激荡真挚动人的祭文墓志铭,如《祭十二郎文》《柳子厚墓志铭》等。
韩愈的诗作也取得很大成就。他不拘泥于李杜,而是有所革新与创造,形成了一个新的流派。韩愈三进国子监做博士,一度担任国子监祭酒,招收弟子,亲授学业,留下了论说师道,激励后进和提携人才的文章,不失为一位有创造性见解的教育家。
韩愈力改耻为人师之风,广招后学。柳宗元曾赞叹说:“今之世不闻有师,独韩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招后学,作《师说》,因抗颜为师,愈以是得狂名。”韩愈在教育方面的论文主要的有《师说》《进学解》和《杂说四马说》等等。在这些文章中,他强调了求师的重要性,指出“人非生而知之”;提出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命题,认为只要是有学问的人,就是自己的老师;他还提出了“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至理名言,把有才能人比作千里马,指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阐释了在位之人如何识别人才对待人才和使用人才的问题。
韩愈简介资料三
韩愈的“性三品说”在哲学领域产生较大的影响。韩愈认为,“性也者,与生俱生也;情也者,接于物而生也。”就是说,人性是人生下来就有的,情是后天产生的。性的内容表现为仁义礼智信(五德),情的具体内容表现为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性情人人都有,但程度不同。韩愈认为,这种差异也是天生的,因而他把人性分为上中下三品,相应的情也有三品。根据这种理论,韩愈提出对上等人用“教”的办法,对下等人用“制”的办法,使之“畏威”。这种理论同董仲舒把人性分为“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一脉相承的。性三品说,必然导致英雄史观。韩愈认为,历史由“圣人”创造,这是性三品说的必然逻辑结论。韩愈的作品,充实了盛中唐文化,为我们留下了瑰丽的文化遗产。他的思想观点,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社会的思想进步,成为我国文学思想史上一位杰出人物。
人物轶事一
谏诤之路
韩愈曾与柳宗元、刘禹锡同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贞元十九年(803年),关中地区大旱。韩愈查访发现,灾民流离失所,四处乞讨,关中饿殍遍地。目睹严重的灾情,韩愈痛心不已。而当时负责京城行政的'京兆尹李实却封锁了消息,上报朝廷说,关中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这激起了韩愈的一腔怒火。他奋笔疾书,向皇上递交了《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反映真实情况,并请求减免这一地区的租税。韩愈这一举动不仅没有引起唐德宗的重视,反而在小人谗言之下被贬为连州阳山令。
元和十四年(819年),早已被调回长安的韩愈又以一篇《论佛骨表》上疏直谏,对兴师动众、耗费巨资,掀起迎拜佛骨狂潮的宪宗加以劝诫。他在文章中恳请,将佛骨“投之于水火,永绝根本,以断天下后世的迷信疑惑”“此皆群臣之所未言,陛下之所未知者也”,“一切灾殃,由臣承担,上天鉴福,绝不怨悔”。可唐宪宗读后大为震惊,要对韩愈处以极刑。多亏一众官员为韩愈求情,他才幸免一死,被贬为潮州刺史。被贬后,韩愈写下“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诗句,表达了他忠心进谏、一心为国为民的情怀。
“文死谏,武死战”,这是中国古代为官者的最高境界。韩愈曾写道:“愿辱太守荐,得充谏诤官。”可见,他的仕进理想就是做好一名谏官。要做好谏官,就不能怕得罪人——哪怕是皇帝。“欲进短策,无由至彤墀。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词。”虽然他最终并没能做成谏官,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信条。
人物轶事二
原来有这样一段故事。唐代有个宪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导下国内佛事大盛,公元819年,又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就是将据称是佛祖的一块骨迎到长安,修路盖庙,人山人海,官商民等舍物捐款,劳民伤财,一场闹剧。韩愈对这件事有看法,他当过监察御史,有随时向上面提出诚实意见的习惯。这种官职的第一素质就是不怕得罪人,因提意见获死罪都在所不辞。所谓“文死谏,武死战”。韩愈在上书前思想好一番斗争,最后还是大义战胜了私心,终于实现了勇敢的“一递”,谁知奏折一递,就惹来了大祸;而大祸又引来了一连串的故事,成就了他的身后名。
人物轶事三
到了洛阳以后,韩愈拜访了一些韩家相识的亲朋故友。大家见他懂礼貌又有学问,都邀请他住在自己家里。韩愈谢绝了大家的好意,自己找了两间茅屋住下,开始过起清贫的读书生活。
韩愈身穿布衣,每天只吃两顿饭,其余的时间都用来读书、访友。有时候,他读书入了迷,要到半夜三更的时候才睡觉。
有一次,韩愈和朋友们聚在一起谈论文章。韩愈心直口快地说:“这读书就像品酒一样。好文章读起来,让人觉得痛快。那差的文章,比如骈体文,死板得很,读了让人憋气难受。”“依你之见,哪几位名家写得好呢?”朋友们问他。“要说先秦,当然是孟轲、庄周。要说两汉,当数董仲舒第一,其次是贾谊、扬雄。他们的文章形式自由,语句动人,含义深刻。”
后来,韩愈成了大学问家,就积极倡导人们学习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反对束缚人的骈体文,成为“古文运动”的领导者。
拓展延续
唐宋八大家简介之韩愈的文学成就:
文学创作
文学创作理论上: 他认为道(即仁义)是目的和内容,文是手段和形式,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 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古文,并博取兼资庄周、屈原、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诸家作品。 主张学古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坚持词必己出、陈言务去。 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提出养气论,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 提出不平则鸣的论点。认为作者对现实的不平情绪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 在作品风格方面,他强调奇,以奇诡为善。
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又将他与杜甫并提,有杜诗韩文之称。
诗歌创作
他在诗歌创作上也有新的探索。所谓以文为诗,别开生面,用韵险怪,开创了说理诗派的诗风。当然,他的诗也存在着过分散文化、议论化的缺点,对后代有不良影响。
论说文
韩愈在论说文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尊儒反佛为主要内容的中、长篇,有《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它们大都格局严整,层次分明。嘲讽社会现状的杂文,短篇如《杂说》、《获麟解》,比喻巧妙,寄慨深远;长篇如《送穷文》、《进学解》,运用问答形式,笔触幽默,构思奇特,锋芒毕露。论述文学思想和写作经验的,体裁多样,文笔多变,形象奇幻,理论精湛。叙事文在韩文中比重较大。学习儒家经书的,如《平淮西碑》,用《尚书》和《雅》、《颂》体裁,篇幅宏大,语句奇重,酣畅淋漓;《画记》直叙众多人物,写法脱化于《尚书·顾命》、《周礼·考工记·梓人职》。继承《史记》历史散文传统的,如名篇《张中丞传后叙》,融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学《史记》、《汉书》,描绘人物生动奇特而不用议论的,如《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清河张君墓志铭》等。记文学挚友,能突出不同作家特色的,如《柳子厚墓志铭》、《南阳樊绍述墓志铭》、《贞曜先生墓志铭》等。但在大量墓碑和墓志铭中,韩愈也有些谀墓(指为死者歌功颂德,在墓志铭中不论其功绩如何,一概夸大其词予以赞颂的行为)之作,当时已受讥斥。抒情文中的祭文,一类写骨肉深情,用散文形式,突破四言押韵常规,如《祭十二郎文》;一类写朋友交谊和患难生活,四言押韵,如《祭河南张员外文》、《祭柳子厚文》。此外,书信如《与孟东野书》、赠序如《送杨少尹序》等,也都是具有一定感染力的佳作。韩愈另有一些散文,如《毛颖传》、《石鼎联句诗序》之类,完全出于虚构,接近传奇小说。韩愈散文气势充沛,纵横开合,奇偶交错,巧譬善喻;或诡谲,或严正,艺术特色多样化;扫荡了六朝以来柔靡骈俪的文风。
他善于扬弃前人语言,提炼当时的口语,如蝇营狗苟(《送穷文》)、同工异曲、俱收并蓄(《进学解》)等新颖词语,韩文中较多。他主张文从字顺,创造了一种在口语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书面散文语言,扩大了文言文体的表达功能。但他也有一种佶屈聱牙的文句。自谓不可时施,只以自嬉(《送穷文》),对后世有一定影响。韩愈也是诗歌名家,艺术特色以奇特雄伟、光怪陆离为主。如《陆浑山火和皇甫用其韵》、《月蚀诗效玉川子作》等怪怪奇奇,内容深刻;《南山诗》、《岳阳楼别窦司直》、《孟东野失子》等,境界雄奇。但韩诗在求奇中往往流于填砌生字僻语、押险韵。韩愈也有一类朴素无华、本色自然的诗。韩诗古体工而近体少,但律诗、绝句亦有佳篇。如七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答张十一功曹》、《题驿梁》,七绝《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题楚昭王庙》等。韩集古本,以南宋魏怀忠《五百家音辨昌黎先生文集》、《外集》为最善;廖莹中世堂本《昌黎先生集》、《外集》、《遗文》(明徐氏东雅堂翻刻)最为通行。清代顾嗣立、方世举各有诗集单行注本。今人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是另行系年的集注本。另外,为韩集作校勘或补注而不列正文者,有宋方崧卿、朱熹,清陈景云、王元启、沈钦韩、方成和今人徐震。年谱以宋洪兴祖《韩子年谱》最为详备。赵翼《瓯北诗话》、方东树《昭昧詹言》、林纾《韩柳文研究法》中有关部分,是评论其诗文的代表著作。《马说》被选入初中课本。
散文作品
韩愈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鲜明简炼,新颖生动,为古文运动树立了典范。韩文风格雄健奔放,曲折自如。其散文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论说文,可分为两类,一是宣扬道统和儒家思想,如《原道》、《原性》、《原人》;另一类也或多或少存在着明道倾向,但重在反映现实,作不平之鸣,而且不少文章有一种反流俗、反传统的力量,并在行文中夹杂着强烈的感情倾向,如最有代表性的《师说》、《马说》。
②杂文,与论说文相比,杂文更为自由随便,或长或短,或庄或谐,文随事异,各当其用。如《进学解》通过设问设答的方式,反话正说,全文多用辞赋铺陈的手法排比对偶,行文轻松活泼。杂文中最可瞩目的是那些嘲讽现实、议论犀利的精悍短文,如《杂说》、《获麟解》等,形式活泼,不拘一格,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③序文(即赠序),大都言简意赅,别出心裁,表现对现实社会的各种感慨,如《张中丞传后叙》、《送李愿归盘谷序》、 《送孟东野序》等。此外,韩愈还在传记、碑志中表现出状物叙事的杰出才能,如《毛颖传》《柳子厚墓志铭》等。
④传记、抒情散文,韩愈的传记文继承《史记》传统,叙事中刻画人物,议论、抒情妥帖巧妙。《张中丞传后叙》是公认的名篇。他的抒情文中的
《祭十二郎文》又是祭文中的千年绝调,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思想意义
韩愈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他领导了中唐时期的古文运动,在散文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在诗歌创作方面,针对大历以来诗人窃占青山白云,春风芳草以为己有(皎然《诗式》)的浮荡习气,往往涉于齐梁绮靡婉丽(高仲武《中兴间气集》)的诗风,自觉地继承和发扬李白、杜甫在诗歌创作上的业绩,力图恢复盛唐气象。因此,他在诗歌创作上勇于创造,大胆革新,另辟蹊径,独树一帜,较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成为中唐时期诗坛上一个影响较大的诗人。
但是,一些文学史和有关韩愈研究的论著,以反映人民疾苦为评价韩愈诗歌的准则,也就是政治标准第一,因而认为韩愈反映现实的诗歌数量不多,没有像白居易那样继承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意义不大。如游国恩诸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有这样的意见:从创作实践来看,韩愈主要是继承李白的自由豪放,和杜甫的体格变化、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艺术传统,独立开拓道路。和白居易着重继承杜甫现实主义精神有所不同。詹锳先生《唐诗》也是这样说的:在韩愈诗里也有些反映现实的。但这样的诗数量不多,而且往往和个人的不幸交织在一起,认识不够深刻。张燕瑾同志《唐诗选析》认为:韩愈的诗歌追求奇险,形成了宏伟奇崛和以文为诗的特色。但反映社会重大生活内容少,比较肤浅。类似的意见还有,这里不一一列举。我以为上述诸先生的论断值得进一步探讨。韩愈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在数量上不及杜甫和白居易,但反映人民疾苦不是评价作家作品的唯一标准,就韩愈而论,他的诗歌既有深切同情人民苦难,揭露统治集团罪恶的篇章,也有不少是反对藩镇割据,维护国家统一的佳什,更有猛烈抨击佛、道二教危害之作,还有指斥当权者压抑人才,抒发怀才不遇的作品。这些都从不同方面较为深刻地反映了中唐时期社会的重大生活,有强烈的战斗性,应该说也是现实主义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