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秋声赋》原文及翻译

欧阳修《秋声赋》原文及翻译

  《秋声赋》是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的辞赋作品。此赋作于宋仁宗嘉祐四年秋,欧阳修时年五十三岁,虽身居高位,然有感于宦海沉浮,政治改革艰难,故心情苦闷,乃以“悲秋”为主题,抒发人生的苦闷与感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欧阳修《秋声赋》原文及翻译,欢迎参考!

  原文: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余曰一作:予曰)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注释:

  欧阳子:作者自称。

  方:正在。

  悚(sǒng)然:惊惧的样子。

  初淅沥以萧飒:起初是淅淅沥沥的细雨带着萧飒的风声。淅沥,形容轻微的声音如风声、雨声、落叶声等。以,表并列,而。萧飒,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砰湃:同“澎湃”,波涛汹涌的声音。

  鏦鏦(cōng)铮铮:金属相击的声音。

  衔枚:古时行军或袭击敌军时,让士兵衔枚以防出声。枚,形似竹筷,衔于口中,两端有带,系于脖上。

  明河:天河。

  秋之为状:秋天所表现出来的意气容貌。状,情状,指下文所说的“其色”、“其容”、“其气”、“其意”。

  惨淡:黯然无色。

  烟霏:烟气浓重。霏,散扬。

  云敛:云雾密聚。敛,收,聚。

  日晶:日光明亮。晶,亮。

  栗冽:寒冷。

  砭(biān):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这里引用为刺的意思。

  绿缛:碧绿繁茂。

  一气:指构成天地万物的混然之气。天地万物的变化都是“一气”运行的结果。

  余烈:余威。

  刑官:执掌刑狱的官。《周礼》把官职与天、地、春、夏、秋、冬相配,称为六官。秋天肃杀万物,所以司寇为秋官,执掌刑法,称刑官。

  有时:有固定时限。

  渥:红润的脸色。

  黟(yī):黑。

  星星:鬓发花白的样子

  翻译:

  欧阳先生(欧阳修自称)夜里正在读书,(忽然)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心里不禁悚然。他一听,惊道:“奇怪啊!”这声音初听时像淅淅沥沥的雨声,其中还夹杂着萧萧飒飒的风吹树木声,然后忽然变得汹涌澎湃起来,像是江河夜间波涛突起、风雨骤然而至。碰到物体上发出铿锵之声,又好像金属撞击的声音,再(仔细)听,又像衔枚奔走去袭击敌人的军队,听不到任何号令声,只听见有人马行进的声音。(于是)我对童子说:“这是什么声音?你出去看看。”童子回答说:“月色皎皎、星光灿烂、浩瀚银河、高悬中天,四下里没有人的声音,那声音是从树林间传来的。”

  我叹道:“唉,可悲啊!这就是秋声呀,它为何而来呢(它怎么突然就来了呢)?大概是那秋天的样子,它的色调暗淡、烟飞云收;它的形貌清新明净、天空高远、日色明亮;它的气候寒冷、刺人肌骨;它的意境寂寞冷落,没有生气、川流寂静、山林空旷。所以它发出的声音时而凄凄切切,呼号发生迅猛,不可遏止。绿草浓密丰美,争相繁茂,树木青翠茂盛而使人快乐。然而,一旦秋风吹起,拂过草地,草就要变色;掠过森林,树就要落叶。它能折断枝叶、凋落花草,使树木凋零的原因,便是一种构成天地万物的混然之气(秋气)的余威。秋天是刑官执法的季节,它在季节上说属于阴;秋天又是兵器和用兵的象征,在五行上属于金。这就是常说的天地之严凝之气,它常常以肃杀为意志。自然对于万物,是要它们在春天生长,在秋天结实。所以,秋天在音乐的五声中又属商声。商声是西方之声,夷则是七月的曲律之名。商,也就是‘伤’的意思,万物衰老了,都会悲伤。夷,是杀戮的意思,草木过了繁盛期就应该衰亡。”

  “唉!草木是无情之物,尚有衰败零落之时。人为动物,在万物中又最有灵性,无穷无尽的忧虑煎熬他的心绪,无数琐碎烦恼的事来劳累他的身体。只要内心被外物触动,就一定会动摇他的精神。更何况常常思考自己的力量所做不到的事情,忧虑自己的智慧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自然会使他红润的面色变得苍老枯槁,乌黑的头发(壮年)变得鬓发花白(年老)。(既然这样,)为什么却要以并非金石的肌体,去像草木那样争一时的荣盛呢?(人)应当仔细考虑究竟是谁给自己带来了这么多残害,又何必去怨恨这秋声呢?”

  书童没有应答,低头沉沉睡去。只听得四壁虫鸣唧唧,像在附和我的叹息。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作者五十三岁时,即宋仁宗嘉佑四年。作者晚年虽身居高位,但回首往事,屡次遭贬内心隐痛难消,面对朝廷内外的污浊、黑暗,眼见国家日益衰弱,改革又无望,不免产生郁闷心情。对政治和社会时局心情郁结,对人生短暂、大化无情感伤于怀,让作者此时处于不知如何作为的苦闷时期。所以他对秋天的季节感受特别敏感,《秋声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欧阳修《秋声赋》文言知识

  秋声赋——欧阳修(北宋)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澎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通假字

  1.忽奔腾而砰湃(“砰湃”通“澎湃”,波涛汹涌的样子。)

  2.有动于中(“中”通“衷”,内心。)

  古今异义

  1.如赴敌之兵(兵 古:军队 今:士兵)

  2.天之于物,春生秋实(天 古:自然 今:天)

  3.金铁皆鸣(金铁 古:兵器 今:金属名)

  4.其色惨淡(惨淡 古:黯然无色今:多形容“萧条”和“费心苦力”)

  5.有动于中(中 古:内心 今:方位名词)

  6.黟然黑者为星星(星星 古:点点白发 今:比喻细小的、分散的点儿或别的东西)

  7.物过盛而当杀(杀 古:衰败 今:结束人或动物的生命)

  8.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古:清朗明秀 今:二十四节气之一;(政治)有法度,有条理)

  一词多义

  1.既

  物既老而悲伤(已经,……以后)

  将军既帝室之胄(既然)

  既克,公问其故(已经,……以后)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全,都)

  2.金

  金铁皆鸣(金属,引申为武器)

  于行用金(五行之一)

  请献十金(汉以后银一两为一金)

  3.及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到达)

  其贤不及孔子(比得上)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涉及,牵连)

  怀王悔,追张仪,不及(赶上,追上)

  词类活用

  1.欧阳子方夜读书(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2.砭人肌骨(砭,名词作动词,刺)

  3.春生秋实(实,名词作动词,结果实)(春、秋,名词作状语,在春天,在秋天)

  4.四无人声(四,数词作名词,四处)

  5.如波涛夜惊(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6.百事感其心(感,使动,使....感慨)

  7.万物劳其形(劳,使动,使....劳累)

  特殊句式

  1.胡为而来哉?(胡……哉:疑问句式,为什么呢)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所以······乃······;固定句式,用来······是·······)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奈何···:固定句式,为什么···)

  2.判断句:此何声也?

  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

  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

  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人为动物,惟物之灵

  3.定语后置句:闻有声自西南来者

  4.状语后置句:有动于中

  有时:有固定时限。

  渥:红润的脸色。

  黟(yī):黑。

  星星:鬓发花白的样子。

  欧阳修《秋声赋》优质课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秋声赋》是语文版选修课《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是一篇典型的悲秋作品,其中对秋声的描绘,可谓古代散文中的经典。本课旨在让学生领会作者将无形的秋声写的绘形绘色、具体可感的手法,体会作者在文中抒发的世事艰难、人生忧劳的无限感慨,并从不同角度鉴赏文本,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及鉴赏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新课改后的高中学生,渴望表现的欲望和自主探究的欲望很强烈,但对文言文,绝大部分学生还是不感兴趣,学习只停留在重点实词虚词的积累上,背诵成为文言文学习的一大难题,至于感悟鉴赏方面,更为薄弱。本班中有七八个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基础不扎实,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课堂教学要充分关注这部分学生,让他们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设计思想

  引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的主旨,在反复的诵读中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欣赏文章,提高鉴赏能力。本文总的教学原则是,以读为主,自主学习,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本文当中重要的实词,虚词。

  ②学习欧阳修将无形的秋声转化为种种可见的视觉形象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

  ①初读 整体感知,通过词语的解释,古今异义及活用的归类,把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②悟读 研习文本,理解文意。

  ③议读 理清文清的思路,讨论文章所蕴涵的情感。

  ④赏读 多角度鉴赏文本,提高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热爱生的情感,学习捕捉对自然万物、点点滴滴独特的审美感悟。

  ②体味作者由秋声引发的人生感叹。联系背景,辩证看待其思想中消极的内容。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①学习用多种比喻描摹无形的秋声的手法。

  ②理清文章的思路,体味作者由无形的秋声而引发的人生

  感叹。

  教学难点

  ①多角度鉴赏文本。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前人在论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的文章风格时说:(屏显)“韩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潮”。欧如澜,既欧阳修散文“起伏而多致”的特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欧阳修的散文《秋声赋》,具体感受其散文“如澜”的风格。

  (二)初读 感知课文

  1、给生字词注音,扫除朗读障碍。

  2、积累重点实词、虚词,古今异义及词类活用,掌握文言句式。

  (三)悟读 理解文意,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1、指名朗读读第一节,要求把握好重音,语气,语调及不同人物的情感。

  教师点拨,“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一句应用陈述语气朗读,“悚然”应重读,欧阳修所说的内容应保持“惊异”的语气。

  师:童子“出视”后所说的这句话,朗读上应怎么处理?

  教师点拨,欧阳子夜读有感,发而为文,童子没有感觉;欧阳子历经沧桑,而童子年少,没有这样的经历,因而,在朗读时,应读出“若无其事”的语气。

  2、学生交流讨论,处理2、3、4段的朗读。教师点拨并强调:朗读是带有一定的个性化的阅读活动,不同的人,对文意理解不同,感悟不同,情感的处理上可能有差异,这是允许的。

  指名朗读,师生共同点评。

  (四)议读 理清文章思路。

  1、全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完成下面问题。

  本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请大家进行分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部分的内容。

  讨论后明确,这篇散文,先写秋声,再写“秋之为状”,再论“何恨乎秋声”,概括而言,即摹秋声、绘秋状、论秋害三个部分。第二段写秋之为状,为什么会有如此之状貌?因为秋意味着刑、阴、兵、伤、杀……。因而,2、3两段可以合为一部分。最后一行写童子沉睡,虫声唧唧,是文章的尾声,也可列为一段。

  (五)赏读 探究文本

  1、探究一自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旨

  思路点拨:

  欧阳修在文章前两段中摹秋声,绘秋状,到了第3段,作者先用“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来承上启下,指出草木无知无情,秋天一到,尚且要受到摧残,飘零殆尽,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有知有情,受到摧残,伤害当更为甚,这种伤害并非来自秋气,而是来自“百忧”、“万事”,看来,忧愁焦虑是一种比自然界的秋气更厉害的东西,人无金石那样坚固的质地,干么要跟草木一样,始则争荣,终至遭受摧败呢?至此,欧阳修从悲秋之常情中得出了新的结论:“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意思是:想一想吧,究竟是谁被这无形的“秋”伤害了。既然认识了这种秋对人身心伤害的酷烈,那么又何必怨恨自然界的秋声呢?

  作者纵笔摹秋、绘秋、都是为了最后托出另一种秋,让人们不必恨自然界的秋声,而要防止忧苦劳碌对人的戕害,正是反面宣扬一种清静自安,无劳无忧的思想。

  探究二 作者是如何将无形的秋声描摹得具体可感的?

  提示:

  作者用风声,波涛,金铁,行军四个比喻,从多方面和不同角度,由小到大,由远及近地形象地描给秋声状态,唤起人的丰富想像,把无形的秋声转化为种种可见的视觉形象,就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显得十分具体生动。

  探究三 屏显以下几个问题

  1、文章题为《秋声赋》,而第二段写“秋之状”,离题了吗?

  2、试论文章对比手法的运用。

  3、文中童子言行的欣赏。

  4、文章结尾的巧妙。

  5从地理学的角度解释自然界的春荣秋败的原因,这一问题作者又是怎么认为的?这样构思的用意是什么?

  要求四人一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探讨,每组选一个代表发言。

  (六)听读 整理课文。

  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轻声跟读,整理课文。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五。

  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1段)摹秋声

  第二部分(2、3段)绘秋状

  第三部分(4、5段)论秋害

  秋声赋

  (八)教学小结与反思

  欧阳修的《秋声赋》是一篇著名的文赋,教学中应体现以学生为主的观念,将文言知识的学习让给学生,通过质疑、讨论、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以“读”贯穿始终,在不断的朗读中培养语感,理清思路,领悟作者的情感;探究式的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章

春晴怀故园海棠 杨万里 翻译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通过描写海棠的景色,表达诗人杨万里对于故乡的思念的情感。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翻译,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 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 万物皆春...
古诗名句2017-02-08
春晴怀故园海棠 杨万里 翻译

大暑诗句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诗句都不陌生吧,诗句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那些被广泛运用的诗句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大暑诗句,欢迎大家分享。...
古诗名句2016-03-08
大暑诗句

描写洞庭湖的诗句集绵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诗句吧,诗句语言言简义丰,具有凝练和跳跃的特点。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诗句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描写洞庭湖的诗句集绵,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
古诗名句2014-05-05
描写洞庭湖的诗句集绵

梦的诗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归梦如春水,悠悠绕故乡。 梦里思甘露,言中惜惠灯。 忆眠时,春梦困腾腾。展转不能起,玉钗垂枕棱。 晓梦随疏钟,飘...
古诗名句2014-06-02
梦的诗句

表示爱意的诗句

每一个人的缘分不同,相爱的时间也会有长短,只有尽心尽力的去做,我能够做到的就是:我会让我的爱陪你慢慢的老去。 1.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 2.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
古诗名句2015-08-09
表示爱意的诗句

北宋黄庭坚的慈竹诗词原文

门中何物灵,有竹慈为名。 一丛涧数步,森森数十茎。 长茎覆短茎,枝叶不峥嵘。 去年笋已长,今年笋又生。 高低相倚向,浑如长幼情。 孝子侍父立,顺孙随祖行。 居然抱慈孝,根底信天成。 吾闻唐之人,孝行常...
古诗名句2016-03-06
北宋黄庭坚的慈竹诗词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