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古诗原文

一去二三里古诗原文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诗人。以下是小编分享的一去二三里古诗原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去二三里 (山村咏怀)

  (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一去二三里是邵康节所作的诗,又名山村咏怀。一去二三里 (山村咏怀) (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邵康节(1011~1077)邵康节(康节为谥号)名雍,字尧夫。宋朝时代的著名卜士。

  翻译

  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 ,九枝,十枝……”。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词句注释

  ①去:距离。

  ②烟村:被烟雾笼罩的村庄。

  ③亭台:泛指供人们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文学赏析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两句是一种线状的视觉印象,“一去”做水平运动,”二三“虚指数量多,炊烟袅袅呈垂直状态,“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两句变换为点状视觉印象:亭台座座,鲜花朵朵。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创作背景

  诗人在阳春三月去共城(今河南辉县)游玩时,看到了乡间野外的骀荡春光和迷人的乡村风物,为了表达诗人的闲适心绪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所以写下这首诗。

  作者简介

  邵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北宋易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其先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故里在涿州西北10余里处的邵村,幼随父徙居共城(今河南辉县)。30岁后游河南,隐居苏门山,人称百源先生,死后谥康节,又称康节先生。著作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他的先天学学说被后人发展为预测学。

相关文章

咏乡音诗句

咏乡音诗句(第一首)  锤声激荡绕山岗,号子诙谐笑断肠。  手举百斤人不累,腰承重力腿如钢。  苦中找乐精神爽,忙里煽情意味长。  岁月留痕残梦现,滑稽石匠建家乡。  (第二首)  还乡最爱是乡音,甜...
古诗名句2018-07-07
咏乡音诗句

思念父亲的古诗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思念父亲的古诗,...
古诗名句2014-04-07
思念父亲的古诗

歌颂赞美友谊的诗句

歌颂赞美友谊的诗句朋友之交不宜浮杂。如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歌颂赞美友谊的诗句,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1、君有奇才我不贫。-(清)郑板桥  2、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唐)王勃  3、同是天涯沦落...
古诗名句2016-01-01
歌颂赞美友谊的诗句

猫头鹰人林清玄散文

大家有看过猫头鹰人吗?下面随小编一起看看猫头鹰人林清玄散文吧~ 在信义路上,有一个卖猫头鹰的人,平常他的摊子上总有七八只猫头鹰,最多的时候摆十几只,一笼笼叠高起来,形成一个很奇异的画面。 他的生意顶不...
古诗名句2012-07-01
猫头鹰人林清玄散文

“椒房金屋何曾识,偏向贫家壁下鸣”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椒房金屋何曾识,偏向贫家壁下鸣。”这两句表面是说,蟋蟀不到也到不了权门豪贵人家贵妇人的居室去鸣叫,偏偏在贫穷人家墙壁下,喋喋不休地喧闹。诗的本意在以“促织&rd...
古诗名句2016-09-01
“椒房金屋何曾识,偏向贫家壁下鸣”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出处出自 唐代 杜甫 的《古柏行》“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全诗 《古柏行》唐代杜甫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君臣已...
古诗名句2013-05-05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