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的 钉子精神

梁实秋的 钉子精神

  梁实秋在34岁时,翻译《莎士比亚全集》,废寝忘食地工作起来,在抗战爆发前,他顺利地完成了8部莎翁剧作的翻译工作,这种“钉子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4岁那年,梁实秋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打算翻译《莎士比亚全集》。这项工作的艰苦程度不言而喻。梁实秋当时想,如果光靠自己一个人翻译,不知哪年才能完成这项工程。思来想去,梁实秋打算找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

  很快,梁实秋物色了另外4个人和他一起进行翻译工作。那4个人分别是闻一多、徐志摩、陈西滢和叶公超。梁实秋打算,他们5个人,最少6年,最多用不了10年,便能翻译完《莎士比亚全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那4个人都没有干多长时间,便先后退出了翻译小组,只尴尬地剩下梁实秋一个人。

  思来想去,梁实秋觉得既然自己已经作了决定要翻译《莎士比亚全集》,所以不管别人怎么样,反正自己不能当“逃兵”。思来想去梁实秋便决定一个人把责任全承担下来。

  就这样,梁实秋开始废寝忘食地工作起来。在抗战爆发前,他顺利地完成了8部莎翁剧作的翻译工作。“七七事变”后,为了躲避日寇的通缉,梁实秋不得不逃离北京,在极其坚苦的环境下,继续进行对莎翁剧作的翻译。

  抗战胜利后,梁实秋回到北京,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课余时间,他依然坚持莎翁剧作的翻译工作。终于,到了1967年,由梁实秋独自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37部作品的中文译本全部出齐,在国内学术界引起了巨大轰动。

  对于取得的成绩,梁实秋看得很淡然。他回忆说:“我翻译莎氏,没有什么报酬可言,长年累月,其间也得不到鼓励……说实话,我只是做了自己想做的一件事情而已。”梁实秋的一番话,曾让许多人听后感到心酸。

  梁实秋的成功,得益于他对这一工作的执着精神,得益于他一心一意地投入,更得益于他那肯吃苦钻研的“钉子精神”。其实,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投入。要想成就大事,更要锲而不舍地投入。

  专注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豪情,是“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投入,是“十年磨一剑”的等待。所以,荀子在《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纵观古今成大事者,大抵都具有这种执着精神。而学者梁实秋,正是有了这种锲而不舍的劲头,一心一意地专注于自己的工作,排除外界因素的干扰,从而取得了如此骄人的成就。

  人物轶事/梁实秋[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

  1923年,梁实秋赴美国留学,先去的`科罗拉多学院,后去的哈佛大学。

  这期间,给梁实秋影响最大的是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的权威白璧德教授。此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通晓儒道着作。不只是梁实秋崇拜他,梅光迪、汤用彤、吴宓、陈寅恪、林语堂都是他的粉丝。

  白璧德偏爱秩序、稳健、理性,抵触偏激、冲动非理智的言行,跟后来国内激进的左翼作家有着本质上的冲突。但这很合梁实秋的胃口,所以后来鲁迅老批评他是“白璧德的门徒”。

  梁实秋也曾是五四青年。“自从听过白璧德的演讲后,对于整个近代文学批评的大势约略有了一点了解,就不再对于过度浪漫以至于颓废的主张像从前那样心悦诚服了。”他如此分析自己信念的转变,开始用怀疑的眼光审视刚刚经历过的新文化运动,认为对五四运动应该以历史的眼光重新看待。

  在哈佛大学,梁实秋不寂寞,这里中国留学生很多,就哥几个合租了处公寓,大家过起“初级共产主义生活”,轮流做饭、洗碗。

  有一次轮到梁实秋主厨,做炸酱面,锅里熬着酱,香气四溢。正好,在哥伦比亚大学留学的潘光旦等人来玩,一进门闻到了酱香,吃腻了西餐的同学们就赖着不走了,非要讨碗面吃。但是人多面少怎么办?梁实秋有招,在酱里狂放盐,结果把同胞们咸坏了。

  大家成天待在一起,就琢磨事,有人建议传播中华文化,演一出英文版的中国戏给老外看。选定了南戏剧本《琵琶记》,梁实秋负责翻译。

  号称“南戏之祖”的《琵琶记》,词曲精彩,想要在英文中保留精髓很难,需要高超的中英文功底和文学素养。梁实秋搞定了,还出演男主角蔡邕。冰心演女二号。闻一多也赶来助阵,画布景、设计服装。

  演出当天,不少美国大学教授和文化界人士都来观看,观众达1000多人。第二天有报纸还刊登了消息,梁实秋的照片也上了报。演出成功给大家很大鼓舞,梁实秋等人趁热打铁,成立了中华戏剧改进社,决心用戏剧形式改革中华文化。闻一多、余上沅、赵太侔、熊佛西、冰心、梁思成、林徽因等都加入了。

  就在梁实秋在美国顺风顺水地学习、干事的时候,国内的未婚妻程季淑写信来了,说家里正给她介绍对象,你再不回来,我就要嫁给别人了。出国前,梁实秋就和程季淑爱得如胶似漆,因此,虽然奖学金可以用5年,但是他待了3年就提前回国了。还好,学业已经完成了。

相关文章

朝阳的诗句

朝阳的诗句七律·迷醉朝阳  红日东升气势豪,霞光初染翠山袍。  山河万里赊神韵,雨露千秋领客骚。  云海雄心腾后世,群峰傲骨润乾韬。  杜鹃粉面描鸿影,势若龙腾宇宙翱。  七绝·朝阳颂(三首)  一 ...
古诗名句2017-07-08
朝阳的诗句

李白 《关山月》古诗原文及鉴赏

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学过许多的古诗吧,那么你知道哪些经典的古诗呢?下面小编给大家收集整理了李白 《关山月》古诗原文及鉴赏,希望大家喜欢!  【出处】 唐·李白 《关山月》  【鉴赏】 明月升上了天...
古诗名句2016-09-03
李白 《关山月》古诗原文及鉴赏

杜甫望岳 主旨

《望岳》一诗的中心是表达诗人不仅要攀登泰山极顶,也要攀登人生顶峰的决心 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
古诗名句2014-08-06
杜甫望岳 主旨

黄庭坚的后人

关于著名的宋代词人黄庭坚的后人的事迹是怎样的呢?文学家黄庭坚对于中国的宋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他的后人也引起人们的关注。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黄庭坚的后人,欢迎阅读! 双井遗风 德泽白河 清清的汉江东流过,...
古诗名句2016-06-06
黄庭坚的后人

柳宗元的三戒是指

《三戒》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写的一组寓言,寓言中的哲理对后世有着警示作用。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柳宗元的三戒,欢迎大家阅读。 《三戒》 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
古诗名句2013-06-07
柳宗元的三戒是指

鹧鸪天苏轼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心情悲凉,产生了随遇而安的思想。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宋代: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
古诗名句2011-04-01
鹧鸪天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