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炉中煤》
郭沫若《炉中煤》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 字鼎堂,号尚武。四川乐山县人。五四时期,出版《女神》等诗集,开一代诗风。1921年发起建立“创造社”,出版《创造季刊》。解放后,曾任全国文联主席等职。
炉中煤
——眷恋祖国的情绪
一
啊,我年轻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情,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二
啊,我年轻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底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三
啊,我年轻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四
啊,我年轻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选自1920年2月3日《实事新报·学灯》)
[名家赏析]
这首诗作于1920年1、2月间,当时诗人正在日本求学,但他时刻关注着祖国发生的一切。五四运动燃起了诗人胸中的'革命激情,郭沫若后来说:“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心目中就像一位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她简直就和我的爱人一样。‘眷恋祖国的情绪’的《炉中煤》便是我对她的恋歌”(《郭沫若文集》第七卷《创造十年》)。这段话清楚地说明了“炉中煤”这个意象在本诗中的作用和意义。
诗人用拟物法把自己比作熊熊燃烧的“炉中煤”,又用拟人法把祖国比作“我心爱的”“年青的女郎”,全诗就构筑在这一组核心意象之上。诗歌第一节第一句就饱含深情地呼唤“啊,我年青的女郎!”,一声呼唤表现出“我”内心无法抑制的情感,诗人以“年青”形容“我的女郎”,隐喻祖国在蓬勃发展的五四运动中充满生机与朝气。接着诗人写了“我”对祖国的誓言与期待,“我不辜负你的殷情,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一方面表现出诗人的郑重承诺,另一方面流露出“我”对祖国怀有的“思量”不仅是思念,更多的是希望。诗人把自己的心比作通红的煤火,“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使“炉中煤”具有了人的感情, “我”为祖国献身的激情也由内在的情感变为外在的表现,“燃到了这般模样”是“炉中煤”心甘情愿燃烧自我的真实表白,诗人没有形容“炉中煤”燃成了什么样子,这也正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第二节突出“炉中煤”黑色的外表和火一样的内心,“黑奴”说明了“我”卑微的身份,以此衬托“我”的“火一样的心肠”,“黑”与“火”、卑微地位与高尚情感的对比,在冲突中蕴含一致,使第二节的抒情显得真挚感人。诗人谦虚地问到“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仿佛热恋中的人互诉衷肠,诗人在这里其实是无疑而问, “我”坦白自己“黑奴卤莽”,而“女郎”“不嫌弃我”,更深一层表现了“我”与“女郎”彼此包容的深厚感情。第三节“炉中煤”交待了自己的前身——“我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暗示了诗人一直以来都怀有远大的人生理想,“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象征着“炉中煤”的巨大能量将要释放出来,诗人把借喻的喻体写得十分形象,将积于自己心中的强烈爱国之情、报国之志生动地表达了出来。第四节“自从重见天光后,我常常思念自己的故乡”一句中,诗人把“故乡”和“女郎”并立而论,间接告诉读者“女郎”、“故乡”是一体的——他们就是诗人心中的祖国,最后两句“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这般模样!”与第一节末尾前后呼应,但基于前三节的抒情,此句也更具深意,诗人以“炉中煤”自比的形象在四节的反复呼唤与情感抒发中逐渐丰满,这一意象,最终熔物的特性、“我”的气质和时代的精神于一炉,写“煤”之燃烧,即抒 “我”之激情,亦表现人民之情和时代的新气象。
这首诗的艺术形式与所抒情思十分和谐。从章法看,首节总述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第二节侧重抒爱国之情,第三节侧重述报国之志,末节与首节是复叠形式,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从格式、韵律看,全诗每节5行,每行音节大体均齐;一、三、五行押韵,一韵到底;而各节均以“啊,我年青的女郎”一声亲切温柔而又深情的呼唤起唱,造成回环往复的旋律美。诗情随诗律跌宕起伏,韵味深长。郭沫若曾说:“诗歌还是应该让它和音乐结合起来;更加上‘大众朗诵的限制’,则诗歌应当是表现大众情绪的形象的结晶。要有韵才能诵。要简短,才能接近大众。”(《关于诗的问题》)《炉中煤》很好地体现了诗人的这一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