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与赵明诚
李清照与赵明诚
李清照,济南章丘人,其夫赵明诚。赵的祖上是山东诸城,就是康生江青还有大诗人臧克家的故乡。按现在的说法,李清照和赵明诚都是出身“高干”家庭。所不同的是,李清照之父李格非曾任京官礼部员外郎,礼部是一个没什幺实权的一个部门。李格非学识渊博文笔出众,是文学泰斗苏东坡的得意门生,他在京城做官只是一般的工作,而做学问才是他的事业。其传世名著《洛阳名园记》中可见其学识高雅的文笔和修畅的意味,此外他对佛学经学文学理论也颇有造诣。从这点说,李清照应算是出身“高知”之家;而赵明诚之父赵挺之一生热衷于仕途,在官场的尔虞我诈中步步升迁,曾任吏部侍郎,是管干部的一把手,以后官至宰相,陪伴皇帝于左右,权倾一时辉煌足够。勿庸置疑,赵明诚是一“高干”子弟了。不管怎幺样,李跟赵的结合还是门当户对的。
结婚后的李赵二人一个美貌才女,一个风流才俊,有着共同爱好,相得益彰恩恩爱爱,第二年赵明诚就在京城当上了相当于现在处一级的干部,可为少年得志。在郎才女才郎貌女貌的和谐与惬意中,他俩度过了六年的黄金时光。明诚之父赵挺之原是老宰相蔡京保举先任副宰相的,可他当了副相后就在皇上面前进言蔡京的不是,于是蔡京被罢免赵挺之升任正职。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蔡京岂是等闲之辈,又在皇上面前使出解数,很快便梅开二度,再次称相。赵挺之这会一下子从权利的巅峰而落为寻常百姓,沉重的打击在他被削职后五天便暴病而卒,赵家的男子因受牵连也被全部抓进皇家监狱,更别说再当官了。这时的赵府,赵明诚的母亲郭老太太,原来的宰相夫人,升为一家之主,于是新的问题显现出来了。原来,李清照打过门起,在赵家就不把做女人的“三从四德”放在心上,而整日里沉湎于琴书诗话,这与郭老夫人的要求格格不入形成一对尖锐的矛盾,可以说郭老太从来也没喜欢过这位小儿媳妇。更有甚者,李清照过门六年了,还未生出一男半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郭老太怎幺能够认可?!还有严重的,李清照在赵家压根儿就没有上下尊卑长幼之序!结婚的第二年里,李格非在中央政府被列为“反党集团成员”,赵挺之怕自己得罪皇上竟然置若罔闻袖手旁观。情感炽烈的李清照不顾丈夫的一再劝阻,几次写信给公爹要求公正的对待其亲家。她写信就是写词,其中有化用杜甫骂杨国忠“炙手可热视绝伦”的句子为“炙手可热心可寒”,这种言词不知超过了山野村妇泼口骂娘的多少倍!……..现在,郭老夫人是一家之主,家境败落,这婆媳关系如何处理?何况婆媳关系的处理古今中外就是一大难题。甭问,积蓄多年的不和谐迅即凸现出来。赵明诚也试图从中调和平息,奈何缘木求鱼!郭老夫人做出决定,命李赵夫妇远离京诚,到明诚的姥姥家住去了。
姥姥家在山东益都,即今青州。来到青州,对李清照来说,是从黑暗的京都来到了清新的故园;从政治斗争的混浊漩涡走入了宁静的生活;从压抑人性束缚人情的藩篱飞入了真善美的大自然的怀抱。而赵明诚则由宰相府第迁入了寻常百姓之家;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热烈一变为“门虽设而常关”的寂寥。虽然如此,青州优美的自然环境与拥有丰厚内涵的人文环境,对赵明诚来说,仍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又有清照这位绝代佳人才情炽烈的妻子在身边,那些家族的不幸,仕途的坎坷也暂时忘却了。于是,清照将二人居住的宅院取名为“归来堂”,将其居室取名为“易安室”“归来”“易安”均出自陶渊明老先生的文章中,表达了她对陶老先生的热爱。
红梅初开新春将至,自然环境与清照的内心世界获得了沟通,心情愉悦的她拿起笔来言情寄志了。《小重山》:春到长们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至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归来也/着意过今春。这是她来青州后的第一首词,从中可以清晰的觉触到她喜悦的心情。毕竟是年轻人,李赵的二人世界变得丰富充实起来。搜集金石书籍是明诚的爱好,清照协助丈夫共同校勘考证;游览名胜是二人的共同爱好,泰山灵岩寺沂山蒙山仰天山直至渤海岸边,都留下了二人的足迹。这一时期,也是清照文学创作的高峰。现在看到的《漱玉词》中那些清新流畅的词句,大都成于此时。最为后人称道的是,夫妇二人“归来堂”的“斗茶”。饭后,二人沏茶,指书橱中某书某页说出何内容,以决胜负,败者献茶胜者饮之。清照自小博学强记不压于现在的电脑,每每胜之。二人笑语欢声……在这如影随形相知相投轻松和谐的日子里,二人渡过了七年的时光。
郭老太太不愧是“高干”夫人,几年来上下奔走于朝廷内外,皇上终于恩准,赵家的案子得以平反,赵家的男儿相继再出仕。明诚在闲居七年后的一个夏天,皇上降旨又要启用他了。上任那天,郭老夫人专程从京城赶来为儿子送行。预料之中的事情发生了:老夫人下令,不许清照跟随明诚上任!而把自己的一个贴身丫鬟送给了明诚。
明承的再出仕,对李清照而言,是失望是失落,是心灵承受的剧烈打击——她津津乐道世外桃源,与顷刻之间遭到了毁灭性的摇撼。从此,李清照的生活乃至整个情感世界发生了转折行的变化。如果把它的词分为前后两个时期的话,以此为界。
或许有人不解,李赵二人共同生活十几年,为何突然发生感情危机?试想,明诚再仕的时候正值三十出头,风华正茂。那个年代有钱人纳妾的多的是,何况是大夫,法律允许啊!再者,母命不可违;重要的还有,清照一直未育,“无后为大”的伦理观念是郭老夫人和明诚不能接受清照这一缺陷的.。
独栖青州后的李清照,时刻在思念着夫君。想起以前那些欢乐时光,一种“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红稀香少”“绿肥红瘦”的心情直落笔端。或许有人还问,以清照的叛逆性格,为何不去陪伴郎君?事实是,在明诚莱州府任上时,清照来过明诚身旁。然而,赵明诚已不是原来的赵明诚了,他一心“为官”只为“孔方兄”而忙碌了,而且,他又纳妾了。清照在孤寂中只得到一位挚友“净中我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原来子虚乌有。彻底地明白了,明诚已不再是她的知音,连个影儿也难得见了。可能,清照早有预感,就在去莱州行至昌乐暂憩时,他写到,一心怀念青州故人,未到莱州泪已流!二人的`夫妻关系早就名存实亡了。
以李清照的性格,她那里也不去了,就在“归来堂”做她的“易安居士”。然而,归来容易易安却难。调整心态后的李清照,继续她的词作;一本《词论》也在这时破壳而出。期间,她的政治见解也升华到一个政治家的高度。她的词更加直书胸臆,如《蝶恋花》:暖雨轻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花钿重………把一个少妇独处思念意中人的心境表述的淋漓尽致;对靖康二帝被金人掳去,国人疾呼要不惜代价迎回二帝时,她却淡然一笑挥笔写到:“不乞隋珠与和壁,但乞乡关新信息”,两块国宝无所谓,重要的是不再要战争,其政治见解可见一斑;她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词论》,更是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明星。
此时,还发生了一件鲜为人知的事情,感情丰富内心世界不甘寂寞从不把三从四德放在眼里的李清照“改嫁”了。说是再婚,实际是于本地一才高八斗风流倜儻的冯姓男子同居.因为赵明诚和她从来没有解除婚约……..关于李清照“再蘸”的事实,一直以来人们讳莫若深,就连赵明诚纳妾也不愿在文章中提起。然而确是史实。二000年,具体时间忘了,山东大学中文系的马教授专门在《齐鲁晚报》撰文,就李清照再婚的研究做了详尽的表述。可惜这篇文章我找不到了。
“再婚“很快就结束了,因为李清照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尺度是别的男人无法与之沟通的。屈指算来,李清照在青州已居住二十年整了,其中独居十年,从24岁到44岁,是人生的黄金时期。
冬天,青州沦陷于战祸,“归来堂”被付之一炬。刀光火影使清照不得不南下安徽贵池寻找赵明诚。辗转半年时间夫妻终于见面。这次的相逢对于李清照来说,只是找一个安身之地而已。不久,明诚又到浙江湖州任职,清照仍不遂前去。此时,江北已被金兵占领,金兵的马蹄不断的向南踏进,烽火狼烟随时随地可燃。李清照只有“凄凄惨惨戚戚”的体验了。一年半后,清照接到明诚来信,前去湖州探视病中的明诚,他已经病入膏肓。。就在永别之际,赵明诚终于悔悟,面对原配糟糠,“取笔做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即把所有家产留给了清照一人,并挚手相托,要她把《金石录》修订成书。这年,李清照45岁。
金兵占领湖州以后,一说清照隐姓埋名,在民间过起了真正的平民生活,一说随赵氏家人,为避战乱流离失所。分析起来,流离失所的可能大些。如果没有在战火中的颠沛体验,是不会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千古绝唱的。
二十三年后,清照不负丈夫之托,终将《金石录》修书完毕。为不致散失,以她68岁高龄亲自到泉州明诚的二哥思诚那里,将此书送去珍存。
天高云低,白发苍苍的李清照坐在回返的船上,木雕似的望着远方,江天一色。忽而,她想起了年轻时作的一首词,轻轻的吟唱起来:“尝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故事结束了。不知“词国女皇”“华夏第一女作家”“绝代佳人”李清照卒于何岁何年,使后人感叹不已!一本《漱玉词》放在案上,分明是李清照的生命还活着!她身后的800年间,虽受到庸俗与卑琐的多方诋毁,历史却已证明,清照一生的著述,为人类的精神留下了辉同日月的财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国际天文学组织决定,在世界文化名人中选出李清照的名字,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李清照的生命从人类之中又延续到了月球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