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课文解析
关于《古代诗歌五首》课文解析
观沧海
曹操,汉献帝时任地方官,后任大将军、丞相、封魏王。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建安十二年(207年),他率部北征乌桓,消灭袁绍残部,而在这一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他才能挥戈南下,以图统一中国。《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一定会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
诗的前两句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一开始即点出了登临地点和观察对象,站在山上,远观大海的全景。作者从大处着墨,渲染大海那种苍茫浑然的气势。特别是这几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仅仅十六个字,给我们以丰富的想像和联想,仿佛与诗人一起欣赏这宏伟的景观:天连水,水连天,浩浩荡荡无边无际,太阳、月亮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一样;星光灿烂的银河,斜贯在天空,它那远远的一端垂向大海,就好像发源于沧海一样……诗人生动地描绘了沧海的形象及其博大深广、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宏伟气魄。诗人将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于诗中:写山岛的盎然生机,寄托了他的昂扬斗志;写沧海的波澜壮阔,表达了他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写沧海吞吐日月的景色,显示了他的博大胸襟和气吞山河的气概。
次北固山下
唐朝诗人王湾的诗作得很好,可惜多已散佚,《全唐诗》中仅存录了十首,本文所选的是广为流传的名篇。“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在北固山下。北固山三面临江,形势险要。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座山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诗。
停泊在北固山下的江边,抬头看山,山中驿路逶迤而上,遥接山顶,远远望去,好像路已经跨出青山之外,伸入到青天之中;再看长江,江水浩淼,连接天际,那遥远的行船,好像飘到碧绿的江水尽头,简直就要驶入天际了。于是诗人的笔下有这样的开头:“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接着写近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生动地描绘出水面开阔,风平浪静,江中一帆高挂的美妙图画。“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这首诗的佳句:夜还没尽,就看到一轮红日从东边江面上徐徐升起,带来了温暖的气息;残冬未尽,旧年未去,江边就露出了春意。最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由感受写到思乡,虽然有美好的江南景色可观赏,却无法抑制涌动的思乡之情。这首诗对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虽然末句写了旅途中的乡思,却没有一点凄凉之情。
钱塘湖春行
本诗是长庆三或四年春(823或824)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人们就会联想到苏轼词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读了白居易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施的倩影,更加感到苏轼这个比喻的贴切。
第一、二句写的是远景,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公亭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第三、四句写的是近景,写高处莺、燕的动态。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它们的出现给人带来了初春生机勃勃的感觉。“诗眼”在“早”“新”两个字上:“几处”而非“处处”,“谁家”而非“家家”,这都是早春特有的景象。诗人以很轻的疑问语气来叙述这些景象,是对早春景色情动于衷的喜悦。第五、六句写的也是近景,写地上的花草,写人们骑马游春的.陶醉感。走马观花,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作者对景物观察入微:春草虽茂,但却不高,刚没过马蹄。这两句透出诗人游春的舒畅感。最后两句略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阴里更是美不胜收。诗人在这儿完全陶醉了,流连忘返了。这是写诗人游春非常尽兴。
这首诗虽是写景,但景中有情,将尽兴游春的喜悦感情表达得淋漓酣畅。
西江月
这首词描写了一个月色皎洁的夏夜,作者行走在江西上饶黄沙岭途中所见到的乡村景物及其感受。
上阕写月夜夏景。前两句用“明月”“清风”点明是晴夜,“惊鹊”“鸣蝉”点明是夏天。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幽美的晴夜图。后两句诗人借夏夜的一片蛙声,就好像这些青蛙正在稻花香里赞说丰年。表面是写蛙,实际是写人即写诗人自己喜悦之情。这里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借助于蛙声表现出来,让读者展开想像,一起去体会那丰收的喜悦之情。
下阕写诗人雨夜赶路。前两句写景,“七八个星”暗示晴空已密布乌云,“两三点雨”表明阵雨即将来临。这里,诗人也采用倒装句式,将“七八个星”和“两三点雨”前置,突出了夏雨初来的特点,让人想到云雨的发展趋势。后两句写人,为了避雨,诗人加快脚步去寻找旧时来过的社林边的茅店,在溪头一拐弯,那茅店就一下出现在眼前。“忽”字用得极妙,把诗人由焦急到喜悦的心情贴切地传达出来了。
词人画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一片诗情画意,优美动人,夜色那么清幽,气氛那么恬静,充满了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笔调灵活、轻动,构思浑朴、自然,反映出作者的愉快心情,给人以相当丰富的美的享受。
《天净沙·秋思》
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人的感情是抽象的东西,难于表达。作者运用景情相融的写法,把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事物,赋予深秋色彩,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处,用有形表现无形,方使人感到具体生动。“小桥流水人家”是极常见的景色,但当它与“断肠人在天涯”同处在一个图景之中,便成为“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使图景带上悲凉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