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的诗伤春
杨万里的诗伤春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杨万里的诗伤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杨万里的诗伤春
原文:
作者:杨万里
准拟今春乐事浓,
依然枉却一东风。
年年不带看花眼,
不是愁中即病中。
伤春注音:
zhǔn nǐ jīn chūn lè shì nóng ,
yī rán wǎng què yī dōng fēng 。
nián nián bú dài kàn huā yǎn ,
bú shì chóu zhōng jí bìng zhōng 。
伤春翻译:
春天来到之时,预料今年春天赏春的乐事肯定会很多,没想到今年又和往年一样,辜负了今年春天的'美景。看到我是年年都不曾有眼去观赏那似锦的繁花。我不是在病中就是在愁中,那有心情去观花呢!
伤春字词解释:
(1)准拟:预料。
(2)枉却:辜负。东风:春风。
伤春赏析:
这首作品充满了伤怀和遗憾。开始将自己心中的美好预想写了出来,表现了他对春天的美好期盼是那样呼之欲出。接着后一句用到“依然”,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希望很美好,但结果还是令人遗憾。原因是什么,后面写到“不是愁中即病中”,这就是原因。正是因为这样主人公才年年都不带“看花眼”,因为愁闷和疾病折磨下,他已经失去了快乐的心情,于是连欣赏春天美景都放弃了。这是一种深深的忧郁,忧郁什么却没有明确说出来,我们从诗的表面上看得出诗人是忧郁自己的命运,常年生病,再有就是生活困顿愁云笼罩。这时我们深思一下,他的生活为什么是这样的,因为政局中受到了迫害,因为奸臣祸国殃民致使他和百姓一样生活状况每况愈下,受着深深的煎熬。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年),汉族,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的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中进士。授赣州司户,后调任永州零陵县丞,得见谪居在永州的张浚,多受其勉励与教诲。孝宗即位后,张浚入相,即荐万里为临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即遭父丧,服满后改知奉新县。乾道六年(1170年)任国子博士,开始作京官,不久迁太常丞,转将作少监。淳熙元年(1174年)出知漳州,旋改知常州。六年,提举广东常平茶盐,曾镇压沈师起义军,升为广东提点刑狱。不久,遭母丧去任,召还为吏部员外郎,升郎中。
十二年 (1185年)五月,以地震应诏上书,极论时政十事,劝谏孝宗姑置不急之务,精专备敌之策,坚决反对一些人提出的放弃两淮、退保长江的误国建议,主张选用人才,积极备战。次年,任枢密院检详官兼太子侍读。十四年(1187年),迁秘书少监。高宗崩,万里因力争张浚当配享庙祀事,指斥洪迈“指鹿为马”,惹恼了孝宗,出知筠州(今江西高安)。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绍熙元年(1190年),为接伴金国贺正旦使兼实录院检讨官。终因孝宗对他不满,出为江东转运副使。朝廷欲在江南诸郡行铁钱,万里以为不便民,拒不奉诏,忤宰相意,改知赣州。万里见自己的抱负无法施展,遂不赴任,乞祠官(无实际官职,只领祠禄,等于退休)而归,从此不再出仕,朝命几次召他赴京,均辞而不往。 开僖二年(1206年),因痛恨韩侂胄弄权误国,忧愤而死,官终宝谟阁文士,谥“文节”。 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谥文节(《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100)。有《诚斋集》、《易传》等传世。事见其子长孺撰墓志(清乾隆刊《杨文节公文集》卷末附)。《宋史》卷四三三有传。[2]
杨万里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他在给皇帝的许多“书”、“策”、“札子”中都一再痛陈国家利病,力诋投降之误,爱国之情,溢于言表。他为官清正廉洁,尽力不扰百姓,他立朝刚正,遇事敢言,指摘时弊,无所顾忌,因此始终不得大用。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