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古诗翻译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翻译
《送元二使安西》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下面是小编收集的送元二使安西古诗翻译,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一、原文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译文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三、词句注释
⑴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使:出使。安西:指唐代 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 库车附近。
⑵渭城:秦时 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朝雨:早晨下的雨。浥(yì):湿。
⑶客舍:旅店。
⑷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四、白话翻译
清晨刚下阵雨,渭城达到尘土湿润,空气清新,旅舍更加青翠。
朋友啊,再干一杯送别的酒吧,要知道西出阳关之后,就再也难见老朋友了。
五、阅读鉴赏
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浥”,湿润。
善画风景的王维,在诗的一开篇,就描画出一幅清新明朗的图画——早晨的一场细雨,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天气清朗,从长安西去的大道显得洁净清爽。“浥”字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洗尘而不湿路,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的。
客舍,总是与羁旅相伴;柳,更是离别的象征(“柳”和“留”谐音,所以古人在离别时常常折柳相送,表示希望远行的人留下来)。“黯然消魂者,惟别而己”。但在王维的笔下,客舍和杨柳并未令人黯然消魂,反而因一场朝雨的洗涤显得明朗清新。平日里,尘土飞扬,路旁杨柳不免笼罩上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重新洗出了它那青翠的本色,让人感觉它变“新”了。又因柳色之“新”,更映照出“客舍青青”来。
朝雨过后,清新的空气、洁净的道路、青青的客舍、翠绿的杨柳,这一切,读来只觉风光如画。这样的.环境让人留恋,然而,却要离别。在这样的环境下离别,人们该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绝句只有四句,诗人没有多余的篇幅去敷衍、渲染送行的场面。他只剪取了饯行酒宴即将结束时的一个场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满含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到了。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诗人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却浓缩着最强烈、最深挚的惜别之情。
阳关,在河西走廊最西头,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进入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之地,王维就曾在另一首送别诗中写过“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的酒,是一杯浸透了诗人全部深挚情谊的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也包含着对朋友的担忧、关切,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言万语,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劝君更尽一杯酒”,或许便是表达此刻千愁万绪的最好方式。不需要多说什么,诗人没有说出的,要比已经说出的丰富得多。和“每逢佳节倍思亲”一样,临别殷勤劝酒,是生活中常见之事,人们都非常熟悉,在王维之前却从没有人用诗句表达过。一经诗人说出,便使人们感到道出了自己想要说而未能说的肺腑之言,遂传为千古绝唱。明人李东阳说:“王摩诘‘阳关无故人’之句,盛唐以前所未道。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出其意之外。”清人赵翼评这两句“至今脍炙人口,皆是先得人心之所同然也”。
六、评解
历史留下的赠别送行诗歌不可胜计。但是这首诗描写的是一次最普通的离别,却成为了离别诗中最优秀的篇什。这首诗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情谊,写的是“人人眼中所见,人人心底所感,人人笔下所无”。
唐时此诗即被谱曲。人们歌唱时,连续反复唱“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所以被称为《阳关三叠》;因诗句以“渭城”开头,又称《渭城曲》。而唐代很多诗人都曾在诗文中提及它,如刘禹锡“旧人惟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白居易“最忆阳关唱,珍珠一串歌”、“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李商隐“断肠声里听阳关”等等,足可见其传唱之久远,影响之广泛。
清人王士禛在其《唐人万首绝句选》中,将此诗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七、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