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与鲁迅的师生情谊

萧红与鲁迅的师生情谊

  萧红,1911年6月2日出生在黑龙江省呼兰县城内一个地主家庭。萧红本姓张,名乃莹,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上著名的女作家。萧红是其1935年在上海出版著名长篇小说《生死场》时所用的笔名。

  1934年6月12日,萧红离开哈尔滨,同萧军一起流亡到青岛。9月,在青岛她写完了旨在宣扬不当亡国奴,生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鬼的长篇小说《生死场》。然而周围的朋友相继被捕,他们只好又流亡到上海。1934年11月30日,萧红和萧军在上海终于见到了文坛大师鲁迅先生。萧红眼中的这位带有传奇色彩的一代大师出奇的平和并充满善意,他面色苍白显得有些衰弱,脸颊消瘦,颧骨突出,嘴上留有浓密的唇须,头发极富于特征,硬而直立,眼睛喜欢眯起来,但目光却异常锐利。他们完全被先生的人格魅力所征服。

  鲁迅先生喜欢萧红、萧军的纯朴爽直,而且萧红与鲁迅的夫人许广平也一见如故,甚至淘气的满嘴上海话的海婴,也很快和萧红混熟了。这次见面后,鲁迅为了给二萧在上海铺展一条从事文学写作的道路,又于12月29日以庆祝胡风的儿子满月为名,在梁园豫菜馆举行了一次宴会,把二萧介绍给茅盾、聂绀弩、叶紫等左翼著名作家,并指派叶紫作为二萧的向导,帮助他们尽快熟悉上海,加入到左翼作家队伍中去。后来又支持他们三人结成奴隶社,出版奴隶丛书。

  从此,在鲁迅的关怀引导下,萧红开始走入上海文坛,并与当时的许多重要人物建立了广泛联系。而萧红与鲁迅之间的情谊日益加深,这对其日后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难以估量的作用和影响。

  1935年12月,第一次以萧红为笔名的成名作《生死场》,就是在鲁迅先生的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三,由上海容光书局出版的。鲁迅先生还亲自为《生死场》一书写了序,震动了当时的文坛。《生死场》的出版,不仅为萧红打开了上海文坛的大门,而且使她立于20世纪30年代中国著名左翼作家之林。

  在鲁迅先生的帮助与鼓励下,萧红很快步入了上海文坛,创作也如山中瀑布,奔泻而来。在此之后,萧红发表了不少散文和小说。如散文《索菲亚的愁苦》,短篇小说《手》、《马房之夜》等等。这期间萧红写的作品大多都经过鲁迅的审阅并介绍发表。萧红是鲁迅精心培养起来的作家。

  鲁迅不仅在文学创作、出版方面鼓励、支持萧红,而且在经济、生活等方面也特别予以关怀和帮助。鲁迅时刻关心着萧红的成长,还经常把萧红介绍给一些外国的进步文化人士,与美国作家史沫特莱女士的相识,就是鲁迅介绍的。

  鲁迅先生的人格风范、美学思想和文艺创作乃至为人处事等方面都给萧红极其深远的影响。

  一次,萧红到鲁迅家里做客,他们谈得非常高兴,不知不觉忘了时间,当萧红要走时已是午夜1点钟以后了,许广平送萧红出来,外面正下着蒙蒙细雨,弄堂里的灯全都熄灭了,鲁迅一再嘱咐许广平一定让萧红做小汽车回去,并让许广平先付车费。后来,二萧把家搬到北四川路,离鲁迅家住得近了,萧红就经常到鲁迅家来,一方面排解纷杂的`思想因素,一方面聆听鲁迅先生的教诲。有时萧红也给鲁迅一家做一些饺子、韭菜盒子、荷叶饼之类的北方面食,即使萧红没做好,鲁迅也必定要多吃一些,似乎是对萧红的一种鼓励,萧红看到鲁迅先生吃了许多,心里非常高兴。

  1936年夏,由于个人感情方面的原因,在极度苦闷的心情指使下,萧红只身东渡日本去东京疗养。临行前的7月15日,鲁迅支撑着病重的身体,设家宴为萧红饯行,许广平亲自下厨烧菜。鲁迅爱怜地嘱咐萧红:每到码头就有验病的上来,不要怕,中国人就会吓唬中国人。这一次相聚,竟成了萧红与鲁迅先生的永诀。

  1936年10月21日,萧红在日本东京得知了鲁迅逝世的消息,悲痛万分。为此,她写了散文《海外的悲悼》。

  回国后,萧红怀着巨大的悲痛,拜谒了鲁迅先生墓,写下了令人泪下的《拜墓》一诗。她用很多时间负责《鲁迅纪念集》中新闻报纸部分的剪贴、校对工作,以寄托她对鲁迅先生的哀思。同时也写了许多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鲁迅的深深怀念、崇敬与感激之情。她用细腻、清新的笔调,为读者刻画出一个特别富有人情味的鲁迅先生的形象。让读者看到鲁迅家庭的和谐、生活的朴素以及她与鲁迅全家之间的感情。

  在萧红笔下,鲁迅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还是一个和蔼宽厚的老人;他不仅是中国文化界的思想领袖,他还是一个美满家庭的家长,一个尊重妻子的好丈夫,一个了解儿子的好父亲,一个辛勤培植晚辈作家的情义深重的、慈祥宽厚的长者。

  与鲁迅相处的日子,是萧红坎坷不幸的一生中少有的闪烁着灿烂阳光的日子,她对鲁迅先生一直怀着深深的崇敬与感激之情。鲁迅先生的早逝,对她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给她留下了难以消除的悲痛,甚至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恩师鲁迅先生。1942年1月22日,弥留之际的萧红一再拜托守候在她床前的挚友骆宾基说:我死后只有一个愿望,就是能把我的一点骨灰埋葬在鲁迅先生的墓旁如果真有在天之灵的话,以便在天国里也能聆听到先生的教诲。

相关文章

《如梦令》李清照译文

引导语:《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为追记一次有趣的郊游而写的;而《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下面就是这2首词的原文译...
古诗名句2016-03-02
《如梦令》李清照译文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出处出自 唐代 苏味道 的《正月十五夜》“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全诗 《正月十五夜》唐代苏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
古诗名句2018-07-07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出处出自 唐代 鱼玄机 的《江陵愁望寄子安/江陵愁望有寄》“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全诗 《江陵愁望寄子安/江陵愁望有寄》唐代鱼玄机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
古诗名句2017-05-07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赞美黄河的诗句解读

赞美黄河的诗句赏析引导:九曲的`黄河,你奔腾而泻,夹杂着厚重的泥沙滚滚而来。有人说:“你孕育了华夏文明”。是的,怪不得人们叫你“母亲河”。下面小编为大家...
古诗名句2016-09-07
赞美黄河的诗句解读

来是春初,去是春将老

“来是春初,去是春将老。”出处出自 宋代 曾允元 的《点绛唇·一夜东风》“来是春初,去是春将老。”全诗 《点绛唇·一夜东风》宋代曾允元一夜东风,枕边吹散愁多少。数声啼鸟。梦转纱窗晓。来是春初,去是春将...
古诗名句2013-02-02
来是春初,去是春将老

带林字的经典诗句

带林字的经典诗句带林字的`经典诗句一  1. 暂顾晖章侧,还眺灵山林。  2. 华林满芳景,洛阳遍阳春。  3. 驻辇华林侧,高宴柏梁前。  4. 所为除民瘼,非是悦林丛。  5. 绮峰含翠雾,照日蕊...
古诗名句2011-08-03
带林字的经典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