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送方外上人》古诗赏析
刘长卿《送方外上人》古诗赏析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刘长卿《送方外上人》古诗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送方外上人》原文
送方外上人
作者:唐·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送方外上人》注释
①上人:对僧人的尊称。方外:衡山僧,李白有<登巴陵开元寺西阁赠衡岳僧方外》诗。
②“莫买”二句:反用支遁买山而隐事。沃洲山:在越州剡县(今浙江嵊县)。晋宋以来,高僧白道猷、竺法潜、支道林等均曾居住于此,高士名人如戴逵、孙绰等十余辈亦尝至此游止。参见白居易《沃洲山禅院记》。
《送方外上人》作者介绍
刘长卿 (709~786),字文房,唐代诗人。宣城(今属安徽)人。以五言律诗擅长,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年1月~756年7月)进士。唐肃宗至德年间(公元756年7月~758年2月)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后来唐代宗任命他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
刘长卿是由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关于刘长卿的生平一直没有确考,《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他的传记。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权德舆《秦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集序》)。《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他的集子10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同。据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有《唐刘随州诗集》11卷,为明翻宋本,诗10卷,文1卷。现在通行的如《畿辅丛书》本的《刘随州集》,《四部丛刊》本的《刘随州文集》,都为这种11卷本。《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拓展阅读:
作品简介
《送方外上人》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的五言绝句。这首诗前两句以凌云的野鹤形容僧人,贴切有味,理应不失孤云野鹤般脱俗的品性;末两句写诗人对方外上人的讽喻规劝,劝上人隐居冷寂的深山,而不要到热闹的名胜去沽名钓誉。这首诗语言妙趣横生,闲散淡远,构思精巧。
创作背景
至德元年(756年)作者从南巴回来之后,立刻重返江南。这此后的将近十年间,刘长卿在江浙游荡,寻幽探胜,交结僧人。这首诗便作用在江浙游荡期间。
整体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但不是一般的亲朋好友间的送往迎来,而是送僧人归山。被送者不是尘世俗人,诗中也没有送别一般尘世俗人的“黯然魂销”的怅别之情,而颇多调侃,兼有嘲讽之意。
前两句以凌云的.野鹤形容僧人,贴切有味。“云”与“鹤”本来已不是俗世凡物,何况还是“孤云”与“野鹤”,这样超尘脱俗之物在人世是留不住的。因此诗人诙谐地说:“岂向人间住。”尘世难留方外高人。方外高人理应去深山古刹,静心修炼;因此,上人归山,恰得其所,理应祝贺,不该作儿女之态,像俗人那样依依不舍,甚至帐惘无极。
三、四句是对上人的讽喻规劝,劝上人隐居冷寂的深山,而不要到热闹的名胜去沽名钓誉。不少僧人爱住名山宝刹,实际上并不是为了修行,而是为了扬名,然后接近权贵,以求闻达于皇帝,达到加宫进爵的目的。这与假隐士走终南捷径的手段相似。“莫买沃洲山”,暗寓出沃洲山名声太大,人们都知道那地方,会影响修行,会成为走“终南捷径”的人。这后两句与裴迪《送崔九》的后两句:“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是同一用意,但此诗说得更直率。由此可见,作者与上人的关系亲密,可以直接规劝,所以吴瑞荣在《唐诗笺要》中说:“索性勉其入山之深,是何等交谊?”
观此诗作,写得妙趣横生、闲情逸趣,流露出诗人很看重灵澈孤云野鹤般脱俗的境界,向往隐居深山之中,却规劝方外上人要另觅他处,“莫买沃洲山”,表现出诗人劝上人隐居冷寂的深山,领悟真隐和假隐之真谛,莫隐居变成趋时,失孤云野鹤般脱俗的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