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全诗翻译
李白《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全诗翻译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白《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全诗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
李白
吴会一浮云,飘如远行客。
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
良图俄弃捐,衰疾乃绵剧。
古琴藏虚匣,长剑挂空壁。
楚冠怀锺仪,越吟比庄舄。
国门遥天外,乡路远山隔。
朝忆相如台,夜梦子云宅。
旅情初结缉,秋气方寂历。
风入松下清,露出草间白。
故人不可见,幽梦谁与适。
寄书西飞鸿,赠尔慰离析。
注释:
①淮南:唐淮南道采访使,治扬州(今江苏扬州)。赵征君蕤:赵蕤,字太宾,梓州盐亭(今四川盐亭县)人。著有《长短经》。开元中征之,不赴,故称征君。据《彰明逸事)载,李白青少年时代曾与他交往,关系十分密切。
②吴会:指吴郡和会稽郡,相当于今江苏省东南部、浙江省西部一带。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与飘风会。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此二句全诗校:“一作万里无主人,一身独为客。”
③莫从就:无从成就。奔迫:迅急紧迫。
④良图:指政治抱负。俄:很快。捐:原作“损”,.据王琦本改。
⑤绵剧:绵长加剧。
⑥虚:空。
⑦“楚冠”句:此句全诗校:“一作楚怀奏钟仪。”
⑧国门:都城之门。指蜀都之门。
⑨以上二句全诗校:“一作卧来恨已久,兴发思逾积。”
⑩子云宅:指扬雄(字子云)的住宅,故址在今成都市。
11、结缉:纠缠郁结。
12、寂历:凋零稀疏貌。
13、故人:指赵蕤。适:往,归。
14、“赠尔”句:语本谢灵运《南楼中望所迟客》:“路阻莫赠问,云何慰离析?”离析,分离。
译文:
如今我成为会稽吴县的一朵浮云,飘浮不定的远行客人。
干谒功业没有成果,光阴荏苒,时光奔迫。
我们策划的良图恐怕难以实现,我又得了一大重病,迁延不愈,好像还越来越严重了。
古琴藏在玉匣里,好久不弹,长剑挂在空空的墙壁上,没有力气舞动。
我现在像戴楚冠的钟仪怀土思归,又像庄舄用越国的方言吟诗,还是想家了。
故乡在遥遥青天外,回乡路被远山隔断。
白天老想起成都的司马相如的楼台,夜上作梦老看见成都的杨雄故宅。
旅情如麻花绳,拧成一团,秋气寒凉,与心一样凋零疏落。
秋风吹入,古松更清朗,草间露水晶莹雪白。
思念老朋友,却看不见,只托幽梦归去与你相会。
请西飞的鸿雁给你带封信,聊表我的思念之情。
风入松下清,露出草间白
这两句写秋日的风光——晚秋风凉,吹入松林显得冷清;秋露浓密,落在草间显出一片亮晶晶的白色。景色如画,但语带冷清,秋气之使然也。
原诗是一首五言古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李白二十八岁卧疾淮南时。诗中慨叹时光消逝,功业未就。
古琴藏虚匣,长剑挂空壁。
这两句是说,珍贵的古琴放在匣中不弹,锋利的宝剑挂在墙上不用,喻自己的不得志,才能和抱负无所施展。比喻得当,蕴含深沉。“虚”、“空”二字用得传神,意境因而全出。
文学赏析
诗中一、二两句以浮云自喻,道明自己远游飘泊在吴会一带。因为此诗是寄给故乡友人的,所以先讲一下自己的行止是很必要的。飘,即漂泊,行无定处的意思,所以自称浮云。一开头便饱含一种思乡的感情。接下六句是写自己的处境:光阴飞逝,功业未就,远大的政治抱负很快成了泡影,而自己又重病缠身。最后以“古琴藏虚匣,长剑挂空壁”两句小结这一层,感慨自己的壮志难酬。这六句写得很沉痛,诉述之中真实地吐露了自己内心的苦闷。但是,应该指出:这一时期,李白年仅二十七岁,涉世未深,幼稚地认为自己“怀经济之才,抗巢由之节,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以为功名事业,唾手可得。然而事实却非他所想象的那样。于是,稍碰上几个钉子很快就堕入了失望。不过,文字虽然沉痛,感慨的程度比起晚年那种凄凉落魄的诗句来,还是浮浅得多。
“楚冠怀锺仪”句以下直至全诗结尾,所抒发的.都是思乡怀友之情。这一大段直抒其情的诗句,细加分析层次还是很清楚的。“楚怀”两句,引用钟仪、庄舄的典故,概写自己对于故乡的怀念,接下两句是感叹故乡辽远。再下两句是写对故乡的朝思暮想,而后用“旅情初结缉,秋气方寂历”做一小结。以上八句主要是围绕着对故乡的思念展开抒情。虽然直抒胸臆,但诗人能够借助古人的事迹、故乡的古迹,把这种感情写得很具体而且缠绵悱侧,如环不已,倒是非常难得的。“旅情”两句小结上述八句,结得自然,而又落脚于“秋”字,自然地点明了寄诗抒怀的时间,同时拈出“秋”字又自然而然地引出下面两句对于秋天景色的描写。“风入松下清,露出草间白”,这两句并非是诗人眼前景物的实写,而是意念中的想象,经过这样一写,加强了诗的艺术气氛。“清”“白”二字写出了秋风、秋露肃杀、萧疏的特点,选词炼句极为准确。也正是受了这种凄清气氛的影响,才有寂寞、孤独之感,于是对故乡友人的怀念也就更加殷切。全诗至“故人不可见,幽梦谁与适”已经点到题目上来,最后交代一笔,进一步点出“寄书”的目的在于“慰离析”,意尽而抒情也就从此结住。
这首诗从功业未就写起,而后抒写思乡、怀友之情,一路写来如诉如泣,恰如一封寄给友人的书信。结构上顺着感情的自然发展,跳跃性并不大。直抒胸臆而语言没有夸张渲染,想象也未见飞动超人的特色,但感情真挚自然,层次井然,炼词造句处处贴切。如就诗的风格来说,由于是诗人早朝创作,还没有形成后来那种豪放浪漫的特点,但从驾御文字的能力上看,却完全是一副大家手笔,功力是极坚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