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解析诗词

叶嘉莹解析两首诗词

  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曾经说过:“我是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从小就喜欢读诗、背诗,从事古典诗词的教学工作也已经七十年了。古典诗词中蕴含一种感发生命对我的感动和召唤。在这一份感发生命中,蓄积了古代伟大之诗人的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

  叶嘉莹先生一生经历了很多苦难和不幸,但是在外人看来,她却一直保持着乐观、平静的态度,这与她热爱古典诗词实在有很大的关系。

  现在有一些青年人竟因为被一时短浅的功利和物欲所蒙蔽,而不再能认识诗词可以提升人之心灵品质的功能,这自然是一件极为遗憾的事。中国传统一直有“诗教”之说,她希望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韵律之美能够让更多的人获得生命的滋养。

  选取叶嘉莹先生在《给孩子的古诗词》中讲解的两首诗词,以飨读者!

  叶嘉莹讲解:

  陈子昂(661 — 702),字伯玉,唐代诗人。

  这首诗在唐诗里是很重要的一首诗,作者陈子昂也是在唐朝诗歌发展上地位很重要的一个人。

  唐朝的诗歌本是延续着南北朝、宋、齐、梁、陈、隋而来的。中国诗歌在南北朝时期,主要是宫廷里的创作,只注重外表文采的美丽。初唐时的诗歌就承继了这个风气。不过,那时初唐律诗的体裁也开始正式形成了。

  本来,中国古诗没有平仄的格律。南北朝时有不少帝王,像梁武帝,舍身同泰寺,信奉佛教,翻译了很多佛经。佛经里都有唱诵,还有一些佛经念诵的偈语,当时都没有按照它的意思去翻译,而是直接照它的声音去念。

  所以,最早翻译的佛经,重视音译。这就有了四声音调的讲求。初唐时期,包括沈佺期、宋之问,以及杜甫的祖父杜审言在内的诗人,都开始创作五言律诗,对仗平仄很工整,虽然内容仍较空泛。

  到了陈子昂,按一般说法,他开启了一种复古的风气。他曾给当时的一个叫东方虬的人写过一篇《修竹篇序》,他说,自从六朝以来,“兴寄都绝”,是说古诗讲究比兴,讲究有寄托、有内容,可是南北朝以来,却是“彩丽竞繁”,文字华彩美丽,而内容就很空洞了。

  其实陈子昂最有名的是写了一系列的《感遇诗》,其中有“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这样的诗句。他讲究诗中有含义,有寄托。《感遇诗》是五言的古体诗,很整齐。

  而《登幽州台歌》在中国诗歌的发展史中则是很特殊的一首诗,因为它完全不属于任何固定的体式,是作者登临吊古,看到当前的景物,脱口而出,非常直接的一种兴发感动。

  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感情,也就有不同的兴发感动。陈子昂在政治上是有理想的,可是他所生的时代是武则天的时代。武则天作为女皇,在中国传统里是一种很特殊的情况。

  《尚书· 牧誓》记载,周武王伐纣,在牧野宣誓,他的军队要出发革命了。其中有“牝鸡司晨,惟家之索”的句子。牝鸡是母鸡,按理说公鸡管报晓打鸣,母鸡只管生蛋,如果母鸡去报晓了就是不正常的现象。

  所以,传统看来,女性做了皇帝当然也是不正常的现象。然而,一个人的生命是短促的`,武则天作为皇帝,事实上并不比其他男性皇帝更坏,所以像陈子昂这样希望为国家、朝廷做事的人,在武则天的时代也出来工作了。但是,武则天任用了许多武氏的人,有一次,陈子昂带兵出去,结果和武氏家族不合,后来就被贬谪,受了很多苦难。

  幽州台就是李商隐在诗中说的“燕台”。古代的燕国在河北幽州这个地方,燕昭王要访求天下的贤士,筑了一个高台,说以黄金来聘请招邀天下的才士,因而也叫黄金台。

  陈子昂登到幽州台上,就想到,要遇到真正欣赏、任用人才的人,才能真的实现理想和抱负,所以就有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感慨:人生在世不过数十寒暑,我也向往古人,我也希望能有古人的品性和事业,可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啊!一切有理想、有才华、有抱负的人常常都有这种寂寞的感慨。

  杜甫说到宋玉:“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咏怀古迹》)辛稼轩说:“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贺新郎》)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说要将作品“藏之名山,传之其人”,将来会有人读。一个人若真有跟一般人不同的理想和志意,他便一定希望能找到一个理解他、跟他有共鸣的人,可当他站在幽州台上,他却不知去哪里找—我向往那些古圣先贤,但“前不见古人”;我希望我的理想志意,将来有人理解,但“后不见来者”。

  一个真正有理想、有志意的人会以一生的时间去持守,且不说理想会否实现,因为理想的实现有外在的因缘,但个人的持守是能够自己把握的。然而,当他用最艰苦卓绝的精神力量去持守住自己的志意和理想时,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茫茫的宇宙,悠悠的万古,你在这个宇宙中,如此短暂的生命,到底能够留下些什么?有没有一个可以跟你相知共鸣的人呢?

  一个有理想、有志意的人,这样孤独,不知道千古之下有没有人真的能够理解他,真的跟他有共鸣。可是对读者而言,在读杜甫的诗、读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时,千古之下不是产生了共鸣吗?杜甫不在了,司马迁也不在了,但是他们留下了诗歌、文学。

  文学之所以了不起,是因为其中的生命、感情、理想、志意,千古而下,只要你是一个也有感觉的人,你就能感受到。中国古人说有“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左传》)

  一个人的生命在他的作品中留了下来,并不是没人知道。之所以现在读古人的诗文仍会感动,便在于它有自己感发的生命。而当时的人并不知道,千载之下有人读了他的作品会感动,所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诗的体裁不一般,它的读音也要注意,音调尤其奇怪。“后不见来者”的“者”,念zhǎ,“独怆然而涕下”的“下”念xiǎ,在诗韵里都押上声马韵。这样念有一种更为沉重的感觉。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每个人每年都在这样的轮回中,年年的春花开,年年的秋月圆,你觉得明年还会有花开,明年还会有月圆,可是明年的花不是今年的花了,明年的月也不是今年的月了,就在年年的花开月圆之间,生命消逝了,多少的欢乐都消逝了。“春花秋月何时了”是永恒,“往事知多少”是无常。一句永恒,一句无常。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小楼外边,昨天晚上春风又来了。这是永恒。可是,故国永远不会再来。这是无常。而且处处照应着“春花秋月”,“小楼昨夜又东风”是春花,“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秋月。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当年在南方,李后主的宫廷之中,有那么美的雕刻的玉石栏杆和台阶,如今他已经离开了,成为了俘虏,那些没有生命的、无情的石头不会改变,只是他再也不是当年的李后主了。“雕栏玉砌应犹在”是永恒,“只是朱颜改”是无常。

  “问君能有几多愁?”面对这么多盛衰人生的无常,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人生一往不返的行进之中,还有一个节奏。词、诗都是有节奏的,念对了节奏,就能把感情带出来。

相关文章

月夕 陆游

月夕 陆游,是一首词,内容主要是描写夜晚的景色,表达诗人的心情,此诗由unjs.com为您收集整理,欢迎大家参考~! 原文: 月夕 作者:陆游 我昔隐天台,夜半游句曲...
古诗名句2014-06-08
月夕 陆游

赞美人无私奉献的诗句

赞美人无私奉献的诗句奉献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献身精神。赞美人无私奉献的'诗句(一)1、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md...
古诗名句2012-01-02
赞美人无私奉献的诗句

描写月亮的诗句有哪些?

导语:古人喜欢写与月亮有关的诗词,那么描写月亮的诗句有哪些?以下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描写月亮的诗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描写月亮的诗句大全 1、《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古诗名句2016-02-03
描写月亮的诗句有哪些?

渔家傲的范仲淹

《渔家傲·秋思》是由范仲淹创作,是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市)时写一首抒怀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渔家傲范仲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渔家傲·秋思 宋代: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
古诗名句2013-02-02
渔家傲的范仲淹

剑的诗句

剑的诗句剑,开双刃身直头尖,横竖可伤人,击刺可透甲。如下小编就为大家收集了关于剑的.诗句,欢迎阅读!  《鸦九剑》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欧冶子死千年后,精灵闇授张鸦九。  鸦九铸剑吴山中,...
古诗名句2015-09-05
剑的诗句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出处出自 唐代 王维 的《送梓州李使君》“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全诗 《送梓州李使君》唐代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
古诗名句2011-06-08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