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四大诗人之白居易轶事典故

盛唐四大诗人之白居易轶事典故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唐朝著名诗人, 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盛唐四大诗人之白居易轶事典故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1 居易湘灵

  “符离”以草为名,意思是多草的地方。十一岁的白居易跟随家人,为躲避战争迁居于此。从寂寞孤单开始,到纵情山水,敞开心扉并于当地“符离五子”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曾经的少年,已经各奔东西,或高中,或成名,唯有自己孤身一人,悲伤不禁袭遍全身。

  贞元十年,诗人的生活跌入谷底,先是弟弟的突然离世,紧接着父亲的身体也是摇摇欲坠,这个曾经浴血奋战保卫徐州的热血勇士,在经受了幼子离世的打击下,也结束了自己这悲痛而又平凡的一生。万念俱灰的母亲也在无尽的挣扎,空洞的眼神中满是悲哀与无助。

  带着父亲的遗体,带着被悲伤袭击的母亲,再次回到符离。再见湘灵时,心中已少了那份久别重逢的喜悦,却多了一味愁苦郁闷的思绪。或许是为了排解心中的苦闷,又或许是为自己寻找一味可以排解的良药。此时的湘灵已是亭亭玉立的妙龄女子,一双含情脉脉的大眼睛充满了灵动的光芒。那份温婉娴静,举止间所流露出的那份端庄与优雅让他深深的痴迷。白居易看着眼前的青梅,心里不禁泛起阵阵涟漪,被她这娇美的容颜所折服,也被她举手投足间的那份自信,优雅而触动,心也在这一刻砰然激烈的跳动起来。

  潺潺的江水奔流不息,却带不走自己一丝愁苦。清风竹林里,曾有一女子日夜相盼,倚栏深深的叹息。泪已然滑过女子清秀的脸庞,落入尘埃里。

  心中无限的思念或许将永远被禁锢在这群山峻岭之中。她愁苦的形象也好似被定格在这清冷的渡口,娓娓道来那首为她谱写的长相思。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一曲相思却换不来一生一世的相守,最后却只能是遗憾终生。

  自古以来“湘女多情”,白居易的青梅湘灵姑娘,是白居易孤独的童年玩伴,生活中相知的好友。两人之间总有说不完的话,诉不尽的情。长久以来彼此相互依赖,这种依赖逐渐的成为了一种习惯。自幼活泼可爱的湘灵总是以自己的快乐感染着他,让他从封闭的世界中走了出来,开始快乐地生活。

  这一年,他十九岁,她十五岁,这是青葱般美好的岁月,两人彼此吸引,开始了一段刻骨的爱恋。初恋是爱情世界里最美的篇章,是两个人为追求精神上的相近而共有的那份感觉。爱就是那份深深的喜欢。每个人的初恋都是苦涩而朦胧的,意犹未尽,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湘灵出身一户农户家庭,生活虽然算不上富足,却也是温饱不愁。她自幼活泼可爱,识得音律,还善解人意,经常跟着白居易学习写字,赋诗,两人花前月下,也曾在星空之下许下今生共白头的誓言,也曾畅想过这长长的人生路,要“与子同袍,死生契阔”。

  那一年,情窦初开的他从野外捡回一只受伤的鹦鹉,她二话没说,就抱着鹦鹉回房替它包扎伤口,几个月的工夫,就将它养成了一只毛羽丰润、人见人爱的鸟儿。她教它说简单的语言,每次望着从窗下路过的他都会浅浅淡淡地笑,然后伸手点着它的额头,逗它对着他叫乐天哥哥。“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这是白居易在《邻女》里的湘灵。

  美好的爱情或许总是被老天所嫉妒,他以为自己有朝一日科考及第,就可以与心爱的她共度白头,却不知门第观念的残酷。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古代男女之间的,一道高高的枷锁。母亲陈氏有着深深的门第观念,母亲以门不当户不对为由,将两人硬硬分开。母亲说:“白家世代官宦,怎可取一个农家女为妻?”白居易多次请求母亲恩准自己娶湘灵,母亲却一次又一次的坚决反对,以至于后来以死相逼。在孝与爱人之间,他又该何去何从?

  面对母亲的苦苦相逼,也为了不让自己背上不孝的骂名,白居易还是暂时顺从了母亲,待到服孝期满,去参加科举考试,暂时与自己心中的那个《邻女》作别。在离别之际,他写下了《寄湘灵》来挥洒自己的愁苦。“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干独自愁”。生命辗转不停息,旧日的伤痛,漂浮在新的旅途里,这一帘幽梦,将再难入怀了。

  溪水潺潺,却也映不出她的笑脸,那一阵清风,再也吹不进她的心田。伊人离去,星辉依旧洒满长天,笙歌隐隐的岸边,唯有他长醉月前。世间所有人都只是过客,世间所有事都是过眼云烟,能够有只字片语印刻在历史的车轮上亦是一种幸运。从此以后,白居易爱上了酒,并且到了无酒不欢的地步,都说一醉解千愁,只是不知这可以解千愁的佳酿,能否解开诗人内心深处那一抹相思的愁!

  多年以后,白居易被贬江州时,曾经偶然遇见了漂泊的湘灵父女。再相见时,早已是沧海桑田,曾经的翩翩少年郎,已是满面风霜。曾经的的窈窕佳人也已是青丝换了白发,相对无言,唯有泪千行。除了一声叹息,再无其他。“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蛾减旧容,应被旁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哎,据说,湘灵终身未嫁,待送父亲归山以后,青灯古佛相伴了却终身。

  窗外飞舞着前尘的柳絮,纠缠了后世的白雪,不管几分归于泥土,几分流入眼中,那半寸迷离,都痴痴凝结了那一年初恋的春色。

  2 西湖治水

  在白居易到西湖以前,西湖并没有的到根本的整治。遇到干旱天气,西湖水很浅,不够灌溉农田;每到下大雨,又会湖水泛滥,不能积蓄。造成农田和民用水都发生问题。

  白居易怀着“下恤民庶”的抱负来到杭州做刺史的,到任以后,就把治理西湖列为议事日程上。他任杭州刺史的主要政绩之一就是治理西湖,就是在西湖东北岸一带修筑捍湖大堤,有效的蓄水泻洪,保证农田有谁灌溉,人民有水喝。

  这个筑堤蓄湖的工程在白居易离任前的两个多月前得以竣工。824年三月,白居易亲自写了《钱塘湖石记》一文,刻成石碑,立在湖岸上。这篇碑记就成为关于西湖水利的重要历史文献。白居易修建的捍湖大堤,人们就称为“白公堤”,表达了对白居易的爱戴与怀念。

  当然白居易在筑堤捍湖的过程中夜遇到一些麻烦。例如,当时有些人筑堤设闸、绝放湖水来灌溉农田的举措十分担心,而提出反对意见,白居易对此一一作出了解释与批驳。并且,白居易对西湖筑堤成后西湖的蓄水量与放湖水灌农田的实际功能也作了细密的测算。当然,捍湖大堤的建造是十分成功的。

  到明代,白公堤仍然存在,它不仅是一座水利设施,而且还是当时杭州一条热闹繁荣的交通要道。只可惜白公堤的原址已经不复存在。我们今天说西湖白堤并不是白居易建造的白公堤了,人们游览西湖,就以白堤为白公堤的替身,来寄托对白居易的爱戴与怀念之情。

  白居易与长庆二年十月赴任杭州刺史,前后三年(实际诗间仅20个月)白居易为杭州做了多见大事,对杭州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杭州这个山明水秀的城市,三面环山,山泉淙淙不竭,又有周边30里的西湖,蓄着一湖淡水,按说水源不成问题,但杭州人在唐代饮水却是个大问题?

  原来杭州濒临钱塘江,由于受钱塘江咸潮长期侵蚀,地下谁又咸又苦,根本不能喝,唐代的杭州比今天小的多。城中居民大多住在井边,取井水饮用,而井水却是咸苦的,到西湖取水还有一段距离,到四周山中溪涧取水更远。居民为解决吃水问题很困难。

  第一位峻六井,解决饮水问题的官员是李泌。李泌所始建的六井,不是从地表向下深挖而取地下谁的井,而是引西湖水通过管道到一定位置而蓄水的井,类似于蓄水池,水源就是西湖。只要西湖水不干涸,城内井中水就淡水不竭居民就能免除远地取水之苦。

  白居易到杭州做刺史,距李泌建六井已几个过了四十年。这时,地下引水管道常常淤塞,水流不畅,影响城内六井供水。白居易发现这个问题,决心继续李泌这利民业绩,彻底治理西湖,疏通六井。他在823年秋天到824年春天,亲自住持并完成了西湖的规模巨大的水利工程。

  3 白居易墓

  白园(白居易墓)因唐代打诗人白居易按葬于此而得名。白园坐落在洛阳市城南13公里处的龙门东山的批琶峰上,是一座依山傍水、秀色宜人的`消巧园地,白园占地40亩,这里东西两山对峙。白园包括龙门桥东头整个琵琶峰,占地44亩,分诶青谷、墓体、诗廊·三区,系根据诗人性格、唐代风采和得体于自然的原则设计建造的纪念性园林建筑。迎门为青谷区,丛竹夹道,悬瀑飞洒,荷池送爽,乐天堂、听伊亭、松风亭等仿唐建筑引人入胜。乐天堂内有白居易塑像。园中间为墓体区,有墓琢、24吨重的自然石卧碑、乌头门、登道、碑楼。整个墓区翠柏葱郁,奇花飘香。诗廊区在墓北山腰,陈列有当代书画家书写描绘的白诗碑刻和诗意瓷砖壁画。

  伊河由南向北穿山而过,一桥飞架东西;宛若一道七色彩虹。依山势见有松风亭、白亭、翠樾亭、道士书屋、乐天堂等富有唐代风格的亭阁,古风遗韵,游人至此,雅性顿生。从龙门桥过伊河,左侧即是白园的大门。进门直行,但见路转峰回,林木森森;山泉叮咚,池水清碧。山腰有亭,名曰“听伊”,此亭系白居易晚年与其好友元稹、刘禹锡等对弈、饮酒、品茗、论诗之处。。香山寺北侧的批琶峰上,诗百居易的墓园,称“白园”诗人白居易曾以居士情结余如满和尚等人结为“香山九老”唱酬于香山寺的堂上林下,晨烟夕霭,会昌六年,终老于河南履道里,如今白园已成为各界来宾凭吊这一历史文化名人的最佳场所。

  由墓道向左、下至峰腰平缓处,即是古雅的九曲回廊,廊壁尽嵌现代诗人墨客吟咏的诗作以及白居易的《琵琶行》全文石刻。在墓右侧有巨石卧碑。可有《醉吟先生传》碑重24吨,诗目前国内最大的石书。白园山峦怀抱柏青竹翠,林峰而立,可远眺龙门石窟。

  4 长安米贵居何易

  那天磅晚,仆人就要掌等开饭之时,一个行色匆匆的小青年竟在此时此刻递上了他自已的名刺,并在他诗稿的封面上署上“白居易”这三个工整的楷体字。因频繁接待来访客人业已有些疲倦的顾老诗人,一眼看到“白居易”三个字,遂禁不住大笑起来;“啊啊,好大的口气!要知道,京城长安现在米价高的很,平时想居住下来已很不容易呀,更何况要想白白住!”说完,他趁家人还没有吧饭摆上桌来的时候,便漫不经心的浏览白居易的诗稿。一打开扉页,里头第一首就是《赋得古原草送别》的五律,诗云: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活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当他看到额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眼睛焉然意亮,顾老诗人就再也不能移开目光了。可以想见,此时他已不能再漫不经心了。转而细细的品味起来,并不时的点了点头。然后他又排案叫绝道:“能写出如此好的诗句,要想在长安居住下来,有何难哉!老夫刚才的话,不过是开开玩笑的啊!”

  接下来,得到了老诗人顾况的大力赞扬和多方介绍,少年白居易的诗名顿时传遍了京城。但白居易虽然在长安住了三年,他并未得到自已理想的出路,于是黯然离开了。直到德宗贞元十六年(800年), 他才以高科考取进士,此后便登上了士途。

相关文章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出处出自 宋代 黄庭坚 的《水调歌头·游览》“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全诗 《水调歌头·游览》宋代黄庭坚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
古诗名句2012-07-03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

赞美父亲的诗句或名言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诗句都很熟悉吧,诗句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那些被广泛运用的诗句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赞美父亲的诗句或名言,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古诗名句2016-06-02
赞美父亲的诗句或名言

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

“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出处出自 唐代 戴叔伦 的《过三闾庙》“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全诗 《过三闾庙》唐代戴叔伦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古诗名句2015-06-07
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

抒发相思之情的诗句

抒发相思之情的诗句我想你,我的相思就像缠树的.青藤一样,在春日的雨露中飞长,而你,就是我心中那棵常春树。  藏头诗  深深夜色柳月中,  爱若轻歌吟朦胧。  马过柳堤知寸草,  晓云萦月映心红。  衣...
古诗名句2016-04-02
抒发相思之情的诗句

秋雨凄凉的经典诗句

秋雨凄凉的经典诗句秋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像一幅没有尽头的画卷,也透露着凄凉的气息。一1、来一场秋雨,为你送行。看远处薄雾的尽头,独木悲秋。-未央曲调2、君如天上云,拈花一笑万山横。妾如枝上叶,纵风流,...
古诗名句2013-01-09
秋雨凄凉的经典诗句

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下面小编整理了描写山水风光...
古诗名句2013-01-01
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