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诗歌
中唐诗歌
中唐,一般指代宗元年至文宗二年太和年间。唐诗发展到中唐,流派众多,风格多样,是唐诗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高潮。
1.元结、顾况
元结(约719年-772年),字次之。少不羁,年十七始折节读书。其创作继承了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并在杜甫的基础上,提出了新乐府的创作理论,重视诗歌对现实的反映和规讽作用。如他在《箧中集序》提出反对“拘限声病”,“喜尚形似”。他的理论也成了白居易诗歌理论的先声。代表作《舂陵行》、《贼退示官府》。
顾况(727年-815年?),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他的诗歌主张与元结相似,重视诗的讽喻作用。存诗不多,代表作《囝》。
2.大历诗风
大历诗风指的是唐大历至贞元年间,以大历十才子以及刘长卿、韦应物为代表的诗人所形成的创作风格。
①大历十才子
据姚合《极玄集》和《新唐书》载: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他们的诗歌大多为题赠送别之作,多抒发个人的种种感受。虽有自己的特色,但艺术和思想深度不高。他们中较好的作品是卢纶的《塞下曲》和司空曙的《江村即事》。
②刘长卿、韦应物
刘长卿(709年-780年?),字文房。他以诗驰名上元、天宝年间,尤善五言,权德舆曾称其为“五言长城”。其诗受到王维的影响,多写山水隐逸闲情和贬谪飘零之感慨。代表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韦应物(737年-792年),少时以三卫郎事明皇,晚年折节读书。他的创作深受陶渊明的影响,冲和平淡,气貌高占。韦应物长于五言诗,他的五言古体和刘长卿的五言近体诗是中唐诗中的二绝。代表作《滁州西涧》。
③李益
在大历诗坛,与大历十才子及刘、韦不同,李益因其边塞诗显得独树一帜。他曾居边塞十余年,故其诗多描写戍边战士的'思乡之情,表现对深受边戍之苦的战士的同情。代表作《夜上受降城闻笛》。
3.韩孟诗派
韩孟诗派指的是以韩愈、孟郊为代表,崇尚奇崛怪异之美的一个诗歌流派。除韩、孟外,还有李贺、贾岛等诗人。
韩孟诗派的诗歌主张主要有三:一是“不平则鸣”,二是“笔补造化”,指的是诗歌创作既要有创造性思维,又要在选择物象时力避流俗;三是崇尚雄奇怪异之美,这是继承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主张。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生三岁而孤,随兄贬官岭表,不久兄卒,由其嫂郑夫人抚育。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诗歌方面主张继承杜甫形式上的特点。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代表作《山石》、《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六七岁时,即端序有法。曾隐居嵩山,两举进士,皆不第。其诗多“苦穷之句”。与韩愈并称“韩孟”,苏轼曾评价“郊寒岛瘦”,即指其诗“寒”的特点。代表作《游子吟》。
4.元白诗派
元白诗派,是稍后于韩孟诗派崛起的一个新的诗歌流派,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元白诗派提倡写实、通俗,又被称为新乐府派。除元、白外,较重要的诗人还有张籍、王建等。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有《白氏长庆集》,存诗两千八百余首。生有夙慧。家境清贫。壮年苦读,入仕后本想建功立业,却屡遭贬谪。白居易提出诗歌“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主张诗歌重写实,强调诗歌的讽喻作用。主要诗作有《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长恨歌》以及《琵琶行》。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是北魏昭成皇帝的后裔。与白居易同科及第,是终身诗友,两人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与白居易并称“元白”。元稹的乐府诗创作受到张籍、王建的影响,但新题乐府却直接缘于李绅的启迪。乐府多为讽喻之作。其代表作《遣悲怀三首》、《连昌宫词》等。
5.刘禹锡、柳宗元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早年与柳宗元为文章之友,称“刘柳”,后与白居易为诗友,号“刘白”。白居易誉其为“诗豪”,有《刘宾客集》,一名《刘梦得集》,存诗八百余首。刘禹锡诗风雄直劲健。他开创了通过咏物来寄托讽喻的先例,其在流放巴楚期间所写的乐府尤其值得注意。代表作《竹枝词》九首、《堤上行》三首以及《游玄都观戏赠看花诸君子》和《再游玄都观》等。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入仕后接连被贬,他放浪山水间,以诗文自娱。有《柳河东集》,存诗一百六十余首。集中五言古体最多,大都写自然的美。代表作《江雪》、《渔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