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的风格

辛弃疾词的风格

  弃疾的词源自于他个人的生活境况和仕途命运而作,所以词不仅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而且风格多样,技法高超,艺术特色鲜明。下面和小编一起赏析一下辛弃疾词的风格!

  辛弃疾词的风格特点

  宋词由北宋苏轼开创出一种豪放阔大的风格。这种风格,随着南宋初期叶梦得、朱敦儒、张元干、张孝祥、等人以抗金雪耻为主题的词得到继承。到辛弃疾出现在词坛上,他不仅沿续了苏词的成就,写出许多具有雄浑、阔大气势的作品,而且敢于破除陈规,以其过人的才华,进行极富特色的创造,成为南宋豪放派的领军人物。他融会经史子集,创作出多种多样的风格,开拓了词的更为广阔的天地。尽管婉约派人物柳永、晏殊、周邦彦等早于李清照,成就同样卓著;尽管苏轼开创了豪放词风,成就巨大、影响深远,清·王士祯却认为:婉约派以李清照为宗,豪放派以辛弃疾为首。这是因为辛词在豪放派中毕竟更胜一筹,从其风格特点中可窥见一斑:

  一、贯穿他的全部词作的基本思想和主线,就是恢复中原的坚定信念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辛词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辛弃疾与苏轼相比,有英雄与学士之别。苏轼常以旷达的胸襟与超越的时空观来体味人生,常表现出具有哲理的感悟,使情感从冲动归于深沉的平静。而辛弃疾总是以炽烈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雄视人生,在抒发报国之志时,辛词常常显示出武将的英雄气慨,像《水调歌头》“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满江红》“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贺新郎》“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等,无不豪情飞扬,气冲斗牛,震撼着读者的心灵。辛弃疾为抗金复国的崇高理想奋斗一生和壮志未酬的现实,带来的内心激愤和痛楚,这成为辛词的又一特点。如《水龙吟》“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贺新郎》“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浪淘沙》“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使人感受到他心中“补天裂”的期望破灭成为绝望时无法磨灭的痛苦。

  二、辛词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多有一种奔腾耸峙、不可一世的气派。如《水龙吟》“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满江红》“谁信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他所采摭的历史人物,也多属于奇伟英豪、宕放不羁,或慷慨悲凉的类型,如《八声甘州》“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的李广,《永遇乐》“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南乡子》“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权等等。这种自然和历史素材的选用,都与词中的感情力量成为恰好的配合,令人为之感奋。所以,同属于豪放雄阔的风格,苏轼词较偏于潇洒疏朗、旷达超迈,而辛词则给人以慷慨悲歌、激情飞扬之感。

  三、辛弃疾在词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内容、题材的拓宽。他现存的词作,写战争、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入其他文学体裁的题材,他都能写入词中,范围比苏词还广泛。而随着内容、题材的变化和感情基调的变化,辛词的艺术风格也有各种变化。虽说他的词主要以雄伟奔放、富有力度为长,但写起传统的婉媚风格的词,却也十分得心应手。如著名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上阕写惜春,下阕写宫怨,借一个女子的口吻,把一种落寞怅惘的心情一层层地写得十分曲折委婉、回肠荡气,用笔极为细腻。

  四、辛词的许多描述乡村风光和农人生活的作品,朴素清丽、生机盎然。如《鹧鸪天》的下阕:“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以及《西江月》的下阕:“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于简朴中见爽利老到,是一般人很难达到的境界。所以刘克庄《辛稼轩集序》说:“公所作,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这是比较客观全面的评价。

  五、辛弃疾和苏轼在词的语言技巧上都是有力的开拓者。前人说苏轼是以诗为词,辛弃疾是以文为词。辛词的语言更加自由解放,变化无端。如有民间通俗语言,《鹧鸪天》“些底事,误人那。不成真个不思家”,《丑奴儿》“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相怜?谁解相怜,又把愁来做个天”。也有夹杂许多虚词助语的文言句式,如《汉宫春》“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贺新郎》“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有语气活跃的对话、自问自答,如《南乡子》“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也有相当严整的对句,如《破阵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辛词在语言技巧方面的一大特色,是大量使用散文句式、运用生动的语气、节奏和语义连贯性。如《水龙吟》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意义联贯、顿挫鲜明、铿锵有力。而《西江月·遣兴》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上阕语气极其委婉曲折,反映出作者对现实不满,及其倔强的生活态度。下阕用散文的写法入词,通过作者与松对话,绝妙地描写醉态,不仅生动且意味深长。

  六、辛词在语言技巧方面的另一特点,是广泛地引用各种典籍和前人的语汇及历史典故。灵活用典可以以古喻今,开阔和提升词的意境及空间。但有时却容易产成生硬艰涩难懂的问题,故有人批评辛词“掉书袋”。当然更多人则认为,以辛弃疾的才力,大多数用典都能够运用得恰到好处、浑成自然。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篇为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百余字的篇幅,叙及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五个历史人物的事迹,与作者的主观情感、意念丝丝入扣,其中四位历史人物与京口有关。

  本文作者对辛词还处在初步的学习、体悟之中,文中引用了一些文章的观点,同时加入个人的见解。辛弃疾距今已八百多年,时代变化巨大,辛弃疾境遇和成就不可复制,但它的作品浸透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当代国人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份文化遗产。学习辛词可以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增强面对各种困难的斗志,陶冶做人的高尚情操。对于诗词爱好者,从写作角度来说,我觉得辛词可给我们以下几点启示:

  一、根据个人的人生道路,生活、工作经历和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确立写作的主旨或主线。逐步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所选择的风格和体裁,应能更适合反映作者的个性。同时适当涉足自己所不太熟悉的风格体裁。

  二、拓展作品题材范围。从各个不同视角,反映丰富多彩、生动鲜活的社会生活,避免手法单一、表述雷同、选题狭窄。题材范围往往和人生经历和对事业的追求有关。

  三、以诗入词、以文入词均可学习运用。前者不应艰涩难懂,后者不应白而无味。无论学习婉约或豪放那种风格,都应该是以现代的语言和观念为基础,做到真切自然、感情充沛。

  四、用典必须恰当,不宜勉强。要有选择的读一些经史子集著作,增加学识,会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和作品水平。要做到古为今用,却不可刻意仿古。

  辛弃疾词刚柔相济的艺术风格

  1 刚是辛词的主轴,是贯穿其词的整体基调。

  辛弃疾作为中州绣人,挟北方豪杰忠勇,奋发慷慨之气而南归,其初衷要在南宋朝廷领导下更好地抗金,收复中原,直捣黄龙的宏愿。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极力推崇往古和当代生机勃勃的英烈,常以“刘郎才气”自勉,自谓“横空直把曹吞刘攫”,借助怀念陶渊明赞扬民族历史的刚烈之气。在66岁的高龄镇守京口时,还遥望中原唱出“气吞万里如虎”。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生不逢时的、死气沉沉的偏安局里,小朝廷不理国家命运,辛弃疾的刚毅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辛弃疾在自己的大多数作品中总会体现出救亡图存的民族正气和英雄主义,这也正是中华民族连绵不断繁荣昌盛的精神所在,以“气”自振,以“气”克敌为基本出发点,并建立了用词来鼓舞人的战斗意志而创作词篇的意念。正因为这样长期的探索,辛弃疾以其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与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崇高的民族气节、高瞻远瞩的宏伟气魄、卓越的军事、惊人的政见胆略、以不可羁勒和横绝一世的才学,开创了别具一格的辛词派——稼轩体。辛词的风骨和其表露出来的性格是刚的定调。《四库全收提要》——《稼轩词提要》就赞道:“辛弃疾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慨”。如在他词: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古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

  ——《贺新郎》

  词中体现了词人的为收复中原而视死如归的精神。词用壮士自喻,扬洒着刚烈的男子汉的气概。又如“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北共,正分裂。”词人用战场的情景,烘托出统一国家的决心如同铮铮的兵戈,坚强不可挡。

  2 柔是辛词风格的辅助,就是刚里有柔,柔里孕刚。

  辛弃疾执笔填词时,不是隐士和附庸风雅的俗吏,而是一个满腹将相之才,被迫退休的志士;他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闲适的文人,而是闲而不适,以“闲愁最苦”的豪杰(2)。在被排挤归隐后,每每落笔前无限壮志澎湃于胸中,下笔时却深感现实的无奈和理想的落魄。但他反对消极秃废,内心总是充满正气、豪气、锐气的。这正是柔中有刚的典型。

  柔的基调主要体现在其不能自已的内心情感。如“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贺新郎》“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是,汉殿秦宫。”——《浪淘沙》。古来有多少事,老来都成空啊!“柔”一方面是面对岁月流逝的无限叹谓。

  辛弃疾毕竟是自北方起义的南归的军人,犹易猜疑,诚如自己所说“生平则刚拙自信,向来不为众人所容,顾恐言脱口而竭”《淳熙已亥论盗贼扎子》。故辛弃疾多是紓曲婉转,荡气回肠曲折的表情达意。(3)这也是柔的一个原因。因为辛词往往是以豪气铺张开来,把他的英雄才略舒展出,柔就在他的词中成了辅助的地位,也正是这种柔,点缀了稼轩体的极其独特的韵味。至于刚里有柔,柔里孕刚的艺术风格,我们在下面一节里会详细分析到,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另外,辛弃疾的艳情词和农村词也是他所处的境和心的相互融合,把刚和柔结合得炉火纯青。在这里还得注意一个问题,刚柔相济的艺术,不仅在同一首词里体现到,而且在其大部分的作品中,彼此之间也有刚柔相济的体现,所谓的“跨词”也能反映出这风格。

  刚和柔在辛词中的体现

  1 描写战场征途的词篇 这类词在辛词中占有很大的分量,也是他的主流思想所在,换句话说,就是弘扬他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把他的人生深层处的价值观及对国家形势安危的积极思考表露出来。刘克庄的《后村大全集》中有这样的描述来赞扬辛词的方刚气质“公所作,大声镗鎝,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苍生有未见”。如《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秋场沙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引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这首词属于稼轩名篇,出言虚拟,亦醉亦梦。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万般的气势逼人。表明辛弃疾无论在现实中还是在梦中都渴望在战场上建立丰功伟绩,将自己的战略才能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挑灯”“看剑”是动作和神志,灯的红光,剑的寒气相互交融,透射出一种独特的壮烈气氛,可见词人的在刀光剑影中抗战杀敌的愿望是多么的迫切!诚然这首词写驰骋壮志来抒与愤,将爱国之心,忠君愤懑都踌躇在这飞扬神采又慷慨悲壮,沉郁顿挫的词句里。词上阙主要围绕“壮”字,写抗金部队的盛大军容豪迈;下部分写战场作战,将满腔激情推向高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手持狠有力的弓箭,飞驰战场,英勇杀敌,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意味着词人看到了大功告成,踌躇满志,调子轻松而又大气磅礴。词的感情上升到最高点。陈亮在《辛稼轩画像赞》说:“眼光有棱,足以映照一世之豪,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国,出其豪未翻然震动。”然而,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壮烈激情在冷酷现实嘎然而止。吐尽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抒发了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悲愤(3)。全词笼上了浓郁的悲凉色彩,这句与首句相呼应,叙写现实生活的感受与中间的梦境形成强烈的对比。梦中是强烈的、雄壮的,而现实呢,是悲凉的,柔弱而力不从心的。这也刚好体现了刚与柔相济是辛弃疾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的强烈对照,用来宣泄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

  2 闲居、隐居之后的词 辛弃疾因为被其他的官僚谗言污蔑,屡遭排挤打击而退朝隐居,虽然回到自己的隐居地—带湖。本来已经远离朝廷的纷纷扰扰、是是非非,可以清净地享受生活,但在他心中始终惦记着祖先未竟的心愿和自己的理想,“闲而不适”的他渴望回到朝廷,指挥军队,恢复河山。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正值壮年的大有可为地的汉子,此时此刻却流连闲逸碌碌无为,这是极大的精神折磨。如《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到,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

  烟柳断肠处。

  作者写惜春、怨春、留春的复杂情感。“更能消几番风雨”暗指宋朝的政治形势还能经得起几番风雨的摧残;“匆匆春又归去”形象写照抗金复国的机会白白丧失,化为乌有。然而,作者又是怎样留春的呢?“惜春长怕花开早”心里忐忑不安担心花早开早谢;“何况落红无数”尽管词人发出“春且住”的警告和强烈的呼声,但春不予回答,难免产生怨。这几句把“惜春、留春、怨春”复杂的感情交织在一起,流露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春任由去留,而自己只能在闲逸中度过。面对岁月的流逝,自己的雄心壮志也随光阴一去不复返,历史上有名的人物都已成了“尘土”,自己又能干什么呢?只能在愁闷苦痛中“断肠”。这首词借助春色的柔情来表意,虽然未提到战场征战,但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他的悲壮刚毅来。这就是辛词的“柔中孕刚”的艺术特色。又如:《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共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词人在上片极力渲染元宵佳节的种种热闹欢腾场面,凤萧和鱼龙舞,缤纷得让人震撼,烟花齐放,彩灯如星满布,脂粉香气弥漫大街小巷,四处飘散着凤萧悠扬的旋律。这些只是辛弃疾的有意烘托。这样的盛况,谁看了都会心动,会情不自禁的陶醉其中,但恰恰相反,他是在为下片的“人”做铺垫的。俏丽的仕女们盛装艳抹、雾鬓云装,满载闹蛾儿,在欢声笑语中一阵阵幽香飘然而过,然而,词人在佳丽中寻找着“她”千百次,又千百次的失望,就在不经意中蓦然回首,她却站在灯火黯淡冷淡处。这种写法衬托出那佳丽的独特不俗意韵。这又何不是反衬词人自己呢?在朝廷里到处都是是阿谀奉承的小人,都是主张投降的泛滥思想,但辛弃疾决不妥协,绝不同流合污,依然是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抱负。他的刚强性格还是在各种混乱形势中突显出来。这首词就是借助元夕中这个独特的佳丽在“灯火阑珊处”的孤芳自赏,欣然独处,来表达此词人的壮志始终没有动摇过。

  这首《青玉案》描写、铺垫的气氛是柔和、温馨、浪漫和充满温情的。让人感觉亲临其境,浮想联翩。正是在这样的璀璨的盛会中,以极其委婉而又自然的手法来表达词人的坚定信念,超然脱俗。可谓他在柔中见刚的高明技巧,把刚与柔在无形中相互融洽,在精神深处参透了,是刚柔相济的范例。

  3 怀古咏史词 怀古咏史词是辛词的又一特色,借词不仅抒情,而且言志;不仅言志,而且直陈时事,发表政见,对宋朝当局提出警告。“怀古”不是单纯的怀念过去,深层意义是“借古讽今”,以抒怀抱。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词人借助如此多的典故,追想当年的刘裕军北伐,马壮兵强,敢与曹军较一雌雄,收复大江南北,不愧为英雄,“气吞万里如虎”。而如今的南宋集团却不敢与金人决一战,妥协投降苟且偷安,半壁江山不保,有借古讽今的涵义。另一方面,怀古抒愤,感慨自己空怀回复故土的壮志,却备受打击,北伐无望难成统一大业,只是“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罢了。追忆当年的古人的丰功伟绩,和所向披靡的辉煌成就,能在战场上金戈铁马、气啸山河,想着心里就热血沸腾。然而古人战得再激烈,功绩再辉煌,再风流就更能显示出词人自己的黯然心伤。在现实中,一路被排挤,明明自己对朝廷提出警告,却被置若罔闻。面对逐步迈进老年的身躯,不禁感到悲哀,气绝。

  廉颇老了,还有赵王的问候,而自己呢,连个探望的人也没,时光虚度而壮志未酬。从全词来看,越是怀古咏史,越是将自己的内心的悲哀、无奈,委婉地表达流露。同时,无奈中也只能把这心愿寄托在古事当中,以此来慰籍心灵。这首词虽然很少涉及到现实的情况,但从引用的典故中可以看出,词人对开明的君主采纳重用自己是多么的渴望,这渴望却只能在词中倾诉,只能自己对自己倾诉罢了。复杂凄凉的感情时刻融在典故的慷慨激昂或苍凉悲壮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刚柔相济的艺术在辛词中的炉火纯青的表现。

  4 艳情词 前面也提到过辛弃疾的艳情词,如《青玉案-元夕》,很大篇幅来描写佳丽们的妩媚,同时也巧妙的融进了自己的政见和为人原则的刚强一面。另一方面,如何看待艳情词中刚柔相济的艺术特色呢?我认为,此时不能从单一的一首词来分析了,即非要从单个词篇句子找出他的刚柔相济的艺术来,而要从宏观的角度来把握这风格,也就是要从前面提到的“跨词”现象来分析了,这样更方便从整体概念上理解辛词的刚柔相济艺术。如《满江春》:

  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

  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

  蔓延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

  但试一纸帘来书,从头读

  相似字,空盈幅。

  相思意,何时足?

  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

  芳草不过迷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

  最苦是,立尽日黄昏,阑干曲。

  全词从语气上看,是写设想中的情人对自己的怀念,景情结合,写得极其细腻。“三月暮”意指春光消逝,好花凋谢,对爱惜青春的女性来说,便是满眼不堪了;“相思”包含着自己没有向情人倾吐思念之苦,想取得补偿之意;“垂杨只碍离人目”将思妇感情曲曲传出;最后,还是发出惜叹“最苦是,立尽黄昏,阑干曲。”全词弥漫着愁苦和压抑的情调。从宏观上看,这些心理活动与辛弃疾的当时的生活际遇无不关系,将军本应该在沙场叱诧风云,纵横驰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如今遭遇空贬,实在有太多空闲,太多忧闷,何处倾诉呢?如果他是个随遇而安,随波逐浪的人,此时此刻大可忘掉一切纷扰、一切的不顺心,尽情游山玩水,沉迷于人情世故当中。然而,他没有,自此至终都没有忘掉要酬壮志。但振河山依旧无望,感情四处压抑,唯有向设想中的女子相思来倾诉,曲曲折折地表达出来。词风虽“清而丽,婉而妩媚”,这是其满腹理想无法实现,刚毅性格无法得到舒展的缩影。我们可以发现,他的词的整体基调是刚柔的相融,艳情词也是他所表达的其中一种,艳情词使得他的这种风格更加隐藏,内敛而不外露。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

2.摸鱼儿辛弃疾词眼

3.《辛弃疾词两首》学案

4.辛弃疾词全集

5.辛弃疾词两首

相关文章

大寒的古诗句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大寒的古诗句(精...
古诗名句2013-06-05
大寒的古诗句

抒发思念的诗句

抒发思念的诗句引导语:抒发思念家乡亲人的诗句,大家知道多少?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一些,欢迎大家阅读与学习。●闻雁 [唐]韦应物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杂诗(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
古诗名句2019-01-06
抒发思念的诗句

和刘中书仙诗

和刘中书仙诗,此诗一共八句,每句五言,是一首五言古体诗,诗的内容带有神话色彩,由南北朝诗人沈约所作,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欢迎大家品读~! 和刘中书仙诗原...
古诗名句2014-06-04
和刘中书仙诗

李清照的人物形象

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清照的人物形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的...
古诗名句2016-09-07
李清照的人物形象

古诗的作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的作文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
古诗名句2015-01-02
古诗的作文

表白的古风诗句

表白的古风诗句千年的回望,换来今生的一点愁,你落在我的眉间,让我从此笑容难舒。表白的古风诗句(一)1、清浅流年,唯爱相依,唯你相依。褪尽风华,我依然在红尘深处守望你。2、若你能许我一个未来。我定会为你...
古诗名句2017-05-04
表白的古风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