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长恨歌》原文及赏析

白居易《长恨歌》原文及赏析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白居易《长恨歌》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长恨歌白居易原文及赏析

  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白居易赏析

  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白居易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

  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悲剧。白居易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白居易,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诗歌开卷第一句:

  汉皇重色思倾国,看来很寻常,好象故事原就应该从这里写起,不需要作者花什么心思似的,事实上这七个字含量极大,是全篇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紧接着,白居易用极其省俭的语言,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玉环。描写了杨玉环的美貌、娇媚,进宫后因有色而得宠,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以后在宫中如何纵欲,如何行乐,如何终日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所有这些,就酿成了安史之乱: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一部分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白居易通过这一段宫中生活的写实,不无讽刺地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还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②第二部分:

  生离死别的痛苦和无奈。爱美人失去江山,但是,失去江山也难舍美人。

  自渔阳鼙鼓动地来至夜雨闻铃断肠声,叙述安史之乱爆发,杨玉环因禁军兵变而殒命,李隆基陷入怀念和哀伤不能自拔。白居易具体的描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皇帝兵马仓皇逃入西南的情景,特别是在这一动乱中唐玄宗和杨玉环爱情的毁灭。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写的就是他们在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幕。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玉环,是愤于唐玄宗迷恋女色,祸国殃民。杨玉环的死,在整个故事中,是一个关键性的情节,在这之后,他们的爱情才成为一场悲剧。

  ③第三部分:

  此段写李隆基对杨玉环的思念,爱悠悠,恨悠悠。由此也说明皇帝不单是重色,更是一个至诚的情种。至诚才有长恨。多角度的反复描写强化着爱,也突出了恨。(问题:本段是从哪些角度表现李隆基的`思念之情的?从情景:物是人非、从时间:历久弥新、从心情:度日如年)

  自天旋地转回龙驭,至魂魄不曾来入梦,写李返长安后对杨的无穷思念。白居易抓住了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用酸恻动人的语调,宛转形容和描述了杨玉环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以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种种感触。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回肠荡气。正由于白居易把人物的感情渲染到这样的程度,后面道士的到来,仙境的出现,便给人一种真实感,不以为纯粹是一种空中楼阁了。

  ④第四部分:

  把爱由人间写到天上,人鬼情未了。如果说前一段写的是昭阳殿里恩爱绝(皇帝),这一段写的是蓬莱宫中日月长(贵妃)。寻觅是思念,是牵挂,有点你在他乡还好吗的味道。(问题:为什么要从人间写到仙境)。

  临邛道士鸿都客至结束,写李隆基对杨玉环的思念感动道士,道士寻找到玉环魂魄,已身登仙界的贵妃仍心系尘寰,对李思念不已。白居易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入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后来,在海上虚无缥缈的仙山上找到了杨玉环,让她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诗歌的末尾,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余,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

  白居易《长恨歌》教案

  一、教学要求:

  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特点。

  2、了解《长恨歌》本事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大影响。

  3、分析李、杨爱情悲剧的深刻历史教训。

  二、学习要点:

  1、题解关键词: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感受。

  2、内容提示:

  本篇是白居易根据唐玄宗和杨妃的爱情悲剧所创作的长篇叙事诗,与陈鸿的传奇小说《长恨歌传》互相映衬,各具特色。

  3、诗篇可分为四个层次:

  (1)杨妃入宫受宠,明皇迷色误国。

  (2)马嵬生离死别,蜀中伤心断肠。

  (3)还都触景生情,回宫绵绵相思。

  (4)仙山寻得杨妃,遥寄信物誓词。

  诗篇既有对李、杨真挚爱情的歌颂,也有对明皇迷色误国的讽喻。叙事曲折婉转,抒情缠绵悱恻,移情入景,情景交融,烘托气氛,刻划心理,是古代杰出的叙事诗篇。全诗语言流丽,声调和谐,适于反复吟诵。

  三、作者生平: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倡导新乐府,作品有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等,风格平易自然、浅切流畅。作品多收录于《白氏长庆集》。白居易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父亲都是朝廷官员。他自幼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九岁便能够辨别声韵,读书也特别刻苦。他出生的年代是“中唐”时期,曾经集中、统一而强大的唐帝国,已逐步滑坡。

  白居易出生不久,河南一带发生了战事,他小小年纪就离家避难,南北奔走,备尝艰辛。所以他15岁时便写下了记录当时真情的一首绝句:“故园望断欲何如?楚水吴山万里余。今日因君访兄弟,数行乡泪一封书。”还写过一首寄兄弟与妹妹的七律:“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这些诗写出了白居易当时的生活状况和心理感受,也反映出当时社会不安、人民流离失所的状况。

  贞元十六年(800),29岁的白居易以第四名及进士第,结识元稹,遂成莫逆之交,他们被后人并称为“元白”。32岁步入仕途,被授校书郎。元和三年(808)拜左拾遗。因得罪当时的宰相李吉甫,白居易不幸陷入政治的漩涡。在此后几十年的牛李党争中,白居易始终为李德裕所排挤,由此决定了他一生仕途不顺利。他任拾遗期间,克尽职守,屡陈时政,难免使得皇上或权臣不满。后来曾被贬为江州司马。为避嫌消灾,也为消解烦恼,白居易以妓乐诗酒放情自娱,并且开始信佛,寻找精神倚托。虽则消极、蓄妓、耽酒、信佛,但他仍政绩斐然,最为人称道的是,他任杭州刺史时曾修筑杭州湖堤蓄水灌田。人们为了怀念他,把这个湖堤命名为“白堤”。

  从白居易一生仕途看,虽多为官,但总不顺利,老是处于一种忧愤不安的状态中。但作为一个诗人,他的成就却极大。后人将他与李白、杜甫并称为唐代三大诗人。

  四、作者作品:

  1、作品概述:

  白居易前期的政治思想以“兼济天下”为主,写下了大量政治讽喻诗。但贬官江州之后,他的思想发生了重大改变,从“兼济天下”转为以独善其身为主。在文学创作上,白居易最突出的贡献是从理论和实践上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他特别强调诗歌的“美刺”作用,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诗歌要以情动人,诗歌语言要“其辞质而轻,其言直而切”等一系列观点,教案《长恨歌白居易教案》。他的诗存留下来将近3000首,诗风浅切平易,广为流传的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2、内容分析全诗分四段:

  第一段:写李杨会合经过及李对杨的宠幸。

  第二段:写变乱爆发,贵妃殒命,玄宗伤痛不已。

  第三段:写李重归长安后对杨的无穷思念。

  第四段:写杨对李的忠贞不渝之情。

  3、详述:

  (1)第一段:

  写李杨会合经过及李对杨的宠幸“汉皇重色思倾国”统摄全篇,又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天生丽质难自弃”隐去了杨玉环可羞可痛的再嫁经历,也写出了她后来横遭劫难的深刻的悲剧根源──美丽。“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描写杨贵妃的美丽,也奠定了李杨爱情的悲剧基础。

  人物的身份地位与好色的欲求形成尖锐的对峙,群体社会的秩序规范与生命个体的秀美艳丽发生激烈的冲突,这种对峙与冲突奠定了李杨爱情的悲剧基础。“芙蓉帐暖度春宵”,“君王不早朝”直接导致了李作为皇帝的失职。“三千宠爱在一身”,“姊妹兄弟皆列土引起了世人的反感与社会心态的变异──“不重生男重生女”。“生女勿悲酸,生男勿欢喜”;“男不封侯女作妃,看女却为门上楣”。(《长恨歌传》)在对杨氏得宠与兄弟姐妹高官厚禄不无贬刺的描写中,已隐约揭示了李杨爱情的悲剧根源。

  (2)第二段:

  写变乱爆发,贵妃殒命,玄宗伤痛不已“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夜雨闻铃肠断声”李杨在马嵬坡生离死别,留下不可挽回的终身恨事。

  (3)第三段:

  写李重归长安后对杨的无穷思念“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写白日里因环境的触发而睹物思人,充分展示了玄宗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从黄昏写到黎明,抒写玄宗在夜间万籁俱寂之中难以成眠的相思情怀。用心理时间与心理色彩来写悄然思恋的漫漫长夜,真切感人。在这一段里,诗人自白天到黑夜,自春天到秋日,自现实到魂梦,以丰富的想象与虚构,从各个不同侧面传神地描写了玄宗相思的苦痛。

  (4)第四段:

  写杨对李的忠贞不渝之情从“临邛道士鸿都客”到“梨花一枝春带雨”,写道士到海上仙山找到杨贵妃,美在已经幻化仙化的彼岸世界得到复现与升华。作者没有让李杨二人在仙国来一个庸俗的大团圆结局,而是将美与爱情不能并存的矛盾问题留给读者去咀嚼,去思索。从“含情凝睇谢君王”到“此恨绵绵无绝期”,写杨贵妃托物寄情,点明“长恨”。诗歌叙述的是一出美化了的宫廷爱情悲剧。对李早先的耽乐误国,作者不无讽刺。对李、杨后来的生死相隔,作者怀有怜悯。对李杨不顾人天相隔、依然苦苦相思的那份深情,作者则深表同情。

  五、对诗主旨理解差异的原因:

  《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性很浓的长篇叙事诗,也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作,对于《长恨歌》主旨的理解,历来有不同的认识。或说讽刺荒淫?或说歌颂爱情,或说双重主题?产生分歧原因:

  1、诗歌素材介于历史与传说之间。

  马嵬驿事变的翌年,杜甫写《北征》诗:“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周汉获再兴,宣光果明哲。”称肃宗李郭为明哲的周宣王、汉光武,把杨玉环比作褒姒、妲己。杜甫的看法代表了儒家正统思想对这一史实的价值取向,女色祸水。

  白居易时代,民间的传说对杨贵妃的故事作了较大的改造,突出了李杨之间的爱情悲剧。白居易借着史实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的传说,创作出《长恨歌》,诗歌自然会具有这双重的价值取向。

  2、在情感态度上,作者的儒家思想观念与诗人发自内心的情感之间存在着矛盾。

  一方面白居易是一位有着正统儒家思想的文人,所以,在《长恨歌》的第一层,作者对杨贵妃有所贬刺,认为她是恃媚邀宠,要负一定的误国责任。而在《胡旋女》中更是将杨贵妃与安禄山并举,斥之为安史之乱的两大罪魁祸首:“禄山胡旋迷君眼,兵过黄河疑未反。贵妃胡旋惑君心,死弃马嵬念更深。”

  同时,白居易又是一位诗人,追求美,讴歌美,汲汲追寻艺术的直觉,视至尊至贵的君王贵妃为普通的人,并将他们置于被怜悯的地位。所以,《长恨歌》便以无限深情的笔触礼赞“褒妲之色”,歌颂美在彼岸世界的复现与升华,对美的毁灭倾注一腔同情。从而突破了儒家正统与钦定史学的樊篱。以上两方面的原因,形成了作品内容在国家命运和个人爱情之间的内在张力。

  六、艺术特色:

  1、采用了历史事实的描写和浪漫的想象相结合的创作手法。

  前半部重在写实,描写了玄宗重色轻国、杨妃恃宠惑主导致安史之乱,以及玄宗出逃、杨妃死于军中与玄宗在蜀和归京的过程,基本上是对历史事实的叙述,当然也有想象性的描写和抒情。

  后半部重在虚构,先写回京后触景伤情、睹物思人,貌似写实,其实也是作者的虚构生发,然后转入方士的致幻,引出幻境中杨妃的百般情态的细腻描写和思念之情,最后以“长恨”点明题旨。

  2、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它以叙事作为故事情节展开的基本手段,以景物和环境描写来烘托气氛,浓烈的抒情贯穿于叙事的全过程。

  3、充分发挥了乐府七言歌行体的语言形式特点,语言优美明丽,精确生动;音节和谐流畅,婉转自然;运用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手法娴熟圆美,造成了优美的艺术境界。

  4、将笔触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对唐玄宗,主要突出了他的耽乐误国和晚来对杨的苦苦相思;对杨贵妃,则着重描绘了她的美丽风姿和身登仙界后依然对玄宗忠贞不渝。作者将笔触深入到两个人物的内心深处,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的心理活动。

相关文章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出处出自 唐代 李白 的《白马篇》“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全诗 《白马篇》唐代李白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弓摧南山虎,手...
古诗名句2017-06-02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父亲写给女儿的诗句

父亲写给女儿的诗句父亲的教诲像一盏灯,为我照亮前程;父亲的关怀像一把伞,为我遮蔽风雨。父亲写给女儿的诗句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
古诗名句2013-06-06
父亲写给女儿的诗句

写瀑布群的诗句

写瀑布群的诗句(第一首)  谁挂银帘悬碧空,长河一泻落千重。  声如雷震雄狮吼,势若翻江卷巨龙。  雨雾扬纱织玉锦,溅珠飞洒映霓虹。  峰峦叠翠伏流涌,日暮斜阳揽画屏。  (第二首)  隐秘深闺撒泼横...
古诗名句2015-07-06
写瀑布群的诗句

爱的诗句锦囊

爱的诗句锦囊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  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
古诗名句2012-09-09
爱的诗句锦囊

刘长卿《听弹琴》 赏析

刘长卿的《听弹琴》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的慨叹,流露出诗人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的情操。 听弹琴 泠泠七弦上⑴,静听松风寒⑵。 古调虽自爱⑶,今人多不弹。 【注释】 ⑴泠(lng)泠:形容清凉、清淡,...
古诗名句2012-03-07
刘长卿《听弹琴》 赏析

立冬的古诗词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立冬的古诗词大全,希望能够帮...
古诗名句2012-05-03
立冬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