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琴诗》全诗翻译赏析

苏轼《琴诗》全诗翻译赏析

  《琴诗》这是一首著名而典型的理趣诗和禅理诗。以下是小编跟大家分享苏轼《琴诗》全诗翻译赏析,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琴诗

  苏轼〔宋代〕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译文]如果说琴声是从琴上发出来的,那么放在匣子中的琴为什么发不出声音呢?

  [出自]北宋苏轼《琴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注释:

  何:为何。

  译文:

  如果说琴声是从琴上发出来的,那么放在匣子中的琴为什么发不出声音呢?如果说琴声来自谈奏它的手指,那何不就在你的手指上听呢?

  赏析:

  唐朝的韦应物写了一首《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凿岩泄奔湍,称古神禹迹。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贻之道门旧,了此物我情。这位作家对水石之间关系的疑惑与领悟,亦同于苏轼之于琴指。

  这其实是个高深的哲学问题,因为在佛教看来,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事物与事物之间只是由于发生了联系,才得以存在。即如所谓四大,《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五说:譬如机关由业转,地火水风共成身。随彼因缘招异果,一在一处相违害,如四毒蛇具一箧。《圆觉经》说:恒在此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楞严经》曾对什么是浊有一段阐发:譬如清水,清洁本然,即彼尘土灰沙之伦,本质留碍,二体法尔,性不相循。有世间人取彼土尘,投于净水,土失留碍,水亡清洁,容貌汩然,名之为浊。也就是说,浊是尘土和清水发生了作用而形成的。另一段论述说得更为明确: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苏轼的诗简直就是这段话的形象化。

  这首诗讲了一个弹琴的道理:一支乐曲的产生单琴不行,单靠指头也不行,还要靠人的思想感情和技术的熟练。琴不难掌握,指头人人有,但由于人的思想感情和弹琴技术的差异很大,演奏出来的乐曲是否悦耳可就大不一样了。诗里用了两个提问,让读者去思考。其实这是一个复杂的美学问题:产生艺术美的主客观关系。

  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因此,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赏析二:

  这是一首著名而典型的理趣诗和禅理诗。

  从哲理方面来说,美妙的琴声既来自于琴,也来自与演奏者精妙绝伦的弹奏技巧,是琴与演奏者的有机结合,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就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二者不可缺一。美妙的琴声是琴与手指的主客观的高度民主统一,没有琴的客观存在,就不会有美妙的琴声;没有弹琴者对音乐的精通与演奏技艺的高超,没有其主观能动性的积极充分发挥,同样也不会有精美的'音乐出现。诗人以琴为喻,说明了一切高超艺术的产生都是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物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从禅理方面来说,诗人以琴声来解说禅理。诗人通过设问的方式,巧妙而形象地说明了是琴与指的结合,才产生了精美的琴声。一方面,不论是从单纯的琴来说,还是单纯的指来说,其都是一种客观存在,有其在就能发出琴声来,这就是有;但琴与指都是无法独自产生出美妙音乐来的,这就是无;另一方面,精妙绝伦的琴声却又是的的确确从琴和手指上发出来的,琴声是潜存于琴与指上的,这就是有。缺少了琴与指中的任何一个,也不能发出优美的琴身来,这又是无。正是这种无中生有、有来自无、有无相生、有无结合才会产生美妙无比的琴声来,从而揭示了有与无结合、有无统一才能生成万物的普遍道理。须知,琴声潜在于琴上,要靠指头点拨,即靠有的推动才能发出声来,但光有指头也无济于事,有必依赖无即潜在于琴身的音才可生出声。总之,有无相生是万物生成之本。

  这首诗给我们以启示:不论是谁,要想事业上干出一番业绩来,除了客观上要有一定的条件作基础外,还需要自己在主观上的积极进取与努力奋斗,才可能创造出光明美好的人生。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相关文章

人迷洞庭水,雁度潇湘烟

“人迷洞庭水,雁度潇湘烟。”出处出自 唐代 李白 的《郢门秋怀》“人迷洞庭水,雁度潇湘烟。”全诗 《郢门秋怀》唐代李白郢门一为客,巴月三成弦。朔风正摇落,行子愁归旋。杳杳山外日,茫茫江上天。人迷洞庭水...
古诗名句2018-04-03
人迷洞庭水,雁度潇湘烟

游园不值-古诗

叶绍翁:《游园不值》赏析 叶绍翁: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注释】 这首诗情景交融,千古传诵。诗人去朋友家游园看花, 长...
古诗名句2019-04-08
游园不值-古诗

李贺的诗《天上谣》

《天上谣》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游仙诗,全诗虚构了一个尽善尽美的仙境。 天上谣 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 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佩缨。 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
古诗名句2017-07-03
李贺的诗《天上谣》

看破红尘的诗句

《离思》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元...
古诗名句2014-02-06
看破红尘的诗句

李商隐隋宫原文及赏析

《隋宫》是一首咏史吊古诗,内容虽是歌咏隋宫,其实乃讽刺炀帝的荒淫亡国。下面是文学网小编Lynn整理的唐代诗人相关资料内容。(更多内容请关注文学网) 【原文】 《隋宫》 李商隐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
古诗名句2018-09-08
李商隐隋宫原文及赏析

描写真挚友情的经典诗句

描写真挚友情的经典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花开花结心连心...
古诗名句2019-03-07
描写真挚友情的经典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