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的小故事

关于韩愈的小故事

  韩愈是中唐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世称韩昌黎,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

  韩愈投书苍龙岭

  苍龙岭乃西岳华山上一处著名景观。是从云台峰通往"天外三峰"的一条险径。远远望去,像一条直冲云霄的游龙,游行在两山之间,龙脊突兀,宽不足三尺,两边皆为万丈深渊。云涌华山之时,若隐若现,十分神奇险峻。苍龙岭的顶端有一"逸神崖",上刻"韩退之投书处"六个大字。这处遗迹其中蕴含了一段唐朝杰出文学家韩愈游览华山的有趣故事。

  唐朝后期,韩愈被贬,心情十分不好,刚好遇到他的侄子韩湘子和华山修道士吕洞宾,二人劝说韩愈去华山一游,以解心头之闷。韩愈对名川大山一贯比较感兴趣,但因以往政务冗忙,没有闲余时间,苦不得游,今日,经他俩一提,正合其意。便道:"也好,只是道路崎岖,如何去得?"韩湘子道:"这有何难?"于是两个道人夹着韩愈瓢至山顶,然后两人离去。

  韩愈立于峰头上,放眼环视,只见华山层峦叠嶂,苍松郁郁,小径通幽,奇鸟鸣丛,悦耳动听,好似天外仙境一般。他漫步山上,观赏了镇岳宫、玉井楼、二十八宿潭。他纵目西峰,气势磅礴,莲叶覆顶,开石为洞,庙宇依山势而建,道路凿巨石而成,山日天光,光辉相映,翠草绿树,互为衬托,无限奇景佳境引得韩愈诗兴打发,遂吟道:"太华峰顶玉井莲,花开十丈藕如船。冷比霜雪甘比密,一片入口沉疴痊。我欲求之不惮远,青壁无路难寅缘。安得长梯上摘实,下种七泽根株连。吟罢,他又兴致勃勃地登上极顶仰天池,享受一下那"可通帝座"的最高点。他又来到南天门,观看了凌空高撑的长空栈道。他怀着欲罢难舍的心情,走遍了东峰,领略了关中八景之首的"华岳仙掌".下了金锁关,来到五云峰,心想:上山容易下山难,变迈开脚步往下走,转眼来到"苍龙岭"顶端,往下一看,天际茫茫,苍龙岭形似云雾中的一座独桥,两边深不见底。面对此景,韩愈不由得目瞪口呆,身软腿颤,一步也不敢迈了(唐时的华山,不象现在这样凿石为阶,设栏护路,履险如夷。唐时不过是在"龙"的脊背上粗凿了几个石窝而已,游人到此,只能手脚并用攀爬而上下,象这样的险境,怎能不使善习文弄墨的韩愈胆战心惊呢?)。但不下山不行,当时的华山非今日可比,荒寂无人,虫兽出没,不是久留之地。韩愈鼓足勇气向下走,但走不了几步又退回来,脚下还不时打滑,真是一走退两步,紧张的冷汗直流,浑身颤抖。为减轻行李,他把所带的书籍都丢下岭去,但还是不能前行半步,被困多时的他想到自己的`坎坷遭遇,不由得放声大哭。并悲叹道:"难道我韩愈就葬身于此了?!"

  但韩愈毕竟是位大智者,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愿望使他急中生智,便拿出随身携带的笔墨砚台,很快写好了一封求救信扔下山去,不久,华山采药者将此信报告了华阴县令,县令既派人将韩愈救下山去。

  后来,有山西百岁老人赵文备游到"韩退之投书处",有感韩愈的逸事,遂大笑不止。后人又于旁题刻"苍龙岭韩退之大哭词家赵文备百岁笑韩处".以后清代李柏登山至此,面对一哭一笑,又表现出另一种心态,并做诗云:"华之险,岭为要。韩老哭,赵老笑,一苦一笑传二妙。李柏不笑也不哭,独立岭上但长啸。"

  韩愈在苍龙岭留下的这段逸事,为我们增添了许多情趣和遐想。而苍龙岭之险俊和神奇迷人的魅力将深深地吸引着世人的心。

  韩愈走马牵山

  唐代韩愈原在朝廷做大官,因写了一篇奏章劝皇帝不要迎佛骨,以免劳民伤财,荒废朝政,皇帝看后很生气,就把他从京城贬到潮州来做刺史。

  韩愈上任时,正逢潮州大雨成灾,洪水泛滥,田园一片白茫茫。他到城外巡视,只见北面山洪汹涌而来,心想这山拱如果不堵住,百姓难免受害惨重。于是他骑着马,走到城北,先看了水势,又看了地形,便吩咐随从张千和李万紧随他的马后,凡马走过的地方都插上竹竿,作为堤线的标志。

  韩愈插好了堤线,就通知百姓,按着竿标筑堤。百姓听了十分高兴,纷纷赶来,岂料一到城北,就见那些插下竹竿的地方已拱出了一条山脉,堵住了北来的洪水。

  从此,这里不再患水灾了。百姓纷纷传说:"韩文公过马牵山。"这座山,后来就叫做"竹竿山".

  韩文公祭鳄鱼

  潮州的韩江,从前有很多鳄鱼,会吃过江的人,害得百姓好苦,人们叫它做"恶溪".

  一天,又有一个百姓被鳄鱼吃掉了。韩愈知道后很着急,心想鳄害不除后患无穷,便命令宰猪杀羊,决定到城北江边设坛祭鳄。

  韩愈在渡口旁边的一个土墩上,摆了祭品,点上香烛,对着大江严厉地宣布道:"鳄鱼!鳄鱼!韩某到这里来做刺史,为的是保土庇民。你们却在此祸害百姓。如今姑念你们无知,不加惩处,只限你们在三天之内,带同族类出海,三天不走就五天走,五天不走就七天走。七天不走,便要严处!"

  从此,江里再也没有看见鳄鱼,所有的鳄鱼都出海到南洋去了。

  现在,人们把韩愈祭鳄鱼的地方叫做"韩埔",渡口叫"韩渡",又叫"鳄渡",还把大江叫做"韩江",江对面的山叫做"韩山".

  韩文公设水布

  古时候,韩江里的放排工,又要扛杉木,又要扎杉排,霎时跳下江,霎时爬上岸,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常常得肚痛病和风湿病。于是他们做工时便索性光着膀子,不穿衣服。

  每天在江边挑水、洗衣服的妇女,看见放排工赤身裸体,感到很不好意思,就告到官府里去。官府交涉下来,放排工只好照旧又穿上衣服。

  韩愈来到潮州后,这件事传到了他的耳朵里,他跑到江边实地去看放排工扎排和放排的情形。他想:放排工成天穿着一身湿衣服,不闹出病来才怪呢!

  回衙后,韩愈便作了个决定,叫人到江边通知放排工:今后扎排、放排时,可以不穿衣服,只在腰间扎块布能遮羞就好了。这块布后来就成了潮州的放排工和农民劳动时带在身上的浴布,潮州人把它叫做"水布".

  韩愈与叩齿庵

  韩愈来到潮州后,有一天出巡,在街上碰见一个和尚,面貌长得十分凶恶,特别是翻出口外的两个长牙,更是使人害怕。韩愈本来就是因为劝皇帝不要为迎接释迦牟尼的骨头过分劳民伤财,才被贬到潮州来的,早已对和尚没有好感了,一见这副"恶相",更是讨厌,他想这决非好人,回去要好好收拾他,敲掉他那长牙。

  韩愈回到衙里,才下轿,看门的人便拿来一个红包,说这是刚才有个和尚要送给老爷的。韩愈打开一看,里面非金非银,是一对长牙,正好和那和尚的两只长牙一模一样。他想,我想敲掉他的牙齿,并没说出来,他怎么就知道了呢?

  韩愈立即派人四处寻找那个和尚。

  见面交谈后,韩愈才知道,原来他就是很有名声的潮州灵山寺的大颠和尚;是个学问很深的人。韩愈自愧以貌看人,忙向他赔礼道歉。这以后,两人终于成了好朋友。

  后人为纪念韩愈和大颠和尚的友谊,就在城里修了座庵,叫"叩齿庵".

  韩愈与大颠

  韩愈因上《谏迎佛骨表》忤怒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

  韩愈来到潮州,听说大颠禅僧是境内有名的僧人,心想自己既因排佛遭贬,对佛门的有名人物还是见识一下为妙,遂至灵山造访大颠。他来到大颠的僧舍,噼头便问∶"禅师,如何是道?"大颠正在坐禅,听到韩愈动问,从定中醒来,但好久也没想起要回答韩愈的问题。这时,大颠的侍者正好在场,他便举手勐击禅床三下。咚、咚、咚,三声响起,大颠与韩愈俱是一愣。大颠问道∶"你干什么?"侍者回答∶"先以定修,后以慧拨。"韩愈一听大喜,对大颠说∶"和尚的门风真是高峻啊,我在你的侍者那儿就找到了修道的门路了。"原来,待者的回答是绝顶聪明的双关语。韩愈初问大颠如何是道?大颠不答,正与侍者的"先以定修"一句相应;而侍者击床三下,则与"后以慧拨"一句相印,所答言词与动静相依,与情景交融,相互照应,别有趣味,难怪韩愈一听之后便欣喜若狂了。

  一天,韩愈问大颠禅师∶"今年春秋几何?"大颠提起念珠,边数边问∶"你知道了吧?"韩愈回答∶"不知道。"大颠说∶"昼夜一百八。"韩愈这下更加煳涂了,根本不知大颠所言何意?

  第二天,韩愈又来寺中,碰上了首座和尚,便问首座道∶"昨日我问大颠禅师春秋几何?他不回答我,却取出一串念珠,说了句什么昼夜一百八,不知是什么意思?请你告诉我吧。"那知首座不回答,只是扣齿三下而已。

  韩愈无奈,只好又去问大颠。说也奇怪,大颠也不回答,同样是扣齿三下。韩愈见状大笑道∶"哈哈,佛法原来都是一样的。"大颠问∶"你这么说,难道明白什么道理了吗?"韩愈说∶"道理倒没明白,只是刚才首座对我也是这番举动。"大颠一听,立即叫来首座和尚问道∶"刚才韩愈侍郎问你佛法,你扣齿三下,是吗?"首座回答∶"正是。"那知大颠一把打来,吓得首座急忙跑出了寺院。

  韩愈在一边看得莫名其妙,但他却感到大颠确是不同常人,能超出形骸之外,不为外物所累。所以,韩愈对大颠便越来越佩服,有事无事经常跑到寺中看看,与大颠闲聊一会。几个月后,韩愈迁为袁州刺史,想到将要和大颠分别,便最后一次登山拜访,并留给大颠两套衣服以作纪念。

  不想此事传了出去,说韩愈与大颠成了好朋友,不会再为难佛法了。尚书孟简知道此事,特地写信给韩愈以示赞赏,并鼓励他继续与佛教徒结朋友。韩愈收到来信哭笑不得,便回信孟尚书说∶"潮州地远偏僻,没人可与交谈,而大颠却较聪明、识大体,所以我只好与他往来谈论。我确实喜欢这个人,但那不过是因为他超乎形骸之外,不为外物所累。我临别送他衣服,也不过是人之常情,并非崇信佛法,以求来日的功德。积善馀庆,积恶馀殃,物各以类聚,我崇尚儒典,怎么会舍弃先王之法、圣人之道,而从夷狄之教呢?"大家这才知道,韩愈与大颠交往,原来只是喜欢大颠个人,与佛教却是无关。

  韩愈本是坚决的排佛论者,但一见大颠,却不由自主地与之亲近起来,与大颠保持非常好的私人关系,传为一段佳话,佛教徒也经常引用此事作为佛教僧人风采的证据。按照韩愈的说法,他喜欢的只是大颠本人,而不是整个佛教。但在佛教徒看来,自己能与排佛人物保持友谊,正说明佛教的博大胸怀,是佛教强大有力的证明。所以,佛教徒在评论韩愈时就表现得非常客气,没有像对付传奕那样把他打入泥犁地狱,最多只说他没有理解佛教罢了。

  此话抛开不说,上面的故事中出现"昼夜一百八"、"扣齿三下"等模煳对答,其含义是什么,大家想必急于理解。据笔者揣摩,当韩愈问大颠年纪时,大颠只举出念珠说∶"昼夜一百八。"那是说大颠与诸佛一般无异,佛无春秋之数,大颠亦无年纪可说,二者是完全相同的。因为佛教念珠有一百零八粒之制,大颠说昼夜一百八,代表了佛教,而韩愈问的是大颠的年纪,是人的寿数。把人的寿数与念珠数相提并论,正好表示人即是佛、佛即是人,大颠与佛无异。禅宗正好也有这种教理。而当韩愈问大颠一百八是什么含义时,大颠只拉齿三下作为回答,意思则是说佛法与世间万物并无不同,念佛(一百八的另一意义)与扣齿没有差别,那便是行住坐卧皆是禅之意了。

  侄子成仙

  传说韩愈能生活自给以后,就将大哥的遗孤韩湘接到身边与自己同住,并教导他认真读书。但是,韩湘对读书进仕不感兴趣,却对访仙修道执迷不悟,韩愈对此非常痛心。有一次,韩愈在寻找外出访仙的韩湘时,有感而发写了一首诗。诗中说道:"两家各生子,孩提巧相如。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年至十二三,头角稍相疏。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河渠。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问之何因尔?学与不学欤!"希望侄子能有觉悟。

  谁知韩湘回家见到诗后,也写了一首诗来言志。诗中说:"解造逡巡酒,能开顷刻花。有人能学我,同共看仙葩。"韩愈不相信侄子,一会能酿成美酒,一眨眼使树开花。韩湘遂撮土一盆,一会儿说:"花已开矣。"拿开盆只见碧花两朵。叶间有两行小字,是一诗联:"云横九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对侄子的本领大为惊异,只好听任韩湘离开自己,云游天下去了。据说后来不久,韩湘就得道成仙,位列八仙,就是韩湘子。

  叹息李贺

  后来,韩愈的文名越来越高之后,朝廷将他派往东都洛阳国子监任教。韩愈在洛阳致力于古文运动,宣传儒学。但他到洛阳后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少年才子李贺。

  传说,在元和二年(807年),18岁的李贺从近郊昌谷来到城中,带着自己的作品拜谒韩愈。当时,正值中午,韩愈宽衣解带正准备午休,门人递上了李贺的诗稿。韩愈在困倦中不经意地看了一眼,一下子就来了精神,首篇《雁门太守行》的开首两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麟开".就使得韩愈惊叹不已。他立即请李贺到室上座。他们叙说良久,大有相见恨晚之势。

  在韩愈的推荐下,李贺顺利通过地方的初试,被地方保举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但当时一些人忌妒李贺少负盛名,以李贺父名"晋肃"与"进士"谐意犯讳为由,剥夺了他参加殿试的资格。韩愈听说以后,特别写了《讳辨》一文,为李贺打抱不平。文中说:"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遂不得为仁乎?"尽管韩愈的辨护很有力,但仍无多大效果。最后,李贺只能失望而归。

  李贺在写下很多震撼人心的作品后,由于长期精神上的苦闷和压抑,在27岁时英年早逝。李贺之死对韩愈打击很大,使他心灰意冷地叹息很长一段时间,后人对李贺寄予了很大的同情,人们都传说他升天为仙去了。

相关文章

教师节祝福诗句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诗句很是熟悉吧,诗句具有精炼、集中,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的特点。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诗句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师节祝福诗句,欢迎大家分享!  教师节祝福...
古诗名句2013-02-06
教师节祝福诗句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

锻赐ズ咆┫唷肥翘拼嗣虾迫坏淖髌贰4耸且皇淄对鳎ü枋雒媪傺滩ê祈档亩赐ズ晌拗鄣母刑疽约傲僭ǘ塾愕那榛扯鄣乇泶锪耸讼M啪帕溆枰栽狻O旅媸切”嗾淼拿虾迫弧锻赐ズ...
古诗名句2015-02-06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

文天祥的名言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名言,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熟记名言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理解类题目的理解。究竟什么样的名言才是优秀经典的名言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天祥的名言,欢迎阅读与收藏。文天祥的名言...
古诗名句2017-07-09
文天祥的名言

描写二十四节气小寒的诗句

描写二十四节气小寒的诗句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诗句吧,诗句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诗句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描写二十四节气小寒的诗句,供...
古诗名句2013-04-06
描写二十四节气小寒的诗句

中秋诗句带赏析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诗句吧,诗句具有精炼、集中,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的特点。你所见过的诗句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秋诗句带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1、...
古诗名句2017-05-05
中秋诗句带赏析

张爱玲短篇小说《桂花蒸 阿小悲秋》(2)

阿小的男人抱着白布大包袱,穿一身高领旧绸长衫。阿小给他端了把椅子坐着,太阳渐渐晒上身来,他依旧翘着腿抱着膝盖坐定在那里。下午的大太阳贴在光亮的,闪着钢锅铁灶白瓷砖的厨房里像一块滚烫的烙饼。厨房又小,...
古诗名句2019-06-09
张爱玲短篇小说《桂花蒸 阿小悲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