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分析总结
苏轼词两首分析总结
每当学完一个章节,或者一本书的时候,我们往往对自己所学的东西很混乱,那么就需要大家时常去总结一下,鉴于此,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这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苏轼词两首分析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知识点总结
一、基础字词
1、识记字音
故垒(lěi) 还酹(lèi) 樯橹(qián?) 纶巾(guān)
公瑾(jǐn) 料峭(qiào) 一蓑(suō) 萧瑟(sè)
2、识记词义
(1)重点词
料峭:形容微寒(多指春寒)。
萧瑟:①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②形容冷落凄凉。
狼狈: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2)近义词
何妨不妨
何妨:用于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妨”。如:“何妨吟啸且徐行”。不妨:表示可以这样做,没有什么妨碍。用在陈述句中。如:“如果有意见,不妨当面提出来。”
一时时时
一时:一个时期,短时间内,临时、偶然的。如:“一时多少豪杰”。时时:常常。如“时时不要忘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
3、名篇名句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2)一蓑烟雨任平生。
(3)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二、文学常识
1、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诗、词、文、书、画均卓然大家,著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东坡乐府》三卷。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词学上,为北宋词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2、豪放派和婉约派: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的风格。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有苏轼、陆游、辛弃疾、文天祥、张孝祥等,代表作品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婉约派多写男欢女爱、离别愁绪、触景伤情等内容,词句委婉、绚丽,追求精巧、细腻的感情和韵味。代表作家有欧阳修、柳永、晏殊、秦观、李清照等。代表作品有柳永的《雨霖铃》和姜夔的《扬州慢》。
常见误区提醒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苏轼词中的代表作,也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名篇。词作描绘了赤壁的壮阔景象,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赞美,抒发了诗人的理想抱负以及对老大无为的感叹。
上 阕写景,由景入情,引起对古代英雄的怀念。下阕先刻画周瑜少年英俊,从容抗敌的雄姿,抒发了作者的赞佩向往之情。随后的词句既表现出作者对理想境界的“神 游”,又反映出作者对人生所持的某种虚无主义的态度。就全篇来说,贯穿始终的并不是“人生如梦”的悲慨,而是对“风流人物”的赞美,对建功立业等远大理想 的追求,以及因政治失意而产生的牢骚和愤慨。总体来看,词的基调是健康向上的。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全词紧扣途中遇雨这样一件生活中的小 事,来写自己当时的内心感受。篇中的“风雨”“竹杖芒鞋”“斜照”等词语,既是眼前景物的实写,又不乏比兴象征的意味,是词人的人生境遇和情感体验的外 化。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东坡词独特的审美风格。
词的上阕写冒雨徐行时的心境,下阕写雨晴后的景色和感受。 词人以“也无风雨也无晴”收束全篇,精警深刻,耐人寻味。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 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读罢全词,人生 的沉浮、情感的忧乐,在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
看了这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苏轼词两首分析总结的文章,大家对这门课的知识点是不是很清楚呀?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也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考状元笔记:把语文知识调制成为高分催化剂
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世界。
别人能做到的,你也能做到。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成功经验中,让高考“状元”激励我们,走向成功,通往大学殿堂。
一、走进高三,快速适应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这首周杰伦的《蜗牛》也是我在高三冲刺阶段的“战歌”。是的,高三会很苦,高考是挑战。但有苦才有甜,挑战与机遇并存。面对高考,不必畏惧,而应感激,只有它能让人生在最短时间内增值,只有它能使我们磨炼出坚强的意志。“用一年,换一生。”这是我的高三宣言;“信念坚定+持之以恒。”这是我恪守的学习准则。(刘涵,2006年云南高考文科状元)
那么,如何快速适应高三紧张而又繁重的学习生活呢?
1.准确定位,做好规划
认真分析,给自己的学业水平出初步定位,结合实际,树立目标。有了理想和目标,学习才会有追求的动力。
可以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检测目标,并在一定的时间后对目标进行修改和完善。
2.抓牢基础,形成网络
高三的学习一定要抓基础,并把知识网络化、系统化,在此基础上学以致用,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因为现在的高考正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化。
3.主动学习,善于总结
高三的学习其实是对十年苦读的一次总复习,在这个高二转折到高三的关键时刻,我们应该转变身份,主动学习,从知识的接受者转变成知识的梳理者,把自己的所学尽可能地全部整理一次,发现薄弱之处,及时有针对性地补漏补缺,强化自己的知识储备。
分析总结对高三同学来说是不可缺少的。遇到新问题,学到新方法,都应及时记下来;每次考试,对于新题型的解法思路、典型试题等都要及时整理分析。得失心中有数,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二、缓解压力,从容应对
非智力因素往往左右结果,摆正心态吧。当我因成绩波动而焦躁时,我会选择用安静的音乐来平静自己;当我意志消沉时,我会用榜样来激励自己;当我情不自禁开始胡思乱想时,我也会给自己放个假,留出时间来天马行空地幻想。我用各种方法来保持一个好的心态。永远乐观、积极,调整最佳心态来应对每一次人生的挑战。(李小龙,2007年宁夏高考理科状元)
面对高考,压力肯定会有的。面对学习压力,我们可以做一只最好的轮胎。气不足,就打点儿;气太足,就放掉一点儿,无论在哪里使用,什么样的路面,轮胎都能够适应,并且跑得轻松愉快。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做一只最好的轮胎,还要有“备用轮胎”——这就是面对压力的平常心。具体来说,有以下四点需要注意。
第一,压力适度,举重若轻 高中历史。就是以适度的紧张面对生活压力,镇定自若,学会使自己“心静如水”。
第二,适应性好,生活、学习有条不紊。感到学习有压力时,最好是给自己列出一个清单:你有多少事情要做?做什么?有哪些知识还不熟悉,原因是什么?针对每一门课程,你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外界有什么干扰因素?最后制定月、周、日的具体行动计划,坚持不懈,一定会有成效的。
第三,承受力强,科学分析和正确评价自己。不要因一次考试成绩落后而气馁。只要我们把精力用在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上,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就会体验到成功,看到希望。
第四,变压力为动力,建立适当的目标。在考试前可以制定一个基本目标,但不要把分数高低看得过分重要,只要自己努力去准备,尽量争取考得好一些,就是我们最切实的目标,分数不是唯一的标准。我们应该看到自己天天在进步,任何压力都可以转化为动力。
释放压力,轻装上阵(杨清嘉,2008年江苏省高考文科状元)
当然,谁都希望自己一举成功,早日圆大学梦。但现实中总会有人失望。你要相信,“上帝为你关闭了这一扇窗,就必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你会因此比别人多了一分面对挫折的勇气,多了一份不平常的经历,所以,你何必为此整日愁眉不展、唉声叹气,把该努力学习的时间白白浪费在无谓的叹息中呢?
打消顾虑的你,轻装上阵的你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不过,一点压力也没有,也会降低我们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同学们要学会调节自身的心理压力。不要给自己一道“死命令”:今年非考上不可。
我们可以有100次的失败,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有第101次的追求,况且高考并不是我们成才的唯一出路,何苦把自己逼到一个“死胡同”呢?
克服焦虑,优化情绪(陈溢辉,2008年宁夏高考文科状元)
临近高考,心情紧张,担心自己发挥不好是高三同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个时候不紧张才麻烦。其实随着紧张度的提高,学习成绩也会提高。
但紧张过度又会物极必反,有的同学会出现心慌气短、头晕失眠、情绪不稳等症状。过度焦虑使人不能集中精力,记忆力受到干扰,到考场上也会丢三落四,大脑不灵活,思考能力下降。那么怎么才能克服焦虑、优化情绪呢?
首先要以平常心对待高考,只是把它当成和平常一样的考试,这样心情自然稳定。其次,不要把考试焦虑看得过重。如果过分为焦虑担忧,反而心中刻上焦虑的痕迹,使症状越来越严重。而且考试焦虑也是相当普遍的,大多数同学都存在程度不一的焦虑。谁过分看重考试焦虑,谁就会受到影响。如果已经出现心慌,心跳加快等情况,可以试试自我放松。一个是做深呼吸;另一个是把全身肌肉绷紧再放松,也可以与深呼吸一起做。累了烦了的时候做几遍可使大脑得到休息,提高学习效率。
此外,可是想象美好的事物或景色,或者是散步、打球、听音乐、聊天、做家务等,都可以起到放松的作用。
理解父母,相互沟通(姜妍,2008年辽宁省高考文科状元)
有同学抱怨自己的父母太唠叨,每天不停的在耳边叮嘱:多吃一点、多穿一点、好好学习、为我们争气啊!是的,我们的压力已经够大了,为什么每天还要给我们施压呀?恰恰就有同学因此和父母闹矛盾,最后是两败俱伤。
作为孩子,我们要将心比心,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就能理解父母那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苦心了。我们要学会与父母沟通,共商大策,取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因为大家的目的是一致的。这样,便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帮助我们实现心中美好的梦想。
高三复习进入紧张的复习阶段后,一般说来,学生在学习中出现轻度的、暂时的心理疲劳现象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不及时调节,使身心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就可能加重心理紧张,造成心理和精神上的失调、紊乱,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下面是高考状元们如何积极防治心理疲劳的心得体会?
三、借鉴经验,提高成绩
我最经典的学习方法——纠错法,就是把原来做过的习题里,所有做错的题目都记录在一个本子上,最好每门课都能记下来,经常把原来的错题拿出来看看,对提高成绩帮助很大。(申屠李融,2008年浙江高考文科状元)
合理安排复习进程,确定适当记忆方法(王晓涛,2008年安徽省高考文科状元)
针对自己情况对各科作好复习安排,交替使用大脑。大脑的忙和闲是可以调节的,不要长时间学习同一门功课,每隔一定时间转换不同的学习内容。一种内容的学习时间不超过一个半小时,以避免大脑疲劳。制定适当记忆方法,或用谐音记忆、或用口诀记忆,只要适合自己就行。
科学用脑,提高效率(郭薇,2008年陕西省高考文科状元)
很多高三同学反映,“自己学习不可谓不努力,可收获却不大,导致自己都丧失信心了。”这是因为,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一些同学的努力是回家后熬更受夜,苦苦钻研。等到第二天到学校后却是头重脚轻,两眼昏花,对于老师提醒的重点和难点不甚知之。
每时每刻都在学习并不是好的学习方法,我们要学会劳逸结合,保证我们大脑的思路清晰,才能有比较高的学习效率。另外,还要注意及时理清线索,梳理知识脉络,使知识系统化,有利于我们从整体上去理解记忆。
陕西省高考理科状元滕少华,高考语文考了145分,他是这样复习语文的:
1.把系统化知识调制成为高分催化剂。高三复习时要特别注意最后的模拟测试。做完卷子后要把重点的东西重新看一遍,做好总结。比如语音是一个系统,复习时候要密切关注所有学过的字词的读音,像形近字、多音字、容易误读字的读音等,将诸如此类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归纳,便于记忆掌握。
2.紧追常用知识,不与生僻内容亲密接触。在高三复习阶
段,我把复习的着眼点集中在课本上,对众多的复习资料作淡化处理。
3.训练应试作文模式,拿下半壁江山。应试作文,与一般文章的写法有很大区别。应严格训练根据不同题目选取不同立意和结构的能力。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参考高考高分作文固定结构,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应试作文模式,争取高考作文取得好成绩。
高考语文中判断病句辨析的十个切入点
编者按:小编为大家收集了“高考语文中判断病句辨析的十个切入点”,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辨析病句是语文高考试卷中的必考题,复习时应高度重视。但病句类型多又很难识别,实是考试一大难题。在备考中,经过多年实践,我发现只要抓住病句辨析的切入点,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切入点之一:句首由介宾短语引导,审视是否缺主语。
1、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2、在全体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排除了这十几个隐患,保卫了防洪大堤。
分析:句首介宾短语如“通过……”、“经过……”、“在…中(下)”“从…中”等,一般充当状语,表明原因、理由或时间或处所等,它后面没有主语时,就有可能是缺了主语了
切入点二:宾语部分较长,可能缺宾语中心语。
1、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的分成,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
2、你们要尽量完成党交给你们的探听敌人的情况。
提示:在一个句子中,如果宾语部分比较长,要特别注意是否缺宾语中心语。
切入点之三:定语或状语较长,能否与中心语搭配,排序是否恰当。
例:我们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争取在本世纪末把我国的教育事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分析:句中的“把我国的教育事业”作谓语“达到”的状语, “达到”不是表处置的动词,“把…事业”与“达到”不搭配,可将“把”改为“使”。
切入点之四:句中有双面词注意前后应一致。
1、能否做到一拼到底,是事业有成的重要条件。
2、对错误的行为不进行严厉的批判,是革命能不能成功的重要一环。
3、故宫的门票是否还要长,有关部门的回答是否定的。
切入点之五:句子是否定句或否定反问句,否定是否当。
1、难道否认我们的意见是不正确的吗?
2、谁也不能否认鲁迅不是伟大的文学家。
3、为了防止这类事件不再发生,我们应该认真总结教训,提高认识,加强管理。
4、这位西方和平主义政客曾提出“遏制”战略的构想,运用非军事手段外的一切手段阻止前苏联扩张。
5、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必可挡风。
6、近几年来,王芳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收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资料。
小结:否定词 (忌、未、非、无、否等)
反问句(肯定反问 否定反问 双重否定反问)
“无时无刻不”表“时时刻刻都”
切入点之六:句中有表数量或程度的词语,审视它是否与其它词语矛盾
1、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六门功课平均都在90分以上。
2、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六门功课大约都在90分以上。
3、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六门功课大约在90分左右。
切入点之七:感觉句子特别别扭,审视是否句式杂糅。
1、人的成长发展,关键在于人生观起作用。
2、止咳去痰片,他的主要成分是由远志、桔梗等配制而成。
3、这届全运会会徽、吉祥物设计的应征者大多是以青年教师和大学生为主。
4、在北京举办了古埃及第一个文物展览,此次展览有145件埃及国家级文物集体亮相北京。
切入点之八:句中有并列结构,审视并列是否恰当。
1、我们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 ,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2、无论是工人、农民,还是青年、妇女都应遵守法律。
3,通过检查,大家讨论、发现、解决了课外活动中的一些问题。
分析:并列结构,并列的各项不能有意义上的交叉、分类和顺序。
2、老人那清晰的思路、开朗的性格、乐观的情绪以及坚定的信心,深深地感染了我们。
3、我们应采取各种办法培养和提高师资水平,尤其是中年教师的水平。
4、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出席人员、应注意的问题。
分析:并列结构的各项,在句中充当成分。
(1) 、如果充当主语,就要考虑并列的每一项是否能与共同的谓语搭配;
(2)、如果充当谓语,就要考虑并列的每一项是否都能与共同的主语和宾语搭配。
(3)、如果充当宾语,就要考虑并列的每一项是否都能与共同的主语和谓语搭配。
5、《条例》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周密而深刻的说明。
分析:病句中的并列短语之间,不能构成对应关系。
6、 《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内容丰富,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分析:病句中的并列短语常修饰不当。有时语序不对。
7、思想政治课,应该把政治常识和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结合起来。
分析:句子当中的词的本身,结构不一致。
8、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分析:并列短语中的多个人和物同时出现,可能导致涉及对象的不明确,从而产生歧义。
切入点之九:如果是复句,可作如下五方面的审视。
(一)关联词语是否配套
例如: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分析:句中关联词语无论不与表并列的和配套,而是与表选择的还是配套,无论还是(或)都的结构形式,表示条件不同而结论(结果)一样。
(二)关联词的位置是否恰当
当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时,第一个分句的关联词就放在主语后面;当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时,两个分句关联词均放在句首,否则就会因关联词位置不当而影响表达。
例如:不但他能够领会马克思主义有关理论的精神实质,而且能够用这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
(三)关联词所表达的关系是否与两个分句的语义关系相符
例如: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了顶峰。
(四)两个分句的句序是否恰当
例如:许多传世杰作不仅是人类艺术宝库的珍品,而且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五)分句较多,审视是否中途偷换主语而使句意不明
例如: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切入点之十:句子成分齐全、搭配恰当,是否合乎逻辑。
1、在古代,这类音乐作品没有文字记载,没有乐谱资料,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
2、故乡的.发展情况对于我是很熟悉的。(主体和客体倒置)
3、办事只凭经验是不行的,因此我们必须反对这种经验主义。(偷换概念造成前言不搭后语)
4、虽然我们存在人手不够的问题,但这件事并不复杂 ,我们几个人是完全能办好的。(语意自相矛盾)
5、这学期我们认真学习了语文,因此数学学得不够好。(强加因果关系)
6、你这次当选为班干部,应该好好地和同学们 混在一起 ,以便于开展工作。(褒贬色彩不同而混用)
7、你们老人病了半年,再不回去看看,万一逝世了,面都见不着了。 (语体风格不同而混用)
8、这篇文章语言优蓄,写得不错,但是没有几个人看得懂,真实遗憾。(生造词语)
9、他上课时精神涣散,根本没有注意老师讲了些什么?
10、他们几个人铤而走险,终于攀过悬崖绝壁,来到这片开阔地带。(成语误用)
以上就是为大家提供的“高考语文中判断病句辨析的十个切入点”希望能对考生产生帮助,更多资料请咨询中考频道。
怎样打好高中语文基础
一、语文基础知识的类型及其重要性
“知识是智能的基础,记忆是思维(智力之核心)的基础”,可见掌握“双基“的重要。
“语文基础知识”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凡语音、字词、句法、修辞、标点符号、文化文学常识、写作常识、诗文背诵等,都包括在内。
为学习方便,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两类:记忆型、应用型。从高考考纲考点考题上看,记忆型的知识,起码有字词的音形义(历年第1第2等试题),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和填空(如1996年第9题、30题),名言佳句的填空(第Ⅱ卷),文言文实词的比较(1996年12、13、14题)等。应用型的基础知识,如标点符号、近义词和成语的选择、病句的诊断、古今诗文的理解和赏析,几乎覆盖所有考题。
二、学习掌握“双基”的有效方法
1、强化记忆的“秘诀”
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实质就是与遗忘作斗争的过程。这里根据心理科学,总结强化记忆的五条诀窍。
①首记:“一飞冲青天,旷世不再鸣”。这是说对首次记忆的新内容,一定要“不惜千金买宝刀”。心理学表明:10分钟能记住的东西,要再有5分钟,变换着方式(默想、默写、诵念等)去记忆,效果最佳。许多同学,记忆新知识时,只是达到了一种临界状态,就自以为记住了。这样的记忆量,十分钟后就消失40%,更增加了间隔记忆复习的困难,实在得不偿失。
②复记:“悬虫低复上,斗雀堕还飞”。反复记忆才能相对克服遗忘。对较复杂、深奥信息的记忆,不可能一劳永逸。心理实验证明:凡自己默诵的东西,三小时后遗忘10%,三天后遗忘25-30%,时隔越长,遗忘率越高。我们重点中学的学生,必须结合实际,科学安排复记。首记可在讲课当天晚自习;二轮记忆在临新课前一天自习,或其它时间;三轮则在课前几分钟,用过电影的方式再现。事实证明,各轮复记的时间,一次比一次短,绝对可行。
③化简:“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对复杂的知识系统,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化简为原始的、天然的、通俗的要素,就能记得牢、多、快。这里介绍三种化简法。第一,抓共性化简。如很多形声字、会意字,其中有很多字的构字部件是“人”和“手”的变形。如“ 亻”、“方”、“元”、“攵”、等是“人”的变形;“扌”、“寸”、“又”、“彐”、“廾”等是“手”的变形。抽出变形“人”和“手”,能帮我们区分很多汉字的形和义。如“陷”左上为人凡īan 韵者皆从“xiàn”(“陷”之古字),“舀”上为手,凡ao韵者皆从“舀”。“舁”下为手,当“举”讲,不是“鼻”的下部。“祭”上以“又(手)”取“月(肉)”,表示恭敬,不是“登”的上部(张开的两只脚)。“牧”以“牛”、“人”会意。“秉”乃以“手(彐)”撮禾,所以有“秉烛夜读”之用,“兼”乃以手撮双禾,所以解为同时取得、同时、再加上、还有等。第二,举“例句”化简,如通过“狼吞虎咽”掌握“使动”;通过“歌喉甜润”掌握“形容式”通感;通过“我有个姐姐在北京读书”和“我有理由反驳你”,掌握“有”字带起的“兼语式”和“连动式”等等。第三,编“歌诀”化简。如学习了逗号的多种用法,可自编自己能领悟的歌诀:句子当中常停顿,要用逗号来分清:复句中,分句间;单句中,很关键--主谓长,或倒装,动词后,宾语长;状语在句前,句中又较长;称呼应对序次后,插入成分在两旁;复杂并有停顿,用逗用顿细思量。
④强联:“变形易色,随风东西”。要善于在未知与已知之间、抽象与具体之间、杂乱与条理之间,进行识记内容的联系与转换,这是强化记忆的有效方法 高考。如果发现不了上述联系,宁可根据个人体验或外部的、偶然的联系,“强行自制”一种联系,不怕“变形易色,随风东西”。如《为了忘却的纪念》岂不《南腔北调》?《论雷峰塔的倒掉》,乃一《坟》堆;“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正是〈战国策〉;“莫(摸)里哀”作茧自缚〈吝啬鬼〉。又如记忆古代的人名与字,如没有“互补”、“互反”关系,都可用以上方法。
⑤札记:“闲云一片不成雨,黄叶满城都是秋”。“闲云”飘来荡去,“一片”不能成雨。一定要准备一两个袖珍札记本,按基础知识的纲目分类,随时摘记或剪贴各种基础知识。这里参考考纲考点和考题,提供一个分类纲要:容易读错的字(如形、义也易出错,不妨就地记录,下列各项也可照此处理):容易写错讲错的字词、成语;近义词和反义词;不易掌握的关联词语;语法和美名病句;常用修辞;标点符号;古今文化常识;古今文学常识;名言佳句;常用文言实词;写作常识;写作素材。关于以上内容,有不少现成的汇编书刊,还用自己作札记吗?用,因为一般汇编是针对普遍情况而录辑的,使用起来不切合每个人的情况,浪费时间。应将其中自己模糊不清的重新摘录出来,以免复习时作无用功。很多同学因为时间紧,没空作札记,或者集中突击抄录、背诵,结果还是“一团茅草乱蓬蓬,蓦地烧天蓦地空”,仍是一笔糊涂账。
2、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可靠途径
高考《语文科说明》强调:“语言知识着重于应用,不考名词术语。”这和《大纲》中“不要用名词术语考学生”的原则是一致的。历届高考命题,如第1卷全是单项选择,要求学生在准确把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迅速四选一,又如第2卷简答题,考核学生对语法章法的运用和应变能力,都体现了上述原则。
那么,如何在平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呢?
①比较:A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必须细心发现与感悟某些基础知识的同中之异。平时,有的同学只注意了借代与借喻;象征与借喻、双关;移用、移觉与移情;连动句与兼语句等修辞语法方面的比较,其实这是很不够的,还必须善于发现在标点、词语(包括成语)章法诸方面的相异处。如省略号与破折号都可以表示语言中断,但究竟有什么细微差别,表注释说明的破折号、冒号、括号有什么不同的适用范围,清早、清晨、黎明、拂晓(军事用语)有什么不同,“密密匝匝”与“密密麻麻”有什么差别,“先国之急而后私仇”与“每行事辄先人后己”中的“先”“后”是使动还是意动(似乎都可译为“把什么放在……”,但前一句是给门客作思想工作时说明自己主观认识的,在语境中宜为意动;后者使动)。又如,一段文章首有概括,尾有总结,应该以哪句为中心句?这就需要比较其明晰度和全面性。
B“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必须善于发现和感悟异中之同。这是同学们较少涉及的一种比较。事实上,很多知识都有交叉重合之处,如果没有求同的习惯,势必造成认识的混乱和做题的犹豫。学习好的学生,总是带着“旧知”去感悟“新知”,既能区分某些知识的相异点,又能抓出相同点。如比喻与此比拟常常兼格,泰山岩石“有的像莲花瓣(形似;以拟物),有的像大象(同上),有的像老人(只是形似,而人格化不足,此语不能说比喻比拟人兼格),有的像卧虎(同前),有的错落成桥(同前),有的兀立如柱(同前),有的侧身探海(拟人为好),有的怒目相向(拟猛虎)。经一一比较,总的说来运用了比喻和比似是不错的。又如“阿”与“陟”中有相同的“左耳”(左耳为“阜”,土山),因此“阿”有山陵义,“陟”为登高。其他如徘徊、踯躅、踟躇(蹰)、彷徨、徜徉、逡巡,有共同的意素;连动句、兼语句的第一个动词谓语,都可用存现动词(有、没有)带出;说明顺序的由主到次、由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由简到繁,都体现了“逻辑关系”……经常异中求同,则可“千颗明珠一瓮收,君王到此也低头”。
②总结:“暗中摸索总非真,眼触心生法自神”。光靠平时听课,从老师那里学一些答题的方法(如下定义的方法,变换句式的方法),是不够的,还应当“眼触心生”各种方法,把自己学习和运用的一些粗浅的或精要的体会,总结出几条,作为学习和实践的遵循。如概括段意有三法:或牵头羊(取中心句);或摘熟瓜(联缀关键的并列词语);或自炼金钟(自出文句,超级概括)。又如,在分析复句或分层时,必须把长句缩短、内容化简,才便于把握上下文章及其关系。而长句缩短有老师讲的“紧缩法”(找主干),可有时用紧缩法不但没用,而且有害,因为紧缩后只剩皮骨而没有血肉。如:“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我们的祖先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对此,我们可以这样化简:历史悠久,文明灿烂,传统独具,贡献卓越。这样一来就把中华民族历史的基本特征涵盖了。这种方法是把宾语转为主语,把定语转成谓语,可以叫做转换法。又如很多同字写议论文的结尾非常简陋,不是机械重复论点,就是口号化、公式化,那么,通过学习课内外文章也要自评总结一下。如归纳升华法(〈拿来主义〉);优胜条件激励法(〈崇高的理想〉);目的意旨伸说法(〈当说必说〉)等等。
③练习:“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除重视老师布置的练习之外,要有自己独到的练习。首先,要注意选择综合性强、又紧扣考点考题的练习。当前有些同学多侧重有关构字法、词语合成方式、句子语法图解、修辞格辩识的练习。这类练习拘泥于单项知识的初步运用,又有违离考试说明的原则之嫌,没有什么价值。应着重综合性强、内容看似平易却奇崛的练习。如高考题中考查的字词,很多是常见字词(迫不即[及]待、仗义直[执]言、酗[xiōng?xù]、觥[guāng ?gōng] ),所谓奇形崛,应是一指“常字见险”,二指文字意味浓(如考题有“繁翳”、“羞赧”、“绮丽”),三指维护语言的纯洁的必要工程,如“覆”、“像”、“叠”几字曾一度合法简化为“复”、“象”、“迭”,而后来又纠正了,比如1997年“二简字”在1986年废止了。而其中有的影响深广或不被重视,高考对此也有涉及(迭与叠)。又如,近义词和近义成语的运用,综合性很强,这些更应多作练习。当然,也要注意关于标点符号等灵活性强、难度大的单项练习。如1993年有这样的题:下列各句加点的部分与“学校对我们的意见很重视”中加点的部分结构相同的一句是: A老师对学生的表扬非常及时。 B大家对他的关心使他很受感动。 他对我的意见很不少。 我对你的长处了解得很清。
其次,要注意练习节奏:初练不怕慢,练后有反馈。比如上题,同样的介词结构,却作了不同的成分,应当从语意与语法的相互制约的关系上细心感悟一番,说出自己的心得。当然,练习还有属于应试能力的事,不是我们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范畴,在此从略。
④当小先生:“谆谆而后喻,讠尧 讠尧(náo,据理反驳)而后服。”根据实验,积极参加老师组织的轮流“讲习”活动,或向老师请示,自行组织轮流讲习,是深入理解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因为当你站出独立讲习的时候,最能促使你作充分准备,把问题说深讲透、记牢用熟。其时间安排:每课前三分钟;晚自习下课前三分钟;课余时间互相之间;集中时间多人分组讲。内容:名言佳句、成语、课文探宝、课外难题。如此,久而久之、大有裨益。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文言文难句翻译规律
编者按:小编为大家收集了“高中语文学习方法:文言文难句翻译规律”,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言难句是由文言词按照一定的文言句式组成的,文言难句翻译之“难”,主要在于对文言词义和句式的理解有困难。其中,文言词义的理解难度更大,因为有很多文言词义跟现代汉语词义不一样,同学们不容易理解。词义不能理解,句意也就不能正确译出。同学们必须准确理解文言词义,这是解决文言难句翻译这个问题的关键。文言词义的理解要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1 .注意词的古今异义
由于词义的发展变化,有的词古今意义有所不同,需要仔细辨别。
例如,“去”的现今常用意义是“到… 去”,古代的常用意义是“离开”,动作趋向古今恰恰相反。《烛之武退秦师》 中“亦去之”应译为“晋军也离开郑国”。“偷”今义常指“偷窃”,古义常解为“苟且”“马虎气《 商君书· 农战》 中“善为国者,仓凛虽满,不偷于农”,此句应译为“善于治理国家的人,粮仓即使充实,对农业也不马虎”。
2 .注意一词多义
有的文言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具有不同的意义,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如果理解有误,也容易导致文言难句翻译的失误。例如“兵”:
斩木为兵(兵器),揭竿为旗(《过秦论》)
项羽兵(军队)四十万,在新丰鸿门(《 鸿门宴》)
皮池乔木,扰厌言兵(战祸)(《扬州慢》 )
3 注意词类活用和通假字
常见的词类活用,有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意动、使动,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意动、使动;动词的使动用法等。还要注意通假字。例如:
既东(向东,名作状)封(把… … 当做边疆,意动)郑 (《烛之武退秦师》)
天下云(像云那样,名作状)集响(像声响那样,名作状)应,赢根而景(通“影” )从 (《过秦论》)
4 .注意辞格典故
在文言文中常会遇到一些不易翻译的含修辞格的句子。如司马迁《 报任安书》 中“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缥继之辱哉”一句,“缥继”代指一种刑罚,译句则应表明;
又如《左传· 嘻公四年》 中“君惠徽福于敝邑之社樱,辱收寡君… … ”一句,很隐讳、委婉地表达了意思,翻译时则应表明其用意,译成“您如果不毁灭我国,肯跟我们结成同盟… … ;
再如王勃《 滕王阁序》 中“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用了冯唐、李广、贾谊、梁鸿的故事来影射不得志和受贬斥的遭遇,发泄他的“时运不齐,命途多外”的感慨,翻译时可用“就像… … ”一类句式表明语意。文言文中还有一种特殊的修辞格“互文”,翻译时要加以还原,补全意思。如“主人下马客在船”(《琵琶行》 )、“岸芷汀兰”(《岳阳楼记》 ),这是互文见义,可译为“主人、客人一同下了马,一同上了船”和“岸上和小洲都长着小草和兰花”。
碰到典故,要弄懂并译出在文中的用意。比如“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应译为“… … 想要建立像汉朝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晋山封山而还那样的功绩”。5 .注意文化知识
有的文言文选段常常牵涉到古代礼俗、天文、地理、典章制度等文化知识,在文句翻译时也要留意,以免弄错。
以上就是为大家提供的“高中语文学习方法:文言文难句翻译规律”希望能对考生产生帮助,更多资料请咨询中考频道。
2016年高二寒假语文作业及答案上册
【摘要】鉴于大家对高中频道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此文“2013年高二寒假语文作业及答案上册”,供大家参考!
2013年高二寒假语文作业及答案上册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天理昭然 休恁(rn)地说 命途多舛 (chun) 服侍不遐
B.哀声叹气 性情孤僻 通霄做梦 无精打采
C.轻鸢(yun)剪掠 锱铢(z‰zh‘)必较 不既不离 富丽堂皇
D.接榫(s“n) 央浼(mi) 壶觞(shng) 傩送(nu)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我市大型杂技“水秀”因为经过旷日持久的精心准备,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
B. 高二年级篮球赛各班水平良莠不齐,但同学们参与的热情很高。
C. 由于兄弟单位的鼎力相助,我校的软环境建设有了质的飞跃。
D. 这次考试他的作文写得不好,让人不忍卒读,被判为跑题作文。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B.王夫人丧子后好不容易再次得子,无论从母性本能还是从自身权益出发,王夫人对宝玉都弥足珍贵。
C.几天前,他刚接待过包括省教育厅副厅长在内的一批省市领导来到我校,专门调研新课标落实的问题。
D.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科学无禁区,不过并非没有科学伦理的规范。
4.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 )
这个时候,我喜欢登上老房子, ,面对隐约的地平线, ,我就会听到房子里有人走动的声音,我就会感受到幸福,幸福真的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感受。
①面对温暖的炊烟,面对鳞次栉比的屋脊 ② 面对鳞次栉比的屋脊,面对温暖的炊烟
③还有散布在空气里的恬淡的麦香 ④还有散布在空气里的麦香的恬淡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
5.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所难以割舍。
B.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
C.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其中尤以后者为多。
D.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一斑。
6. 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
B.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C.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异曲同工。
D.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显得更为出色。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这说明王之涣的诗当时曾被广泛传唱。
B.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难以流行。
C.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是不会把它看得很珍贵的。
D.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在若干年后应该也会被人们推崇的。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途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子何为者也?”对曰:“我越石父者也。”晏子曰:“何为至此?”曰:“吾为人臣,仆于中牟,见使将归。”晏子曰:“何为为仆?”对曰:“不免冻饿之切吾身,是以为仆也。”晏子曰:“为仆几何?”对曰:“三年矣。”晏子曰:“可得赎乎?”对曰:“可。”遂解左骖以赠①之,因载而与之俱归。
至舍,不辞而入,越石父怒而请绝,晏子使人应之曰:“吾未尝得交夫子也,子为仆三年,吾乃今日睹而赎之,吾于子尚未可乎?子何绝我之暴也。”
越石父对之曰:“臣闻之,士者诎乎不知己,而申乎知己,故君子不以功轻人之身,不为彼功诎身之理。吾三年为人臣仆,而莫吾知也。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子为忘;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我者同矣。我犹且为臣,请鬻于世。”
晏子出,见之曰:“向者见客之容,而今也见客之意。婴闻之,省行者不引其过,察实者不讥其辞,婴可以辞而无弃乎!婴诚革之。”乃令粪洒②改席,尊醮③而礼之。
越石父曰:“吾闻之,至恭不修途,尊礼不受摈④。夫子礼之,仆不敢当也。”晏子遂以为上客。
君子曰:“俗人之有功则德,德则骄,晏子有功,免人于厄,而反诎下之,其去俗亦远矣。此全功之道也。”
(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赠:当作“赎”。②粪洒:扫除清洗。③醮(jio):古代嘉礼中的一种仪节。④摈:通“傧”,音bīn,傧相,意为古代替主人接引宾客和赞礼的人。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何绝我之暴也 暴:暴躁 B.士者诎乎不知己 诎:屈从
C.请鬻于世 鬻:卖 D.免人于厄 厄:困境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10.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晏子前往晋国,在途中遇到了越石父,替他赎身,可见晏子善于识别人才,爱护人才。
B.越石父认为晏子对自己失礼,仍把他当奴仆,十分生气,说明他态度偏激,心胸狭窄。
C.晏子听了越石父的一番话后,深感愧疚,就以嘉礼相待,这使越石父颇受感动。
D.君子认为,晏子能远离世俗的偏见,礼贤下士,不居功自傲,这样就可以保全功德了。
第II卷(共120分)
四、(23分)
11.翻译下面划线的句子。(10分)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li)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s)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其生而曳(y)尾于涂(t)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1)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译文: 。
(2)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译文: 。
12.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1)开头两句中“送”“动”两字用语巧妙,请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
答: 。
(2)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与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感有何联系?
答: 。
13.名句填空(5分):(以下两组试题任选一组,两组都选的以第一组为准)
第一组
潦水尽而寒潭清 ① , ② 访风景于崇阿。(王勃《滕王阁序》)
臣少多疾病, ③ , ④ 至于成立。既无伯叔, ⑤ , ⑥ ,晚有儿息。 ⑦ , ⑧ , ⑨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③ ⑩ ,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
第二组
渔舟唱晚 ① ,雁阵惊寒, ② 。(王勃《滕王阁序》)
倚南窗以寄傲, ③ , ④ ,门虽设而常关。 ⑤ , ⑥ , ⑦ , ⑧ , ⑨ ,抚孤松而盘桓。(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天长地久有时尽, ⑩ 。(白居易《长恨歌》)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云南看云 沈从文
云南是因云而得名的,可是外省人到了云南一年半载后,一定会和本地人差不多。对于云南的云,除了只能从它变化上得到一点晴雨知识,就再也不会单纯的来欣赏它的美丽了。看过卢锡麟先生的摄影后,必有许多人方俨然重新觉醒,明白自己是生在云南,或住在云南。
战争给了许多人一种有关生活的教育,走了许多路,过了许多桥,睡了许多床,此外还必然吃了许多想象不到的苦头。然而真正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说不定倒是明白许多地方各有各的天气,天气不同还多少影响到一点人事。云有云的地方性:中国北部的云厚重,人也同样那么厚重。南部的云活泼,人也同样那么活泼。海边的云幻异,渤海和南海云又各不相同,正如两处海边的人性情不同。河南河北的云一片黄,抓一把下来似乎就可以作窝窝头,云粗中有细,人亦粗中有细。湖湘的云一片灰,长年挂在天空一片灰,无性格可言,然而橘子辣子就在这种地方大量产生,在这种天气下成熟,却给湖南人增加了生命的发展性和进取精神。四川的云与湖南云虽相似而不尽相同,巫峡峨眉夹天耸立,高峰把云分割又加浓,云有了生命,人也有了生命。
云南的云给人印象大不相同,它的特点是素朴,影响到人性情,也应当是挚厚而单纯。它似乎是用西藏高山的冰雪,和南海长年的热浪,两种原料经过一种神奇的手续完成的。色调出奇的单纯。惟其单纯反而见出伟大。尤以天时晴明的黄昏前后,光景异常动人。在这美丽天空下,人事方面,我们每天所能看到的,除了官方报纸虚虚实实的消息,物价的变化,空洞的论文,小巧的杂感,此外似乎到处就只碰到“法币”。大官小官商人和银行办事人直接为法币而忙,教授学生也间接为法币而忙。其余平常小职员、小市民的脑子,成天打算些什么,就可想而知了。云南的云即或再美丽一点,对于那个真正的多数人,还似乎毫无意义可言的。
近两个月来本市连续的警报,城中二十万市民,无一不早早的就跑到郊外去,向天空把一个颈脖昂酸,无一人不看到过几片天空飘动的浮云,仰望结果,不过增加了许多人对于财富得失的忧心罢了。就在这么一个社会这么一种精神状态下,卢先生却来昆明展览他在云南的摄影,告给我们云南法币以外还有些什么值得注意。即以天空的云彩言,色彩单纯的云有多健美,多飘逸,多温柔,多崇高!观众人数多,批评好,正说明只要有人会看云,就能从云影中取得一种诗的感兴和热情,还可望将这种可贵的感情,转给另外一种人。换言之,就是云南的云即或不能直接教育人,还可望由一个艺术家的(绿色圃中 原文地址
所以我觉得卢先生的摄影,不仅仅是给人看看,还应当给人深思。
1940年
14.“看过卢锡麟先生的摄影后,必有许多人方俨然重新觉醒,明白自己是生在云南,或往在云南。”句中“俨然”的含义是 ;就文章结构而言,该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15.作者希望“我们”也“静观默会天空的云彩”的目的是什么?(4分)
答:
16.在第2自然段中,作者写“云有云的地方性”的用意是什么?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6分)
答:
17.请简析文中云南的“云”的主要特点及象征意义。(8分)
答:
六、(15分)
18.在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评委们对有关人物的评述多用精彩生动、极富个性化的语言概述他们的事迹,对他们做出准确的评价。
如评述刘翔时写道:12秒91,他就实现了一次伟大的跨越,100年来的记录成了身后的历史,十重栏杆不再是东方人的障碍,因为中国有刘翔!这个风一样的年轻人,他不断超越,永不言败,代表着一个正在加速的民族。他身披国旗,一跃站在世界面前。
请从下面人物形象中选出一个,参照上例又不拘泥于上例写一段话。(5分)
林冲 刘兰芝 翠翠 别里科夫
19.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4分)
芝兰绕阶 黄牛耕地 翠柳迎春 桃李满园
千里绿 春绣锦 座凝香 万山金
20.下面是一段介绍王羲之书法的文字,请用比较工整的语句(如排比)概括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主要贡献。要求:①符合原意。②不超过30字。(6分)
在书法史上,王羲之是一位富有革新精神的大书法家。他早年从卫夫人学书,后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楷书学钟繇,在书法上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中晚年时,他不满当时用笔滞重、结体稚拙的局面,锐意改革,书风大变。他对楷书的结构、点画等加以变革,使楷书趋于匀称俊俏,挺拔多姿;他开创了今草,其草书用笔多变,流畅而富有韵致,比起前人有了质的飞跃;他的行书婉转灵动,俊逸妍美,从此行书取得了与篆隶楷草并列的地位。
七、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水在轻轻地流,岸静静地依偎在旁边,一切是那样的和谐而美好。渐渐地,水厌倦了岸的围困,想寻找没有约束的自由,冲垮了堤岸。水没有得到自由却失去了生命,而岸没有了水,也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己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寒假语文作业(一)
参考答案
1D (A暇B宵C 即) 2C (A贬义B指人或人才D指文章很悲) 3D (A“学习”“素养”不搭配 B“对”有歧义C杂糅)4C(第一个空:②既衔接上文“老房子”有注意了三个“面对”由近及远的顺序;第二个空:③“恬淡的麦香”与前面“温暖的炊烟”“鳞次栉比的屋脊”“隐约的地平线”结构一致) 5D (有效信息在第一段:“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从这句话中不能得出李白的诗歌晚唐就不再流行了,逆推错误) 6C(A项原文在第二段:“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句中的“这”指代上一段末所说的即使是李杜的诗歌,流行也有时代性。“值得欣喜”的不是将唐诗为宋词元曲取代与流行歌词长盛不衰比较而言的。此题张冠李戴。B项信息源在第二段:“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据此,“感动在心”的是人的生活、经历而不是“流行歌词”。D项信源在第二段末:“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此项言过其实)7B(B项信息源在第一段末:“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此项张冠李戴和强化因果。原文说杜甫地位在他“死后数年后才建立”,与“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而不是其诗歌难以流行的原因) 8A (暴:突然) 9B(A项,两个“之”的意义和用法分别是:代词,他;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两个“而”之意义和用法均为连词,表示顺接。C项,两个“乎”的意义和用法分别是:介词,“于”,在;语气助词。D项,两个“以”的意义和用法分别是:介词,因为;介词,把、拿) 10B(“说明他态度偏激,必胸狭窄”,不恰当;“怒而请绝”,反映了古代越石父作为“士”人的自尊与气节)
11(1)庄子在濮水边垂钓,楚王派遣两位大臣先行前往致意,说:“楚王愿将国内政事委托给你而劳累你了。”(6分)
(2)庄子说:“你们走吧,我仍将拖着尾巴生活在泥水里。”(4分)
12(1)萧萧梧叶飘落,本不会有声响,飒飒秋风送爽,本是时令使然,但用了“送”字和“动”字,就化无声为有声,变无情为有情(2分);诗人触景生,移情于景,让客观景物染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抒发了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情(2分)。
(2)儿童挑灯夜捉促织,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的对照(2分);以乐景写哀,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心情(2分)。
13略
14、许多人看云之后觉悟到对国家、民族的责任以及人生价值后的庄重或严肃的样子;总括并领起全文。(4分)
15、(4分)让云物的美丽景象陶冶我们,启发我们,改造我们,使我们习惯于向远景凝眸,不敢堕落,不甘心堕落。(就在“静观默会天空的云彩”后面,照抄即可)
16、 (6分)作者写“云有云的地方性”的用意是将“云”与人事勾连起来,为写云南的云给人的深刻的教育意义铺垫张本。运用了对举、铺陈、比拟、夸张等艺术手法。
17、(8分)云南的“云”的主要特点素朴、单纯。云南的“云”的象征意义:始终坚守一个庄严伟大的理想??把个人的发展统一到国家民族发展的同一目标上:抗战必胜(抗战到底)。
18、事迹概括2分,人物评价2分,语言表达1分,酌情给分
19、新年对联:翠柳迎春千里绿
黄牛耕地万山金
教师办公室对联:桃李满园春绣锦
芝兰绕阶座凝香
20、答案示例:王羲之变革了楷书,发展了草书,确立了行书的地位。
21、作文参考高考标准。
参考译文1:晏子出使晋国,到中牟,看见一个戴着破旧的帽子,翻穿着皮衣,背着(一捆)柴草在路边休息的人,(晏子)认为(这个人)是君子,(就)叫人去问他说:“您是干什么的呢?” (那个人)回答说:“我是越石父。”晏子问:“为什么到这里来呢?”(越石父)说:“我到中牟来做人家奴仆,(如果)见到(齐国的)使者,(我就)准备回(齐国)去。”晏子问:“为什么来做奴仆呢?”(越石父)回答说: “我不能避免自身的饥寒交迫,因此做了人家的奴仆。”晏子问:“做奴仆有多长时间了?”越石父回答说:“三年了。”晏子问:“可以(用钱把你)赎回去吗?”越石父说:“可以。”(晏子)就解下在左边拉车的马,用来赎出越石父,让 (越石父)坐在自己的车上一同回齐国。车到了(晏子)居室时,晏子不(与越石父)告别(就)进了屋,越石父很生气,要求 (同晏子)绝交。晏子派人回答他说:“我不曾同您有什么交往,您做了三年奴仆,我今天才见到,把您赎了出来,我对您还不算可以吗?您为什么突然(就要)同我绝交呢?”越石父回答说:“我听说,贤士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面前会蒙受委屈,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会心情舒畅,因此,这就是君子(奉行的)不因对别人有功就轻视人家,也不因别人对自己有功就自己贬低自己的道理。我在人家做了三年奴仆,却没有什么人了解我。今天您把我赎了出来,我以为您是了解我的。刚才,您坐车的时候,不向我打招呼(自己先上了车),我以为您是忘记了(礼节);现在又不(跟我)告别(就独自)进屋去了,这跟把我当奴仆看待的人是一样的。我还将做奴仆,请您把我卖给世人吧。”晏子(从屋里)走出来,请(越石父)来相见。说:“刚才,我只见到您的外貌,而现在看到了您的内心。我听说,反省言行的人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体察实情的人不会讥笑人家的言辞,我能够因为言辞(不当)而不被你嫌弃吗?我真心实意地改正错误。”于是,晏子让人洒扫(厅堂),重新安排席位,(向越石父)敬酒,很礼貌地对待越石父。越石父说:“您对我以礼相待,我真不敢当啊!” 于是,晏子把越石父当做上等客人。君子说:“世俗之人有了功劳就自认为对别人有了恩德,自认为有了恩德就会骄傲,晏子对别人有功劳,将别人从困境中解救出来,反而委屈自己在这人之下,这和世俗之人就有很大不同了。这是使自身道德完美的方法。
参考翻译2: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来聘请他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二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下骨头被后人珍惜,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庄子说:“二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注释】①濮(p)水:水名,在今河南省濮阳市南。②先:先去传达楚王的旨意。③累:拖累,麻烦,意思是请庄子去楚国从政。
④巾笥(s):用巾净布包裹起来,装进竹箱。笥,竹箱。⑤留骨而贵:留下骨壳而被人珍惜。⑥曳(y):拖。涂:泥。⑦于:介词,在⑧使:派⑨顾:回头看⑩宁:宁愿
【总结】2013年已经到来,小编在此特意收集了有关此频道的文章供读者阅读。
更多频道:
如何评价文章的思想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在正确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作出恰当的评价。
考点中所说的“评价”与辨别筛选文中重要信息,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和表现形式、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阅读要求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对文章中&ldquo 高中地理;已有的东西”进行主观性的评价。得出的结论,不是文章原来固有的,而是阅读欣赏者加上去的主观性较强的东西。而现代文阅读的其他项要求则是对文章“已有的”东西进行理解、筛选、分析和综合,得出的结论应该客观,因此“评价”已突破了单是文字的意义和内容的理解,进入了阅读最高层次的要求了,它比其他更加要求阅读者的个体参与,更加具有主观能动性,考生的思辨、创造能力在这里也有了更为充分的展现天地。
“评价”是以深入阅读为前提的,而其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通过理性思考和审美判断,对作品的优劣得失、是非美丑有一个深层次的感受和认识,从而增强自己的品评意识,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
评价评价思想内容准确(偏激)、深刻(肤浅)、全面(片面)、客观(臆断)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分析和理解是评价的前提与基础,评价则是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来进行评论。因此在评价时要注意:
具体的分析。
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或是把自己的一些猜测和没有证据的材料无限夸大。
客观的评价。
对于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内容和作家的观点态度,应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即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辨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在具体评价时,社会时代背景、作家生平思想、作品创作实际,都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的评价。
对古典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还要从社会历史的实际出发,而不能用今天的观点去强求古人和外国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