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李凭箜篌引》知识点

李贺《李凭箜篌引》知识点

  李贺把诗歌作为呕心沥血和事业,其母说他“呕出心乃已”,他刻意追求诗歌语言的瑰美冷峭。

  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4句):李凭出场

  第二部分(5、6句):正描乐声

  第三部分(7—14句):侧描音乐效果

  第一部分: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写出了演奏环境),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张”字不仅仅是演奏的抽象动作,而且很容易引起这样的联想:音乐的情韵高远饱满,直上云天。

  二、三两句写乐声。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

  “颓”字恰恰和“张”字构成了一种对比,前者饱满,后者无力,“颓”字形象地描绘出流云被音乐击中那一刹那的情态。

  “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更进一层。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第四句“李凭中国弹箜篌”,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第二部分: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正面写乐声,又各具特色。“昆山”句是以声写声;而“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

  “昆山玉碎凤凰叫”,用“昆山玉碎”来相容乐声,表现乐声极其激昂,具有很强的爆发力和压倒一切的气势。“凤凰”在传说中是一种高贵的神鸟,居住在昆仑山。“昆山玉碎”后,栖居其上的凤凰的叫声自然是凄厉婉转,忧伤的情绪在其中绵延——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

  “芙蓉泣露香兰笑”,构思奇特。带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以张口欲笑的印象。它们都是美的化身。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以哭泣的声音摹写乐声的悲惨,又以露水一点一滴在残荷上滚动、滑落的视觉感受比喻乐声的悲切,似乎比“凤凰叫”还要和缓。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笑”具有诉诸听觉的属性,还能给人“笑靥如花”的视觉感受,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这种表现方法,真有形神兼备之妙——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思考:“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是诗中仅有的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成功地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成功地运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两句诗都是“以声类声”,但也可以唤起形象感。“以声类声”不是通感,但这两句诗可以唤起音乐的形象感,以形类声,就构成了通感。

  “昆山玉碎”可以唤起山崩地裂的形象感,形容乐声乍起的壮观;

  “凤凰叫”可以唤起孤独哀鸣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幽怨;

  “芙蓉泣露”可以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凄凉;

  “香兰笑”可以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形同乐声的欢快愉悦。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写乐声由欢快转为清冷,回到了音乐的主体情绪。

  下句承接“十二门”所营造的时空感来写。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寰扩大到仙府,巧妙地写出清冷的乐声从人间传到天界。此时,整个宇宙仿佛也只有箜篌的旋律存在。

  首句的“高秋”和这里的“十二门”“紫皇”等意象营造出无限广袤的宇宙时空,仿佛万物皆空,箜篌的乐声包容了整个世界。

  第三部分: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诗人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这两句诗写乐声传到天上,在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连五色石都被乐音震破,引来了一场秋雨,把音乐的震撼力描摹得无以复加。

  “秋雨”又能够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秋雨”是一个忧愁的意象,“石破天惊”之后气势磅礴的'秋雨,象征铺天盖地的茫茫愁绪;秋雨落地的声响,恰如紧凑繁复的乐声。乐曲就在这种惊天动地的凄冷情绪中结束了。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了。而且,石破天惊、秋雨霶霈的景象,也可视作音乐形象的示现。

  神山上教神妪弹奏箜篌,仙境中衰老瘦弱的鱼和龙听到乐曲声都随之追风逐浪,在波涛中翩翩起舞。月宫中的吴刚听到乐曲声也忘记了砍树,倚在桂树上凝神倾听,不知困倦;桂树下的玉兔听到乐曲声也浑然入境,全然觉察不到寒露打湿了全身。诗人回味整个演奏过程,美妙的乐曲使人宛在仙境,进而想象出仙界神灵的痴迷状态,从音乐效果的角度渲染出乐曲的美妙。

  问题探究,师生讨论:

  1、文中演奏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

  时间:蜀丝吴桐张高秋

  地点:李凭中国弹箜篌

  2、诗人是如何安排李凭出场的?这样表达有何妙处?

  明确:先写琴,写声,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突出了乐声,有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3、描写音乐关键是化抽象为具体,李贺怎么描写李凭弹箜篌的呢?

  (1)侧面描写

  空山凝云颓不流,湘娥啼竹素女愁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

  二、三两句写乐声。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2)正面描写

  这两句正面描写乐声,分别运用什么方法?表现了乐声的什么特色?

  明确:前句以声写声,后句以形写声。有密有疏,有悲有欢。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3)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所消融。其实,冷气寒光是无法消融的,因为人们陶醉在他那美妙的弦歌声中,以致连深秋时节的寒冷也感觉不到了。

  “紫皇”是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诗人不用“君王”而用“紫皇”,是一种巧妙的过渡手法,承上启下,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世扩大到仙府。

  (4)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

  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了。

  (5)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那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神妪也为之感动不已;乐声感物至深,致使“老鱼跳波瘦蛟舞”。

  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现在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其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了。

  (6)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倚着桂树,久久地立在那儿,竟忘了睡眠;

  玉兔蹲伏一旁,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在洒落在身上,把毛衣浸湿,也不肯离去。

  这些饱含感情的优美形象,深深印在读者心中,幽深渺远,逗人情思,发人联想。

  (7)第四联“紫皇”一语双关,兼指当时的皇帝和天帝。联系下文,其意义仅在于此吗?

  明确:这是一种巧妙的过渡手法。承上启下。把诗歌的意境由人寰扩大到仙府。

  (8)第五联中哪一个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

  明确: “逗”

  (9)六联中诗人用“老”和“瘦” 两个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何妙处?

  明确:诗人运用反衬的手法,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

  (10)后八句描写乐声,是从哪个角度描写?用了那些表现手法?

  明确:以音响效果,侧面烘托弹奏者的技艺高超。同时想象丰富,动静结合。

相关文章

凉州词王之涣古诗全文

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学过许多的古诗吧,那么你知道哪些经典的古诗呢?下面小编给大家收集整理了凉州词王之涣古诗全文,希望大家喜欢!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
古诗名句2019-03-08
凉州词王之涣古诗全文

伤情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

“伤情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出处出自 元代 张可久 的《塞鸿秋·春情》“伤情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全诗 《塞鸿秋·春情》元代张可久疏星淡月秋千院,愁云恨雨芙蓉面。伤情燕足留红线,恼人鸾...
古诗名句2012-06-07
伤情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

放荡不羁的诗句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诗句吧,诗句是高度凝练的语句,集中地反映着社会生活。什么样的诗句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放荡不羁的诗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放荡不羁的诗句...
古诗名句2018-05-01
放荡不羁的诗句

现代唯美的爱情诗句

现代唯美的爱情诗句爱情待在高山之巅,在理智的谷地之上。爱情是生活的升华人生的绝顶,它难得出现。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现代唯美的'爱情诗句,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古诗名句2011-05-04
现代唯美的爱情诗句

重阳节的古诗句

重阳节的古诗句1) 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 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2)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 王勃《蜀中九日》...
古诗名句2013-05-09
重阳节的古诗句

庐山诗句

庐山诗句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块段山,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绵延的90余座山峰,犹如九叠屏风,屏蔽着江西的北大门,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关于庐...
古诗名句2011-06-05
庐山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