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
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原名郭开贞,为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考古学家、思想家、革命活动家、诗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
《女神》出版于一九二一年八月,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具有突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尽管在《女神》出版以前已经有新诗集出现,但真正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为中国现代诗歌开拓一个新天地的,除《女神》外,在当时却没有第二部。郭沫若实在是中国的第一个新诗人,《女神》实在是中国的第一部新诗集。
《女神》除序诗外共收诗五十六首。集中最早的诗写在一九一八年初夏。除一小部分为一九二一年归国后所作外,其余均写于诗人留学日本期间,绝大部分完成在一九一九和一九二一两年里。这时俄国十月革命的炮声震醒了古老的中国,五四运动的浪潮正在国内汹涌澎湃。人们在漫漫长夜中看到了新的希望。旧道德、旧礼教、专制政治和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的抨击和破坏;科学、民主、社会主义和一切新事物则受到了自觉的热烈的追求。
这是一个生气蓬勃的时代,一个充满着反抗和破坏、革新和创造的时代。《女神》对于封建藩篱的勇猛冲击,改造社会的强烈要求,追求和赞颂美好理想的无比热力,都鲜明地反映了“五四”革命运动的特征,传达出“五四”时代精神的最强音。这种破旧立新的精神贯穿在《女神》的绝大多数重要篇章中,它正反映出郭沫若在“五四”时期所持的彻底革命的、而非改良的态度。最有代表性的,是诗篇《凤凰涅盘》和《女神之再生》。
郭沫若学诗、写诗都是自发的,无师自通的,他在日本学医时,接触到了海涅、雪莱、歌德等大诗人的作品,他的诗作受了他们的影响,同时也融进了自己的诗情。1916年,郭沫若与日本少女安娜恋爱并结合。这期间,他创作了《新月与白云》、《死的诱惑》、《离别》等爱情诗。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身居异邦的他,思想上受到了这股突起狂飙的猛烈冲击。6月,他在福冈发起组织反日组织“夏社”。9月,他的诗作在国内《时事新报》的副刊《学灯》上发表了。《学灯》的责任编辑宗白华为发现了“东方未来的诗人郭沫若”而高兴。他是这样评价的:“郭沫若的诗大胆、奔放,充满火山爆发式的激情,深深打动了我。我认为他是一个抒情的天才,一个诗的天才。”
新诗的发表,极大的刺激了郭沫若的创作欲望,从此他写诗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在《学灯》上发表了数十首诗歌,其中包括《立在地球边上怒号》、《地球,我的母亲》、《匪徒颂》、《凤凰涅槃》、《晨安》、《天狗》、《心灯》、《炉中煤》等名篇。
从此,在郭沫若的`生命史上,发生了实质性的转机。这些创作归入他的第一本诗集《女神》,被公认为是“五四”以来第一部具有独到特色、影响深远的新诗集。也正是《女神》,确立了郭沫若作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的地位。
《女神》中的诗歌详细:
第一辑
《女神之再生》
《湘累》
《棠棣之花》
第二辑
《凤凰涅盘》
《天狗》
《心灯》
《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
《无烟煤》
《日出》
《晨安》
《笔立山头展望》
《浴海》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三个泛神论者》
《电火光中》
《地球,我的母亲!》
《雪朝》
《登临》
《光海》
《梅花树下醉歌》
《演奏会上》
《夜步十里松原》
《我是个偶像崇拜者》
《太阳礼赞》
《沙上的脚印》
《新阳关三叠》
《金字塔》
《巨炮之教训》
《匪徒颂》
《胜利的死》
《辍了课的第一点钟里》
《夜》
《死》
第三辑
《Venus》
《别离》
《春愁》
《司健康的女神》
《新月与白云》
《死的诱惑》
《火葬场》
《鹭》
《鸣蝉》
《晚步》
《春蚕》
《蜜桑索罗普之夜歌》
《霁月》
《晴朝》
《岸上》
《晨兴》
《春之胎动》
《日暮的婚筵》
《新生》
《海舟中望日出》
《黄浦江口》
《上海印象》
《西湖纪游》
《雷峰塔下》
《赵公祠畔》
《三潭印月》
《雨中望湖》
《司春的女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