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的山水诗

关于王维的山水诗

  唐代诗人王维的山水诗有哪些?苏轼曾评:“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我们来看看王维的山水诗大全:

  1、《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释

  (1)鹿柴(zhài):“柴”同“寨“,栅栏。此为地名。

  (2)但:只。闻:听见。

  (3)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日光之影,古时同“影”。[1]

  天宝年间,王维在终南山下辋川册谷中购置了曾属宋之问的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他在与辋川别墅与朋友裴迪唱和,咏当地景物,并自辑其五绝二十首,题名为《辋川集》,自序云:"余别业在辋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华子岗,文杏馆,斤竹岭,鹿柴,木兰柴,茱萸沜,宫槐陌,临湖亭,南垞,欹湖,柳浪,栾家濑,金屑泉,白石滩,北垞,竹里馆,辛夷坞,漆园,椒园等,与裴迪闲暇各赋绝句云尔"。

  此诗是其中第五首,以不见人影而人语清晰可闻来反衬空山之幽静。這就是人们常常称道王维诗的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段。《王孟诗评》云:"无言而有画意"。《诗法易简录》"人语响,是有声也;返景照,是有色也。写空山不从无声无色处写,偏从有声有色处写,而愈见其空。严沧浪所谓'玲珑剔透'者,应推此种。"

  王维的山水诗历来为评家看重。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下曰:"不用禅语,时得禅理。"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云:"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言有尽而意无穷。"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主要是指他的山水诗和山水画。

  译文

  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

  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

  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赏析

  赏析之一

  这首诗是王维五言绝句组诗《辋(wǎng)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四首。鹿柴,是辋(wǎng)川的地名。

  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王维特别喜欢用“空山”这个词语,但在不同的诗里,它所表现的境界却有区别。“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侧重于表现雨后秋山的空明洁净;“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而“空山不见人”,则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泠。由于杳无人迹,这并不真空的山在诗人的感觉中显得空廓虚无,宛如太古之境。“不见人”,把“空山”的意蕴具体化了。

  如果只读第一句,读者可能会觉得它比较平常,但在“空山不见人”之后紧接“但闻人语响”,却境界顿出。“但闻”二字颇可玩味。通常情况下,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却非一片静默死寂。啾啾鸟语,唧唧虫鸣,瑟瑟风声,潺潺水响,相互交织,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然而此刻,这一切都沓无声息,只是偶尔传来一阵人语声,却看不到人影(由于山深林密)。这“人语响”,似乎是破“寂”的,实际上是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空谷传音,愈见空谷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人语响过,空山复归于万籁俱寂的境界;而且由于刚才那一阵人语响,这时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

  三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中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深林,本来就幽暗,林间树下的青苔,更突出了深林的不见阳光。寂静与幽暗,虽分别诉之于听觉与视觉,但它们在人们总的印象中,却常属于一类,因此幽与静往往连类而及。按照常情,写深林的幽暗,应该着力描绘它不见阳光,这两句却特意写返景射入深林,照映的青苔上。读者猛然一看,会觉得这一抹斜晖,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一线光亮,给林间青苔带来一丝暖意,或者说给整个深林带来一点生意。但细加体味,就会感到,无论就作者的主观意图或作品的客观效果来看,都恰与此相反。一味的幽暗有时反倒使人不觉其幽暗,而当一抹余晖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驳驳的树影照映在树下的青苔上时,那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所构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特别是这“返景”,不仅微弱,而且短暂,一抹余晖转瞬逝去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漫长的幽暗。如果说,一二句是以有声反衬空寂;那么三四句便是以光亮反衬幽暗。整首诗就像是在绝大部分用冷色的画面上掺进了一点暖色,结果反而使冷色给人的印象更加突出。

  静美和壮美,是大自然的千姿百态的美的两种类型,其间原本无轩轻之分。但静而近于空无,幽而略带冷寂,则多少表现了作者美学趣味中独特的一面。同样写到“空山”,同样侧重于表现静美,《山居秋暝》色调明朗,在幽静的基调上浮动着安恬的气息,蕴含着活泼的生机;《鸟鸣涧》虽极写春山的静谧,但整个意境并不幽冷空寂,素月的清辉、桂花的芬芳、山鸟的啼鸣,都带有春的气息和夜的安恬;而《鹿柴》则带有幽冷空寂的色彩,尽管还不至于幽森枯寂。

  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的结合。无声的静寂、无光的幽暗,一般人都易于觉察;但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则较少为人所注意。诗人正是以他特有的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声音的敏感,才把握住了空山人语响和深林入返照的一刹那间所显示的特有的幽静境界。但是这种敏感,又和他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潜心默会分不开。

  赏析之二

  鹿柴(zhai寨),又作鹿砦。柴,栅栏。鹿柴,王维辋川别业中的一个处所。这首诗是《辋川集》二十首之一,大凡写山水,总离不开具体景物,或摹状嶙峋怪石,或描绘参天古木,或渲染飞瀑悬泉,其着眼点在于景物之奇。而此涛则从一个奇特的现象着笔:“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层岩迭嶂,看去空无一人”,可是有时会突然听得朗朗笑语,但由于回声的多重反射,一时间很难判断人声究竟从何而起。人们大约都有类似的经验,本来很平常。但是将这种视觉与听觉互补的观察事物的方法以诗的形式加以表现,就不能不说是一个创造。从诗的表现说,它别出新意,不蹈故常。从作品的接受者说,是那样新奇有趣,俨如身临其境,由此引起积极的情感活动,这两句诗用直白的语言,略作点染,境界即出。

  造成闻声不见人效果的客观环境并不一样。那么,诗中是怎样一种情况呢?诗开头的“空山”,二字,既是相对于无人而言,同时表明诗人的视野比较开阔,可以一视无碍;如果置身于隐天蔽日的原始森林中,就得不到“空山”的意象,从这两个字,也可以窥见山中的景物形势特点,对句的“响”字与“空山”相呼应;只有在没有太多障碍物的情况下,声音才能在山谷中往复回荡,方才可以说“人语响”。因此,周遭景物必是疏朗的。

  前二句写幽静,因声传神;后二句写幽深,以光敷色。

  山中景色会因朝夕晦暝、风雨因时而变化。此诗则选取傍晚时分的景色作为描写对象。这时夕阳返照射入树林深处,又有一部分光线落到青苔上面,天色就要暗下来,各类景物斑斑驳驳的,明暗对比鲜明。近处,投在地面上的蓊郁的树影渐渐拉长;树林深处,因黝暗而显得十分幽邃。这种景观的最佳时期是夏末秋初,而且必须是晴朗的傍晚,阴雨绵绵是不行的。

  诗的头一个透视点是深林,人的感官无法直接测知树林深处,此诗以不可见即想象中的“无限”和“神秘莫测”写幽深之感,而幽深之感唯在夏末秋初夕阳明天中为最深。另一个透视点是青苔,这一景色即在目底,可以观其形,可以辨其色。青苔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它的生长。是浓密的树木遮住日光的结果,而此刻却在夕照中。这两个透视点合在一起,互相映发,使诗意虚实相生。

  王维的某些山水诗,颇有忘情世事的味道,甚至流露出幻灭之感《辋川集》中,这一类句子随处可见,本篇外,又如:“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孟城坳》):“暗入商山路,樵人不可知”(《斤竹岭》):“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敧湖》):“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辛夷坞》):这是王维诗歌创作消极的一面。

  赏析之三

  这是一首山水诗,描绘的是傍晚时分山林幽深静寂的景色。

  诗的前半部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空”字突显了山的清静,“但闻人语响”,通过听觉感官的感受,衬托出山林的幽深,在视觉上是“不见人”,在听觉上是“闻人语”,将人的感受与情境结合,人与自然融合为一体。

  诗的后半部分,“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写的是诗人返回到深山树林之中,看到夕阳照在青苔上,初看与前半部分矛盾,诗人由于身处空山深处,造成视野狭小,无法看见行人,只能听到人声。而后面却又写返回山中,给人感觉前后境界不一。仔细想,应该这么理解:诗人应该看到天色渐晚,便起身往回走,因为在深山之中,视野不开阔,只听到路人的说笑声,但不见其人,更加感受到空山的清幽,又不觉返身走回深山树林中,便看到夕阳“复照青苔上”。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这样一理解,全诗仅仅二十字,诗人内心感受却经历两次转变,由前两句映射出的寄情山水发展到后两句因空山景象而触发的更深层次的情感。

  这首诗应是其后期所写,前期诗人热衷政治、有远大抱负,因安史之乱,诗人隐居山林,生活热情没有完全消失,对大自然有浓厚兴趣。

  此诗后两句寄情于景,作者对国家未来、对自己的远大理想犹如这夕阳余晖复照“青苔”。并未完全心灰意冷,而是希望国家能像夕阳一样仍能发光,自己仍能为国家建功立业、一展宏图。全诗流露出诗人的一丝无奈。


  2、《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4、《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5、《渭川田家》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6、《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7、《山居即事》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8、《山中》

  溪清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9、《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甾。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10、《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13、《辋川别业》

  不到东山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

  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14、《孟城坳》

  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

  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

  15、《华子岗》

  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

  上下华子岗,惆怅情何极。

  16、《文杏馆》

  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

  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

  17、《斤竹岭》

  檀栾映空曲,青翠漾涟漪。

  暗入商山路,樵人不可知。

  18、《木兰柴》

  秋山敛馀照,飞鸟逐前侣。

  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19、《茱萸沜》

  结实红且绿,复如花更开。

  山中傥留客,置此芙蓉杯。

  20、《临湖亭》

  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

  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

  21、《宫槐陌》

  仄径荫宫槐,幽阴多绿苔。

  应门但迎扫,畏有山僧来。

  22、《南垞》

  轻舟南垞去,北垞淼难即。

  隔浦望人家,遥遥不相识。

  23、《欹湖》

  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

  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

  24、《白石滩》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25、《金屑泉》

  日饮金屑泉,少当千馀岁。

  翠凤翊文螭,羽节朝玉帝。

  26、《北垞》

  北垞湖水北,杂树映朱阑。

  逶迤南川水,明灭青林端。

  27、《柳浪》

  分行接绮树,倒影入清漪。

  不学御沟上,春风伤别离。

  28、《新晴野望》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29、《早秋山中作》

  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

  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

  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相关文章

杜牧的诗

杜牧(公元803-公元852年),字牧之,他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号樊川居士,晚唐杰出诗人、散文家,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杜牧的诗十五首,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杜牧的诗 篇1  1...
古诗名句2016-04-06
杜牧的诗

中秋节的诗句《中秋对月》

满庭芳中秋次刘梦弼韵荷背翻黄,蕉心滴翠,雨洗庭院无尘。断云缺处,矫首望冰轮。迤逦天垂四幕,星杓淡、河汉横银。笙歌散,风帘自上,寒水满楼明。刘郎方得计,钗摇绣户,枕并华。笑狂客无眠,坐听钟鲸。明月中秋一...
古诗名句2016-03-09
中秋节的诗句《中秋对月》

赞扬梅花品质的诗句

...
古诗名句2017-06-04
赞扬梅花品质的诗句

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

“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出处出自 宋代 宋祁 的《落花》“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全诗 《落花》宋代宋祁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沧海客归珠...
古诗名句2015-06-05
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

带有风花雪月的诗句

凤花雪月原指四时的自然美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凤冬有雪。”,后指内容空洞,辞藻华丽的诗文,也指爱情之事与花天酒地的生活。下面是带有凤花雪月的诗句,请参考!  带有风花雪月的诗句1  1、停车坐爱枫...
古诗名句2014-09-02
带有风花雪月的诗句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注释解读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译文: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出自 李白《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注释】天...
古诗名句2019-01-02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注释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