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二小松诗词鉴赏

书院二小松诗词鉴赏

  古诗原文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译文翻译

  一双幽暗的松树在尘世出现,数粒稚嫩而翠绿的小松初生的枝叶挂在二尺高的松树上。

  从此静静的书窗外可以听这细微的松声,如琴声一般常伴着读书人。

  注释解释

  秋烟:特指植物,比绿树、绿草等聚于一处,遥看之下,如堆烟。

  诗文赏析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或将苍松联想为飞龙,或赋贞松以比君子,这类诗篇数量不少。而李群玉的这首诗,却别开生面,是其中富于独创性而颇具情味的一首。

  第一句是运用绝句中“明起”的手法,从题目的本意说起,不旁逸斜出而直入诗题。句中的“一双”,点明题目中的“二小松”。这一句,有如我国国画中的写意画,着重在表现两株小松的'神韵。诗人用“幽色”的虚摹以引起人们的想象,以“出凡尘”极言它们的风神超迈,不同凡俗。如果说这一句是意笔,或者说虚写,那么,第二句就是工笔,是实写。“数粒秋烟”,以“秋烟”比况小松初生的稚嫩而翠绿的针叶,这种比喻是十分新颖而传神的,前人似乎没有这样用过;而以“粒”这样的量词来状写秋烟,新奇别致,也是李群玉的创笔,和李贺的“远望齐州九点烟”的“点”字、有同一机杼之妙。张揖《广雅》:“松多节皮,极粗厚,远望如龙鳞。”诗中的“二尺鳞”,一方面如实形容松树的外表,其中的“二尺”又照应前面的“数粒”,切定题目,不浮不泛,点明并非巨松而是“小松”。首二句,诗人扣紧题目中的“二小松”着笔,写来情味丰盈,以下就要将“二小松”置于“书院”的典型环境中来点染了。

  在诗人们的笔下,松树有远离尘俗的天籁,如储光羲《石子松》诗的“冬春无异色,朝暮有清风”,如顾况《千松岭》诗的“终日吟天风,有时天籁止。问渠何旨意,恐落凡人耳”。“从此静窗闻细韵”,李群玉诗的第三句可能从前人诗句中得到过启发,但又别开生面。庭院里的两株小松,自然不会松涛澎湃,天籁高吟,而只能细韵轻送了。“细韵”一词,在小松的外表、神韵之外,又写出它特有的声音,仍然紧扣题旨,而且和“静窗”动静对照,交相映发。“琴声长伴读书人”,结句的“琴声”紧承第三句的“细韵”,并且将它具象化。“长伴读书人”,既充分地抒发了诗人对小松爱怜、赞美的情感,同时也不着痕迹地补足了题目中的“书院”二字。这样,四句诗脉络一贯,句连意圆,构成了一个新颖而和谐的艺术整体。

  松树是诗歌中经常歌咏的题材,容易写得落套,而此诗却能翻出新意,别具情味,这就有赖于诗人独到的感受和写新绘异的艺术功力了。

相关文章

形容书画的诗词

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形容书画的诗词,希望对...
古诗名句2017-06-08
形容书画的诗词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处出自 宋代 苏轼 的《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全诗 《题西林壁》宋代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古诗名句2011-05-04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都城南庄的诗意

题都城南庄的诗意《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原文: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注释:1、都:国都,指唐朝京城长安。2、人面:指姑娘的脸。第三句中“人面”指代姑娘。3、不...
古诗名句2017-02-08
题都城南庄的诗意

描写雪的古诗句

中国最早的诗句为律诗结构, 格律要求严格,比如先秦时期的诗一般每句四言律诗,见于《 诗经》。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描写雪的古诗句70句,欢迎大家参考。 描写雪的古诗句70句 1、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古诗名句2013-06-07
描写雪的古诗句

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出处出自 先秦 屈原 的《九章》“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全诗 《九章》先秦屈原惜诵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所作忠而言之兮,指苍天以为正。令五帝使折中兮,戒...
古诗名句2015-03-08
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望江南·梳洗罢》全词注释解读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pin)洲。注释: ⑴望江南:又名“梦江南”“忆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
古诗名句2011-05-06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望江南·梳洗罢》全词注释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