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生平故事的资料介绍
关于徐志摩生平故事的资料介绍
徐志摩,一位伟大的诗人,一个传奇似的人物。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位世界文学和中国文学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他的诗中国语言的结晶,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志摩一生都在不停地追求真,美和自由。志摩的诗清新美妙,通俗易懂。他的几首杰作如《偶然》,《再别康桥》,读来琼琼上口,深受人们喜爱。
志摩的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他于张幼仪,林徽音陆小曼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娱乐界甚至将志摩的故事拍成连续剧《人间四月天》,来纪念这为杰出的诗人。
这样一位诗人,他的生平事迹在外国,尤其是西方和美国却鲜为人知,不得让人叹息。在互联网上,关于志摩的网站虽不少,却多数是华文的,英文网站寥寥无几。志摩美妙的诗歌只能在中国大陆上流传,实在可惜。于是我们决定做一个中英文相结合的网站,向世界人世介绍这位中国的奇才--诗人徐志摩。
生平:徐志摩于1895年1月15日生于钱塘江北岸海宁县硤石镇的一个地主里。当时正值"公车上书"前一年,经济不景气,百姓生活困苦。志摩生于一个由封建公商业向新兴资产过渡的家庭中,生活还算过得去。其父徐申如,望子成龙心切,希望志摩将来走金融这路,而志摩却从小立志成为中国的Hamiton,实业救国。志摩的生母钱氏,特别疼爱志摩。志摩从小聪颖,很收人喜爱。志摩的奶奶最疼爱志摩,经常陪伴志摩。
志摩五岁启蒙。他很聪明,悟性又好,老师称他"初学聪明超齐辈"。但是志摩不受管束,好发问。在当时社会,长辈比较喜欢乖巧,恬静的孩子,所以志摩常常挨骂。
六岁到十一岁,志摩从师查氏,随同其读四书五经。童年时的志摩是一个好动,好思,好玩,好说的孩子。他对读书不感兴趣,却热爱大自然,经常一个去森林探险。他热爱生活,称"生活应该是艺术的"。
志摩从小就看到百姓受摧残的事件,激起他救国就民的决心。他同情百姓的遭遇,立志救百姓于水火。
1907年,12岁的志摩进入开智学堂。他在开智学堂时期,各科成绩优异,常受老师表扬。尤其是他的文章,更受老师称赞。1909年志摩已最优异的成绩毕业,并于第二年进入全省最富盛名的杭州府中。
在杭州府中时,志摩交流广泛,认识了不少好友,包括郁达夫。志摩成绩优异,年年任级长。他最佩服梁启超,他的文章和思想深受梁启超的影响。他一心想飞,认为"人生最大的使命是制造翅膀"。志摩于1915年毕业于杭州府中。
生平:
徐志摩于1895年1月15日生于钱塘江北岸海宁县硤石镇的一个地主里。当时正值"公车上书"前一年,经济不景气,百姓生活困苦。志摩生于一个由封建公商业向新兴资产过渡的家庭中,生活还算过得去。其父徐申如,望子成龙心切,希望志摩将来走金融这路,而志摩却从小立志成为中国的Hamiton,实业救国。志摩的生母钱氏,特别疼爱志摩。志摩从小聪颖,很收人喜爱。志摩的奶奶最疼爱志摩,经常陪伴志摩。
志摩五岁启蒙。他很聪明,悟性又好,老师称他"初学聪明超齐辈"。但是志摩不受管束,好发问。在当时社会,长辈比较喜欢乖巧,恬静的孩子,所以志摩常常挨骂。
六岁到十一岁,志摩从师查氏,随同其读四书五经。童年时的志摩是一个好动,好思,好玩,好说的孩子。他对读书不感兴趣,却热爱大自然,经常一个去森林探险。他热爱生活,称"生活应该是艺术的"。
志摩从小就看到百姓受摧残的事件,激起他救国就民的决心。他同情百姓的遭遇,立志救百姓于水火。
1907年,12岁的志摩进入开智学堂。他在开智学堂时期,各科成绩优异,常受老师表扬。尤其是他的文章,更受老师称赞。1909年志摩已最优异的成绩毕业,并于第二年进入全省最富盛名的杭州府中。
在杭州府中时,志摩交流广泛,认识了不少好友,包括郁达夫。志摩成绩优异,年年任级长。他最佩服梁启超,他的文章和思想深受梁启超的影响。他一心想飞,认为"人生最大的使命是制造翅膀"。志摩于1915年毕业于杭州府中。
爱情:
当人们提及徐志摩时, 大多数人都会不由自主的想起徐志摩一生最重要的三个女人--张幼仪, 林徽音和陆小曼. 她们与徐志摩的爱情故事曾感动过无数人.
爱情在徐志摩的人生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徐志摩曾讲过, " 爱情和婚姻是人生中唯一的要事". 没有爱情, 徐志摩根本不会成为诗人, 更不用说驰名中外, 流芳百世. 志摩曾说过, 在他人生的前二十年里, 诗歌与他无缘. 他之所以提笔写诗, 是因为林徽音. 诗人在遇见林徽音后, 被林徽音的文学才华所迷住, 并迅速坠入爱河. 他用诗歌来与林徽音沟通, 向林徽音表达他的爱. 当徽音最终决定与徐志摩的老师的儿子梁思成结婚时, 志摩受到沉重的打击, 他的诗歌产量也剧减.
徐志摩的诗深受他的爱情的影响. 在热恋中, 他的诗歌充满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 在失恋时, 他的诗却充满悲哀与对世界的失望与厌恶. 如果没有爱情, 徐志摩就不可能写出入此感人肺腑的诗歌.
志摩是幸福的. 他的一生得到三个女人的真诚的爱情. 这三个女人中, 不管是张幼仪, 林徽音或是陆小曼都深爱着徐志摩. 林徽音虽没有嫁给徐志摩, 但从她后来写给徐志摩的诗中, 却对志摩表达了深沉的爱.
张幼仪 & 徐志摩:
徐志摩高中毕业后正计划进入大学的时候, 他父母已将他的婚姻大事定了下来. 女方张幼仪, 是张润之之女, 是张家璈, 张君幼之幼妹. 张家璈是当时中国金融界的巨子, 张君幼是当时中国政界的显赫人物. 许申如能攀附这门贵亲, 当然是喜出望外, 而志摩却执直反对. 父子俩因为这件事吵了好几次嘴皮.
当时的志摩对张幼仪一点都不了解, 更不用说爱情. 对于视爱情如生命的志摩,确这是怎么也无法接受的. 志摩的父母百般劝说无效, 只得请来祖母. 志摩挨不过祖母的哀求, 最终忍痛接受这门婚事. 1915年10月29日, 志摩与幼仪结婚.
婚后两个人没有一丝感情, 生活没有一点乐趣. 他们见面时都是冷冰冰的. 婚后不久, 志摩便收拾行李上天津读大选. 两人联系甚少.
1921年, 正当志摩与林徽音热恋时, 张幼仪从中国来英国寻找志摩. 当时志摩一心爱着林徽音, 又苦于幼仪从中阻隔, 于是提出与幼仪离婚. 幼仪见志摩并无爱她之心, 也无法忍受这种若即若离的夫妇生活, 于是答应了. 1922年3月, 志摩与幼仪在柏林离婚. 幼仪随后前往柏林留学. 幼仪共为志摩生下两个孩子, 大的那个叫作彼得.
1926年志摩欧游时经过柏林, 再一次见到幼仪. 此时的幼仪已是一位相当成熟的现代女性. 志摩原本带了件礼物来给彼得, 却不幸的得知彼得去世的噩耗. 此时志摩与幼仪都发觉彼此之间的友谊加深了.
志摩死后, 幼仪抚子成人, 在经营方面颇有成就. 幼仪于1988年逝世.
林徽音 & 徐志摩:
徐志摩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伦敦国际联盟协会上认识林徽音的. 林徽音当时十六岁, 在伦敦一所女子中学读书, 正是花一般的年龄, 长得又像花一般娇艳, 文学修养又好. 她既有中国传统闺秀的遗颜, 又有西方女子落落大方大方的风度. 她与志摩一见钟情, 双双坠入爱河.
他俩月下漫步, 花前谈心, 舞会上双双起舞, 宴会上频频起杯, 绿纱窗下共研文学. 徽音被志摩渊博的学识,风雅的谈吐, 广泛的兴趣, 潇洒的举动, 英俊的外貌所吸引住. 志摩也佩服徽音的博学多才与美貌.
张幼仪的到来使这对热恋中的男女清醒了过来。志摩决定于幼仪离婚,而徽音却随父回国,留下志摩一个人。志摩随后也赶回中国找寻徽音。当志摩最终找到徽音时,她已是志摩老师梁启超的媳妇。徽音在志摩于梁思成之间犹豫了许久,最终选择了梁思成。原因是徽音不想作别人的二奶,而思成忠厚老实,是一个可以依靠的伴侣。志摩受到沉重的打击,他在极度的痛苦中度过了一段时间。
志摩虽知徽音不会再回到他身边,却仍苦恋着徽音,并设法接近徽音。而徽音总在他俩间保持一段距离。后来志摩于小曼结婚后,他仍暗恋着徽音。
志摩于徽音一直保持联系。志摩死的那天,徽音还在机场等候志摩。徽音是志摩一生中真正喜欢的女人。
志摩死后,徽音不忘旧情,提议设立志摩文学奖,建立志摩图书馆和志摩纪念馆来永远纪念这为伟大的诗人。
陆小曼 & 徐志摩:
1925年,志摩在北京认识了京城美女陆小曼。当时陆小曼恰是志摩的一位朋友王赓的妻子。这桩婚事是由小曼的父母主办的。小曼与王赓的性格格格不入,俩人没有什么感情。王赓因事务繁忙,经常没有时间照顾小曼,所以他常叫志摩陪小曼去玩。
志摩一开始只是尽朋友之道陪伴小曼,并无非份之想。他经常与小曼研究诗词,文学,一起游山玩水。当时志摩正处于失恋的痛苦中,急需要爱情的滋养。小曼的才华吸引了志摩,他在小曼身上找到了慰籍。小曼与王赓没有一丝感情,也需要爱情。这样,这一对苦命鸳鸯一碰在一起便擦出了感情。
志摩与小曼,一个是有夫之妇,一个是有妇之夫。他们的父母,朋友都极力反对俩人交往。俩人却不顾一切阻力寻求属于他们的爱情。
1925年,志摩赴欧旅游。他次趟欧游本想拜访著名文学家泰戈尔,却在途中收到小曼病危的消息。他立即返回中国。原来王赓决定迁移上海,他要求小曼随行。小曼不愿意。上海那边守卫森严,以后想要见到志摩将比登天还难。她只得装病拖延时间。志摩回国后,小曼禁不住父母的威胁,只能移居上海。志摩随后赶到。
在上海时,在志摩朋友的帮助下,王赓答应与小曼离婚,让小曼重得自由。从此,小曼与志摩的感情突飞猛进,俩人与1926年结婚。
婚后在小曼的支持下,志摩的诗歌产量剧增,先后出版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和《猛虎集》等诗集。他俩经常在夜间共谈文学。俩人过了一段幸福的日子。
然而,好景不长。不久小曼又恢复先前奢侈的作风。她花费无度,甚至吸食鸦片。志摩虽是两个大学的教授,收入不薄,仍供不应求。为此志摩四处奔波,诗才枯竭。
1931年,志摩在一次飞行中逝世,小曼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她决定改过自新,戒掉鸦片。她开始写文章,翻译外国名著。1965年4月,小曼病逝。
哲学:
很多人认为每一个科学家都是哲学家,他们尝试用科学知识去阐释世界的奥妙。其实每一个艺术家也都是哲学家。徐志摩就是其中之一。他用其一生去感受生活,艺术和爱情。
志摩是一个追求真,善,美的哲学家。他的一生都在不停的追求这三样东西。他认为生活应该是艺术的,从而号召人们去享受生活,感受生活。他相信这世界上存在着真正的爱情,而且认为这是人生的唯一要事。为了寻求这份爱情,他宁愿认天下的人们批评,嘲笑。他崇尚自由,追求自由。飞翔是他小时候的梦想。他这种勇于追求的精神曾激励无数青年摆脱束缚,寻求自由。
志摩对于教育的看法在当时社会上也有一定的正面意义。他主张幼稚教育,提出教育的核心是树造一个人的性格。
志摩的哲学不是一段话就可以介绍完的。志摩的哲学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生活与人生:
徐志摩是一位热爱生活的诗人,一生追求真,善,美. 他讲过"生活是艺术". 将生活比喻为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 可见生活在诗人眼中并非枯燥的重复, 而是多姿多彩的艺术品.
徐志摩渴望自由, 追求真理. 从他出生的那一天起, 他就不停的追求属于他的自由. 他渴望像飞鸟一样, 在蓝天白云下无拘无束的翱翔. 在<<想飞>>, 他呼唤:"想飞, 是人没有不想飞的. 老是在地面上爬着够多厌烦, 不说别的. 飞出这圈子. 飞出这圈子! ". 然而, 封建社会的枷锁却牢牢的禁锢着诗人, 让他失去飞的自由. 幸运的是我们的诗人并没有屈服. 他顽强地与封建社会作斗争. 他在<<翡冷翠山居闲话>>中, 写道:"我不曾投降这世界, 我不受它的约束". 在一个黑暗的社会里, 诗人用一双锐眼执着的追求真理与自由.
徐志摩热爱大自然. 他认为"大自然才是一大本绝妙的书, 每张上都写有无穷无尽的意义. 我们只要学会了研究这一大本书的方法, 多少都能了解他内容的奥义, 我们的.精神生活就不怕没有滋养, 我们的理想人格接不怕没有基础." [<<话>>]. 在大自然中, 徐志摩体会到了生命的真谛, 是大自然启发了他的灵性. 徐志摩之所以能在文学上作出如此杰出的贡献, 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对大自然的热爱.
爱情是徐志摩一生中最不可或缺的东西. 他穷其一生寻找真正的爱情, 甚至为爱情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徐志摩与张幼仪, 林徽音和陆小曼的故事家喻户晓, 妇孺皆知. 许多人批评他用情不专, 见异思迁. 其实这些人都不了解徐志摩. 徐志摩对于林徽音与陆小曼的爱情绝对是真心诚意的, 不然他也不可能写出如此感人肺腑的诗篇. 我们将在婚姻中详细地讨论徐志摩的爱情观以及他对爱的执着.
爱情与婚姻:
爱情与婚姻在志摩的一生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志摩曾经说过"婚姻是人生唯一的要事"。可见爱情与婚姻对志摩是多么的重要。
志摩的一生都在不停的追求真正的爱情。他受父母所迫,与张幼仪结婚,但是志摩对于张幼仪一点也不了解,更不用谈爱情。婚后俩人没有一点感情,彼此冷冰冰的。志摩在伦敦时遇到林徽音,并迅速坠入爱河。幼仪的到来使这俩位热恋中的情人清醒了过来。为了与徽音在一起,志摩决定与幼仪离婚,而徽音却悄悄的离开了伦敦,回到中国。志摩也随着回国,而徽音却与梁思成订了婚。志摩陷入痛苦的深渊。陆小曼的出现使志摩的生命再一次绽放出光彩。志摩狂恋着这位京城佳人。他不顾一切批评与反对,执意要与小曼在一起。志摩的真诚最终得到了回报。
志摩不畏一切批评与反对地追求真正的爱情,可见其对爱情的专一与执著。他把爱情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然而,许多人却不了解他,指责他用情不专,见异思迁。志摩反驳说这些人是懦夫,不敢追求属于自己的东西。他称这个世界是一个怯懦的世界。
志摩虽终其一生追求自由恋爱,他本人却不赞成西方的自由恋爱,认为那种恋爱存在着太多的弊端。他说当一个男人喜欢一个女人是,这个女人不一定回喜欢那个男的,这样只会白白浪费那个男人的时间与金钱。就算那个女的答应嫁给这个男的,目的也往往是因为这个男人的钱。当一个女的想找一个伴侣时,她很难找到合适的伴侣,而且容易被坏人欺骗。志摩认为最好的方法是男女双方先认识,不必急于结婚,等双方都满意时才结婚。志摩的爱情与婚姻观在当时社会有一定的积极性。
教育与知识:
在教育方面, 徐志摩也作出了不少贡献.
他不满于当时社会的教育制度, 认为那种教育制度不能完全开发个人的潜能. 他对于家庭教育尤为反感. 家庭教育强调"不孝有三, 五大为上" 等落后的儒家思想. 家庭教育给个人加上一个一辈子也无法摆脱的枷锁, 严重束缚人们思想的进步.
徐志摩认为教育的核心应该是" 帮助一个受教育的人合理的做人". 他提出三个强而有力的论据: 1. 人是可以为善的; 2, 合理的教育是可能的; 3, 教育有造成品格的力量. 人的本质本不坏, 只是需要合理的教育. 教育可以改造一个人的品格. 欲使一个人为善, 就必须给予合理的教育. 徐志摩同时也提倡早期教育. 他在<<罗素于幼稚教育>>中提到" 一个人品格教育的形成是在六岁以前, 不是以后". 一句话强调了早期教育的重要与必要.
学问对于任何人都是不可或缺的. 一个人学问的高低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品格与性格. 徐志摩强调做学问要有原动的好奇心. 只有拥有原动的好奇心, 才能在求学途上拥有无穷的精力. 徐志摩曾说过" 单纯的烂漫的天真是最永久最有力量的东西". 单纯的烂漫的天真带给人无穷的好奇心, 去探索知识汪洋的奥妙. 因此, 一个人如果要想在学问上有所建树, 就必须拥有原动的好奇心. 徐志摩对于学问的这些看法, 在当时社会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诗歌:
志摩的诗歌语言优美,感情丰富,深受青少年喜爱。他的爱情是更是感人肺腑,曾感动过无数青少年。以下是部分徐志摩的著名诗篇:
《偶然》 《海韵》 《这是一个怯懦的世界》 《雪花的快乐》 《去吧》 《落叶小唱》
《干着急》 《“这年头活着不易”》 《月夜听琴》 《怨得》 《春》 《再别康桥》
《秋虫》 《I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个方向吹》 《为谁》 《一星弱火》 《渺小》
《“他眼里有你”》 《夜半松风》 《私语》 《阔的海》
(课后请同学们自己去找这些诗歌来阅读一下,那将会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