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仿古诗欣赏

今人仿古诗欣赏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今人仿古诗欣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律《秋伤》

  天涯回首烟波路,蝶月陈风客意稀。

  却道流光迷草径,忽闻落叶褪朝衣。

  云深不奈三秋景,露薄相销几载晖。

  望极青山参影度,离离去岁雨霏霏。

  七律《秋思》

  拂晓秋寒雨路天,江南但觉冷婵娟。

  犹思浅赋齐眉引,更着低吟弄玉煎。

  少岸幽幽消陌上,多情隐隐向云边。

  回眸绮梦摇春远,偏叩西风不识年。

  注:

  [齐眉]这里指夫唱妇随。典故出自“唐李绅《趋翰苑遭诬拘四十六韵》:俯首安赢业,齐眉慰病夫。”

  [弄玉]指美人。典故出自‘宋苏轼《留题延生观后山上小堂》:不惭弄玉骑丹凤,应逐顿娥驾老蜡。”

  七律《秋思正姑苏》

  清晨宿鸟鸣歌地,始拾盈盈邃馆铺。

  弄竹依楼风且顾,推窗带晓月相扶。

  春宵隐隐尘烟扣,秋色幽幽蝶梦拘。

  一季回眸余粉谢,水流深处忆姑苏。

  五律《秋意》

  篱疏识早秋,夏过正盈楼。

  经岁衣还薄,雕花影自幽。

  春衫寒怯晓,柳色浅凝眸。

  一卷西风夺,云窗隐隐休。

  五律 随笔

  云山才黛色,焚砚已黄昏。

  欲请秋风宿,难同锦瑟温。

  青书怜作枕,淡笔落为痕。

  始唤陈玄溅,摇摇雨暮魂。

  注:陈玄,墨的别称。

  五律/随笔

  高瓦陈风洗,繁华暮落微。

  天青撩倦客,竹翠点春衣。

  隐隐中秋寂,离离月色稀。

  幽花还半枕,旧故几程归。

  七律《秋意》

  朝时暮落初秋影,旧故留香薄雨临。

  始拾梨堂疏蝶月,偏撩晓梦冷知音。

  幽幽南国常思意,缓缓西风不解心。

  草色烟光牵万缕,谁和窗下水流琴。

  七律《秋思竹马》

  一庭窗事随春去,小镇清宁梦呓秋。

  欲剪花朝调墨盏,难书月路引芳舟。

  空阶却淡西风意,絮语偏浓燕子楼。

  独奈青梅藏宿雾,砚台翻雪易回眸。

  七律《浮生况味》

  隐隐春华暮北流,云深陌上又逢秋。

  青囊两卷浮尘品,麟笔千刀焚砚修。

  九折回轩磨月斧,三思弄玉斗诸侯。

  朝歌天马仍飞将,直击重门百尺楼。

  七律《湘妃泪》

  几番籞宿湘妃泪,蝶戏琴心赋不穷。

  始料秋思沉冷月,又参絮语逐清风。

  韶华潘鬓消云里,疏影浮香湿雨中。

  春计齐眉难眷顾,寒宵独酌总蒙蒙。

  注:

  1)、籞宿:古代帝王的禁苑名。

  2)、湘妃泪:喻爱情凄美。曲,典故,以昭君去匈奴多年以后,她的内心情感写照。有"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惆怅。

  3)、琴心:这里指柔情。

  4)、潘鬓:典故,喻指年岁磋跎。唐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宁牛终夜永,潘鬓去年衰。”

  5)、齐眉:来自“举案齐眉”的略语。喻夫妇相敬如宾。

  拓展:古诗仿写技巧

  一、理论依据

  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其短小精悍,语言凝练。一首诗,寥寥数十字,或抒发一种情怀,或讲述一番道理,或描绘一种意境,或阐述一段历史,堪称一切文学文体的魁首。

  关于古诗词教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对各学段均提出要求:第一学段要“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要“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第三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由此可见,我们的古诗教学要多诵读,读出韵律美,在诵读中想象画面,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品出意境美,丰实学生语言文化积累。

  二、模式介绍

  基于以上思想的指导,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了一些探索与尝试,归纳出古诗教学的六步模式:激趣导入,解题质疑——初读感知,读出诗味——启发想象,读悟诗意——知人论世,明理悟情——熟读成诵,吟出诗韵——拓展链接,温故知新。这种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认知事物的一般规律。

  (一)激趣导入,解题质疑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首先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学习欲望,使课堂教学有趣、有序地顺利进行。教学导入时,可采用讲故事、引用学过的诗、游戏

  等形式。如《渔歌子》教学伊始,引用“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典故,“姜太公直钩垂钓,钓来周文王,推翻商纣”的情节,既让学生兴趣高涨,又顺理成章地导入到同为“垂钓”的《渔歌子》的学习中去,更为而后理解“张志和直钩垂钓,钓来一份悠闲”打下铺垫。可谓“一举多得”。

  古诗的内容短小精悍,题目的意思高度概括,往往统领全诗。因此,大多古诗教学都应从破题入手,即:引导学生找准题眼,弄清题目的意思。并根据学情引导质疑,引发深入学习的欲望。

  (二)初读感知,读出诗味

  古诗作为汉语文本中最具有“歌”性的文体,合辙押韵、旋律优美,读起来节奏分明,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全无佶屈聱牙的'感觉。古诗教学最根本的策略应该是“读”,离开读,古诗教学便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关于“读”,杨再隋教授曾提出“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神”。落实到平时的教学中,这似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笔者认为,“读”要顺应学情,如同剥笋层层深入。初读古诗时,应达到两大要求:

  1、字正腔圆,读准读通。

  此环节须严抓正音,重视引导区分平翘舌音,边鼻音,前后鼻音,要读得字字准确,字字饱满,字字响亮。

  2、有板有眼,读出节奏。

  “停顿是朗诵的灵魂”,古诗诵读尤其重视朗读的节奏。在学生读准读通诗词的前提下,要引导学生大体把握朗读的停顿,渗透不同

  格律诗的节拍规律。教学时采用划停顿线,引导学生在有逗号的地方停顿长一些,划停顿线的地方音断气不断。

  (三) 启发想象,读悟诗意

  《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片段耐人寻味:“在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古诗中“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要通过“想象”,因为“想去竟是逼真的、有情有理的”。 古诗词言简义丰,用字凝练。教学中,要抓住诗词中最能表达意境,传递情感的关键字、关键词、关键句生发开去,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在头脑中一一浮现诗中描写的形象和景象,丰富词句的揣摩、品味,丰厚词句的感性理解,再现逼真的情景,从而进入诗的意境。

  (四)知人论世,明理悟情

  “诗言志”,古诗文常常是作者经历、思想感情的外现。教学一首诗词,就是走近一位诗人,解读一种生活,明白一番道理,阐释一段历史。孟子曾提出“知人论世”,他认为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这才能与古人为友,才能体会出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中如果只拘泥于“就句论句”、“就诗论诗”,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就会流于疏浅。借助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经历,把学生带到作者生活的那个年代,感受作者正面临的环境,能加深对诗情的领悟,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

  《渔歌子》中的“不须归”,如果学生的理解只停留在诗人被春光美景所陶醉而“不须归”上,那很显然是不够的。适时补充介绍词

  人张志和此时的境遇:词人张志和16岁时就曾得到皇帝的青睐,赐名“志和”。但个性耿直,看不惯官场中的尔虞我诈,后因事被贬官。索性不做官,隐居太湖,过起了“扁舟垂钓”的生活,自称“烟波钓徒”。学生很容易就能领会到词人不仅醉心于美景,更是为了远离朝堂、避开纷争而“不须归”。

  (五) 熟读成诵,吟出诗韵

  在历经品味古诗语言、理解诗意、体会诗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诵读,还古诗本来的性情,还古诗固有的味道。可以让学生亲历在诗景诗情诗境中,物我相融,人我相融,当一回诗人,吟出古诗词原有的韵味。其方法可多样化,如:配乐读、表演读、比赛读、对诗等形式。

  如教学《渔歌子》一词采用的对诗形式——引导学生理解了诗意,了解了作者的生平经历后,教师出示了诗人张志和的哥哥张松龄写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在师生角色表演对诗、情境对话中将词人的情感作了比较巧妙的演绎,学生们入情入境,与老师配合默契,韵味十足,更是深究了“不须归”的原因。

  (六) 拓展链接,温故知新

  古诗文流传了许多经典名句,这些名句往往是作者“拈断数茎须”。教学中,联系链接在题材或艺术风格上具有相关性或相似性的其他诗句、名句,两相鉴照,丰富意象,理解诗句,学法迁移,丰实语言积累。

  又如《渔歌子》教学之末,引入同为“垂钓”题材的《江雪》一诗进行拓展阅读。两篇诗词,两个境界,两种情感,在对比鉴赏两首诗词中的种种“不同”中最终落脚到相同的表达方式——借景抒情。这样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开发重组,丰富了课程内容,开阔了学生视野,丰实了学生的语言文化积累。

  三、模式构建过程

  这种古诗教学模式的构建成型经历了“反思——尝试——完善”的过程。一直以来,古诗教学都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因其时间和空间跨度大,离学生的生活久远,学生理解起来一定的难度,很难体会古诗文特有的韵味、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学中存在“费时低效”的现象,教师花大精力、大量时间讲,学生毫无兴趣。死记硬背,背过就忘。高效课堂建设工程的实施,使我们不得不反思,究竟该用一种怎样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来取代现有的教学方式,让古诗教学有滋有味,有情有趣?于是,我们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尝试着适合于不同风格、主题诗歌的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又尝试着“异中求同”,从多种不同的方式方法中提炼出能适合于不同风格、主题的通用的方式方法。并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在所在备课组中试讲,修改。在一次次试讲,反复研讨改进中,此教学模式日趋完善成型。

  四、模式实施产生的效果

  尽管我们的认识还比较粗浅,此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但这种模式对于课堂教学的优化是不容质疑的。此模式在教学中实施以来,打破了以往“教师讲解,学生识记、背诵”的枯燥乏味的传统教。

相关文章

建州节帅,建州节帅王感化,建州节帅的意思,建州节帅赏析 -诗词

建州节帅作者:王感化朝代:唐旌旗赴天台,溪山晓色开。万家悲更喜,迎佛送如来。......
古诗名句2015-02-02
建州节帅,建州节帅王感化,建州节帅的意思,建州节帅赏析 -诗词

谁敢横刀立马

“谁敢横刀立马”出处出自 现代 毛泽东 的《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谁敢横刀立马”平仄韵脚拼音:shuí gǎn héng dāo lì mǎ平仄:平仄平平仄仄韵脚:(仄韵) 上声二十一马* 平仄拼音...
古诗名句2011-01-05
谁敢横刀立马

不舍别离的诗句

不舍别离的诗句别离的`泪水,为记忆的长河增添新的浪花;别离的祝福,为再一次相聚拉开了序幕。1.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出处: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2.梦里不知身是客...
古诗名句2011-01-03
不舍别离的诗句

柳宗元牛赋的鉴赏

在平时的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骈俪对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柳宗元牛赋的鉴赏,...
古诗名句2017-02-02
柳宗元牛赋的鉴赏

徐志摩诗歌《偶然》原文及赏析

徐志摩的《偶然》这首诗作于1926年5月,全诗是怎样的描写自己的情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徐志摩诗歌《偶然》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徐志摩《偶然》原文】  我是天空...
古诗名句2011-07-05
徐志摩诗歌《偶然》原文及赏析

描写雾的诗句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肯定对各类诗句都很熟悉吧,诗句具有精炼、集中,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的特点。诗句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诗句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描写雾的诗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诗名句2016-06-04
描写雾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