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实录(2)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实录

副标题#e#

  师:站在湖边,你能闻到什么吗?(这别样红的荷花清香扑鼻、沁人心脾,令人陶醉,指名读!)

  师:这荷花为什么这么红?(生板书)映日

  映日------在阳光的照射下!

  师:是什么时候的太阳呀?

  生:早晨的太阳!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晓

  师:你还能结合诗题来理解古诗的内容,真不错!

  还有什么原因,联系上一句看看!

  生:在荷叶的映衬下!

  师:是的,在莲叶的映衬下才变得这么红的!有了绿的映衬,红得更红了,有了红得点缀,绿也就更绿了!颜色多么鲜艳,对比多么强烈,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生:指名读!

  师:这两句确实不好读,既要表现莲叶的绿,又要表现荷花的红,谁还试试!

  生:指名读!

  师:两句都搞上去了!你们读上句,下句我来读!

  师:哪种对比显得更鲜明?明白了吧?来一起再来读读

  这两句!

  诗人是早上从净慈寺出来送别林子方的,此时的太阳是朝阳,同学们再想,在碧绿的荷叶上,你还能看到什么?(晶莹的露珠……)

  (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A、师:CAI出示,看无穷的碧,别样的红,组成了一组一碧万顷,接天连日的画卷,这就是西湖六月的荷塘美景!你能通过朗读,把这样的美景留在心中吗?

  B、指名读(指导读,读出不同的韵味!)

  2、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A、师:荷叶田田、荷花朵朵,难怪诗人发出了这样的赞叹----CAI出示,师引读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前面如果没有涉及到六月、四时,这时可以直接提问)

  师:现在你们知道六月的西湖与其他季节的风光不同在哪儿了吗?

  B、指名读!

  师:西湖一年四季都美不胜收,但“到底”是西湖六月的莲叶荷花最美呀!谁再来赞美赞美?(指名读!注意赞叹的语气!)

  C、师:你们想留在那里吗?

  3、情感朗读整首诗:

  A、师:看着这样一幅图,假如你是诗人杨万里,来尽情地赞颂一下这六月的西湖吧!谁来读读这首诗?

  B、(师配乐朗诵)还有谁也被这美景打动了,也想来吟诵!

  全班齐诵读!(这么多同学都想吟诵呀,那咱们一块配着音乐,边想象西湖六月的美景边吟诵这首诗吧!)

  (评价:大家入情入境,读得如诗如画!)

  五、体悟情感:

  1、让我们再来读读诗题,这是一首送别诗,同样是送别朋友,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写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望着朋友渐渐远去的身影,是那样依依不舍。而诗人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用“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来送别朋友。而杨万里在这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却只写了-----???用来送别自己的好朋友林子方。老师在这里还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杨万里不仅和林子方是好朋友,他还是林子方的上级。当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从南宋的都城就是西湖的所在地杭州,去福州任职时,杨万里就写下了这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你们能读懂这美景后面的情谊吗?

  2、诗人以诗寄情,让我们在诵读中体会诗人那一份别样的不舍之情吧!配乐诵读!

  3、书写古诗!

  教学反思:执教这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我遵从了从整体感知到品读悟情,再到感情诵读的教学规律。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教学从学生出发,在读诗题(净慈寺、林子方)、明题意、明诗意、品诗境、悟诗情等教学环节上都一一落实。上完这节课,我也知道了自己还需改进的地方:

  1、课堂上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及时调整教案,真正做到学定教。

  在教学“接天莲叶无穷碧”这句时,当我提问“莲叶怎么就接到天了呢?”学生都说莲叶很多,这时我反问他们“难道是莲叶长得很高,一直长到天上去了?”如果此时,我能及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在他们说莲叶多时顺势引导他们向远处看,你们看到了什么?再向远处看,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就会顿悟不仅莲叶多,而且面积广,给人一碧万顷的感觉!

  2、课堂上“写”的落实。

  整节课教学下来,学生读了,诵了,背了,但学生却没能拿起笔写一写。语文教学要扎实听说读写的训练,学生书写习惯的养成,书写能力的提升、情感的内化都离不开写!如果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能安排3---5分钟的.时间,学生或写古诗,或将自己从这首诗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景象动笔写下来,这样学生的能力又会有一个新的提升!

  附录:杨万里简介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南宋大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员外郎等。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辞官归家,闲居乡里。在中国文学史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中兴四大诗人”。他作诗25000多首,只有少数传下来。

  淳煕六年(1179年)至十一年任职广东,发现惠、潮等州外皆无军营,将士皆居城中,遂奏请同意,在所有诸路乡间外砦盖造廨舍营房,不准士兵迁驻城内。在惠州先后写下脍炙人口的诗作如《白鹤峰》《游东坡故居》《解舟惠州新桥》《游丰湖》等,其中《游丰湖》是惠州西湖历代名诗之一:“三处西湖一色秋,钱塘颍水及罗浮,东坡原是西湖长,不到罗浮便得休”。其人其诗在惠州影响很大,被祀于西湖畔的景贤祠。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实录 篇2

  师:千年之前,杨万里在净慈寺送别自己的好友林子方,眼前是这一望无际、满目碧绿的莲叶以及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你从哪看出来的。

  生:开心。

  师:是这样的吗?说说你的理由。

  生:原本,诗人想到要和朋友告别,心里是非常难过的。但是,他看到莲叶无边无际,荷花在朝阳的照射下这么美,诗人的心里能不开心吗?

  师:是啊,要和朋友告别了,即使眼前是这么美的景,诗人能真正开心起来吗?

  (生思考了一会。)

  生:我觉得不可能,只能让诗人暂时忘记与朋友分别而已。如果朋友又要走了,诗人一定会依依不舍的。

  师:嗯,我觉得你体会得很真切,真正把自己放到了诗里,说出了自己的感受。那么,这首诗里,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接天的荷叶与这别样红的荷花呢?

  生:我觉得荷叶仿佛就是作者,荷花就好象是朋友,荷花要有了荷叶才更美,他们就像这荷叶与荷花一样,永不分离。

  师:非常独特的理解!还有吗?

  生:我觉得诗人与朋友就像这些荷叶,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直到永远!

  师:你的理解也不错!

  生:我觉得诗人与朋友就好比是天和荷叶,朋友虽然离开了,但他们的心永远在一起,心心相印!所以诗人要说“接天莲叶无穷碧”。

  师:多么丰富而又与众不同的理解啊!诗的语言是凝练的,但它的内涵是丰富,我们读诗就要读出不同的理解与感受来。现在,你真正理解诗人写莲叶与荷花的用意了吗?

  生:理解了,是为了表达自己与友人之间这种依依不舍之情。

  师:对,这就叫一切景语皆情语。其实,我们在前一课中也曾经学过相似的写法,还记得是哪一课吗?

  生:爱如茉莉。

  师:非常正确!有时,我们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而是把这种情寄托于某种事物之上,通过描写这种物巧妙传达自己的这种情,这就叫借景抒情。现在,你能把诗人的这种情感通过朗读传达出来吗?

  生练读。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评析

  古诗是非常凝练的,寥寥数语,却能传达非常丰富的内涵。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要理解到位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需要老师巧妙地加以引导点拨,这样才能让学生的理解层层深入,达到极至。在这一实录中,我抓住学生认识上的不足之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学生在老师的追问下,开始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反思自己原先的认识。最终,在原认识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现。至此,老师并没有轻易放弃,而是再次引导学生关注文本。通过反复研读诗句,学生有了富有个性,不同层次的理解。虽然,这不是标准答案,但是这种认识是多元的、可贵的,这是学生深入阅读的心灵体会,是学生自我生活经验的一种积淀与反映,更是学生与作者情感的碰撞。这种情感体验没有距离,它穿越千年,在读者与作者之间构建了一座心灵之桥。这种情感,使得这短短几十字的古诗散发出浓郁的芳香。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它必有其内在的价值。不管在什么时候阅读,都会像窑藏的美酒一样,历久弭香,经久不衰!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实录 篇3

  一.揭题、解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

  生: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师:净慈寺、林子方,非常好,再读一遍。

  从题目中你读到了什么。

  生:早上走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师:谁走出净慈寺呀

  生:杨万里

  检查预习了几遍

  师:怎么样读出诗的味道呢

  生:(读诗)

  师:再来读读看

  生:读诗,(声音很响亮)

  师:老师打手势,跟着老师读。看出来了吗,手动得快就读得快,跟着老师读。

  生:跟着老师的手势读诗

  二.初读本诗,理解诗意

  师:跟刚才有什么不一样?

  生:顺口,押韵了,

  师:学着刚才的提示来读一读

  生:(打手势读诗

  师:你们读诗句,朱老师读后面三个字。

  学生读诗,老师重复后面三个字。

  师:你听出来我读的有什么特点吗

  生:押韵,

  师:你看我把哪几个字读得特别长,

  生:中、同、红

  师:别让你的声音被子我盖住了,

  配乐读,你们读后面三个字。

  师:这么读,好玩吗?我给你们配上音乐,你们自己读。

  生:毕竟西湖六月中——

  师:我从你们表情中能看出来,被诗陶醉了,时间长了,让你这个人也很有味道。课堂上学习古诗,除了诵读,还要做什么?

  生:理解诗的意思

  师:对了,把你理解了的读给同位的同学听,不理解的向他请教。

  有什么不理解的

  生:莲叶怎么接天的呢

  师:是呀,我也有疑问,谁能告诉他

  生:莲叶很高很多,和天接到一起了。

  如果远处全是莲叶,就像接天了

  师:人们看眼前,只能看到莲叶,远看就看到莲叶,再向远处看,看到要看不到的尽头,就是莲叶和天接在一起了。

  谢谢你们,我也理解了。

  把这种理解带到诗里去,自己读,跟着自己的节奏,不要受别人的影响

  生:(自由读诗

  三.感受诗境,体诗人情感

  师:学到这儿,反复读了好几遍了,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很壮观

  师:这么读读诗,就看到了壮观,了不起,还看到了什么

  生:很美丽

  师:读读诗,就看到了美丽的景。还看到了什么呢

  生:我觉得还可以看到诗人对林子方的不舍

  师:对了,还写了情,我们到诗中去品一品诗中的情

  (暂缺)

  师:一个碧字让这莲叶变得丰富了,前面还加上无穷,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一片的绿色,很壮观

  师:把我们都带到绿色的海洋里,谁来读

  生:接天莲叶无穷碧

  师:这样的碧,而这荷花却

  生:别样红

  师:红得像什么?为什么这么红

  生:被朝阳映照的,

  师:还有什么原因,联系上文看看。

  生:因为作者心情好。

  师:嗯,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是你的理解,我们待会儿看

  生:面积大

  在莲叶的映衬下更好了。

  师:对比多么强烈,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生: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你们来读上一行,我读下一行。

  学生读,师读师轻声读第二句

  师:哪一种对比更强烈?

  四、拓展延伸

  师:现在你能理解杨万里为什么特别喜欢六月的西湖吗

  生:因为六月的西湖最美

  师:一个美字不能概括六月的西湖

  生:可能是在夏天,荷叶非常绿,荷花非常红

  师:配上音乐我们来读读这首诗。

  师读。

  生读。

  师:在世人的心目中,荷花,西湖是柔美的,而杨万里笔下却是壮美的。

  生:用美景来送朋友

  用西湖的美景衬托表达一种情。

  友情像接着天的莲叶

  哨音响。

  师:究竟是什么样的感情,谁也不知道,不过不要紧,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送别,不一样的杨万里。关于送的问题,还可以再研究,带着这个问题走出课堂。

相关文章

织女分明银汉秋

“织女分明银汉秋”出处出自 唐代 刘禹锡 的《秋夜安国观闻笙》“织女分明银汉秋”平仄韵脚拼音:zhī nǚ fēn míng yín hàn qiū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韵脚:(平韵) 下平十一尤* 平...
古诗名句2014-08-09
织女分明银汉秋

徐志摩的生平简介

徐志摩,本名章垿,浙江省海宁县石镇人,生于民国前十六年(一八九五年)。? ◎十八岁时(一九一三年七月)处女作品【论小说社会之关系】一文刊载友声创刊号校刊之中。? ◎二十岁(一九一五年)在上海考取国立北...
古诗名句2019-01-01
徐志摩的生平简介

豪迈情怀的诗句

豪迈情怀的诗句1、我非英雄,广目无双,我本坏蛋,无限嚣张.——六道《坏蛋是怎样炼成的》  2、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李白《侠客行》  3、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
古诗名句2012-04-06
豪迈情怀的诗句

描写窗外下雨的诗句

描写窗外下雨的诗句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代赵师秀《约客》  2、鸣雨既过渐细微,映空摇飏如丝飞。——唐代杜甫《雨不绝》  3、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唐代刘长卿《别严士...
古诗名句2012-06-06
描写窗外下雨的诗句

描写梅雨季节的诗句

描写梅雨季节的诗句“梅雨时节家家雨,春草池塘处处蛙”  “乳鸭池塘水浅深,梅熟天气半晴阴”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这些天来,天气变化无常,时晴时阴,像猴子的脸说变就变。这不,刚刚还是烈日...
古诗名句2013-06-01
描写梅雨季节的诗句

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齧空林

“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齧空林。”出处出自 宋代 郑思肖 的《二砺》“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齧空林。”全诗 《二砺》宋代郑思肖愁里高歌梁父吟,犹如金玉戛商音。十年勾践亡吴计,七日包胥哭楚心。秋送新...
古诗名句2012-05-09
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齧空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