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集卷之三诗五言《杂诗》(2)
陶渊明集卷之三诗五言《杂诗十二首》
奈何五十年,忽己亲此事(3)。
求我盛年欢,一毫无复意(4)。
去去转欲远,此生岂再值(5)。
倾家时作乐,竟此岁月驰(6)。
有子不留金,何用身后置(7)!
[注释]
(1)这首诗以盛年之欢同眼下状况相比较,深感岁月不饶人,且所剩时光不多,此生难再,当及时行乐。
(2)长者言:指老人回忆往事。语本陆机《叹逝赋》序:“昔每闻长老追计平生,同时亲故,或凋落已尽,或仅有存者。”
(3)亲此事:亲身经历这种事情。指上引“同时亲故,或凋落己尽,或仅有存者”。
(4)一毫无复意:即“无复一毫意”,是说不再有丝毫那样欢乐的心境了。
(5)值:遇到。
(6)倾家:倾尽家中所有的财物。竟:完,了结。
(7)有子不留金:无需为子孙留下金钱买田买屋。此用汉代疏广事,《汉书。疏广传》载:疏广官至太傅,后辞归乡里,以所受金每日设宴款待亲朋。别人劝他留些钱为子孙置田产,他说:“吾岂老悻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供衣食,与凡人齐。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堕耳。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身后置:为身后安置。
[译文]
昔闻老者忆平生,常捂耳朵不喜听。
无奈我今五十岁,忽然亲将此事经。
求我盛年时欢乐,竟已丝毫无性情。
日月匆匆光阴快,岂能再有当年景!
倾尽家财持作乐,剩余岁月了此生。
无需为子留金钱,岂用为死去经营!
其七(1)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2)。
寒风拂枯条,落叶掩长陌(3)。
弱质与运颓,玄鬓早已白(4)。
素标插人头,前涂渐就窄(5)。
家为逆旅舍,我如当去客(6)。
去去欲何之?南山有旧宅(7)。
[注释]
(1)这首诗自叹衰老。行将就木,然而诗人却能以视死如归的态度对待人生,表现出其“不喜亦不惧”的达观精神。
(2)迟:缓行,放慢速度。四时:四季。
(3)掩:遮盖,铺满。鬃陌(mò莫):田间小路,东西为陌。
(4)弱质:虚弱的体质,作者自指。与运颓:同时运一道在减损、消耗。玄:黑。
(5)素标:白色的标记,指白发。涂:同“途”。就:趋,归。
(6)逆旅舍:接待客人的旅店。逆,迎。《列子。仲尼篇):“处吾之家,如逆旅之舍。”《古诗十九首》之三:“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文选》卷二九李善注:“老菜子曰:”人生于天地之间,寄也。寄者固归。‘列子曰:“死人为归人,则生人为行人矣。’《韩诗外传》曰:”枯鱼衔索,几何不蠹?二亲之寿,忽如过客。‘“
(7)之:往。南山:指庐山。旧宅:指陶氏墓地。作者在《自祭文》中说:“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
[译文]
日月如梭不缓慢,四时相催不停步。
寒风吹动枯枝条,落叶覆遮满道路。
弱质时运共减损,黑发早白已满头。
白色标记在头上,当知日暮渐穷途占家似迎宾之旅店,我如过客将行去。
前行将要去何方?
南山陶氏旧坟墓。
其八(1)
代耕本非望,所业在田桑(2)。
躬亲未曾替,寒馁常糟糠(3)。
岂期过满腹?但愿饱粳粮(4)。
御冬足大布,粗缔以应阳(5)
正尔不能得,哀哉亦可伤(6)。
人皆尽获宜,拙生失其方(7)。
理也可奈何,且为陶一觞(8)。
[注释]
(1)这首诗自言努力躬耕,却常常饥寒交迫,只能依靠糟糠、粗布充饥、御寒,勉强度日。顾念自身如此勤苦,而“人皆尽获宜”,于理实在不通。无可奈何,只有借酒浇愁,抚慰内心的愤愤不平。
(2)代耕:以官俸代替种田的收入,指当官食俸禄。《孟子。万章》:“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又《礼记。王制):“诸侯之下士,视上农夫,禄足以代其耕也。”所业:所做的事。田桑:耕种田地,植桑养蚕。泛指农业劳动。
(3)躬亲:亲自。指亲自参加农业劳动。替:废,停止。馁:饥饿。糟糠:酒糟和谷糠,指粗劣的食物。
(4)过满腹:吃得过饱,指超过最低的生活需要。《庄子。逍遥游》:“偃鼠饮河,不过满腹。”粳(jīng京):粳稻,大米。
(5)御冬:抵御冬寒。大布:粗布。絺(chī吃):葛布。应:遮挡。阳:指夏日骄阳。
(6)正:纵然,即使。尔:这,指粳粮、租布。
(7)尽获宜:都各得其宜,即各得其所。拙生:拙于生计。方:办法。
(8)陶:乐。
[译文]
做官食俸非我愿,耕作植桑是本行。
我自躬耕未曾止,饥寒常至食糟糠。
饮食岂敢存奢望,但愿饱食吃细粮。
粗布以足冬御寒,夏天葛布遮骄阳。
纵然这些也难得,实在令人心哀伤。
他人皆已得其所,我性笨拙无好方。
天理不通没奈何,举杯痛饮将忧忘。
其九(1)
遥遥从羁役,一心处两端(2)。
掩泪泛东逝,顺流追时迁(3)。
日没星与昴,势翳西山巅(4)。
萧条隔天涯,惆怅念常餐(5)。
慷慨思南归,路遐无由缘(6)。
关梁难亏替,绝音寄斯篇(7)。
[注释]
(1)这首诗写羁旅行役之苦和眷念家乡之情。
(2)羁役:羁旅行役,指出仕在外。一心处两端:身在仕途心在家中。
(3)泛东逝:乘船向东行驶。泛:船行水上。追时迁:追逐时光的流逝,指船行很快。
(4)日没:太阳落山。星与昴(mǎO卯):二十八宿之二宿,星宿与昂宿。这里泛指星空。势:指星座。翳(yì缢):遮蔽,这里是隐没的意思。以星座的移动暗示船行之速。
(5)常餐:指平时家居的饮食。
(6)慷慨:意气激昂。遐:远。无由缘:没有理由。谓公务在身。
(7)关梁:关卡和桥梁。亏替:废止,废除。指难以逾越。绝音:指与家人音信不通。寄:寄托情怀。斯篇:这首诗。
[译文]
羁旅行役赴远道,身行在外心飞还。
掩泪乘船向东去,顺流而下赶时间。
日落空中星宿现,星宿忽隐西山巅。
荒凉寂寞家万里,惆怅思家平日餐。
激荡情怀欲南归,路途遥远难实现。
桥梁关卡阻路途,言信断绝寄此篇。
其十(1)
闲居执荡志,时驶不可稽(2)。
驱役无停息,轩裳逝东崖(3)。
沉阴拟薰麝,寒气激我怀(4)。
岁月有常御,我来淹已弥(5)。
慷慨忆绸缪,此情久已离(6)。
荏苒经十载,暂为人所羁(7)。
庭宇翳余木,倏忽日月亏(8)。
[注释]
(1)这首诗仍表现“一心处两端”的痛苦心境。出仕行役,为人所羁,身不由己,岂如闲居时那般放任不羁。自由自在。所以诗人身在仕途、心早归还,其中寄寓着深沉的感慨。
(2)执:持有,指禀性。荡志:放任不羁的心志。时驶:时光逝去。稽:留。
(3)轩裳:即车。轩,古代一种供大夫以上乘坐的轻便车。裳,指车帷。逝:往、去。东崖:地名,诗人此行所去之处。
(4)沉阴拟薰麝(shè射):逯本作“泛舟拟董司”,诸本皆作“沉阴拟薰麝”,今从后者。拟:似,像是。薰麝:薰燃麝香。这句是说,天气阴沉,像是薰染麝香般浓烟弥漫。
(5)御:驾驶车马,这里比喻时间的流逝。淹:淹留,长期居留。指出仕为宦。弥:指期满。
(6)绸缪(ch6umóu仇谋):犹缠绵,情意深厚的样子。
(7)荏苒(rěn rǎn忍染):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十载:陶渊明从二十九岁开始出仕为江州祭酒,到写此诗的时间为十年。
(8)庭宇:庭院和屋檐。翳:遮盖。余木:很多树木。倏忽:忽忽,转眼之间。日月:指时光。亏:损耗。
[译文]
闲散之时多自由,光阴逝去却难留。
如今驱使总行役,眼下乘车东崖走。
天气阴沉似薰麝,气寒激荡我怀忧。
日月运行有常规,我来留滞岁月悠。
慷慨忆昔情意厚,此情离我已很久。
忽忽度过十年整,暂且为人忙不休。
忆我庭字多树荫,不觉岁月似奔流。
其十一(1)
我行未云远。回顾惨风凉(2)。
春燕应节起,高飞拂尘梁(3)。
边雁悲无所,代谢归北乡(4)。
离鹃呜清池,涉暑经秋霜(5)。
愁人难为辞,遥遥春夜长(6)。
[注释]
(1)这首诗通过对春景的描绘,表现思念家乡的情怀。
(2)行:指行役。云:语助词,无意义。惨风:悲凉之风。
(3)应节:按照季节。起:指飞来。尘梁:落满灰尘的屋梁。
(4)边雁:边疆的大雁。无所:无处所,没有停总之处。代谢:更迭,交替。指一群接着一群,陆陆续续。
(5)离鵾(kūn昆):离群的鵾鸡。鵾鸡,似鹤之鸟。
(6)愁人:诗人自指。
[译文]
此行离去家不远,回顾悲凄风正凉。
春燕依时已返家,高飞恋恋绕屋梁。
悲哀大雁无居处,陆续北飞归故乡。
落落鵾鸡鸣清池,历经夏暑与秋霜。
我今惆怅言难尽,漫漫煎熬春夜长。
其十二(1)
袅袅松标崖,婉娈柔童子(2)。
年始三五间,乔柯何可倚(3)。
养色含津气,粲然有心理(4)。
[注释]
(1)这首诗借咏幼松以喻童子,幼松培育得当,便可成材,童子也是如此,寓有把希望寄托于新生后辈之意。
(2)袅袅(niāo鸟):摇曳,纤长柔美的样子。标:树梢。崖:逯本作“雀”,各本均作“崖”,今从后者。婉娈(luán峦):年少而美好的样子。柔:柔美。(3)三五:指十五岁。乔柯:高大的树枝。
(4)色:神色,精神。津气:津液精气。《素问。调经论》:“人有精气津液。”粲然:鲜明的样子。心理:神理,谓有神气。
[译文]
松梢摇曳在山崖,恰似弱柔美少年。
年少大约十五岁,高枝尚嫩不能攀。
保持生气细培养,光粲有神可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