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佛王维的佛禅诗(2)
论诗佛王维的佛禅诗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首诗是说明诗人与空寂为伴的空寂之心,诗文写出有声有色、有动有静、亦虚亦实的美丽自然景物,达到佛教那种“禅境”的空寂。
诗人独自在这幽深宁静的竹林里,弹琴长啸,这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其它的声音,也没有人知道诗人的存在。此时此刻,只有与诗人为伴的明月悬空浩照。从此反衬诗人那时内心趋于空寂的自然景物。
这是一首描写景物的寂灭空灵的诗文,其寓意幽深,意境宁静安祥,淡泊空远,禅机悟境流露于字里行间,是王维禅理诗的佳作。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首诗说明心外一如的静寂境界,此诗禅味极浓厚,用笔疏淡而传出含蓄丰蕴的诗情画意,诗中的背景虽然在“人间”,当清净的心灵,与自然境地融合为一时,却能从中体达到禅理那种“不生不灭”的实相,来解脱人世间的烦恼。诗中寂静的空山,它并下受世间的干扰,花落、夜静、山空、无声的月光惊鸣了山鸟,然而山鸟的鸣叫,却又给山中带来了更幽静的寂静,这是一个无声中颤动,寂中回旋的世界。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禅境诗,已达到“意”与“境”的融合为一,它只有通过禅的体验才能加以表现,也只有在人与自然的水乳交融中,才能获得浑然一体的程度。因此,王维的艺术成就,是令人惊心动魄的。因此明胡应麟说:此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俱寂”
山居秋瞑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诗人通过“空山新雨后”的境色,细心观察,描绘了大自然美丽和可受可留,浸透了诗人的浓厚的感情,流溢出生动而丰富的思想,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的艺术魅力和禅境。
从禅学来看,诗的上联、次联,表现一种真空的境界,所谓一切皆归于寂静的空灵意境,三联末联,则描绘一种“即空即有,非空非有”的中道境界,使一切趋于完美和和谐。
木兰柴
秋山钦余照,飞鸟逐前侣:
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这是一首禅境诗,全诗的着眼点在于飞鸟的“彩翠时分明”的一句上,在这一刹那之中,它虽然有即将无的残照,以及似有似无的夕岚,不仅将这闪光的一刹那,烘托得分外鲜明,使读者体会禅趣的含寓。同样,全诗也赋予了“秋山钦余照”的许许多多,说不清的意味。
终南别业 x
中岁颇奸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这首诗以自在安闲的笔调表达了诗人在游览大自然的山水,与山中野老亲切交流的情景,诗中那种随遇而安,寄兴于大自然,下起世虑的超然意境,这种意境是出自禅宗“任性”、“无住”之旨。全诗都是托物寄情,通过交往相融,从中体会到佛理。
首联是写诗人自己中年以后,即压世奸道,到了晚年更隐居辋川,优游山水:次联写诗人一个人独自寄兴游览的闲情逸致:三联,是全诗的点睛处,写诗人自己游览漫无目的,随意而行,充满无限的禅趣,全句阐明了“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事事无碍的法界之理。其“行到水穷处”句,则表示一切皆归源于一(绝对的自性),而“坐看云起时”则表示绝对自性展现一切现象,观照一切的情境。末联是与林中叟亲切交流的情况。诗的后二联是“行云流水”、“任其自流”的禅意所在。总之,此诗通过描写田园生活,含蓄曲隐地表达了禅学人生的哲理,说明和表达了禅具有的“空寂、静闲”的境界。
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四、结论
纵观诗佛王维的佛禅诗和其人生的经历,可以说王维不但是我国一位杰出的诗人,也是唐宋时期的虔诚禅门信徒之一,因此,他的山水诗融进禅学的思想,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的境界。所以,王维的佛禅诗,是我国古典抒情诗歌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它追求虚静幽寂的情趣,开拓出一种新的境界,这些都是他通过禅宗的直觉观照,沉思默想等思维方式,以及禅学的自我解脱思想浸染的结果,并且在诗中表现出他自己特有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反映了禅学那种“自性清净”的美学思想,追求宁静、和谐、澹泊、清远的审美境界。表现出佛教的佛禅诗的冲淡和谐的意境,其艺术境界完美而生动,思想内涵丰富而深邃。因此,诗佛王维的佛禅诗是我国古典抒情诗在艺术花苑中的一颗鲜艳的奇葩,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珍贵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