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知章的咏柳诗意
贺知章的咏柳诗意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贺知章的咏柳诗意,欢迎借鉴!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词注释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诗意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鉴赏
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少女。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漂亮的贫家女子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故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中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拓展:咏柳的诗句
1、谩想薰风,柳丝千万缕。——王沂孙《齐天乐·蝉》
2、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王安石《壬辰寒食》
3、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4、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台城》
5、关山客子路,花柳帝王城。——卢照邻《送二兄入蜀》
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7、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居》
8、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李商隐《柳》
9、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食》
10、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于谦《观书》
11、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李贺《致酒行》
12、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武元衡《春兴》
13、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1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15、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杨万里《新柳》
16、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17、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18、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欧阳修《别滁》
19、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渭城曲》
20、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李白《苏台览古》
21、红粉当垆弱柳垂,金花腊酒解酴醿。——贾至《春思二首》
22、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白居易《青门柳》
23、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白居易《青门柳》
24、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刘禹锡《杨柳枝》
25、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6、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刘方平《代春怨》
27、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刘禹锡《杨柳枝》
28、一种可怜生,落日和烟雨。——纳兰性德《卜算子·新柳》
29、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王维《酬郭给事》
30、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纳兰性德《临江仙·寒柳》
31、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程颢《郊行即事》
32、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郑文宝《柳枝词》
3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4、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谢枋得《蚕妇吟》
35、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王士祯《真州绝句》
36、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王维《少年行四首》
37、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许浑《咸阳城东楼》
38、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白居易《杨柳枝词》
39、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