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致远的诗
崔致远的诗【热门】
古体诗是诗歌体裁。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秋夜雨中
秋风唯苦吟,举世少知音。窗前三更雨,灯前万里心。
梦 中 作
粪墻师有诫,经笥我无?。乱世成何事,唯添七不堪。
智异山花开洞
东国花开洞,壶中别有天。仙人推玉枕,身世倏千年。
古 意
狐能化美女,狸亦作书生。谁知异物类,幻惑同人形。
变化尚非艰,操心良独难。欲辨真与偽,愿磨心镜看。
寓 兴
愿言扃利门,不使损遗体。争奈探珠者,轻生入海底。
心荣尘易染,心垢正难洗。澹泊与谁论,世路嗜甘醴。
蜀 葵 花
寂寞荒田侧,繁花压柔枝。香轻梅雨歇,影带麦风欹。
车马谁见赏,蜂蝶徒相窥。自惭生地贱,堪恨人弃遗。
江 南 女
江南荡风俗,养女娇且怜。性冶耻针线,妆成调管弦。
所学非雅音,多被春心牵。自谓芳华色,长占艷阳年。
却笑邻家女,终朝弄机杼。机杼纵劳身,罗衣不到汝。
题伽倻山读书堂瀑布
狂喷垒石吼重峦,人语难分咫尺间。常恐是非声到耳,故教流水尽笼山。
山阳与乡友话别
相逢暂乐楚山春,又欲分离泪满巾。莫怪临风偏悵望,异乡难遇故乡人。
赠金川寺主
白云溪畔创仁寺,三十年来此住持。笑指门前一条路,纔离山下有千歧。
入 山 诗
僧乎莫道青山好,山好何事更出山。试看他日吾踪跡,一入青山更不还。
临 镜 台
烟峦簇簇水溶溶,镜里人家对碧峰。何处孤帆饱风去,瞥然飞鸟杳无跡。
留别女道士
每恨尘中厄宦涂,数年深喜识麻姑。临行与为真心说,海水何时得尽枯?
酬进士杨赡送别
海山遥望晓烟浓,百幅帆张万里风。悲莫悲兮儿女事,不须怊悵别离中。
楚州张尚书水郭相迎因以诗谢
楚天萧瑟碧云秋,旟隼高飞访叶舟。万里乘槎从此去,预愁魂断谢公楼。
和友人除夜见寄
与君相见且歌吟,莫恨流年挫壮心。幸得东风已迎路,好花时节到鸡林。
东 风
知尔新从海外来,晓窗吟坐思难裁。堪怜时復撼书幌,似报故园花欲开。
海边春望
鸥鷺分飞高復低,远汀幽草欲萋萋。此时千里万里意,目极暮云翻自迷。
春晓闲望
山面嬾云风恼散,岸头顽雪日欺销。独吟光景情何限,犹赖沙鸥伴寂寥。
海边闲步
潮波静退步登沙,落日山头簇暮霞。春色不应长恼我,看看即醉故园花。
和金员外赠巉山清上人
海畔云菴倚碧螺,远离尘土称僧家。劝君休问芭蕉喻,看取春风撼浪花。
题海门兰若柳
广陵城畔别蛾眉,岂料相逢在海涯。只恐观音菩萨惜,临行不敢折纤枝。
兖州留献李员外
芙蓉零落秋池雨,杨柳萧疏晓岸风。神思只劳书卷上,年光任过酒杯中。
酬吴峦秀才惜别二绝句
荣禄危时未及亲,莫嗟歧路蹔劳身。今朝远别无他语,一片心须不愧人。
残日塞鸿高的的,暮烟汀树远依依。此时回首情何限,天际孤帆窣浪飞。
奉和座主尚书避难过维阳宠示绝句三首
年年荆棘侵儒苑,处处烟尘满战场。岂料今朝覲宣父,豁开凡眼睹文章。
乱时无事不悲伤,鸞凤惊飞出帝乡。应念浴沂诸弟子,每逢春色耿离肠。
济川终望拯湮沉,喜捧清词浣俗襟。唯恨吟归沧海去,泣珠何计报恩深。
乡乐杂咏五首
金丸
迴身掉臂弄金丸,月转星浮满眼看。纵有宜僚那胜此,定知鲸海息波澜。
月颠
肩高项缩髮崔嵬,攘臂群儒?酒盃。听得歌声人尽笑,夜头旗帜晓头催。
大面
黄金面色是其人,手抱珠鞭役鬼神。疾步徐趍呈雅舞,宛如丹凤舞尧春。
束毒
蓬头蓝面异人间,押队来庭学舞鸞。打鼓冬冬风瑟瑟,南奔北跃也无端。
狻猊
远涉流沙万里来,毛衣破尽著尘埃。摇头摆尾驯仁德,雄气寧同百兽才。
七言记德诗三十首谨献司徒相公
兵机
惟将志业练《春秋》,早蓄雄心刬国讎。二十年来天下事,汉皇高枕倚留侯。
笔法
见说书窗暂卧龙,神传妙诀助奇锋。也知外国人争学,惟恨无因乞手踪。
性箴
波澄性海见深源,理究希夷闢道门。词翰好传双美跡,何须更写五千言。
雪咏
五色毫编六出花,三冬吟彻四方夸。始知绝句胜联句,从此芳名掩谢家。
射鵰
能将一箭落双鵰,万里胡尘当日销。永使威名振沙漠,犬戎无復吠唐尧。
安化
班笔由来不暗投,旋驱熊隼待封侯。郡名安化能宣化,更指河湟地欲收。
练兵
陇水声秋塞草闲,霍将军暂入长安。太平天子怜才略,曾请陈兵尽日看。
磻溪
刻石书踪妙入神,一迴窥览一迴新。况能早遂王师业,桃李终成万代春。
射虎
鉅牙鉤爪碍王程,一箭摧班四海惊。白额前驱姜胆碎,方知破石是虚声。
秦城
远提龙剑镇龙庭,外户从兹永罢扃。扫尽边尘更无事,暮天寒角醉吟听。
生祠
古来难化是蛮夷,交趾何人得去思。万代圣朝青史上,独传溪洞立生祠。
射鞭
休说戟枝非易中,莫言杨叶是难穿。须看立节沙场上,永得安边為射鞭。
安南
西戎始定南蛮起,都护能摧驃信威。万里封疆万户口,一麾风雨尽收归。
天 威 径
凿断龙门犹劳身,擘分华岳徒称神。如何劈开海山道,坐令八国争来宾。
岝 口 径
济物能迴造化心,驱山偃海立功深。安南真得安南界,从此蛮兵不敢侵。
收 城 碑
功业已标征北赋,威名初建镇南碑。终知不朽齐铜柱,况是儒宗缀色丝。
执 金 吾
一阵风雷定八蛮,来趋云陛悦天顏。王孙仕宦多荣贵,心為匡君不蹔闲。
天平
海岱烟尘匝鄆城,遥挥一剑落搀抢。征旗不动降旗尽,永使天平地亦平。
钓 鱼 亭
锦筵花下飞鸚鵡,罗袖风前唱《鷓鴣》。占得仙家诗酒兴,闲吟烟月忆蓬壶。
相印
早说休徵应佩刀,台星光接将星高。欲迎霖雨归龙闕,看灭妖氛展豹韜。
西川
远持龙旆活龟城,威慑蒙王永罢兵。应笑欒巴噀盃酒,雨师风伯自归行。
平蛮
邛峡关东蛮尘绝,平夷镇扼蛮地裂。又筑罗城变锦城,蛮兵永灭功不灭。
筑城
一心能感眾心齐,铁瓮高吞剑阁低。多上散花楼上望,江山供尽好诗题。
荆南
虎吼龙驤出峡来,福星才照阵云开。遥思屈宋忠魂在,应向风前奠一杯。
漕运
济川已展為舟业,煮海终成富国功。能与吾君缓宵旰,為资心计四方通。
降寇
唯将德化欲销兵,长笑长平恣意坑。更想太丘行小惠,何如言下济群生。
淮南
八郡荣超陶太尉,三边静掩霍嫖姚。玉皇终日留金鼎,应待淮王手自调。
朝 上 清
齐心不倦自朝真,岂為修仙欲济人。天上香风吹楚泽,江南江北镇成春。
陈情
俗眼难窥冰雪姿,终朝共咏小山词。此身依托同鸡犬,他日昇天莫弃遗。
登润州慈和寺上房
登临蹔隔路歧尘,吟想兴亡恨益新。画角声中朝暮浪,青山影里古今人。
霜摧玉树花无主,风暖金陵草自春。赖有谢家餘景在,常叫词客爽精神。
送吴进士峦归江南
自识君来几度别,此回相别恨重重。干戈到处方多事,诗酒何时得再逢。
远树参差江畔路,寒云零落马前峰。行行遇景传新作,莫学嵇康尽放慵。
秋日再经盱眙县寄李长官
孤蓬再此接恩辉,吟对秋风悵有违。门柳已凋新岁叶,旅人犹著去年衣。
路迷霄汉愁中老,家隔烟波梦里归。自叹身如春社燕,画樑高处又来飞。
暮春即事和顾云友使
东风遍阅百般香,意绪偏饶柳带长。苏武书回深塞尽,庄周梦逐落花忙。
好凭残景朝朝醉,难把离心寸寸量。正是浴沂时节日,旧游魂断白云乡。
寄顥源上人
终日低头弄笔端,从人杜口话心难。远离尘世虽堪喜,争奈风情未肯阑。
影?晴霞红叶径,声连夜雨白云湍。吟魂对景无羇绊,四海深机忆道安。
陈情上太尉
海内谁怜海外人,问津何处是通津。本求食禄非求利,只為荣亲不為身。
客路离愁江上雨,故园归梦日边春。济川幸遇恩波广,愿濯凡缨十载尘。
归燕吟献太尉
秋去春来能守信,暖风凉雨饱相諳。再依大厦虽知许,久污雕梁却自惭。
深避鹰鸇投海岛,羡他鸳鷺戏江潭。只将名品齐黄雀,独让衔环意未甘。
酬杨赡秀才送别
海槎虽定隔年迴,衣锦还乡愧不才。暂别芜城当叶落,远寻蓬岛趂花开。
谷莺遥想高飞去,辽豕宁惭再献来。好把壮心谋后会,广陵风月待衔杯。
行次山阳续家太尉寄赐衣段令充归覲续寿信物谨以诗谢
自古虽夸昼锦行,长卿翁子占虚名。既传国信兼家信,不独家荣国亦荣。
万里始成归去计,一心先算却来程。望中遥想深恩处,三朵仙山目畔横。
石 峰
巉嵒绝顶欲摩天,海日初开一朵莲。势削不容凡树木,格高唯惹好云烟。
点苏寒影粧新雪,戛玉清音喷细泉。静想蓬莱只如此,应当月夜会群仙。
潮 浪
骤雪翻霜千万重,往来弦望躡前踪。见君终日能怀信,惭我趋时尽放慵。
石壁战声飞霹靂,云峰倒影撼芙蓉。因思宗愨长风语,壮气横生忆卧龙。
沙 汀
远看还似雪花飞,弱质由来不自持。聚散只凭潮浪簸,高低况被海风吹。
烟笼静练人行绝,日射凝霜鹤步迟。别恨满怀吟到夜,那堪又值月圆时。
野 烧
望中旌旆忽繽纷,疑是横行出塞军。猛焰燎空欺落日,狂烟遮野截归云。
莫嫌牛马皆妨牧,须喜狐狸尽丧群。只恐风驱上山去,虚教玉石一时焚。
杜 鹃
石罅根危叶易乾,风霜偏觉见摧残。已饶野菊夸秋艷,应羡巖松保岁寒。
可惜含芳临碧海,谁能移植到朱栏。与凡草木还殊品,只恐樵夫一例看。
海 鸥
慢随花浪飘飘然,轻摆毛衣真水仙。出没自由尘外境,往来□□洞中天。
稻粱滋味好不识,风月性灵深可怜。想得漆园蝴蝶梦,只应如我对君眠。
山顶危石
万古天成胜琢磨,高高顶上立青螺。永无飞溜侵凌得,唯有闲云拨触多。
峻影每先迎海日,危形长恐坠潮波。纵饶蕴玉谁回顾,举世谋身笑卞和。
石上矮松
不材终得老烟霞,涧底何如在海涯。日引暮阴齐岛树,风敲夜子落潮沙。
自能盘石根长固,岂恨凌云路尚赊。莫讶低顏无所愧,栋樑堪入晏婴家。
红 叶 树
白云巖畔立仙姝,一簇烟萝倚画图。丽色也知於世有,闲情长得似君无。
宿粧含露疑垂泣,醉态迎风欲待扶。吟对寒林却惆悵,山中犹自辨荣枯。
石上流泉
琴曲虽夸妙手弹,远输云底响珊珊。静无纤垢侵金镜,时有轻颸触玉盘。
呜咽张良言未用,潺湲孙楚枕应寒。寻思堪惜清泠色,流入沧溟便一般。
将归海东巉山春望
目极烟波浩渺间,晓乌飞处认乡关。旅愁从此休凋鬢,行色偏能助破顏。
浪蹙沙头花扑岸,云粧石顶叶笼山。寄言来往鴟夷子,谁把千金解买闲。
崔致远(857——?),字孤云,新罗宪安王元年(857年)生于庆州沙梁部。新罗末期人,是朝鲜大学者、诗人,一向被朝鲜和韩国学术界尊奉为朝鲜汉文学的开山鼻祖,有“东国儒宗”、“东国文学之祖”的美誉。在唐朝求学为官的“东国儒宗”崔致远[1] ,晚年归隐,不知所终